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105节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05节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千三四百人马对阵义军主力。
        这时的南北义军虽“号称十万众”,可里面水分注的太多,真正可以上阵杀敌的也就是万把人,他们这“十万众”具体地说应该是支持起义的百姓。
        台湾本地而言村落、族群势力很大,林爽文起义之后彰化一带的村落因为其本身的影响力没有丝毫的抗拒,甚至还有不少村落闻风而起当即加入其中,待到达县城时,起义军已达三四千人。这三四千人是实打实的,他们就是各加入村落的村丁组成的。打下彰化县城之后,这些个村落大旗一举,林爽文的兵马就有“三四万”了。
        林爽文作为义军主力,所部占据着“十万众”的大半,也凑齐了六七千义军,分出一些由林小文率领,向北会和王作等人攻打竹堑(今新竹);再留下千把人占据彰化、诸罗两县县城,现在抵近府城的就只剩下五千出头了。
        大穆降(今台南县新化镇),名字有点怪,不过实打实的是个镇子,而且是个相当繁华的镇子。在这地方,清军设的有一个“汛”,一个外委把总,领着三四十个兵丁驻守。不过现在已经是林爽文的驻地了,那几十个清兵跑的跑、散的散,早就没影了。
        “我军距城只有二十里,循山而行,可达南路。然山路溜滑难行,辎重根本无法运送。”杨衮手里握着一条小棍,在一副很详尽的地图上指指点点的为坐下的义军头领解说着。他现在的职位基本没变,是义军的总教头,只是管教的人马多了,以前训练的是林族的义勇,现在是台湾的义军。至前年接任到了台湾后,他在训练义勇的同时就一直研究台湾的地理,到现在已算是活地图了。“自诸罗山下茄冬可直抵府北,自笨港拏渔船浮海南下可攻府西,破盐埕桥可直抵府东,我军如今地理极为便宜,可由将军选之。”
        话说的很客气,不过林爽文已经听出了意思,南路难走不可行,余下三条路可分兵进袭。想想也是,如今义军实力明显占优,没必要走险道,而三路进逼虽然有点削弱兵力,可细算看来还是占优的。最主要的是盐埕桥是个硬骨头,桥面细狭,河面宽阔,是个易守难攻之地,义军就算是全力攻打,打得下,打不下也是两说,这样看来倒不如分兵进逼。
        对于杨衮的意见林爽文是很在意的,他早就得到过陆泉的提醒,杨衮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在立国之初的“启州之战”中呈立下了大功,来台湾之前已经是整编第一师的上校团长了,如果按职位看比自己军情局科长大多了,而且人家本就是干这一行的,听行家的话没错。
        当天午时刚过,刘升、陈泮领千余人直下茄冬,黄锺、张烈领千余人奔至笨港,林爽文则率主力逼近盐埕桥,并派诸罗天地会头目林马领五百余人先行。
        义军主力两千多人,人不多,可要照料的事情不少,辎重什么的都留在了大营,带着这些东西一路拖拖拉拉的赶往盐埕桥。挨近了傍晚,十多里地的路才算是走完。
        到了盐埕桥,林爽文、杨衮等人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们也想不到十几里地的路程竟然走了近两个时辰,幸亏是天色还没黑,不然的话就不好搞了。
        猛然间听到前面一阵打乱,几人不解的互望一眼,连忙打马过去。义军自动的裂开了一条通道,几位头领转眼间就赶到了前队,一看之下也是大吃一惊。只见一队队惨兮兮的兵马立在那,正是现行的林马所部,人数只剩下三百多。当头的林马见到了林爽文,一句话不说,直刚刚的跪在了当场。
        他们这只先头部队,路走的很快,一个时辰不到就赶到了盐埕桥。可是林马的经验太浅,很容易就被老油子柴大纪看了个透彻。
        说实话柴大纪此次出击并没有太大的把握,一支五百人的队伍明显就是先头部队嘛?不过台湾的清军连场大败,士气实在不高,就连自己带领的亲标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大战之前打一场顺仗提提士气也是必要的,大不了见到义军主力马上后撤就是了。
