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妇科-备急千金要方 >

第64节

妇科-备急千金要方-第64节

小说: 妇科-备急千金要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亦治大小便不通。 
治大便不通方∶ 
大戟(一斤) 大豆(五升) 商陆 牛膝(各三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煎令汁尽,至豆干。初服三枚,以通为度。 
又方 蜜和胡燕屎,纳大孔中即通。 
又方 水四两,蜜一升,合煎熟,冷灌下部中,一饭顷即通。 
又方 盐半合,蜜三合,合煎如饧,出之着冷水中,丸如槟榔,形如指许大,深纳下 
部中立通。 
又方 治大便难方。 
单用豉清酱,清羊酪、土瓜根汁灌之立通。 
又方 以酱清渍乌梅灌下部中。 
又方 桑根白皮 榆根白皮(各一把)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方 水服桃花末方寸匕,无花时桃根白皮亦得。 
又方 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 羊蹄根一把约半斤,水二升,煮一升顿服之。 
又方 常煮麻子取汁饮。 
又方 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 猪脂和陈葵子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通即止。 
又方 常服车前子及叶并良。 
又方 捣葵根汁生服。 
又方 好胶(三寸),葱白(一把)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顿服之即下。 
又方 葵子 牛酥(各一升,猪脂亦得)。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葵子取一升,纳酥煮一沸,待冷,分作二服。 
又方 葵子汁和乳汁等分,服之立出。 
又方 酱清(三升) 麻油(二升) 葱白(三寸) 
上三味合煮令黑,去滓,待冷顿服之。(一方不用酱清。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芒硝丸
属性:治胀满不通方。 
芒硝 芍药(各一两半) 杏仁 大黄(各三两) 黄芩(一两六铢)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取通利为度,日三。 
又方 通草 朴硝(各四两) 郁李仁 黄芩 瞿麦(各三两) 车前子(五合,一云 
六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用绢袋盛煮顿服二升。) 
又方 独头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中气立通。 
又方 削姜裹盐导之,及干姜食盐杏仁捣丸导之。 
治胀满闭不下方∶ 
吴茱萸(一升) 干姜 大黄 当归 桂心 芍药 甘草 川芎(各二两) 人参 细 
辛 
(各一两) 桃白皮(一把) 真珠(半两) 雄黄(十八铢) 
上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雄黄,真珠末酒一升,微火煮三沸,服 
一升,得下即止。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走马汤
属性:主一切猝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方。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绵缠捶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巴豆丸
属性:主寒癖宿食,久饮饱不消,大便不通方。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夕碎,大熟, 
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胡豆,欲取吐下者,服二丸。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练中丸
属性:主宿食不消,大便难方,(《肘后》名承气丸)。 
大黄(八两) 葶苈 杏仁(熬) 芒硝(各四两)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后服七丸,日三,后稍加之。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灸法
属性:大便难,灸第七椎两旁各一寸,七壮。 
又灸承筋二穴各三壮,在 中央陷内。 
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一云二寸半)。又灸大敦四壮, 
在足大趾聚毛中。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灸石门百壮。后闭不通,灸足大都,随年壮。治 
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两脚大趾去甲一寸,三壮。又灸大趾歧间各三壮。 
治大小便不通方∶ 
葵子(末,一升) 青竹叶(一把)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五沸,顿服。 
又方 葵子(一升) 榆皮(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 葵子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猪脂一升,空心,分二服。 
又方 甑带煮取汁,和蒲黄方寸匕,日二服。 
又方 猪脂一斤,水二升煮三沸,饮汁立通。 
治大小便不利方∶ 
葵子(一升),硝石(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方∶ 
捣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之。 
又方 末鸡屎白服一钱匕。 

