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

第30节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30节

小说: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换句话说,,每个人体验幸福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幸福的缘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托尔斯泰)这意味着幸福是种情感,而情感并不是你总能抓住不放的,情感可以重复呈现,但是不会无休无止。比如恐惧同样是种情感,当然你不希望你长期处于恐惧之中,那么对于幸福,它来了又会走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对于追求幸福的方式,往往错的时候比较多,对的时候比较少。现在闭上眼,让你认为可以使你幸福的东西一一浮现在眼前:一辆豪华跑车、一次热带海摈的浪漫游、一幢绿树掩映中的乡间别墅……当你为了这些幸福而奋斗的时候,研究人员说,可以预测,你可能会犯错误。

  在对不同年龄阶段和社会层次的人群调查以后,研究人员得出了上面的结论。首先参加调查问卷的人,假设自己的愿望实现以后,为那时的幸福感打分,做出一个超前性预测。此后研究人员一直对他们的生活变化跟踪调查。若干年后,当他们实现了愿望,获得汽车、别墅、旅游假期等等之后,再对自己的幸福指数打分。前后两组数字相减,如果差异为零,那么他们将会和自己原先设想的一样幸福。但是当结果出来以后,这种差异几乎从来没有为零。这就说明在追求幸福这道题面前,人们的选择充满错误。那到底有没有正确的答案呢?

  幸福方程式

  幸福方程式首先请你平心静气地开始回答下面的四个问题:

  1。你是否充满活力,以灵活和开放的心态面对变化?

  2。你是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可以快速地从挫折中恢复过来,重新感到自己有力量张空生活?

  3。生活中基本的需要你是否实现了呢?——例如:健康的身心、不错的财务状况、个人安全感、拥有选择的自由。

  4。是否有亲密的朋友在需要的时候,被你有力的支持呢?无论做什么,。你都可以沉浸其中,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你能否达到对自己期望的水平,而且鼓励自己义无返顾地去达到目标呢?

  心理雪茄卡尔和皮特设计了上面四个问题,在访问了1000多人之后,心理学家得出了结论。他们认为,只有爱情、大笔财富或者一份好工作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概括:

  幸福=P+5E+3H。

  在这里,P代表个性,比如你的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状况、财务状况和交友的情况。H代表更高层次的需要,比如自我评价、期望、雄心和幽默感。

  上面第一、二个问题对应的是P即个性,你的个性对幸福的影响不言而喻;第三个问题对应的是E即生存;第四个问题对应的是H即更高层次的需要。假设每题满分为10分,总分为100分的话,如果你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感觉分别为7分、7分,那么P=7+7=14,如果第三题的得分为6,第四题的得分为7,那么E=6,H=7。你的幸福指数=14+5*6+3*7=65。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测试一下自己的幸福指数。

  有了计算幸福指数的公式,那获得幸福的秘诀在哪里呢?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多数时候,关于幸福的答案就在你周围的亲朋好友中。很多时候,幸福来自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物质生活。

  因此,吉尔伯特教授建议发展你自己的幸福哲学,而不要接受消费主义哲学,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中隐藏着鼓励超前消费的陷阱,例如贷款买车、贷款买房(这一点我不同意,作者好象不怎么懂经济学,我们应该把握好消费的度而不是完全地拒绝超前消费,理性地寻找一个适应自己经济能力的消费平衡状态)、追求时尚服饰、享受更好的食物……(我最讨厌那些教唆男性增高、女性丰乳整容的广告垃圾污染,它们只是恶毒地强化人们的自卑情节,是治标不治本,整容怎么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一个人如果不能真正从心底里接受自己、爱自己,割了眼睛还会去割鼻子,结果是让别人阉割了自己的灵魂和身体,还心甘情愿地不断把钱放进别人的口袋)……一时的消费快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长期的债务负担和较大的生活压力,从而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

  幸福并不意味着永远占有幸福这种感觉,这是吉尔伯特教授给出的最后忠告。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3期









