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106节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06节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五章 学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39 本章字数:2185

        “父王,母后。”绿丛中一声稚嫩的叫唤,让抱在一起定的梁明、柴璐娘马上松开了,其实是柴璐娘不好意思。梁明回头一瞧,却见一颗缅茄树后头正有个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正是他的长子梁晋。
        掐指一算这小家伙已经满十岁了,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就是十一岁了。中国历朝历代,皇子特别是皇长子(既定太子)的教育历来都是关乎社稷的一项大事。世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保证王朝未来统治者成为圣明之君,中国皇室从太子略通人事起,所选太傅等官员就要用孝、仁、礼、义等大义去教育他。此外,皇帝老子还要从臣子中审慎地选择为人正直、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博学多识而又通晓治国之术的人(有吗?怀疑中)拱卫、辅佐太子,让他们与太子朝夕相处。
        梁晋作为中华王室的嫡长子亦不能免俗,虽然因为诸多原因小家伙还没受封,可太子之位几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所以对于他的教育,不仅大臣们们上心,梁明也十分的关心。
        梁明为他制订了一套比较特殊的教案,指排了五个所学各不相同的学者出任他们的太傅,这五人既有传统的中国文人,也有金发碧眼的欧洲学者。虽然开始时受到了周青竹等人的强烈抵触,可梁明的强硬不是他们抗拒了得,最终还是依了梁明的法子。不过现在这个时辰不正是小家伙上课的时侯吗?怎么就跑了出来呢?
        梁明眼睛一转就想到了原因,这小家伙逃学了。这时一个中年文人带着两个宫女从绿道的另一头追了过来。意识到“追兵”已到的小家伙顿时就机灵地溜到了柴璐娘的背后。
        早已跑得气喘吁吁的众人一见大王、王后在场,当下也顾不得别的,赶忙拜首告罪道:“臣惊扰了王驾,请大王、娘娘恕罪。”
        “刘太傅不必慌张,是晋儿又淘气了吧。”梁明和气的颔首道,说罢便将身后的小家伙给提了出来。
        眼前的这个中年文人正是小家伙的首席太傅刘源。作为众太傅中地位最高的一个,刘源负责教授的是史和国文,对皇子要求也是最为严格的。刘源毫不给面子的拱手回复道:“回禀大王,大王子适才以入厕为借口溜出了房。臣等这就带殿下回去上课。”
        “是嘛!看来怎么又惹太傅生气了?这样可不乖噢。”柴璐娘对着依偎在身边的儿子唬道。
        “刘太傅上课不好玩,太无聊了。”梁晋扬起小脸,大大咧咧的回答道。
        呵呵,这小子还真够白的。不好玩就逃课了?不过,要是换做自己上上一多个小时的“知乎者也”和治国大道,估计比他好不到哪儿去。虽然有点可怜儿子,但梁明不想就此纵容这小家伙。十岁就会逃课,日后还不上屋掀瓦啊。而更重要的是梁明知道“知呼者也”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开国之主的他只要能做到识字也就可以了,但自己的接班人绝对不可以同自己一个水平,中华的儒学古文还是要懂得一些的。
        “不管上课好玩不好玩,逃课是不对的,知道吗?你有没有去厕所啊?”梁明直盯盯的看着小家伙,很认真的问道。
        眼看父亲脸上全无笑容,小家伙也知道这次“甜言蜜语”也不能解决问题了,于是便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不过一双黑亮的眼睛还是可怜兮兮的望着梁明,还不时的扭向柴璐娘,很是会卖乖。
        “这么说,你是说谎了咯。刘太傅,撒谎逃课的学子应该怎么惩罚啊?”梁明故意不去看这个小家伙,回头向刘源问道。