卷十五脾脏方秘涩第六
灸法
属性: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营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腹热闭时大小便难, 
腰痛连胁,灸团冈百壮,穴在小肠俞下二寸横三间下,灸之。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 
又灸横纹百壮。大小便不利,灸八 百壮,穴在腰眼下三寸挟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 
(计八穴,故名八 )小儿大小便不通,灸口两吻各一壮。小便不利大便数注,灸屈骨端五 
十 
壮。 
又灸天枢百壮,穴在挟脐相去三寸。魂魄之舍不可针,大法在脐旁一寸,合脐相去可三 
寸也。 

卷十五脾脏方
热痢第七
属性:(论一首 脉证二十四条) 
(方二十六首 灸法十首) 
论曰∶余立身以来,三遭热痢,一经冷痢,皆日夜百余行,乃至移床就厕,其困笃如此 
,但率意自治者,寻手皆愈。乃知此疾天下易治,但中性之徒率性骄倨,良药苦口不能克己 
早饵,朝遇暮过,望其自瘥,疾势日增,胃气渐弱,心力俱微,食饮与药皆不能进,既不时 
愈,便称痢病难治,斯皆自误也。学人须深达斯旨。然此病随宜服一物皆使得瘥,惟须力意 
苦己,服食以瘥为限,则无不愈也。又大须慎口味,重者瘥后百日,次者一月日。常哀骄恣 
者,不能自慎兴言于此,以为至概矣。古今痢方千万首,不可俱载此中,但撮其效者,七八 
而已。如陟厘丸、乌梅丸、松皮散等,暴痢服之,何有不瘥其温脾汤,健脾丸(方出下冷痢 
篇),久下得之,焉能不愈。大凡痢有四种,谓冷热疳蛊,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白相杂 
无复节度,多睡眼涩,蛊则纯痢瘀血。热则多益黄连,去其干姜。冷则加以热药。疳则以药 
吹灌下部。蛊毒则以蛊法治之药。既主对相当,痢者复自勉励服饵,焉有不愈者也。 
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 
,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非其主对者,慎勿服也。 
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所食诸食,皆须大熟烂为佳,亦 
不得伤饱,此将息之大经也。若将息失所,圣医不能救。 
下痢脉滑而数,有宿食,当下之。 
下痢脉迟而滑者,实也。利为末止,急下之。 
下痢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 
下痢不欲食者,有宿食,当下之。 
下痢而腹痛满,为寒实,当下之。 
下痢而谵语,腹内有燥屎,宜下之。 
下痢腹中坚者,当下之。 
下痢三部皆平(一作浮),按其心下坚者,急下之。 
下痢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此为下不尽,更下之愈。风寒重者,不可下。下之后, 
心下坚痛,脉迟(一作浮),此为寒,但当温之。脉沉紧,下之亦然。脉浮大弦,下之当已。 
下痢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者,因而肠鸣,当温之。 
下痢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当温之。得冷者满而便肠垢。 
下痢身躯疼痛,急救里,诸温之属,可与理中、四逆、附子汤热药辈急投之美。 
下痢大孔痛者,当温暖之。 
下痢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下痢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下痢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痢脉反浮数,尺中自涩,其人必清脓血。 
下痢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有热故也。 
下痢脉沉弦者下重,其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必不死。 
下痢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 
所以然者,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痢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痢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痢脉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痢脉大浮弦,下当已。 
下痢舌黄,燥而不渴,胸中实,下不止者死。 
下痢后脉绝,手足厥冷,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不还不温者死。生死之决,此之谓 
也。 
下痢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 
凡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下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 
仁也。细寻取之,万不失一,下病体略例如此耳。 
《素问》曰∶春伤于风,夏为脓血。凡下多滞下也。夏伤于风,秋必洞泄,秋多下水也 
,患是冷也,夫积冷积热及水谷实而下者,以大黄汤下之,强人勿过两剂,皆消息五六日更 
进一剂,其补涩汤不效者,三两日可进一剂。 

