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妇科-备急千金要方 >

第63节

妇科-备急千金要方-第63节

小说: 妇科-备急千金要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卧,肠鸣,名曰脾虚冷也。 
治虚胀胁痛肩息有时发作悉补之方∶ 
五加根皮 丹参 橘皮(各一斤) 地骨皮 干姜 白术(各八两) 干地黄 芎 附 
子 
(各五两) 猪椒根皮(二斤) 桂心 桔梗(各四两) 甘草(三两) 大枣(五十枚) 
上十四味 咀,以酒四斗渍五七日,服七八合加至一升,日再服。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槟榔散
属性: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方。 
槟榔(八枚,皮子并用) 人参 茯苓 陈曲 麦 浓朴 白术 吴茱萸(各二两) 
上八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二方寸匕,日再服。(一方用橘皮一两半。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温脾丸
属性:治久病虚羸脾气弱,食不消喜噫方。 
黄柏 大麦 吴茱萸 桂心 干姜 细辛 附子 当归 曲 大黄 黄连(各一两) 
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腹酒服,日三。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麻豆散
属性: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食方。 
大豆黄卷(二升) 大麻子(三升,熬令香) 
上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意多少。 
脾胃俱虚 
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 
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治腹胀善噫食则欲呕,泄 溏下,口干,四肢重,好怒不欲闻人声,忘误,喉痹,补之 
方∶黄连(一两) 禹余粮(二两) 白术 干姜(各三两) 大麻子(五两) 桑白皮(八 
两) 大 
枣(二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次服。 
治脾胃俱虚苦饥寒痛方∶ 
人参 当归 桂心 茯苓 桔梗 芎 (各五两) 浓朴 甘草 橘皮 吴茱萸(各二 
两) 
白术(五两) 麦 (一升)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白术散
属性:治脾胃俱虚冷方。 
白术 浓朴 人参 吴茱萸 茯苓 麦 曲 芎 (各三两) 
上八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日三。(一方加大腹、橘皮。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平胃丸
属性:凡身重不得食,食无味,心下虚满,时时欲下,喜卧者,皆针胃脘,太仓宜,服建中 
汤及此方。 
杏仁(五十枚) 丹参(三两) 苦参 元参 葶苈(各二两) 芎 桂心(各一两)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以知为度。 
又方 治丈夫小儿食实不消,胃气不调,或温壮热结,大小便不利者,有病冷者服露 
宿丸,热药后当进此丸调胃方,(露宿丸见后十六卷胃腑痼冷积热门)。 
大黄(二两) 小草 甘草 芍药 芎 葶苈(各一两) 杏仁(五十枚)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饮服五丸,日三。一岁小儿二丸,渐加之。(《翼方》无杏 
仁,有菖蒲、当归、干姜、茯苓、麦门冬、细辛,为十三味)。 
论曰∶凡病宿食在上脘,当吐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有宿食不消,下之愈。胃中有 食 
冷物,即痛不能食,有热物即欲食。大腹有宿食,寒栗发热如疟状。宿食在小腹者,当暮发 
热,明旦复止。寸脉紧即头痛风寒,或腹中宿食不化。寸口脉紧者,如转索左右无常。脾胃 
中有宿食不消,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微而涩,故知宿食。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大曲丸
属性:主消谷断下温和又寒冷者,常服不患霍乱方。 
大麦 曲(各一升) 附子 干姜 当归 人参(各三两) 赤石脂(一两) 桔梗 女 
萎(各 
二两) 吴茱萸 皂荚(各五两) 蜀椒(二两半) 乌梅(五十枚) 
上十三味为末,蜜酢中半渍梅一宿,蒸三斗米下,去核捣如泥,和药蜜,和捣二千杵, 
服十丸,日三。下甚者,加龙骨、阿胶、艾各三两。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消食断下丸
属性:寒冷者常服之方。 
曲 大麦 (各一升) 吴茱萸(四两) 
上三味为末,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服。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干姜散
属性:治不能食,心意冥然忘食方。 
干姜 法曲 蜀椒 豉 大麦 (各一升) 
上五味合治,下筛,食后服三方寸匕,日三,以能食为度。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消食丸
属性:治数年不能食方。 
小麦 曲(各一升) 干姜 乌梅(各四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卷十五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曲丸
属性:主消谷能食,除肠中水气胪胀方。 
法曲 麦 杏仁(各五两) 
上三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一合,日三。 

