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240节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240节

小说: 三国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什么什么天罗地网,分明是高览怕了李贤,否则,真要想南下攻城,又哪里会等到今天?

因而不管无论高览说的如何天‘花’‘乱’坠,逢纪都会觉得他是在演戏。

“既然如此,那么高将军认为我方该如何是好?按兵不动?”

话语间,逢纪带着一股嘲讽之意。

按兵不动确实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子,不过现在‘春’日在即,马上就要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如果在这时候还不能结束战‘乱’,马上就要耽搁农时了。

高览聪明的很,他也知道自己前期的表现太过糟糕,‘浪’费了太多时间,没能达成袁绍的目的。

现在,时间还有,机会还在,只要认真把握了,肯定还能够取胜。

逢纪咄咄‘逼’人,满心憋屈的高览却不敢发作,因为他明白,逢纪代表的是袁绍!

吁了几口气,高览笑着解释道:“青州早已经成了李贤的土地,而周仓等人用大半年的时间将青州北部建的固若陈汤,与其硬碰硬的去啃硬骨头,倒不如出其不意。先与曹‘操’合力解决了吕布,等到吕布败亡之后,大军东进,进击青州”。

想法是美好的,然而作为袁绍的特使,逢纪却表达了不同观点:“兖州是曹‘操’的兖州,即便是我们帮他杀了吕布,时候又能有什么好处?”

高览哑口无言,灭杀吕布是一步妙招,一经施展,长远来看好处多多,然而,对逢纪这等目光短浅之辈,说什么也没有用。

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只有一句话“李贤少了个盟友,日后孤立无援,只能被动挨打,这就是最大的好处”。

逢纪摇头叹气:“元伯呀,何必如此执着呢?你应该知道,我们河北的敌人是李贤。而非吕布,主公虽然新败公孙瓒,可辽东未定,绝不能同时招惹三面之敌呀”。

高览感到哭笑不得,吕布早已经与李贤结盟,他出兵反袁只是早晚的事情。

现在看来,袁绍竟然还没有与吕布为敌的准备,这样的想法岂不是危险的很?

思虑再三之后,高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他耷拉着脑袋,嘴里道:“敢问元图先生,不知何时出兵才是最佳时机?”

逢纪‘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笑道:“若依我看,李贤归返的这段时间正是青州松懈的时候,只要攻其不备,青州必败”。

高览暗暗叹了口气,如果李贤真有这么好收拾,他又怎么会活到今日?而且官儿还越做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这显然是很没道理的事情。

也罢,既然袁绍执意如此。高览也别无选择,只能听命而为。

于是,黄河北岸的袁军终于有了动静。

都昌城,送别张纮之后,李贤并没有即刻启程,青州毕竟是他的根基所在,如果不好生安置一番的话,很容易闹出‘乱’子,而且距离李绣娘生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李贤可不想她有任何不测。

这时候的医疗条件很是简陋,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稳妥之道。

。。。

第三百四十九章使君救命

张纮离开的第二日,李贤终于得到了辽东的消息。全集下载75

情报是由快马传递而来的,原来之前鹰使豢养的黑鹰半途间被人‘射’了下来,据说‘射’箭那人是袁绍麾下大将张颌。

张颌,这厮倒是一员猛将,在李贤的印象中,张颌是袁绍军中为数极少的功成名就的将领。

后世里,颜良、文丑虽然都是河北名将,可无一例外都被关羽斩杀,唯有高览、张颌及时投降曹‘操’,这才幸免于难。

当然了,李贤穿越而来,历史已经发生了轻微的改变,张颌、高览是否归顺于曹‘操’,颜良、文丑是否死在关羽手中,这都是未成定论的。

平静下来之后,李贤思绪万千。

张纮没有撒谎,半个月之前,袁绍在辽东大败公孙瓒,俘虏兵马六千多人,斩杀三千多人,若不是公孙瓒手中有一支‘精’锐步卒,死死挡住了袁军,说不定公孙瓒的数万大军一日之内便要败的干干净净。