        秉着这个念头,他让游击黄猛率部初期,千余清军水涌似的朝刚刚歇息下的林马所部杀来。这五百先头义军,好歹也走了十几里的路,体力有点接不上,现在有坐下休息了少会儿,身子更是有点乏了。同蓄精养锐的清军一接战,那是一触即溃,被黄猛带人追杀了二三里才回,人马损失了一百六七。
        这真是让林爽文气不过,没的说林马当场被贬为了小卒,这家伙算是搓了义军的锐气,又折损了一二百人马没当场杀了就是好的了。虽然处置了林马,可林爽文看着对岸部营严正的清军心中也泛起了嘀咕,这一战怕是不好打了。
        林爽文的预想没错,盐埕桥这一战还真的不好打。
        第二天天一亮,义军就生火造饭,吃过之后就一队队的涌到了盐埕桥对岸。这盐埕桥长有十一二丈,桥面细狭,本身又是一座很坚固的木石平桥,因为是交通要道柴大纪也没毁了它,可对战事明显也起不了大用处。想打下盐埕桥,还要走河面。
        这一点不成问题,虽然柴大纪已经将盐埕桥两岸的船只搜集到手了,可树木却没烧毁,而义军的辎重中也有一些让柴大纪料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说羊皮袋。
        羊皮袋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作羊皮筏子,虽然这东西载重轻可运几个人过去还是轻而易举的。
        林爽文带着义军主力继续留在盐埕桥同柴大纪对阵,杨衮则带着三四百号人赶到了河的下游,哪里的水流缓慢,哪地的水流快,他可比谁都清楚。
        到了地方,羊皮吹起来,用事前准备好的竹竿、绳索一扎,这筏子就算成了,载着五个人带着绳索很快就抵达了对面。如此一来一道绳索就拦在了河面上。*着拦河的绳索,十多个羊皮筏子用坚固的绳索连接,上面再铺上细线串联的木板,这道浮桥算是成了。
        有一就有二,在柴大纪看不到的地方,几道简易的浮桥已经悄悄拉起来了。过江小卒





    正文 四章 中州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36 本章字数:2324

        紫禁城的御花园需要用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好以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而泰安宫的御花园却是做到了真正的四季常青。
        从江南请来的能工巧匠,在国内花卉奇石的基础上配上南洋特有的草木加以点缀,营造出的园林艺景同样是情趣盎然。16座亭阁以澄瑞亭为中心,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或依墙而建,或亭**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从江南购进的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散布园内各处,轻松雅致,确实是休息、游赏的好地方。
        御花园的东北浮碧亭格调在御花园中独树一格,硬山式顶铺着绿油油的琉璃瓦,上下一色的斑竹纹油漆彩绘,门窗亦改用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梁、枋、柱、框像是包裹在青翠的绿竹中,整座建筑给人以朴实淡雅之感,从而也给花园的东南角创造出一股轻松雅致的气氛。在花园的16座亭阁中,浮碧亭最受梁明喜爱,往日到御花园散心多是在这里驻足,可今天浮碧亭外王室仪仗严正,亭内却没了一人。
        由浮碧亭拐角是御花园南面的主道,沿路奇石罗布,佳木葱茏,青柏藤萝,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可今天梁明没有驻足游赏的性子,仅仅是慢慢的渡步,看着陪伴一边嘴角含笑,神色满逸的柴璐娘,一种温馨的感觉弥漫于他的心房。
