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读者 2006 >

第34节

读者 2006-第34节

小说: 读者 20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聪明的顾欣从父母疲惫和焦虑的面容上,体味着他们点点滴滴的心思。面对自己高烧长期不退、口腔开始溃烂的身体,他似乎听到了从远处渐渐驶近的死亡列车。那一刻,他出奇的平静。当命运注定他此生不能再为父母尽孝,他唯一的渴望就是把未来生活的光亮尽可能多一点再多一点地留给父母。

  当他的病情又一次反复,医生要与病人及家属讨论新的治疗方案时,他说:“不必找我父母,我来做主。”

  在骨髓移植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案中,他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对一位病友说:“我打听了,骨髓移植没有50万元下不来,而且手术中有突然死亡的风险,这两样我父母都受不了。保守治疗虽然复发可能性大,但费用少得多,即使慢慢死去,父母也不会感到太突然。”接下来,在保守治疗中是用对病情缓解率达 60%的进口药,还是用缓解率只有30%的国产药,他再一次选择了价格便宜的后者。

  这个22岁的年轻人,几乎是以自己生命的加速燃烧,减少父母不堪的重负。他更以这燃烧的生命火花,为父母送上他最后的温暖。

  父母在北京的临时住处离医院有4里路,为了节省每趟来回4元钱的车费,他们总是走着来走着去。顾欣劝不下,心酸。父亲回老家筹钱的日子,为了少让母亲往医院跑,又免她一个人在屋子里孤单,他便请同学把母亲最喜欢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刻成光盘,送给她看。

  病情严重时,他的口腔红肿溃烂,疼痛得无法进食,但那天吃饭时,看到母亲忧伤的目光,他立刻端起一碗粥,大口大口地喝下。母亲笑了,他也笑了,护士却把头扭向一边抹泪,只有她们知道,顾欣吃下这碗粥需要忍受多么大的痛苦!

  身遭厄运的顾欣,以他对亲人、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爱,将厄运燃烧成生命的一道奇葩,这动人的美丽温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同病房的两位病友都是70多岁的老人,他称他们为爷爷。他常为爷爷们倒水端饭,老人夜里上厕所,他也起身帮助。平日里不输液的时候,他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鹿,在每个病房之间穿梭,有谁心情不好,他就陪着坐上一会儿,讲个笑话逗人开心。他还时常帮助护士端药递水,有护士下夜班,他就跑出去为她们买回早点。

  他生命的后期,由口腔感染而扩散为面部蜂窝组织炎,脖子和脸肿得一般粗,极度疼痛,且高烧不退,但他在医生和护士面前从没喊过一声疼。有一天晚上,他服降温药后不断发汗,一晚上换了10身病服。护士看着他虚弱的样子,很难过,他却劝慰她们:“没事,我很好。”还开玩笑说:“我生病以前可帅了!”

  顾欣在北京的十几位大学同学自他生病起,每天轮流到医院来陪他。起初,他们都很伤心,但很快就被他的乐观所感染,他们在一起听歌、唱歌,说未来,谈人生,每一个人记起的那些时光都充满了光彩。

  11月4日,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顾欣见到了他最喜欢的歌手羽·泉二人,他们送给他一张新出版的羽·泉CD,还送给他一个日记本,扉页上写着一行字:“小欣,希望你能把自己的快乐记录下来……”

  羽·泉走后,顾欣捧着日记本陷入了沉思。几天后,他把挚友潘磊找来说:“我想假设哪一天我不在了,就在这一天给我爸妈写一封信,第二年的这个日子再写一封,如果我能坚持40多天,就能写到我父母100岁的时候,我希望他们每年能读一封,一直读到百岁,这样我就安心了。”潘磊鼓励他:“写吧!”

  然而,就在第二天,顾欣的病情突然恶化,连续10多天高烧40度不退,他感到胸前像堵着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几次望着枕边的那个日记本,却无力把它打开。

  11月24日下午,他再一次把潘磊找来,让父母等在门外,单独与这位朋友断断续续谈了很久,潘磊含着泪离开了病房。

  第二天,顾欣工作过的网站上出现了一封令无数人震撼的“顾欣绝笔:谁来拯救我的父母?”