公孙瓒的那一千重甲步卒,穿的就是从青州‘交’易而来的铁甲。

面对袁家轻骑‘潮’水一般的冲击,重甲步卒宛若水中磐石,牢牢地立在大军后阵,迟滞了袁军追击。

战后,袁绍、公孙瓒都对青州铁甲有了进一步了解。

袁绍铁青着脸,咆哮着想要搜集更多的铁甲,装备己军,而公孙瓒却宛若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落水者,他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了李贤身上。全集下载75

自家打造的铁甲在战场上取得如此战绩,按理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可李贤听罢之后却没有半分得意之‘色’。

公孙瓒虽然实力犹存,可却已经被袁绍打怕了,再这样下去,落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连信心也丧失了,这才是真正的绝望。

真正的历史上,,公孙瓒兵败之后再也没有进取心,而是采取了保守的防御战略,此消彼长之下,袁绍实力越来越强,而公孙瓒却对麾下苛刻至极,还将金银财宝搜集到一座高楼之中,最终引得天怒人怨。

军将离心离德,一败再败,不久之后,公孙瓒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死后,袁绍斩下他的首级。

李贤可不想自己哪一天也被人砍下脑袋,当作军功来炫耀。

好在一切还来得及,如今公孙瓒还没有死,他凭借青州重甲有了一丝喘息之机,而袁绍没能大获全胜。

只要公孙瓒一日不亡,袁绍就一日不敢放松警惕。

怪只怪公孙瓒的名头太响亮了,在乌桓等少数民族的部落中,公孙瓒一呼百应,袁绍不敢给他休养生息的机会,斩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公孙瓒虽然连败数阵,可他在辽东却又不可代替的声望,对这样一个家伙,李贤琢磨着,是应该再拉他一把了。

毕竟,保持公孙瓒在辽东的事实存在,有利于青州的长期发展,而没了辽东公孙瓒的牵制,袁绍的数万大军便可以解脱出来,那时候,击败淳于琼的李贤就成了威胁最大的敌人。

六万久经战阵的河北老卒,李贤不敢小觑。

之前,张纮提出袁绍威胁的时候,李贤故作潇洒,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可实际上,他对袁绍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

官渡之战发生以前,毫无疑问,袁绍都是汉末首屈一指的大军阀。

现如今,李贤改变了青州、徐州的历史,可北方的袁绍却一如既往在积攒实力。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头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庸碌之辈。

史书不能全信,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史书的撰写者在编篡的时候难免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思维论断。

李贤已经经历过许许多多与历史不同的事件了,这时候,哪怕有人告诉他,曹‘操’不好人妻,袁绍好人妻,说不定他也就信了……

前脚打发走了传信的商贾,李贤后脚就接到了通禀,说辽东、江东有信使求见。

李贤大为好奇,真是巧的很,公孙瓒的使者竟然与孙策的使者同时抵达都昌,他们的目的会不会也是一样的?

想到这里,李贤打算分批接见。

此时,李贤与孙策结盟的消息依旧是个秘密,孙策可不想他拉拢李贤的消息传到袁术的耳中,那样的话,势必会遭到袁术的报复。

在夺取江东的关键时刻,孙策不想发生任何意外。

公孙瓒的意图李贤猜出了七八分,无非是为了恳请军械援助罢了,至于孙策,这厮想干什么?

与孙策接触不多,李贤不好妄加臆测。

谁先谁后?

斟酌一番之后,李贤还是决定先见一下辽东的使者。

没多久,“噔噔噔”,大步踱入厅堂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汉子。

见了李贤,这使者干净利落地跪伏在地,道:“求使君救我家主公一命”。

李贤心中一动,这是怎么个意思?

“快快请起,公孙使君怎么了?”

使者又磕了几个头,方才长身而立,“我家主公败给了袁本初,危在旦夕呀,使君若不出手相帮,只怕辽东尽归袁氏矣!”

李贤正‘色’道:“事情已经如此危急了吗?”

“不错,数月以来,主公未有一胜,麾下军将多有怨言,若不是畏惧使君手中的铁甲军,说不定他们早就要叛逃了”

李贤吸了口冷气,他见惯了各种各样的使者嘴脸,像辽东这般直接利落的,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如果辽东真像使者所言,那公孙瓒已经失去了对大局的掌控能力。

面对一个注定的失败者,有必要加大投注吗?

只是略一思索,李贤便有了结论。

公孙瓒还有存在的必要!

