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读者 2006 >

第113节

读者 2006-第113节

小说: 读者 20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械憧蓍碌募O罅恕

  我在省城打算和别人合伙投资办公司的时候,向他借点钱,他死活不愿意,说,我一个种庄稼的.攒下的那点钱是用来防老的。你别打我的主意。我前脚一走。他后脚就把钱放高利贷了,我气得不行。 

  我买房子的时候,他托人送来了3万多块钱,来人说,这是你父亲放高利贷的,连本带利都在这里了.当初放给我的时候,他就说这是留给你买房子的,谁都不能动,好歹我以两头黄牛作抵押.他才给我的……

  我一时无语。

  我结婚时,婚礼基本上是女朋友家人帮着筹备的。结婚的那天.父亲是最迟一个到的,背着一麻袋的蔬菜、猪肉和香油。他说来早了,也帮不了什么忙,反倒会碍事。婚礼宴席上,父亲是要上台讲话的,他哆嗦着双手,把话筒拿得老远,现场很吵,他又不会说普通话,没有人听清他说的是什么,只有离他很近的我昕清了,他说: “娃的翅膀被我打折过啊.我对不住他。”这是20多年来.我第一次听父亲对我说软话,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冲出了眼眶。

  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衷,在那个起伏的艰难岁月里,没有了爱人的他肩负着生存和培养子女的双重压力。将爱深深地沉入了心底。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9期P50 
 

   
   

文人行乞 
陶方宣

  古代文人落魄起来,只能跟流民一样行乞,是乞讨的乞,不是行窃的窃。饿到行窃就难看了,只有孔乙己的窃书者不为偷才风雅的一点。文人行乞的不少,徐文长唐伯虎都是。

  文人好象很容易落魄,不会八面玲珑,又不屑于经商,见到当官的还把脑袋瓜子抬得高高的,这样下去哪有好日子过?老早的孔子蓬头垢面坐在马车上周游列国也相当于行乞,只是他学生太多,看不得老师饿饭,一人送一瓢小米一条腊肉,孔夫子的小日子就过飞了。古代士大夫伯夷叔不食周粟,宁愿在首阳山饿死,不知他讨过饭没有。晋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家到南山下开荒种豆连带栽点菊花,当然比外出行乞要好一些。近人朱自清不吃日本米,因为他有笔,能卖文为生。其实要说起来,文人行乞还算好,不用卖唱卖身,他只要卖字卖画就行,也算是发挥专长。

  徐文长晚年一直卖画为生,他诗中就有“数点梅花换米翁”的句子,就是说你要买我画的梅花不要紧,得按画上梅花朵数决定米的数量,九朵梅花九斤米,十八朵梅花十八斤米,不能讨价还价。有人送来十只螃蟹,他画一只墨蟹送他;有人拿来三坛子好酒,他画一壶酒再画三个萝卜谢他,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有米有蟹还有酒,这日子过得可美。传说有天徐文长又没得吃了,也没人来买画,张三看他挨饿,抛着手里的银子捉弄他说:徐先生,有本事你让李四呱呱呱叫三声,我请你下馆子,菜随你点。徐文长说这好办,带着李四来到瓜田边,指着一地滚圆的瓜说:这葫芦长得真好。李四一看不对,纠正道:是瓜。徐文长不听,继续说:葫芦葫芦葫芦。李四红了脸,反驳道:瓜瓜瓜!张三在一边笑倒,马上带徐文长下馆子——好笑吧,文人行乞往往就留下民间传说,这是中国特色,在世没人管无人问,死后却把风流韵事一齐往他身上堆。

  唐伯虎便是这样,当不了官,断了仕途,最后就离开了家,开始讨饭,其实他哪里有什么桃花丛中三笑点中美人秋香姑娘呢,他后期一直乞讨为生。据说有次一群文人墨客聚会,要求赋诗饮酒,唐伯虎碰见,恳请让他试试,人家笑他一个乞丐也能写诗,就等着看笑话。他提笔写下“一上”两字,这根本不是诗的开头,众人摇头,唐伯虎要酒,大家拿酒拿肉,看他如何把洋相出下去。他又写了“一上”,众人笑倒,这诗没法往下写了,他却一口气写下去: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众骚客满座惊奇刮目相看,想不到乞丐堆里竟然藏龙卧虎,一个个就惭愧得低下头。

  其实凭良心说,这首诗算不得精彩,也谈不上深远的意境,但这则文人行乞的故事,则画出了一位中国文化人游戏人生遗世独立的疯颠和佯狂。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9期P41 
 