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钱
  作者:高建群

  我有许多有钱的朋友,不过他们整天为钱苦恼着,不是嫌钱多,而是嫌钱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作者劳伦斯说过,一个男人,自从掘得一生中的第一桶金以后,他就懂得攒钱了,而攒钱也就成为他一生追逐的目标了,这样一直到死!我十分同意劳伦斯的这句话。我有一位作家朋友,他的口袋里大约已经有几百万了吧,但是还是贪婪地,眼睛红勾勾地盯着别人的钱袋,和他打交道,什么事情都要用钱来说。我还有一位炒股的朋友,他的口袋里也有几千万了吧,但是他是如此吝啬。举个小例子来说吧,当朋友的凯迪拉克停在某一栋楼下,或某一处路边时,往往会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来个戴红箍子的老太太。“停车费两块钱!”老太太伸出两个指头,一边说一边准备撕票——“我不要票,一块钱行不行?”朋友在讲价。你想我站在旁边,多么尴尬呀!于是我尽量地站得远一点,听他们用两分钟或五分钟在讲价。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会是朋友取得胜利,于是他会有一阵好心情;有时会是那戴红箍子的老太太取得胜利,于是朋友的心情会坏上老半天。我还有一位朋友,他的资产大约已经有数亿或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了吧,我说他们夫妻又没有孩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他说,挣钱在他来说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在香港,和他们处在同一基准线上的还有好些人,他要比过他们。

  我没有钱,不过我有思想。托尔斯泰有一篇小说,叫《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土地》。托翁说,在俄罗斯的外省有一个贪婪的地主,他用一生的时间来掠夺土地。等他死的时候,他侵占的土地已经需要骑上马来丈量了。他要死了,佃农们在原野上已经为他挖好了墓穴。“让我最后一眼看看自己的安息之处吧!”这位伟大的地主说,于是,人们把他抬到了墓穴边。面对墓穴,地主突然一瞬间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这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只需要从头到脚六英尺长的土地,即可以把自己舒服地放进去,这一丁点土地,就足够了!

  托尔斯泰讲的这个故事,就是我的庇护所,是我与世界保持距离,并且维持心灵平静的庇护所。不过,有时候,思想并不管用,它并不是金钱。譬如说吧,我现在接到作家张敏的电话,要去打麻将,于是我得翻翻自己的口袋,看口袋里有没有钱。有譬如,我要到你所在的城市去旅行,我得用钱换成机票,再执机票从安检口通过。如果我说,我有思想,请放我过去吧,他们会把我当做神经病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3期









有一种爱,不能称之为爱情
  作者:刘瑶

  有一个知己,相交甚深,但无缘成为眷侣,只是偶尔在电话里纠缠,说些不相干的事、不相干的人,心知肚明的感情,云淡风清。

  有一个朋友,是亲密搭档,相互理解与信赖,而且惺惺相惜,业务与工作之余,心生赞叹,但无从表达。

  有一个网友,只通过电话,但心有灵犀,语言传递相知相解,在午夜相逢的快乐里,却只能思念,相聚在梦中。   

  有一种爱,我们不能称之为爱情。

  虽然有同样的心动,同样的怀想,同样乍然相见的喜悦、依依不舍的眷恋,但尘世间总有一种约束,让心思沉静,让感情不再漂泊,发乎情,只能止乎礼。但依然可以在阳光下享受难得的温情,依然可以在午夜梦回时心生柔情,依然可以相信自己的完美与可爱……在这些温柔的情愫里,依然,可以感受被爱。

  我们的世界,毕竟不仅仅有爱情。在岁月漫长的脚步里,我们更多对水色山光的眷恋。红玫瑰只有一朵,燃烧此生唯一的心情,而更多时候,空气与水都是恩赐,让我们享受生活。

  有一种真情,可以平静的相忘于江湖。君子之交,亦或萍水相逢,都可以默默的爱,默默的理解,默默在心里装满祝福,挥一挥手,让春草连绵,落红成阵。

  有很多爱,我们不能用世俗的方式承担,也不过聚散随缘,风雨由天,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无数。