  “每晚,总要假装先睡,让陪护身边的父母也能早点休息,偷偷地睁眼,看着父亲母亲熟悉的却憔悴的面容,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流……”

  “……此时此刻,我不求我能活着,虽然我知道没有了我,父亲和母亲不会真正开心的生活,但我只希望父母能健康无忧的终老。”

  “谁来帮帮我的父母,让他们能无牵无挂地活着……”

  “绝笔”信发表的第二天——11月25日晚8点,顾欣走了,他是躺在母亲的怀里走的。走时,他的脸憋得通红,攥着拳,蹬着脚,使足全身的力气喊出了最后一句话:“爸爸妈妈,我太爱你们了!下辈子,你们给我当儿子,我要把所有的爱都给你们!都给你们……”他慢慢地闭上了眼,脸上挂着两行晶莹的泪水。

  顾欣该是微笑地走了,因为在他的身后,是一片爱的潮涌

  “顾欣绝笔”自网上发出至今,点击率已有5万多人,数百人在网上留言,这个22岁年轻人所表达出的爱心,在无数颗爱心中得到回响。

  在滚烫的话语之后,是无数双伸向顾欣父母的援助之手。在顾欣走后短短几天,这对善良的老人接到了来自各地的人们打来的电话。

  顾欣的同事们,在短短3个小时内,就把两万多元捐款送到了他的父母手中。他们还自制了一张爱心卡送给两位老人,上面写道:“有我们在,你们将不孤单!”

  是的,顾欣的父母绝不孤单。顾欣的朋友们——一群像顾欣一样阳光的男孩女孩,因了顾欣的爱,而焕发出了更宽广更深厚的爱,他们对顾欣的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失去了一个儿子,可还有十几个孩子,顾欣对你们的爱也是我们对你们永远的情感!”

  得知两位老人将返乡的消息,他们恳求道:“把顾欣在北京的手机号保留吧,我们替他缴费,让我们还能感觉到顾欣在我们身边!”

  22岁的顾欣,终究由一颗早晨的太阳化为了一颗飞逝的流星。他匆匆而过,却为这个世界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光线,在活着的人们心中留下了恒久而温暖的生命“绝唱”……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5期P14 
 

   
   

路边有个幸福的女人 
罗西

  单位附近的晋安路一带,有些乱,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夜太黑”。夜幕降临时,这里有不少人卖黑车、黑鞋(就是在人家门口偷来的),更有过期过气的“小姐”夜夜摸黑站台。经过那里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她们与一些鬼鬼祟祟的男人在拉扯中讨价还价,有时会因为5元或10元的分歧,而发出较大声音的争执。有的“小姐”干脆也兼职卖黑车,万一当夜卖身不成,起码也卖出了一辆单车——

  这里是夜市,都市死角,鱼龙混杂,什么鸟都有。但是,我还是看到了一个冰清玉洁的少妇,她一般夏天卖西瓜,冬天卖甘蔗,后来,还卖热腾腾的玉米棒。其实,那些不再吃香的“半老小姐”就站在她附近等人拉客,有时还会无聊地帮她一下,比如帮腔说玉米棒如何的棒——这样的情景,让我会莫名地想起一幅画面:桃花林里,有一丛兰花,桃花喊春,兰花含香。

  有时,我也会从她那买点东西,我有一个很朴素的傻念头,买她东西,就是支持她、赞美她。她比任何一个“小姐”都长得好看,虽然她们年龄相仿。她有时是安静的,比如坐着,整理一下头发,或者点钱,一丝不苟,毛票在她手里,都是幸福的票据。有时,她也会大声叫卖,清脆,但是不尖锐,还有一丝丝的骄傲在里边,可能是觉得自己卖的东西真的不坏,更可能缘于一种坦荡的情怀。她实实大大地做自己的小买卖,是劳动,踏实,无愧,当然也安心。当偶尔有警车经过的时候,很多人抱头鼠窜,特别是流莺,踩着高跟鞋跑,是那亲狠狈、可怜。只有她还可以理直气壮地站着。

  最近可能是天气冷,她又“改行”擦皮鞋。这天,当我坐下把脚小心地伸给她时,忍不住好奇地问她:“你比她们都漂亮,她们挣的钱比你多,好像也没有你这么累,风吹雨打的,你内心会委屈、不平衡吗?”她笑了:“很多人问过同样的问题,还有个包工头曾经天天来向我问价,真恶心。但是,我只有一个回答——” 这时有人叫她,原来是她丈夫送饭来了,她兴奋地问他:“辣酱带来了吗?”她丈夫点了下头,留下句“天冷你早点回去”就骑着车走了,车后面驮着两筐香蕉——

