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

第102节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102节

小说: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文”。

  他签署的第一份文件是“国事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第二份文件是“家事遗嘱”: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第三份文件是《致苏联遗书》,是写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由孙中山用英语口述。他充满感情地说: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在弥留之际,孙中山叮咛儿子孙科和女婿戴恩赛要善待宋庆龄。他还嘱托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垂泪说道:“我当尽我的力量来爱护孙夫人。”孙中山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廖仲恺夫人,我感谢你……”

  3月11日晚,孙中山陷入深度昏迷之中,他还在喃喃自语:“和平……奋斗……救中国……”12日凌晨痰忽上涌,口不能言,家人及同志环立于病榻旁边怀着无比的悲痛与他告别。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告别英灵

  当天中午12时30分,覆盖着国民党党旗及中华民国国旗的孙中山遗体被送抵协和医院。经手术取出内脏化验,证实孙中山肝癌属实,同时还发现胆囊内有6块结石,说明他已经被病痛折磨许久了。

  3月15日,遗体经防腐处理完毕,请宋庆龄及其他亲属探视,宋庆龄抚着孙中山的遗体放声大哭,其他人也莫不下泪。上午10时,开始装殓,孙中山的遗体身着大礼服、头戴礼帽、足穿皮靴,被移入棺内。棺为椭圆形,上方有玻璃棺盖,以便公众吊唁时瞻仰。

  那已是3月中旬,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15日这天突降大雪,似乎上苍也为伟人的去世而感到悲哀。许多人冒雪前往医院,希望瞻仰孙中山的遗容。

  3月19日上午,孙中山的遗体被送往中央公园社稷坛大殿,沿途自发送葬的民众多达12万人,自协和医院至中央公园沿途几乎没有空地,以致交通为之阻塞。维持秩序的士兵均将枪托向上、枪口向下,以示哀悼。航空署还派出3架飞机,在沿途低空飞行。盛放孙中山遗体的棺椁被安置在社稷坛大殿正中,上悬其遗像及“有志竟成”的横匾,两旁悬挂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棺上覆盖着青天白日旗。当晚,宋庆龄及其他家属就在灵堂内用黑布幔隔出的一角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根据治丧处的日程安排,3月23日由在京的国民党党员公祭;24、25日为政府机关、各界代表及外宾公祭;26日各学校公祭。自27日开始,公园开放,任民众公祭。本来每天开放的时间是自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因为前往吊唁的人数太多,只得延长至晚6时止。3月29日是星期日,来宾竟达十余万。

  暂厝西山

  关于孙中山的安葬方式及地点,也有很曲折的故事。孙中山生前曾经表示过,希望去世后能够葬在南京。那恰恰是在13年前,即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卸去官职,他感到一阵轻松。当天,他在卫士陪同下到南京郊区的紫金山打猎。在南山的半山寺附近临时休息,孙中山环望四周,见天高云低,山清水碧,松柏繁茂,景色宜人,不禁赞道: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方,我死后如果能葬在这里就好了。国民政府决定遵照他的遗愿,将南京紫金山选为墓地,孙中山刚刚逝世,便立即派人员前往南京勘察。由于陵园建设不是能够马上完成的事情,因此治丧处决定将孙中山的遗体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待南京陵园建成后再正式安葬。

  4月2日上午,孙中山的灵车在庞大的护灵队伍陪侍下,经西长安街、西单牌楼、西四牌楼出西直门,赴西山而去。无数民众走上街头,含悲为孙中山送行,有两万多名民众竟然跟随灵车从市里一直步行到香山。市内各政府机关一律下半旗志哀;航空署再次派出3架飞机,绕空飞行,随队护送;内务部鸣炮33响,以示致敬。沿途有不少学生的队伍,当灵车经过时,学生们纷纷把手里的花圈向车上抛去,并高呼口号:“孙中山先生主义万岁!”“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

  下午4时25分,车抵碧云寺。碧云寺始建于元代,是京西名刹。民国初年时,寺内建筑多有倾颓,蔡元培等人曾筹资修茸。为了安放孙中山的灵柩,在公祭进行的同时,治丧处已安排人员进行了紧急整修,并在寺门内外竖起数座牌楼,在牌楼和各道寺门上,悬有大量的挽联和横额,其中释净和尚的挽句最为简洁:“今世如来”。对于为济世救民而鞠躬尽瘁的孙中山来说,这也许是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了。

  停放灵柩的石龛在气势雄伟的金刚宝座塔下,由于地势陡峻,不得不架制一座木桥,使用系在绳索上的特制小车,以人力拽引上行至塔座,并由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和女婿戴恩赛亲手将灵柩安置到位。

  5时30分,灵柩安放完毕,再次举行公祭后,众人退出。

  孙中山逝世前曾希望自己能够像苏联领袖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民众瞻仰。因此,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天,国民党便与苏联政府联系定制安葬列宁时使用的那种“水晶棺”。3月30日,苏联政府赠送的特制棺椁运抵北京。但是,有关医生认为,这种棺椁适用于干燥寒冷的北方,却不适合中国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如果用它装殓遗体,仅仅能够保存20年左右。而由于先期处理技术不很理想,在孙中山逝世仅20多天后便发现遗体皮肤开始变黑。4月5日是清明节,有关人员将孙中山的遗体移出石龛,用楠木棺重新装殓,放回石龛内安置。