“你倒是说说看,我怎么样才能帮助你家主公?”

使者瞪大了眼睛,迸‘射’出希翼的目光:“粮秣、军械,越多越好,当然了,若是使君能够北上讨伐袁绍,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贤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嘴里道:“粮秣、军械我都可以支借一些,然而,出兵讨伐袁绍却是力有不怠,高览正在黄河以北虎视眈眈,不把他灭杀了,我寝食难安”。

“使君大恩大德,我辽东百姓没齿难忘”

。。。

第三百五十章江东周瑜

李贤不是散财童子,更不是乐善好施的烂好人,他之所以应允辽东使者的恳求援助公孙瓒,只不过是为了达到牵制袁绍的目的而已。热门

沦落到这般田地,公孙瓒连提要求的资格都没有。

之前,青州需要辽东的战马,辽东需要青州的军械粮秣,双方可谓互利互赢,可随着置换的马匹增加,渐渐的,李贤对战马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旺盛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与李贤对等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扭转。

没了公孙瓒,李贤顶多需要直面袁绍的兵锋而已,不会有生死之忧,可公孙瓒如果没有李贤的帮助,兵败身亡只是时间问题。

两相比较,自然是公孙瓒依赖李贤多一点。

近年来,青州一直在不停的发展壮大,可辽东却长期陷入战火之中。

不止是公孙瓒,便是兖州的吕布也是如此,李贤与他们结盟,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青州军械名扬天下,辽东唯有马匹算得上是拿得出手的货物。

过去的一年间,青州用粮秣、军械换取了大量的辽东战马,短时间之内,李贤麾下的战马数量已近饱和。

换句话说,与公孙瓒‘交’易已经不再是青州的迫切选择了。

若不是出于对抗袁绍的需要,说不定李贤再就抛弃了辽东这条海贸路线。

通过糜氏海船源源不断的运输,辽东向青州输送了四千多匹优良战马。

四千匹优良战马,这就需要三千多名骑士,偏偏李贤麾下最为匮乏的就是成熟的骑兵。

在没有更多的骑卒之前,战马再多也只是一个数字,形成不了战力。

这样一来,辽东的战马便没有了往日的‘诱’‘惑’力。

辽东使者临来之前早已经得了公孙瓒的耳提面命,所以刚开始他便把姿态摆的低低的。

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死要面子说不定会把身家‘性’命都丢掉,公孙瓒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作出愚蠢的选择。

求人就要有个求人的模样,辽东使者这番作为极大地满足了李贤的虚荣心,不过,冷静下来之后,李贤还是提出了要求,“我听说公孙使君帐下有不少外族骑兵,我想借用一批,不知可否?”

游牧民族的骑兵都是公孙瓒手中的‘精’锐,自打白马义从败在鞠义手中之后,他们一直充当主力作战。

李贤开口便讨要外族骑兵,顿时让使者陷入两难境地。

没了这些外族‘精’锐,就算有青州的粮秣、军械,可公孙瓒拿什么来抵挡袁绍的兵锋?

许是看穿了使者的窘境,李贤善意地开导起来:“不一定非得是战场厮杀过的老卒,只要上马开得了弓的健壮男丁都作数,到了我这里,还会额外给他们一份俸禄”。

还有这等好事?

使者大喜过望,没有充分的利益‘诱’‘惑’,那些蛮子是不会上钩的。

现在,李贤愿意抛出‘诱’饵,回去之后再蛊‘惑’一番,还怕没见识的蛮子不上当?

到底是有仁义之名的李使君,提个要求都是这么的善解人意!

使者心中对李贤大为感‘激’,当下急忙应诺:“这倒是好说的很,草原上牲畜冻毙无数,不少部落的丁口都快活不下去了,李使君慷慨,愿意为他们提供一条生路,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贤不置可否。

之前徐盛在辽东的时候见过乌桓骑兵,对他们的战力赞不绝口。

白马义从出身的赵云也说过,单论骑兵战力,乌桓骑兵举世无双。

这一次,如果能够假借公孙瓒之手,搞出一支蛮族骑兵,想必可以极大地提高战力。

至于外族骑兵会不会服从军令,那压根不在李贤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赵云连一群蛮子都威慑不住,那岂不是白瞎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