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

第101节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101节

小说: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企业视“诺浩”为绝密,很少申请专利,更不外传。

  瑞士是个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因此,该国很早就选择了走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的富国之路,即主要生产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较少的产品,而坚持在这些产品中注入知识含量高的劳动,以保证使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创造更高的价值。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除适应潮流的产品开发、设计外,主要靠生产、加工技术上的创新,并使其中的许多技术形成“诺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诺浩”不断完善,不仅成为企业的传家之宝,而且以“名牌加工技术”而饮誉海内外,许多客户就是冲着这种独一无二的加工技术而将大笔生产、加工业务送上门来。制作钟表,尤其是高档手表,手工操作在整个工作量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瑞士工匠精益求精的手艺为巩固钟表王国的地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据调查,瑞士制造业无论大小企业均拥有“诺浩”,而且中小企业人均拥有“诺浩”远高于大企业。瑞士仅机床业拥有的“诺浩”就多达5000项。瑞士有一家专门加工手表壳体的小企业,已有90年历史,拥有320项“诺浩”,人均拥有4项。

  懂得如何赚钱

  瑞士与新加坡、香港、比利时并列为世界人均出口额最高的四大市场。如今,瑞士经济的一半收入来自外贸。

  瑞士贸易竞争力强源于以下因素:瑞士地处欧洲中心地带; 瑞士人讲多种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瑞士的职业培训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瑞士产品质量一流,为世界公认;瑞士政局稳定,劳资关系和谐,很少有罢工现象;瑞士人工时长、效率高;瑞士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通讯等);瑞士的服务业水准为AAA级(银行、保险业等);瑞士善于合理利用国际分工;瑞士科研水平为世界一流;瑞士为中立国家,接纳了众多的国际机构。

  瑞士虽是小国,却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纪录。 人们最熟知的是瑞士手表。多年来,瑞士手表的“含金量”世界第一,平均每块手表出口创汇是日本的1。5倍、香港的4。5倍,是中国大陆的20倍。目前,瑞士手表占据了世界手表市场65%的份额,而高档高科技手表所占份额更达77%,可见瑞士表名不虚传。

  不要以为瑞士人只会制造钟表这些小玩意儿,各国工业界人士都知道,瑞士生产的机床赫赫有名,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是瑞士机床产品的长期用户。长期以来,瑞士机床出口额位居世界前五位,人均机床出口创汇近30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尤其是精密机床,更受各国青睐,2003年的出口额约20亿美元,占机床总出口额的89%。有人计算过,如果论斤两出售机床,瑞士机床每公斤的价格是日本机床的2。8 倍、美国机床的3。2倍,是中国大陆出口机床的10倍。尽管瑞士机床价格之高“世界第一”,但其机床却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瑞士莱斯豪斯机床公司是一家仅有600多人的中型企业,它生产的精密螺纹磨床售价世界最高,但却一直供不应求。据一项调查,世界各国机床业的库存量中,瑞士最少,因此瑞士机床业的资金流动率居“世界第一”。在瑞士机床业界盛行一句口号:“产品卖不出去,是设计上的失败”。所以,瑞士的机床设计独树一帜,其重要特色有两个:高精度以及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

  瑞士除了拥有不多的森林和1500多个湖泊外,并没有多少旅游资源,但瑞士人善于动脑筋,设计了100多个旅游项目,并以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硬件设施吸引游客,不仅每年有近2000多万游客进入瑞士,而且每个游客平均在瑞士逗留的时间达7。2天,这个指标居欧洲各国前列,而在人均旅游业创汇方面稳居欧洲前3名。此外,瑞士拥有大型旅游车12万辆,登山铁路专线50多条,轮齿轨铁路94公里,登山电缆吊车线400多条,滑雪电缆吊椅线1000多条……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是相当不易的,无怪游客们说瑞士是“世界花园”。最近,瑞士的几十家旅游公司已通过因特网向海外招徕业务,通过网络可在瑞士订购客房、机票,并享受优惠。