   
   

香蕉擦皮鞋 
安迪。西蒙森

  爸爸、媽媽來到我家,幫忙做一項我一直拖延著的工程:清理家居。他倆可真懂得節儉!當我問他們要買什麼清潔用品,他們說:「不必了,我們會就地取材。醋放在哪裏?」我遞上一瓶義大利十二年陳醋;媽媽卻不理會,去拿起一瓶普通白醋,然後命令我去做三明治,不要阻礙她。 

  我吃著三明治,看見她利用白醋除掉地毯的污慫,覺得這方法挺怪,但之後她用鼻子去嗅書架,更令人摸不著頭緒。如果有哪本書令她想打噴嚏,她便把書拿進廚房,放進冰箱。她說:「這樣可以去除書的霉味。」雖然我有點半信半疑,但仍點頭表示同意。  

  「哎,這兒有些碎玻璃,是你幹的嗎?」我聳聳肩,不置可否。 

  媽媽拿走我手上的三明治,把火腿丟給小狗吃,將麵包上的美乃滋(蛋黃醬)抹在我的頭髮上,然後用麵包小心翼翼拖去地上的玻璃碎片。我抗議了一聲,她解釋道:「美乃滋是潤髮乳,而麵包可輕易撿起微細的玻璃碎。」 

  媽已經「失去理智」,看來得向她的丈夫報告一下。我看到爸爸在園子裏,將三十公克伏特加酒與少許洗滌劑及兩杯清水混和,倒進噴壺內。他見我一臉疑惑,便說:「我在清除雜草。」我問:「用伏特加酒?」他邊噴邊答道:「天氣晴朗時,適宜用這種混合劑;裏面的酒精可以令雜草枯萎。」我說:「你知道這瓶酒很昂貴嗎?」他滿不在乎。 

  我返回屋內,看到媽媽正在用香蕉皮擦拭我的皮鞋,心裏暗想:「全世界都瘋了嗎?」正想開口說話之際,啪的一聲,我踩在香蕉皮上滑倒在地:「噢,我的背呀!」接著聽到媽媽大聲喝道:「不要動!我去拿鬆肉粉。」說畢,她脫去我的鞋子,並拿著一隻襪子,一溜煙地跑進廚房。我想叫住她,但媽媽跑得很快。回來時,她手上拿著混了水的鬆肉粉糰,輕輕往我背部揉;然後她把塞滿乾腰豆的襪子放入微波爐加熱三十秒鐘,再放在鬆肉粉糰上。 

  我本想打電話報警救助,誰知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我的背舒服多了。鬆肉粉糰減輕了背痛,豆襪子則有如熱敷墸!

  霎時間,我的成見一掃而空。皮鞋看來光亮了;地毯雖然有美乃滋的味道,但污慫消失了。園子裏的爸爸一邊品嘗伏特加,一邊欣賞他的傑作:枯草一堆。雖然難以置信,但爸媽的「土法」似乎十分有效。我們其實不必經常購買什麼特效洗滌劑之類的化學品,因為家裏已配備不少清潔用品,甚至紓緩背傷的枺饕膊蝗薄!

  我邀請爸媽留下吃晚飯,但媽媽說:「我要回家做沙拉,把生菜放入洗衣機裏。」我又以為自己聽錯,她再次指點我:「把菜放入枕頭袋,用繩子把袋口綁緊,連同一條毛巾放入洗衣機。啟動後,洗衣機就變成一部巨型沙拉攪拌器。」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9期P23 
 

   
   

驯兽师 
张小失

  驯兽师结婚那天,妻子要求他辞职,离开马戏团,另谋一份工作。驯兽师奇怪:“干得好好的,收入又高,为什么呢?”妻子吞吞吐吐地说:“整天与狮子、老虎、大象打交道,说不定哪天被它们……”驯兽师笑了,温存地搂住妻子。

  以后的岁月里,驯兽师依然忠于本职工作,因为在他眼中,狮子、老虎、大象不过是他的工作伙伴,并无危险。他还多次接受记者采访,回答类似的疑问:“伸头进狮虎之口,就没担心过意外?大象的脚,就从没踩过你?”驯兽师坦然相告:“那样的几率,还比不上飞机失事呢!”

