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21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1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岳读经》4 篇。以《南柯太守传》为最,明代汤显祖曾据以创作传奇剧
《南柯记》。

(王秀峰)


《南柯太守传》传奇小说,李公佐著。写游侠之士淳于棼,一日于宅南
大槐下与朋友豪饮,酒醉沉睡,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作
南柯太守20 年,颇有政绩。于是迁官进俸,享尽荣华。后与檀罗国交战失利,
加之公主夭亡,宠衰谄起,终于被国王遣返。醒来后发蚁穴寻迹证梦,一一
相符,乃感人生虚幻,遂遁入道门。小说把现实人生浓缩于一梦中加以表现,
讽刺官场腐朽,社会黑暗,宣扬浮生若梦。写法上采用幻境和现实互相交织
的新颖手法,结尾处“假实证幻,余韵悠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此篇对后世影响颇大,“南柯一梦”是有名的典故,明汤显祖据此写成传奇
剧《南柯记》。

(王秀峰)


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毫州谯县(今安徽毫县),后迁家无锡。
元和元年(806)进士。历官校书郎、国子助教、翰林学士、淮南节度使、中
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与白居易、元稹交游甚密,一起倡导“新乐
府运动”。他的《古风》2 首,题一作《悯农》,铸为格言,传诵不衰。67
岁时自编其诗集为《追昔游诗》,用各种体裁追叙平生的遭遇和游历,抒发
怀归和感衰之情。《全唐诗》录有他的《追昔游诗》3 卷,《杂诗》1 卷。新、
旧《唐书》有本传。

(晓雨)


《悯农》二首。五言古诗。李绅作干旱年末显贵时。一首曰:“春种一
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写当时虽然全国土地多被
开垦,没有荒芜失种之田,收成也很不错,但农民仍有饿死者。第二首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写颗颗粮食都
是农民辛勤劳动所得,粒粒来之不易。以上两首以通俗朴素、明朗有力的语
言,尖锐地指出了当时的矛盾现象,客观上揭露了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之
残酷,表现了诗人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诗作含义深刻,朗朗上口,1000
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晓雨)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著名诗人。贞元
九年(793)明经及第,补校书郎,累官至监察御史,又因直言敢谏得罪宦官
和守旧官而被贬。遂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暴卒于武昌
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强调诗歌的政治讽喻作用。其乐府诗如《织妇词》、《田家词》较广泛地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对唐明皇淫逸腐化的生活作
了深刻的揭露,向与《长恨歌》并称。一些悼亡诗和艳诗如《遣悲怀三首》、
《春晓》等,亦为传诵佳作。另有传奇《莺莺传》,后人创作《西厢记》即
由此取材。有《元氏长庆集》60 卷。

(周焕义)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七言绝句。唐元稹作于元和十年(815),时闻
好友白居易被贬。诗以残灯暗影开篇,中间写闻友贬讯的震惊之情:重病垂
死之身竟一惊坐起,最后以风雨入窗收尾。本诗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万般
感触含于景语之中,蕴于“惊坐”之中。白居易对“惊坐”句赞叹说:“此
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

(周焕义)


《连昌宫词》七言长篇叙事诗。唐元稹作。连昌宫是唐代皇帝的行宫之
一,故址在唐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省宜阳县)。诗以该宫的变迁为主题。
以一老翁的口吻,回忆了天宝年间玄宗幸游时连昌宫歌舞繁华的盛况。通过
昔兴今废的对比,揭露外戚荒淫、跋扈的行径,探究安史之乱爆发的因由,
提出圣君贤卿和“努力庙谟休用兵”的政治理想。本诗布局完整,对比强烈,
倒叙顺记相间,叙事议论融合,风格独特,被誉为“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
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元白诗笺证稿》)。

(周焕义)


《行宫》五言绝句。唐元稹作。描绘了在寥落的旧日行宫,只有白发宫
女闲坐说天宝旧事之情形。盛开的红花与寂寞的行宫、空坐的白头宫女互相
反衬,增强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在一幅生活小场景里,饱含了宫
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本诗构思精巧,以少总多,
以景写哀,诗味隽永,意境深邃,后人赞之:“足赅《连昌宫词》六百余字”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3),“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洪迈《容斋
随笔》)。

(周焕义)


《遣悲怀三首》七言律诗。唐元稹作。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写的。诗共
3 首,同一个主题,悲字贯穿始终,抒发了对亡妻排之不去,遣之不开的思
念。其追忆妻子生前甘于贫贱、夫妻恩爱的往昔;其二写妻子逝后自己睹物
思人而产生的无穷哀痛;其三写自己无嗣丧妻的深沉悲哀和对亡妻难以排遣
的思念。诗取材于日常琐事,逼真地写出了亡妻人品及作者对亡妻的深情。
语言平易浅近,有动人肺腑之魅力。清人孙诛赞之曰:“古今悼亡诗充栋,
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周焕义)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自称碣石山人。唐诗人。初落
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中。历任遂州长江主簿、普州司仓
参军等职。世称贾长江。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其诗较少反映
现实生活,多为写景状物、酬赠唱和之作。风格清奇古僻,注重遣词造句。
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传世佳句颇多,如“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鸟
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一词即由此而来。本为推,后改为敲)。
晚唐李洞、南唐孙晟及南宋的永嘉四灵都宗法其诗。

(周焕义)


《访隐者不遇》五言绝句。唐贾岛作。诗以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其师去向
的生活片断,写出了隐者的生活情趣和神秘行踪,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仰
之情。首句写问,后三句写答。仅用20 个字,就描绘出一幅青松挺立、白云
缭绕、山岗半隐的幽深清奇的画面,并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钦羡、对友
人高洁品格的推崇以及访友不遇的惆怅。诗句近似口语又措辞不俗、风格自
然朴实又含意深远。是贾岛诗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周焕义)