  金融服务是瑞士最重要的服务业,半个世纪前就享誉世界,几乎所有国际大财团以及有声望的名人、大亨均在瑞士银行中拥有户头。瑞士的银行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以银行密度计,瑞士早已是世界第一。国内有3900多家银行,平均1000多名瑞士人便拥有一个银行。在人均吸收国内外存款方面,瑞士更是世界上的绝对冠军。

  均衡发展教育

  瑞士是西欧的一个小国,这个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均衡发展。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瑞士教育制度中最突出的、最有光彩的特点就是它的职业教育了。九年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之后,学生开始分流,约70%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俗称徒工学校)的道路。在瑞士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上,已形成了一种共识,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的爱好与实情,照样有出息。瑞士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即各行各业的尖子。瑞士有300多种职业都有培训,学成后将获得证书。每个行业都在发展和进步。例如,今日对机械工人、裁缝、木匠、泥工等的要求,与50年前就大不一样了。瑞士人还认为,没有一个严谨、完整、高标准的职业培训系统,一个国家要取得经济和社会成功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不仅出了16个诺贝尔奖金得主,而且孕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旅游、酒店、机床、钟表、电子和仪器等行业。

  在瑞士,全社会对各行各业的重要性都有共识,没有偏见。各工商企业、行政机构、甚至个体劳动者都愿意出资搞培训,以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实际上,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最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徒工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均出自徒工学校。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谁在惦记着你
  作者:刘继荣

  快下班的时候,我无缘无故地喷嚏连连,同事说,谁在惦记着你呢?

  窗外没有阳光,天空是制服般的冷灰,连微笑也是公式化的,谁在惦记着我呢?

  谁会惦记着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气温,谁会惦记着你很久以前说过的一句话,谁会惦记你是不是不开心,又是谁惦记着你在深夜里发一个短信给你?

  想起一个人,一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朋友她曾经说过我不美丽,也不勤劳,也不勇敢,可是我善良,我是她从任何搜索引擎上也有搜不到的好友人选。

  上大学时,她在我的下铺,不爱说话,每次我感冒都会从下面缓缓升起一个杯子,是我最讨厌的温吞白开水,然后是更令我厌恶的各种颜色的药片,喝光水,把药就顺手夹在床头一本同药一样的枯燥的书里。后来我偶尔打开那本书,里面黄黄白白的小药片那么精致而玲珑,那些经年的药片,像是当时没有认真看后来才读懂的留言,整本都有清淡的药香,一下子,鼻子酸,眼睛也酸,忽然就有了感冒的症状,才知道,感冒实在是一种幸福的滋味。

  日子如流水一样地过,奔波在烟火红尘里,永远地忙忙碌碌,不知不觉间,我们在人海里走散了,失去了彼此的消息,可是我们仍然牵挂着她,相信 她也一定会惦记着我,那些曾经从心底开出的花儿,在匆匆的流年里会老去,所有的花瓣都飘零之后,却留下了一粒粒晶莹的种子在某一个不能预见的日子,繁花会开满光阴的两岸。

  窗外已经开始飘雪,细碎的沙粒一般的雪,满天满 地无处不在。

  也许惦记着我的是年迈的双亲吧?他们打电话来永远是那几句:家里都好,你很忙,不要惦记我们。可是他们却一直一直的惦记着我。

  雪大起来了,大片的雪花旋转着飘 飞着,落下来,落下来,纤巧的娇憨的落花,厚厚地堆积着,它傻傻的只会爱,所以才不会碎,不会痛。

  “刘继荣,刘继荣!”谁在大雪里锐声叫我的名字,我连忙答应着,随即一个小小的身影冲了过来,我的儿子已经泣不成声:“你的手机怎么总是联系不上?预报今天有寒流,有大雪。以为你跌倒在雪地里,你怎么会这样?刚才我喊妈妈,那么多妈妈都跑过来,我只好叫你的名字。”自从我生一场大病之后 ,他常常是天气预报的热心小观众,关照我添减衣服,而且关照好自己不要感冒,有时候他絮絮叨叨地告诫我的时候,我真的会怀疑他是不是只有十岁。