        给梁明这么一问,刘源倒是楞了一下。他第一反应是要直接回答“打手板”的,但转念一想,这可是未来的太子啊,怎能对金枝玉叶动粗。可不惩罚的话,日后岂不是没有规矩了吗,而且也让自己被大王看轻了不是?既然不能武罚,那就来文的吧。在心里打定主意要给大王子一次教训的刘源思略了一番后回复道:“回禀大王,那就罚大王子写五十张大字吧。”
        “写大字?这不大好。写字是学习,是功课,不算是惩罚。“梁明沉吟了一下,瞄了眼一脸气丧的小家伙,”嗯,依本王看旧这样吧,罚他禁足十天。十天内除了上课不许离开寝宫,日间的甜点、水果也一并取消。哈哈,刘太傅,您看如此惩罚可好?”这样的处罚对于正处于活跃期的梁晋不次于一场灾难。
        “大王的处罚公正适当,臣受教了。”刘源心悦诚服的拱手道。
        一旁的小家伙则委屈的憋着泪水,默不作声。对他来说这一次刺激的冒险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只见此时的柴璐娘一边摸着他的小脑袋,一边以温和的口吻告诫道:“不想受罚话,就要好好上课,听太傅的教导。好了,回去上课去。”对于梁晋的学业柴璐娘比梁明还要严厉,太子之位虽然是十拿九稳,可没拿到手就等于没有,这个时候要不得半点闪失。一个尊师厚教、学识堪优的王子,才是太子的最好人选。
        “孩儿回去了。”耸拉个小脑袋,梁晋还是先乖觉的行了一礼,这才走到刘源身后。
        “臣告退。”刘源的话很简点,如其性格一般。
        梁明选他为首席太傅也正是看重也这一点,微一点头算是应了。刘源带着一脸苦样的小家伙再次见礼,然后施施然的向房走去。
        经过了这个小插曲后,二人也没了散步的兴致,略是停足了会儿,就回到了碧浮亭。一路上说说笑笑,重点却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学业则是重中之重。
        “这再过一年晋儿就十二岁,与其一直留在宫中单独授学,不如放到民间。”这是梁明早就有的念想,与其让个小孩一直面对着几张老面孔听讲,天天学这学那没个空闲,还真不如在民间上学,那样更适于孩子心智的成长,虽然这在东方是个先例,可欧洲的诸多王室不早就这样了吗?





    正文 六章 民间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41 本章字数:2170

        “中州的中等学堂一共有六所,除了一所是以土着、洋商子弟为主的外,余下五所我看都是可以的。”梁明说道这个的时候禁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堂堂一国之都人口还不足四十万,才了六所初中,说出去都让人可笑。
        中华国虽然大力提倡教学,在各地州县也兴建立了不少的初中级学堂,还有少许的高等学府,可困于师资力量各地教学力度实在不高。而且大多数学校招收的学生也是以华人子弟为主,因为从大陆“引进”来的老师只会说汉语。会说南洋土语(洋话)的华人很多,可又有知识的人就少了,这些人被文教部结合起来办了几所初中级学堂,招收的学生都是各地土着富商(勋贵)子弟和定居在中华国的欧洲人后代。
        十年来中华国国力由弱变强,地盘也由吕宋一地扩展至整个南洋,如今就连苏门答腊岛都慢慢的装入囊中。原本以亚齐王国为首的七八个小土国,现在只剩下三个了,物质的封锁和地域的蚕食双管齐下就连最强盛的亚齐都快要撑不住了。
        只要有三分眼色的人都可以看得出南洋归属中华已成定局,短时间内南洋不可能再出现另一股可以挑战它的力量,是以形成以华人为主导的社会格局已是板上钉钉的了。所以这些土着富豪之家想要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下去,甚至将家族做大做强,那么他们只能主动的融入其中。
        依附强者,主动融入,这样的举动对于局势混乱,王国兴起覆灭只是眨眼之间的南洋来说是很正常的,而在海上发家的欧洲人更是习以为常,所以那些学校的生源是相当充足的。
        “放到民间学堂?”猛然间一惊,柴璐娘急忙追问道:“那安全呢?”这件事对她来说可是破了天了,“就算是隐藏了身份,民间不成问题,可宫里呢?这里人多眼杂,用不了几天就会被看出问题,那个时候要万一有个好歹,你让我可怎么活啊?”