  的确,对于一名驯兽师而言,那些看似凶猛的庞然大物,都充满了人性,面对它们,其实比面对某些人还要安全。他曾这样安慰妻子:“过马路时,我总是很警惕,因为我不确定哪一辆车会失控;而与野兽们相处,我甚至不必细看,只要听听它们的呼吸,就能判断它们的状态……”

  有一年初夏,驯兽师正在进行日常训练,狮子、老虎、大象们都很听话,一切按部就班。这时,像往常这个季节一样,有蚊子在耳际嘤嘤叫。后来,一只蚊子终于钻了个空,在驯兽师面颊叮一口。奇痒无比,驯兽师伸手打死蚊子,一看巴掌,好多血!就在那一瞬,驯兽师敏感地察觉到对面的老虎神态有异,忽然想到:虎多时未曾进食,或许血腥味引起它内心的骚动?!驯兽师心头一紧,闪身蹿出铁笼,反手锁上门;再抬眼看,那头老虎竟然追到笼门边!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第二天下午,驯兽师感觉身体不适,开始拉肚子。吃了几片药,不见好,上吐下泻的,一查,竟然是严重的疟疾。病情迅速恶化,驯兽师躺在家中,什么也干不了,天昏地暗,半死不活。将近一个月,身体才渐趋好转。而引起这一切的,却是一只蚊子。

  后来,又有记者问驯兽师类似的问题,他略带调侃地回答:“我站在大象脚边,将头伸入狮子的血盆大口时,心中最害怕的,是附近的那只小蚊子……”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9期P43 
 

   
   

一百种理由抵不上一颗良心 
徐迅雷

  时光过去了整整30年。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一道划在神州大地的深刻的痛。24万逝者是我们的亲人,时光不会忘记,生者永铭祭奠。然而,有人却把“纪念”变成了“商机”:一家公司弄了座刻名收费的“地震纪念墙”,“正面每一姓名1000元,背面800元”。(7月17日《北京青年报》) 

  你不能不惊叹某些人发现“商机”的能力。年初的时候,在北京居庸关就出了个“爱情长城”刻名收费项目,情侣花999元即可认购一块城砖刻字,结果被叫停了;而此前,那里就曾折腾什么“宣言墙”,铭刻所谓“英才宣言”,一块砖面收费3000元。面对此等情形,被称为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都要自叹弗如,因为在耶路撒冷哭墙的建设中,他们是想不到“刻名收费”这一招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慈善捐助者或者基金会。“慈善捐助”是掏钱,“刻名收费”是赚钱,两者霄壤之别。 

  与那个对准长城文化遗产挖掘“商机”不同,这个地震纪念墙,是赤裸裸朝着不幸遇难者的遗体“掘金”。他们那投入产出的算盘可以打得哗啦响:“投入”的无非是几块花岗岩石板,而24万人每人收你千儿八百,那是两亿多元的收入啊,想想也口水滴答响。对于如此“刻名收费”,有关方面理由很多,有“建纪念墙收费是商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免费刻名,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节外生枝”、“对军人、五保户等等免收和减收”云云,让你听着似乎要连喊“善哉善哉”。 

  但是,一百种理由也抵不上一颗良心!这个世界上,不是什么都可以变成商机、什么都可以拿来赚钱的。对于地震死难者的“刻名收费”,是一道划在伤口上的伤口,这个伤口更细更小,但更深更痛,它是精神的创伤、良知的伤口。正如大仲马所说的:“精神上的创伤有着这种特征——它可以被掩盖起来,但却不会收口,它是永远痛苦,永远被触及就会流血,永远鲜血淋淋地留在心头。” 

  让稀缺良心的商人们如此有机可乘,背后是公共职能的缺位和社会慈善的稀薄——这是看不见的“痛源”。地震纪念墙应该是公共物品,它与商业无关,它的公益性不容置疑。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非公益性的地震、战争等纪念墙的。美国著名的越战纪念碑,是经美国国会批准建立的,1982年建成,当时二十出头的华裔女孩林璎的设计方案在1421个应征方案中胜出:纪念碑的黑色花岗岩墙壁上铭刻着58296名阵亡和失踪者的名字,那一截大理石墙,二十六个字母,便把这么多青年的名字嵌入历史。 

  在美国,还有一个著名的“口碑”,它不是花岗岩、大理石建造的,而是无形的,那就是每年的9·11纪念仪式上,诵读2801名死难者名字,年年如此,一次不少。人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样的“口碑诵读”,就是“把生命刻进声音”的“口碑”。美国总统布什在第一届9·11纪念仪式之前这样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