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20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0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士。翌年考取吏部取士科,任命为太子校书。805 年(永贞元年)他和柳
宗元等人辅佐王叔文执政,实施改革措施。改革失败后被贬做连州刺史,赴
任途中又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九年后被召回长安。因玄都
观的题诗触怒当权者,被发落到连州(今广东省连县)作刺史,后又作过夔
州、和州等地刺史。828 年(唐大和二年)由宰相裴度推荐,回京城,先后
任主客郎中、太子宾客等,世称刘宾客。他是唐朝中期杰出的诗人和唯物主
义思想家。长于诗文,留传下来的诗文有800 余首。

(朱国栋)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七言绝句,刘禹锡作于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王叔文等人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由屯田员外
郎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一同应召还京。刘禹
锡回到长安后,借游玄都观看花之机,写了这首诗。诗题用“戏赠”二字,
含有嘲讽的意思,寓意很深。诗中以易于凋谢的桃花比喻保守派新贵,讽刺
了在打击革新派之后而显赫一时的当朝顽固势力,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精
神。桃花盛开,人们纷纷去看,可能是事实。作者由这种现象起兴,寄托自
己的政治褒贬。诗中没有直接写桃花,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桃花之盛。看
花人络绎不绝,桃花盛极一时、红极一时。桃花开得越旺、趋炎附势的人越
多,就越反衬出“刘郎”不同流合污,不屈服权势的高洁坚贞。

(朱国栋)


《西塞山怀古》七言律诗。刘禹锡作于长庆四年(824)离开夔州刺史
任赴和州刺史任的途中。《西塞山怀古》是诗人著名怀古作之一。作者借三
国时东吴孙皓凭借长江天堑,并在江中暗置铁椎,以达到封锁长江天险来保
住东吴的故事,借古喻今,长江是被封住了,但西晋王濬用火炬烧之,使铁
链沉入江底,长江防线不攻自破。作者借这个故事阐发了“国家的兴衰是由
人而决定的,只凭借着险要的地形是不行的,作者的“今逢四海为家日”与
“故垒萧萧芦荻秋”,怀古慨今,寓于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措辞含蓄,寓意
深远,怀古喻今,怀有不尽的感慨。

(周洁)


《再游玄都观》七言绝句,刘禹锡作于大和二年(828)三月某日。诗
前有“引”。作者在元和十年(815)同柳宗元等一同被召还京,写下了前一
首游玄都观诗《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后又被贬出京,
任连州刺史。十四年后,由于宰相裴度的荐拔,刘禹锡再回长安,重游玄都
观,又写下这首诗。这首《再游玄都观》是前首游玄都观诗姊妹篇,在内容
上,意境上,都是前诗的继续。同前诗一样,这首诗讽刺顽固派是些经不住
时间考验的早开易谢的桃花,他们可以显赫一时,但终究逃不脱“净尽”的
命运。而坚持真理经受磨炼的人们,才是有生命力的,表示了诗人不屈的战
斗决心。在写作上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全诗充满了信心,表现了积极乐
观的精神。

(朱国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
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唐代著名诗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授秘
书省校书郎。元和初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815 年因越职上
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出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
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前期作品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
阶级矛盾,揭露了中央权贵和地方官吏的罪恶,对人民的疾苦寄予深切的同
情,具有较强的人民性,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主题
集中,概括力强,有明显的针对性,形象鲜明,语言平易通俗,自然优美,
是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其诗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他曾提出“文章合
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白诗在当时就流传很广,
不仅为边疆兄弟民族所欣赏,而且远传朝鲜和日本。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
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宋
代的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宪等,
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诗诗风的启示。另外,元、明、清历代剧
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
朴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琵琶行》演变为马致远的《青衫泪》、
蒋士铨的《四弦秋》等。白诗的词句,也有不少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有《白氏长庆集》收录白诗3000 余首。

(晓雨)


《赋得古原草送别》五言律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应考的拟作。是
一首送别诗。中心意思是写草原送别的情景。诗从草的枯荣写起,然后写草
盛之状,写野草旺盛的生命力,最后点明送别之意。全诗借草取喻,有虚有
实,既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又渲染了送别的环境气氛,层次有序,语言简洁
自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富有哲理意味,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晓雨)


《长恨歌》七言歌行。白居易作于元和元年(806)十二月。当时诗人

任屋县尉;和陈鸿、王质夫等谈起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事,后来白写

下了这首诗,陈鸿写了《长恨歌传》。歌咏了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情绪感伤,寄托深微。既写了“汉皇重色思倾国”、贵妃得宠,李杨的欢爱,
揭露了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和杨家由此而起的权势,又描写了杨贵妃遇变
身死、唐明皇对她的思念及晚年的凄凉,最后通过方士寻求亡魂,描述了他
们始终不渝的感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又流露出作者
的同情。体现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诗歌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
手法,将抒情、叙事、写景融为一体,完整而精炼,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
就。

(晓雨)