        “派人边上看着不就得了,欧洲那边的王室子弟不都是这样。”安全问题梁明当然考虑过,觉得不是啥大问题,凭着安全部门的力量完全可以提供绝对的人身保护。
        柴璐娘看得出单靠安全问题是拦不住的,不过她还有另一个借口,“晋儿虽未曾在民间露过面,可见过他的大臣可不少,还有宫中的禁卫,那么多人谁敢说他们个个赤胆忠心?”急切之间柴璐娘眼睛都红了,“知道了这事后,他要是起了坏心眼将晋儿的画像露了出去,那晋儿还能交的下朋友吗?那样的话还不如待在宫里。”
        这事梁明倒是没想过,不过听来还是有些道理的。他之所以想将儿子送到民间,最主要的就是要让他体验一下校园生活,和同龄人在一起也有利于他的身心发展,总会比孤零零的待在宫里强。当然,梁明还会为自己的长子挑选几个伴读,可总比不上在学校不是?他心里明白安全问题才是璐娘坚决反对的原因,可这事也不能不考虑啊?
        柴璐娘看得出自己丈夫有些犹豫,赶忙趁热打铁,说道:“二哥,咱不如为晋儿多找几个伴读,多找一些,让他们在一块不也一样吗?”
        伴读?梁明印象中伴读最出名就要数康熙了,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杂编野史中,他的那几个伴读都是很扛劲的。在梁明看来,王子(太子)的伴读那就是为他日后找的帮手,这些个伴读身世清白又要和官场没太大的绊脚,在中华国想找这样的还真能找出一批来,山东起兵时阵亡兄弟的遗孤就是最好的人选。
        虽然那个时候有妻小的很少,但还是有那么一批的,作为大秋岛义军的核心力量,征战时也确实折了一些。这些人的妻小如今都被中华国养了下来,可以看做是中华国嫡系,而且同官场上的联系很小。
        “好啦,好啦。”轻轻的拍了拍泪眼带花的璐娘,梁明决定了这事——放弃,看老婆那架势他也知道朝堂上的阻力会有多大。“算我没说,这事就全当没有,好不好?我多替晋儿选一批伴读就是了。”
        梁明要比自己老婆想得远,王长子到民间上学那五个太傅就要辞去几个,所以事情一定会弄到朝堂上,那个时候似乎也隐藏不下去了。这样一来……,加上璐娘的担心,还是算了吧!这事情梁明想的有段日子了,却一直没深入,都是敷料的想了一下,看来还是不大可行的,东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太大了。(这一段大纲上没有,想的有点潦,各位见谅啊!)
        这对中华国最尊贵的夫妇在谈论孩子的“学途”,但两人并没有关注多少教育,他们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孩子。可有的人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文教部的部长宫强。
        文教部算是个冷衙门,早先名学部,建阳三年改为教育部,五年再改为文教部,虽然几经更名,可不变的还是本身的冷清。建阳五年大考前后火了一段,建阳八年的大考也有所回热,可到底还是一个冷衙门,油水不多,人情更少。
        可宫强很满意这个位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干这一行的料。作为最早一批投靠的士子,而且有着实打实的举人功名,宫强的资格在中华朝算是够份了。凭他的人脉或是资历,五年前就完全可以趁着大考的火热跳出来,就算是做不了部长,品位也差不到那里去。可他没有,依旧老老实实的待在文教部,勤勤劳劳的做着自己的活,在一摞摞厚厚的资料中扒扎着。
        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但中华国地域广阔,这一方面就需要政府出大资建立一批公立高等学府。比如说现在的九所高等学府,中州有两所,余下的每一省建一所。
        民间投资筹办私立专业学校来以弥补国家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是中华国极力提倡的,但其中关键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师资。





    正文 七章 办学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43 本章字数:2173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华国的教育体系,梁明还责成文教部颁布了《中华学纪》,以求规范国内的整个教育体系。
        不过现在的私立学院仅有一所,就是启州商会承办的启州商学院。这个启州商会的主导人算是梁明的老朋友了。他们就是当初梁明率部初至吕宋时投效的几名华商——宋和芳、李兴基、程格、黄兴可和顾云森,他们在最初的那段时间给了梁明不小的帮助。
        所以投桃报李,梁明在站住脚后也给启州的商人提供了不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