卷十五脾脏方
脾劳第三
属性:(论一首 方二首) 
论曰∶凡脾劳病者,补肺气以益之,肺旺则感于脾。是以圣人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 
, 

卷十五脾脏方脾劳第三
半夏汤
属性:治脾劳实四肢不用,五脏乖反胀满,肩息气急不安,承气泄实热方。 
半夏 宿姜(各八两) 茯苓 白术 杏仁(各三两) 橘皮 芍药(各四两) 竹叶 
(切,一 
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卷十五脾脏方脾劳第三
消食膏酒
属性: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噫方。 
猪膏(三升) 宿姜(汁,五升) 吴茱萸(一升) 白术(一斤) 
上四味捣茱萸、白术等二味细细下筛为散,纳膏汁中煎取六升,温清酒一升,进方寸匕 
,日再。 

卷十五脾脏方
肉极第四
属性:(论一首 方六首) 
论曰∶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 
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体痒淫淫如鼠走,其人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 
鼻端色黄是其相也。 
凡风气藏于皮肤,肉色则败。以季夏戊己日伤于风为脾风。脾风之状,多汗阴动伤寒, 
寒则虚,虚则体重怠堕,四肢不欲举,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隐隐引肩背不可以 
动转,名曰厉风,里虚外实,若阳动伤热,热则实,实则人身上如鼠走,唇口坏,皮肤色变, 
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名曰恶风,而须决其纲纪,知其终始,阴阳动静,肉之虚实,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能治其病者,风始入肉皮毛肌肤筋脉之间,即须决之。若入六腑五脏 
则半死矣。 
扁鹊曰∶肉绝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皮肤不通外不得泄。凡肉应足太阴,太阴气绝则 
唇反气尽则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使良医妙药终不治也。 

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
解风痹汤
属性:治肉热极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为脾风。风气藏于皮肤, 
肉色败,鼻见黄色,麻黄止汗通肉方。 
麻黄 防己(一作防风) 枳实 细辛 白术(各三两) 生姜 附子(各四两) 甘 
草桂 
心(各二两) 石膏(八两)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去沫,下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 

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
西州续命汤
属性:治肉极虚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方。 
麻黄 生姜(各三两) 当归 石膏(各二两) 芎 桂心 甘草 黄芩 防风 芍 
药 
(各一两) 杏仁(四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日再。 

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
越婢汤
属性:治肉极热则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有方见七卷风 

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
石南散
属性:治肉热极则体上如鼠走,或如风痹,唇口坏,皮肤色变,主诸风大病方。 
石南(三十铢) 薯蓣 芍药(一作甘草) 天雄 桃花(一作桃仁) 甘菊花(各一 
两) 黄 
真珠(各十八铢) 山茱萸(一两十八铢) 石膏(二两) 升麻 葳蕤(各一两半)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下方寸匕,日再食后服。 