  到底是怎么拒绝那些男人的?她一边干活,一边说:“ 我只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她丈夫是踩着自行车走街卖水果的农民,他们已经接来儿子到福州读初一,因为丈夫的工作是“流动的”,所以做家务、接送儿子等都是他去做的。在租屋门口,有一面高废弃的小黑板,每天晚上10点多她回去的时候,都可以在小黑板上看见一行字:老婆,我爱你!房东、邻居都笑他们,乡下人也兴这个?他们只笑着点点头。来城里之前,他们想像着城里的男女都是拥抱着出门,接吻着回家——因为电视里都是这么常演的,想不到自己比城里人还浪漫。这让他们很得意。

  入睡前,她都要用抹布把黑板上那几个字擦掉,因为她心里期待丈夫第二天再写上新的。“我们都很穷,如果夫妻不恩爱,那不更穷?”她说这话的时候,非常美丽。他们是从四川农村来的,一直都是同学,读高一的时候,她的学费还是他帮着出的,后来他父亲突然去世,两家都没有能力再供他们继续上学,只好双双选择退学——他们在学校偷偷恋爱的日子里,她每天都会在自己的课桌上看见三个字“我爱你”,用铅笔写的,若隐若现,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她看到了,然后会心一笑,用橡皮擦擦掉——想不到,这个习惯延续到现在。

  真爱是擦不掉的,更是永远颠覆不了的,不管你用什么力量,什么诱惑。因为有扎实的爱,这个路边的女人,也可以幸福得理直气壮!!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5期P59 
 

   
   

母爱四题 
木子 汇编

  或者母爱是一种本能之爱,或者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爱。“细雨润无声”是母爱最常规的表达方式,而母爱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叫人震撼。

  1 剜骨救子

  周涛,今年12岁,是河南的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2005年7月底,周涛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右小腿上起了些小疙瘩,当时他并没在意,只是洗澡出来后随口告诉了妈妈。细心的妈妈带孩子到一家医院检查,诊断结果让全家人大吃一惊,周涛患上了右小腿骨纤维瘤!小腿骨头已有部分坏死,必须尽快将瘤状物取出并进行补骨。否则最多一年,孩子的腿骨就会发生断裂。

  孩子必须换骨才能保住生命,然而,购买骨头的价钱十分昂贵,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经济条件根本不允许,情急之下,周涛的父母决定剜骨救子。然而,夫妇俩却因为要剜谁的骨头争执起来。孩子的父亲坚持要剜自己的,因为自己身强力壮,身体恢復起来会比妻子快﹔孩子的母亲坚持要剜她的,理由是农村家庭有很多重体力活,丈夫是家家的主劳力。几番争执下来,丈夫终究拗不过妻子,含泪同意由妻子剜骨。

  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手朮,主治医师从母亲身上取下一块长约3釐米、宽约2釐米的骨头,紧接着儿子就被推进了手朮室。医生打开小周涛的腿部皮脂,发现了一个瘤状物,将其取出后,又对周围的病竈进行了彻底清除,之后再将经过灭活处理的母亲的骨头补在儿子的腿上。

  手朮后主治医生激动地说:“这样的手朮我做过很多次,但母亲甘愿剜骨救子的事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非常让人感动。”

  2 慈母扑入火车底部救女

  2005年9月5日这天,湖北省江夏纸坊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小红 (化名),如往常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她家住在江夏火车站附近,每天上学要穿过铁路下的涵洞。但因为连续几天下雨,涵洞积水,她决定抄近路穿过铁路。危险就这样降临了。

  当时铁路上停着一列货车,小红钻进货车车底准备爬过去,不料,火车突然启动了……这一切都被不远处小红的母亲看见了,她飞奔过来,不顾一切地钻进火车底部,用身体护住女儿……火车从母女俩身上隆隆驶过!

  虽然母亲脚骨骨折,背部严重擦伤,但因为有了母亲的保护,女儿的命保住了。 

  3 勇敢妈妈熊口救子

  2004年11月5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