  “要过马路了,小心车!”那么熟悉的声音。我过马路的时候,永远都是让人担忧的心不在焉,最早是父母无数次地叮嘱我,并且不辞辛苦地送我去学校,后来在外地上学的时候,总是好朋友挽住我的臂,和我一起过去。再后来是老公紧抓住我的一只手,现在他到外地了,我的孩子又抓住我的手,他第一次焦灼地喊的是:汽车;小心啊,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

  仿佛我是一辆坦克,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车撞坏。他喊得那么响,匆匆过往的行人,淡漠的脸上都 有了明亮的笑意,

  北国的寒风是锐利的,儿子拿出一条长长红围巾给我系上,那是他亲自为我挑选的。

  路灯亮起来了,数不清的雪花舒展着玉色的小翅膀,满世界飞舞,我们仿佛走在涌动的花海中,整个天地间都 是令人恍惚的落了又开的繁华。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孙中山临终的日子
  作者:陈光中 

  带病北上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尽管当时政局动荡、情况复杂、形势严峻,孙中山还是由宋庆龄陪同冒险北上,试图为实现国家统一寻找出路。

  在孙中山北上途中,北京的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军阀段祺瑞、张作霖进入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段祺瑞当上了“总执政”,而冯玉祥却被排挤到张家口去了。

  到达天津的当天晚上,孙中山突发高烧,肝痛剧烈,颓然病倒了。12月31日,他剩坐的专列驶进北京前门车站。由于病情严重,孙中山暂时住进北京饭店,以便治疗。经德国医生主持会诊,认为是肝脓肿,然而治疗十数日,并无好转,反而发现眼睛出现黄疸迹象。

  病入膏肓

  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被送进协和医院手术室。当医生打开他的腹腔时,惊讶地发现“肝部坚硬如木,生有恶瘤”,立即取出活体标本进行化验,结论是肝癌。

  经过对吸出脓液的化验分析,医生认为,孙中山的病至少有10年以上的历史了。医院院长刘瑞恒本是孙中山的好友,亲自写信给孔祥熙,请他转告孙中山的家属及国民党人士,孙先生为肝癌最末时期,生存无希望。这封信等于是宣布了孙中山的死讯。2月18日,孙中山乘特备汽车缓行至铁狮子胡同的临时行辕,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时刻。

  最后时刻

  2月24日,经党内同志建议,决定请孙中山签署遗嘱。下午3时,孙科以及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等人齐聚病榻之侧,聆听孙中山的最后指示,并由汪精卫等人起草了遗嘱。就在孙中山执笔行将签字的时候,突然听到宋庆龄在旁边的房间里悄声抽泣,他不禁一阵心酸。结婚10年来,宋庆龄始终与他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在他病危之际,她日夜守护,在绝望之中还始终存有一丝幻想,希望他能奇迹般地康复。他不忍让她伤心,犹豫片刻,终于还是放下了钢笔。25日,孙中山的身体愈见衰弱,“惟神志仍极清明”。第二天,状况更加不好,开始出现严重的肝腹水,无药可救了。

  这些天来,宋庆龄一直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眼看着丈夫一天天在离自己远去而又束手无策。3个多月来,她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几乎是衣不解带、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孙中山身边。在这最后的时刻,她反而十分镇定,带领大家来到孙中山的病榻前。孙中山这时神志十分清醒,命人取来早已拟好的遗嘱。由于身体十分虚弱,他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钢笔,宋庆龄轻轻托着他的手腕,在文件上签下了他的名字“孙文”。

  他签署的第一份文件是“国事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