  以后的几年里,战事频仍。情况最紧急的时候,护灵人员曾经转移遗体,暂移至附近的山洞内停放,以避战祸,待危机消除后,又重新运回。

  经过长达3年的建设,位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终告竣工。1929年5月,国民政府举行了盛大的“总理奉安大典”,将孙中山遗体运往南京安葬。6月1日,在南京狮子山炮台隆隆的礼炮声中,墓室徐徐封闭。孙中山的丧事至此全部结束。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天使的吻痕
  作者:'美'詹姆斯·摩尔荣素礼编译

  大学时代,我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脸上有一块巨大而丑陋的胎记。紫红的胎记从它的左侧脸角一直延伸到嘴唇,好像有人在他脸上竖着划了一刀。英俊的脸由于胎记而变得狰狞吓人。但外表的缺陷掩盖不了这个年轻人的友善,幽默,积极向上的性格,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他。他还经常参加演讲。刚开始,观众的表情总是惊讶,恐惧,但等到他讲完,人人都心悦诚服,场下掌声雷动。

  每到这时,我都暗暗叹服他的勇气。那块胎记一定曾带给他深深的自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克服这么样中的心理障碍,在众人惊异的目光里言谈自如。

  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后,有一天,我想他提出了藏在心里的的疑问:“你是怎么应付那道胎记的呢?”我言下之意是:你是怎么克服那块胎记带给你的尴尬和自卑的?他的回答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说:“应付?我向来以他为荣呢!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告诉我:‘儿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我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于是上帝给了你特殊的才能,还让天使给你做了一个记号。你脸上的标记是天使吻过的痕迹,他这样做是为了让我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当看到你和别的婴儿一起睡在婴儿室时,我立刻知道,你是我的!’”

  他接着说:“小时候,父亲一有机会就给我将这个故事,所以我对自己的好运气深信不疑。我甚至会为那些脸上没有红色‘吻痕’的孩子难过。我当时以为,陌生人的惊讶是出于羡慕。于是我更加积极努力,生怕浪费上帝给我的特殊才能。长大以后,我仍然觉得父亲当年没有骗我:每个人都从上帝那儿得到特殊的才能,而每个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一种不同的。而正因为有了这块太急,我才会不断奋斗,取得今天的成 绩,它何尝不是天使的吻痕,幸运的标记呢?”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为自己祝福
  作者:梅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有六个人的宿舍。另外五个女孩家里的条件都非常好,而女孩家里很穷。她的穿着非常朴素,人长得瘦小而且有点儿黑,除了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女孩跟打扮漂亮的舍友比起来,就像是天鹅群里的丑小鸭。

  正因为这样,女孩很自卑,脸上总是挂着忧郁的神情。她尽管努力,但成绩平平。

  女孩的舍友陆续地过生日,她们在高档的卡拉 OK厅或充满浪漫情调的酒吧开生日Party。女孩参加Party的时候,总是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鲜花、礼物和祝福一齐拥向幸福的寿星。

  而女孩的生日总是被人忘记,因为她自己也常常遗忘了它。女孩偶尔也会有想起的时候,她不奢望开一个生日 Party,但她希望有一天,有一个人忽然记起了她的生日,送给她一张贺卡,对她说“生日快乐”,女孩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从没有一个人为她这样做。有一次,她的生日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她的舍友忽然想起,问她:“你的生日是不是已经过了?”女孩愣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的生日的确早已过了。于是大家淡淡地笑笑,不了了之。

  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女孩坐在图书馆一个靠窗的位置,认真地看书。那天,外面的阳光灿烂而明媚,透过玻璃照在了她的身上。女孩因这阳光而心情明朗起来,她转头望着窗外,只见阴密的小树林,有叶子飘飘柔柔地落下,铺满了草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碎成点点金斑,随秋风起舞。南国的晚秋总是这样的华丽则富有生气。女孩突然想起,今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二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个小生命哭泣着降临,而二十年的生命历程,更是一首美好的乐章。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发觉这种美丽。女孩刹那间醒悟,当自己一个人跋涉时,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生命的旅途常常会有挫折,会有苦难,这时候需要一种勇气,一种鼓励。

  女孩到蛋糕店,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到地摊上,买了一套衣服,很便宜,但她穿上它后,整个人焕然一新。然后她开始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那一天,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晚上,女孩提着蛋糕和一袋零食回到宿舍。当她把蛋糕摆在桌上时,舍友惊呼: “今天是你的生日?”女孩微笑着点点头,于是大家都围拢过来,祝福她生日快乐。因为没有一个人记起她的生日,因此没有一个人准备礼物,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

  女孩在摇曳的烛光中许愿,祝福自己勇敢、快乐并坚韧不拔。

  从那在以后,大家发现女孩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人也变得越来越美丽。

  女孩开始参加学校的各种大赛,获得了许多的奖项,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后来,爱好文学的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再后来,女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在梦想慢慢实现,即将踏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时,女孩终于牢记二十岁生日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没有人为你祝福,那就自己祝福自己。

  而这个女孩就是我,如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写下这段文字,感谢生活,感谢生命,更感谢自己,因为自己给了自己勇气和希望。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3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