《题李凝幽居》五言律诗,唐贾岛作。诗写夜访友人李凝不遇的一次经
历。开首写独居无邻、草径荒园的幽居环境。接着四句具体描绘池边树上鸟
儿安睡、月夜中僧人敲门与原野景色截然不同的幽居之景。最后写告别并相
约再聚。全诗层次井然,意境幽静,语言凝炼,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
下门”两句,为此诗佳联。“敲”字本作“推”字,后与韩愈商议,定用“敲”。
一字之改,意境全出。“推敲”一词,即由此而来。

(周焕义)


李朝威(生卒年不详)陇西人。唐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著有传奇小
说《柳毅传》,通过书生柳毅帮助洞庭龙女脱离苦难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
会妇女的痛苦,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元代尚仲贤的杂剧《柳毅传书》即取
材于此。

(周焕义)


《柳毅传》短篇文言传奇小说。唐李朝威作。以一个人神恋爱的神话为
题材,写书生柳毅落第归途中偶遇洞庭龙女,因知其被丈夫虐待,见义勇为,
为龙女传书洞庭君。后来龙女被其叔夫救出牢笼,经一番周折,与柳毅结为
夫妻。作品歌颂了柳毅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侠义行为,深刻地揭露了封建
包办婚姻制度的罪恶。本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形象鲜明,把灵怪、
侠义、爱情融于一起,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气息都很突出。后世以此为
蓝本的戏曲很多,如元代的《柳毅传书》、明代的《龙绡记》、清代的《蜃
中楼》等。

(周焕义)


蒋防(生卒年不详)字子徵(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
唐文学家。少有文采,年18 时,父友命作《秋河赋》,援笔立成。经李绅推
荐,先后任右拾遗、司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后李获罪,他亦受牵连,
被贬为汀州刺史、连州刺史。工诗善文。《全唐诗》有其诗12 首,《全唐文》
有其赋及杂文1 卷。另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是蒋防代表作,被称为“唐
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胡应麟云)。

(周焕义)


《霍小玉传》短篇文言传奇小说。唐蒋防作。记一个风尘女子的爱情悲
剧。书生李益与名妓霍小玉相恋,誓约白头偕老。李益得官赴任后,另攀高
枝,与世家望族之女订婚。小玉多方打听李益下落,杳无音信,遂卧病不起。
后黄衫豪士强拉李益至小玉所。霍小玉怒责其负心,饮恨而终。死后化为厉
鬼,使李益家无宁日。作品歌颂了霍小玉善良多情而又刚烈倔强的品德,批
判了李益寡情薄义、势利小人的丑恶行径,控诉了侮辱和损害妇女的封建门
阀制度的罪恶。小说结构严谨,形象鲜明,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见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后世明代的《紫箫记》、清代的《乌阑誓》、
《紫玉记》皆取材于此。

(周焕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唐诗人。因其父
名晋肃,为避讳不得应进士举。只作过几年奉礼郎小官。潦倒终生,死时年
仅27 岁。部分诗如《猛虎行》、《吕将军歌》、《荣华乐》、《苦昼短》等,
对当时统治者昏庸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进行了揭露和讽刺。并
在《黄家洞》、《老夫采玉歌》等诗中对劳动人民的痛苦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但诗作多为感慨人生、描写恋情、抒发愁苦悲愤之作,如《致酒行》、《梦
天》等。传世佳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其诗风奇
峭不羁、瑰丽凄恻,诗境怪异浪漫、变幻莫测,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
艺术境界。

(周焕义)


《李凭箜篌引》七言古体诗。唐李贺作。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之间
(811—813),作者任长安奉礼郎之时。诗写宫廷乐师李凭演奏箜篌的美妙
乐声。开头用响遏行云、声动神云引出李凭弹箜篌来。接着便细致描绘音乐
之美妙,除“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描写外,主要篇幅渲
染乐声引起的强烈的艺术效果,凝云不流、石破天惊、神云泣愁、鱼跳蚊舞
等,用五光十色的形象,把对箜篌声抽象的感觉具体化起来。全诗构思巧妙、
瑰丽怪异、夸张强烈、想象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清人方世举把此篇
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并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周焕义)


《雁门太守行》七言古诗。唐李贺作。诗题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
调曲》。诗描写了一次边塞夜战的悲壮情景。开首写守边战士的英雄气概,
在敌军压境,危城将破的形势下,守城战士临危不惧、严阵以待。接着写声
角满天、胭脂凝地的激烈的战斗场面。全诗意境豪壮苍凉。用色调凝重的黑、
红、金、紫、胭脂等字眼来描写战争,不但使人物形象更加瑰丽、鲜明,而
且使战争场面更显激烈、悲壮。此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希望朝廷重用
贤才、平藩安边的愿望,很受韩愈的欣赏。“黑云压城城欲摧”是诗中的名
句。

(周焕义)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诗人。大
和二年(828)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睦、池、湖诸州刺史、司勋员外郎、
中书舍人等职。能文工诗,主张为文赋诗“以意为主,以气为助,以辞彩章
句为之兵卫”。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他们“小李杜”,名篇有《郡斋独酌》、
《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九日齐山登高》
以及小诗《泊秦淮》、《山行》等。文在晚唐自成一家,名篇有《阿房宫赋》、
《罪言》。其赋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称为“散赋”,对后来赋体的
发展影响颇大。

(周焕义)


《早雁》七言律诗,唐杜牧作。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秋,回纥南侵,
北方人民惨遭涂炭,纷纷背井离乡,南下逃命。作者感怀于此。托物寓意,
描写了群雁在回纥兵弓弦下四散哀鸣、飞至潇湘、春天不能再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