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
陟厘丸
属性:治百病下痢及伤寒身热,头痛目赤,四肢烦疼不解,协热下利∶或医已吐下之,腹内 
虚烦,欲得冷冻饮料,不能消,腹中急痛,温食则吐,乍热乍冷,状如温疟;或小便不利,气满 
呕逆,下痢不止方。 
水中陟厘(五两) 紫石英(三两) 汉中木防己(六两) 陇西当归(四两) 浓朴 
(一两) 
黄连 
上八味以苦酒二升渍防己极令润,出之切,以板瓦覆着炭火上,以浓纸藉瓦上令色槁燥 
有余,苦酒复渍之,更出熬尽苦酒止,勿令火猛,徐徐熬令极燥,各捣为末。又以余苦酒三 
升浸豉一宿,明旦以瓦盆盛,以一盆覆蒸五升,土下须二气通流,出之,研绞取浓汁,和药 
捣为丸如鸡头子大,悬令阴干,勿见风尘。此药以三丸为一剂。平旦服一剂,昼服一剂,暮 
服一剂,皆以水服之。若病重药力未行者,但益服之,日可四五剂。令腹中有药力,饮食消 
是其效也。新服药未安调,当稀糜助药力,心中了然,后可作羹 ,微冷食之。若有时不喜 
冷食,正是药力尽耳。若欲不复药者,但稍温食,药力自尽矣。服药不必强多饮水,禁热食 
生鱼猪肉蒜生菜酒及辛物肥腻。若有风病加防风一两,人虚羸加石斛一两。若宿有下痢,肠 
胃损弱者,加太一余粮二两半,取石中黄软香者。若妇人产后疾,加石硫黄一两,小便黄赤 
不利,加 

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
乌梅丸
属性:下痢热诸治不瘥方。 
乌梅(一升) 黄连(一斤,金色者) 
上二味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夜二。 

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
松皮散
属性:治积久二三十年常下痢神方。 
赤松皮去上苍皮,切一斗为散,面粥和一升服之,日三服瘥。不过服一斗永瘥。三十年 
痢,服之百日瘥。 

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
苦参橘皮丸
属性:治热毒痢方。 
苦参 橘皮 黄连 黄柏 鬼臼(一作鬼箭羽) 蓝青 独活 阿胶 甘草 
上九味等分为末,以蜜烊胶和,并手丸之如梧子,候干,饮服十丸,日三,后稍加猝下 
痢者大良。 

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
三黄白头翁汤
属性:治诸热毒下黄汁,赤如烂血,滞如鱼脑,腹痛壮热方。 
黄连(二两) 黄芩 黄柏 升麻 石榴皮(各六分) 艾叶(三分) 白头翁 桑寄 
生当 
归牡蛎 犀角 甘草(各一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
龙骨丸
属性:治下血痢腹痛方。 
龙骨 龙胆 羚羊角 当归 附子 干姜 黄连(各三十珠) 赤石脂 矾石(各一两 
半) 
犀角 甘草 熟艾(各十八铢)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先食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又方 龙骨 当归 干姜 熟艾 牛角 (各三两) 附子 黄柏 赤石脂 川芎 阿 
胶浓朴 甘草 橘皮 芍药 石榴皮(各二两) 蜀椒(一两) 升麻(一两半) 黄连 
(五合) 
大枣 
上十九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纳牛角 末,阿胶烊化,绵绞去滓,分 
七 
治血痢方∶ 
蒲黄(三合) 干地黄 桑耳 甘草 芒硝 茯苓 人参 柏叶 艾叶 阿胶 生姜(各 
二两)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五服。 
治下杂血方∶ 
干蓝 犀角 地榆(各二两) 蜜(二合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煎取五合,分二服,治热毒蛊妙。 
治热毒下黑血,五内绞切痛,日夜百行气绝欲死方∶ 
黄连(一升) 龙骨 白术(各二两) 阿胶 干姜 当归 赤石脂(各三两) 附子 
(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五服。余以贞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热毒 
痢 
,至十五日命将欲绝,处此方药,入口即定。 

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
白头翁汤
属性:治赤滞下血连月不瘥方。 
白头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