《卖炭翁》七言歌行。白居易作。这组《新乐府》诗共50 首,《卖炭
翁》是第32 首。中唐以后,宫廷中需要的日用品,都改由太监直接到长安街
市上采购,叫“宫市”。太监仗势欺人,随意付值,甚至拒不付值,名义上
是购物,实际上是抢夺。这首诗叙述一老翁辛辛苦苦烧得木炭,在雪厚一尺
的严寒冬天进城出卖,牛困人饿,结果木炭全被皇宫掠夺而去。一家衣食所
望化为乌有,从而揭露了最高统治者及其爪牙掠夺民财的罪恶,反映了劳动
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爱
憎分明,叙事有急有缓,有起有伏,对发展中国叙事诗的传统有积极贡献。

(晓雨)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父柳镇,历任录事参军、长安主簿和殿
中御史等职,富有学问。母亲是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妇女。柳宗元少年时精
敏绝伦,其文章卓伟精致。793 年(唐贞元九年)考中进士。先后任过秘书
省校书郎、集贤殿正字、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等职。唐顺宗时参加王
叔文革新集团,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 年)改柳州刺史,
死于任上,年仅47 岁,后人称他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是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由唐朝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子。
现存《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大多是散文。

(朱国栋)


《三戒》散文。由三个寓言组成,柳宗元作。柳宗元贬官永州以后的作
品,大多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三戒》就是比
较著名的讽刺小品。《三戒》是三件应该警惕戒备的事。它包括《临江之麋》、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讲的是一只鹿依仗主人对自己
的宠爱,大胆的和家犬嘻弄、玩耍,不知道家犬并非无吞噬自己的野心,只
不过是畏惧主人的恐吓。后来在路上和外犬嘻耍,结果被外犬吞食。《黔之
驴》讲的是一个驴子到了黔地被当地的老虎发现,开始时老虎看到它庞大的
样子,非常害怕,后来狡猾的老虎一次次的试探,发现驴子并没有特殊的本
领,只不过会用脚踢,会大声喊叫罢了,所以后来终于吃掉了驴子。《永某
氏之鼠》写的是一群老鼠倚仗主人的怪癖——因为他自己属鼠,就恣意娇纵
鼠,使他们胡作非为,横行一时,但最终被新迁来的主人所灭。这三个故事,
所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借故事来警喻当时社会的人与事。正是
作者创作的本意:“恒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于非
其类(《临江之麋》)、出技以怒强(《黔之驴》),窃时以肆暴(《永某
氏之鼠》)然卒迨于祸。寓意深刻,当以为戒。

(周洁)


《捕蛇者说》散文。“说”古代的一种文体,作者柳宗元。本文是作者
被贬永州司马时作。这时作者在政治上处于困境,但仍坚持其革新立场,关
心社会问题。这时唐王朝正值安史乱后,藩镇势力强大,中央政权日益削弱。
从朝廷到地乡官吏,无不巧立名目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文中所反映的正是
这时广大人民所受压迫剥削的写照。具有典型意义。《捕蛇者说》通过捕蛇
者的叙述,记述了蒋氏一家苦难的遭遇以及永州乡民的悲惨生活,有力地揭
露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文章的中心线
索是一个“毒”字。先写毒蛇之毒,再写赋敛之毒。以毒蛇之毒和赋敛之毒
作对比,写出赋敛之害。处处以毒蛇之毒作陪衬,衬托出赋敛之毒甚于毒蛇
之毒。文章叙议结合,采用对比、映衬的写法突出了主题。

(朱国栋)


《小石潭记》山水游记。柳宗元作。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永
州任司马,一住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了一组有名的山水游记,题为《永州八
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文中所描写的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小石潭。作者
以高超的手法把这个石潭的特点及其周围景物描写的十分精细、准确、生动,
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寄托了忧伤、凄若的心情。文章按游览顺序写,从发
现石潭一直写到离去。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
潭中景物又是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
最后写气氛。文章状物生动,摹景真切,文辞简炼优美,是一篇优美的游记。

(朱国栋)


白行简(776~826)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唐代文学家。
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九年,入剑南东川节
度使卢坦幕府为掌书记。后白居易入朝,于长庆元年(821)授左拾遗。后历
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工诗文,以传奇小说著称。代表作《李娃传》
在唐代传奇中成就较高,作品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谴责了封建礼教和门
阀制度,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个性鲜明。这篇小说流传甚广,元明时曾被
改编为戏曲、杂剧。还著有传奇《三梦记》一篇。

(王秀峰)


《李娃传》传奇小说,白行简著。作品取材于民间传说《一枝花》,描
写贵公子郑生赴京应试,爱上了名妓李娃,一年后钱尽,鸨母迫李娃抛弃了
郑生。其流落为挽歌郎,在东西二肆歌咏比赛中,歌泣四座,不料被其父认
出,将郑生痛笞几毙,弃之于路,沦为乞丐。李娃仗义助读,使之登第封官,
与李娃结为夫妇。小说歌颂了下层女子李娃,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虚伪,是
唐传奇中的名篇。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严谨。小说的艺
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后一些小说戏曲中描写历尽坎坷而终成眷属的才
子佳人类型的情节,实滥觞于此。

(王秀峰)


李公佐(生卒年月不详)字频蒙,陇西(今甘肃东南)人。唐代传奇小
说家。曾举进士,宪宗元和间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会昌初,为扬州录事
参军。大中二年(848),因事罢官。喜采奇闻扶事,与白行简交游,劝白行
简作《李娃传》。作品今存《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
《古岳读经》4 篇。以《南柯太守传》为最,明代汤显祖曾据以创作传奇剧
《南柯记》。

(王秀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