  就是有这样的感情啊,飘荡成缠绵而温暖的空气,就是在这样无心的眷恋里,我们认识自己也认识世间,就是有这样无缘而有情的瞬间。让我们轻轻地叹息,深深地爱恋,生命中白白的云,蓝蓝的天。

  虽然我们相爱,但我们,不称之为爱情。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3期









追问污染源头
  作者:詹克明

  污染必有源头可寻。

  对淮水分支颖河、泉河那臭气熏天的剧毒污水,你可以追踪到上游近千家制革厂。它们将含铬的鞣革毒液直接排放河中。

  贵州省一条造成10万苗胞吃水困难的已被严重污染的河流,溯其恶源乃是一家年产量不足两万吨的造纸厂。

  肆虐京城的沙尘暴源起于内蒙古草原。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场严重沙化。对草场而言,如果草的覆盖率少于50%就容易产生扬沙天气。

  从技术层面上我们不难追踪到造成环境恶化的源发地点与直接责任者,难道这就算是找到了产生污染的根源了吗?显然在其背后还有深层原因,那就是促其产产量狂增的那种急剧升温的市场需求!然而激起这种过热需求的更为深层次的源头又在哪里呢?

  打开一份大报,四五十版,三分之二都是挺胸露肚的俗媚广告。一家广告公司倒是奇特,整一大版全成空白,仅在中央碗口大的一圆形区域排布了数十字的广告用语(正可做草稿纸)。报刊充斥了如此众多没人看的气派广告,纸张怎么会不紧缺?

  某大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位名主持人的豪宅。其富丽堂皇也已见怪不怪,倒是她那间如同学者藏书般的藏鞋大柜,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上下八排,光是见得到的就已整齐排布了不下四五十双鞋子。有此糜费,制革行业又怎能不兴旺发达?

  近年流行羊绒衫,都市女郎哪个没有几件?如此巨大的羊绒需求,促使内蒙古建起了许许多多的羊绒加工厂。仅一座年产600吨的羊绒厂,一年就需要15万只羊为其提供羊绒原料。而这1120万吨羊毛羊绒又该养几千万只羊呢?如此过热的需求又怎能责怪牧民们的过度放牧呢?除了羊绒衫还有那令人朵颐大嚼的涮羊肉。据北京涮羊肉名店东来顺的师傅说,早年东来顺全年也不过消耗几吨羊肉,现在一年就要1800吨。须知一只羊身上可涮之肉并不很多,如此快速增长的羊肉需要量,不过度放牧又怎能满足得了?

  由此可见,这生态恶化的源头虽说大多地处贫困地区,但它更深的根子却在奢华富庶之地。上帝还算公平,他能绝妙地让环境恶化的苦果“叶落归根”地回落到作俑者的头上。穿“百脚”鞋的同时也因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喝着含有制革毒废物的污水。享受着羊绒衫、涮羊肉的同时,也因地球自转搭配点西北风撒给你的沙尘“胡椒粉”。

  所有动物当中,人类是唯一追求过剩的物种。除人以外再没有哪个物种谋求有余,它们都饱食即止,不特意贪求多余。也许正是这种对过剩有余的追求才成就了人类文明。原始人类狩猎有余,死则储之,活则畜之,畜多方能成牧,从而完成了由狩猎到畜牧文明方式的重大演进。可以说,没有“过剩”也就不能成其为现在的人类,也就不能发展人类文明。然而,过分追求过剩也会助长奢侈。在所有生物物种中只有人类这种灵长目人科动物滋生了奢侈,而且社会越发达,人们的“不满足感”也越强烈,它所激发的奢侈欲也越是膨胀。由此可见,奢侈是人类独有的病态,而且它与人类本性直接相关。

  奢侈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文明“艾滋病”!“艾滋”学名是—“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奢侈病”也如像“艾滋”,同样是“后天获得性”之综合病症,同样是人们对其“免疫缺乏”。然而奢侈病与艾滋病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人都害怕染上艾滋,尽可能地躲避艾滋;而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