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
大黄酒
属性:治肉极虚寒为脾风阴动伤寒,体重怠堕,四肢不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虚 
黄 桂心 巴戟天 石斛 柏子仁 泽泻 茯苓 干姜 蜀椒(各三两) 防风 独 
活人参(各二两) 天雄 芍药 附子 乌头 茵芋 半夏 细辛 栝蒌根 白术 黄芩 
山 
茱萸(各一两) 
上二十三味 咀,绢袋贮,以清酒三斗渍之,秋冬七日,春夏三日,初服三合,渐渐加, 
微微醉为度,日再。 
治肉极虚寒猝中风,口噤不能言,四肢缓纵,偏挛急痛注,五脏恍惚,喜怒无常,手脚 
不随方∶ 
独活 茵芋 黄芩(各三两) 甘草 防风 芍药 芎 麻黄 葛根(各二两) 人 
参 
(一两) 乌头(三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竹沥四升合煎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卷十五脾脏方
肉虚实第五
属性:(论一首 方二首) 
论曰∶夫肉虚者,坐不安席,身危变动。肉实者,坐安不动,喘气。肉虚实之应主于脾 
。若其脏腑有病从肉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卷十五脾脏方肉虚实第五
五加酒
属性:治肉虚坐不安席好动,主脾病寒气所伤方。 
五加皮 枸杞皮(各二升) 干地黄 丹参(各八两) 石膏(一作石床) 杜仲(各 
一斤) 
干姜(四两) 附子(二两) 
上八味 咀,以清酒三斗渍三宿,一服七合,日再。 

卷十五脾脏方肉虚实第五
半夏汤
属性:治肉实坐安席,不能动作喘气,主脾病热气所加关格除喘方。 
半夏 宿姜(各八两) 杏仁(五两) 细辛 橘皮(各四两) 麻黄(一两) 石膏 
(七两) 
射干(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须利下加芒硝三两。 

卷十五脾脏方
秘涩第六
属性:(论一首 方四十四首 灸法十五首) 
论曰∶有人因时疾,瘥后得闭涩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轻之,所以备述,虽非死病, 
凡人不明药饵者,拱手待毙,深可痛哉,单复诸方以虞仓猝耳。凡大便不通,皆用滑腻之物 
及冷水以通之也。凡候面黄者,即知大便难。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麻子仁丸
属性: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脾约者, 
其人大便坚,小便利而不渴也。 
麻子仁(二升) 枳实 芍药(各八两) 杏仁(一升) 大黄(一斤) 浓朴(一尺)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三,渐加至十丸,(《肘后》、《外台》无杏 
仁)。 
治关格大便不通方∶ 
芒硝 乌梅 桑白皮(各五两) 芍药 杏仁(各四两) 麻仁(三两) 大黄(八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本无乌梅加枳实,干地黄各二两。 
治大便闭涩不通神方∶ 
猪羊胆不拘,以筒灌三合许,令深入即出矣。不尽须臾更灌。 
一方加冬葵子汁和之亦妙。 
又方 椒豉汤五升,加猪膏三合灌之佳。临时不下即用之。 
又方 白蜜煎成如人指大,深纳谷道佳。又无灰浓酒半升,盐三钱匕,炼如上法。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三黄汤
属性:治下焦热结不得大便方。 
大黄(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一两) 栀子(二十枚) 
右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若大闭,加芒硝二两。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五柔丸
属性:治肠腑闭塞及虚损不足,饮食不生肌肤,三焦不调营卫不和方。 
大黄(一升,蒸三斗米下) 前胡(三两) 半夏 肉苁蓉 芍药 茯苓 当归 葶苈 细 
辛(各一两) 
上九味为末,蜜和合捣万杵,为丸如梧子大,食后服十五丸,后稍增之,日再。(崔氏 
云,令人喜饭消谷益气。有忧者,加松实, 闾子各半两,服之缓中不如意,便服之,又加 
黄芩一两)。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大五柔丸
属性:主脏气不调,大便难通,和营卫,利九窍消谷益气方 
大黄 苁蓉 芍药 葶苈 枳实 甘草 黄芩 牛膝(各二两) 桃仁(一百枚) 杏 
仁 
(四十枚)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酒下。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濡脏汤
属性:主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热烦迫,短气汗出胀满方。 
生葛根 猪膏(各二升) 大黄(一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纳膏,煎取三升,澄清。强人顿服,羸人再 
服。亦治大小便不通。 
治大便不通方∶ 
大戟(一斤) 大豆(五升) 商陆 牛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