        “璐娘”,梁明两眼惶惶乎乎的望着前面,轻声问道:“咱们多久没在这散过步了?”应该是有段日子了,梁明不尽然的想到。
        “有半年了,从去年中秋……”柴璐娘猛然停住了口,不好意思的望了梁明一眼,两手紧紧的搅在了一块,脸上也露出了片片红晕。
        好似懵然间惊醒一般,梁明回头看着低首不语的柴璐娘心中禁不住涌起了一阵怜惜,双手一揽将其搂入怀中,“这段日子是冷落你了。”
        怀中的璐娘很不好意识的扭了扭身子,努力的昂起头不是看梁明反是拐向了身后,她要看看后面有没有跟着随侍。
        “呵呵”,察觉到怀中闺人的举动,梁明爱惜的松开了点,口中调笑道:“看看,有人吗?”早在离开浮碧亭的时候,梁明就向陈磊示意过,凭陈磊的机灵这点小事自然是没问题的。
        两只小手似是羞恼的握成了拳头,轻轻的锤打了梁明的胸膛,柴璐娘的耳朵根都红透了。
        “这几年国事繁忙,宫中又添了……”梁明打了个“哈哈”支唔了过去,“我实在是抽不开身。”禁不住亲了下柴璐娘的额头。梁明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十五年了,年龄阅历的增长,还有身份的变异,再肉麻或是道歉的话他已经说不出了。假如时间轮回到穿越之前,无论是面对女朋友抑或是老婆,“对不起”、“我错了”这些话他很容易就可脱口而出,可现在物似人非啊!
        梁明有句话没说完,可是什么意思柴璐娘很清楚,泰安宫内梁明正式的妃子有六个,加上一个身份不白的乌三娘,人数增多了,分到自己身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何况他还有一堆的国事要办。
        对于这一点柴璐娘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她不会怪他,古往今来建功立业、独霸一方的人物有那个是独宠一人的,只要她在梁明心中的地位不动摇那一切都好。十年为后的经历,柴璐娘也不再是大秋岛上的无忧妇人,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她都要成为梁明身后的那个“女人”。
        而且对于自己在梁明心中的地位如何,柴璐娘心中是很清楚的,别的不说但看两人之间的称呼就可看出自己的不同。梁明只有在和她一起的时候会自称“我”字,平常都是自呼“本王”的,而称梁明“二哥”的也只有自己。这一点她早就探查的清清楚楚了。
        “二哥,这几日国事可是有什么进展,怎么觉得你心情愉快多了?”柴璐娘并不搭理国家大事,她只是守着自己的本分,细心再细心的打理着宫内的事物,就像这样的问话不过是沾沾水皮罢了。
        搂着璐娘,梁明并没有答话,可心里却不有的想到了台湾递来的五份奏报,林爽文一份,杨衮的一份,岭南处的一份,天地会的一份,还有监察部的一份,虽然身份。所属部门不同可奏报上的内容却是一致的,台湾大安。
        盐埕桥一战,除了开局的不顺外,余下打的很漂亮,林爽文于正面佯攻牵制了柴大纪,而在得到杨衮的回报后立刻命兄弟林永率一千义军赶去渡河。随后两面夹击击败了柴大纪所部,不过柴大纪老军善战并没有折损多少人马,主力尚存。
        柴大纪随后退驻驻桶盘浅,并传檄澎湖,游击蔡攀龙率700澎湖清兵赶至。刘升、陈泮领千余人直下茄冬,被府城清军探知,“海防同知”兼台湾知府杨廷理偕守备王天植领兵至大湾驻守,千总沈瑞先行。大败而回,千总沈瑞死于阵中,杨、王二人率余部退守府城。
        柴大纪问报,无奈之下退守台南府城,至此南北两路义军会师于府城之下,合为一军,以林爽文为首,庄大田为副,杨衮为军师。
        府城清军广邀各地亲清乡勇进驻,同时城内尚有清军两千余,义军数次“攻城”不破,台南战局陷入对峙。事实上这是事前定下的章程,留下府城不打,如此一来福建的援兵就只能于鹿港登陆增援府城,而不能凭借水军优势袭扰海岸,这算是将清军集中到一个点上了。
        如此一来总好过清军沿海岸进袭,不然的话仅凭借万余义军怎可能防的下这长长的海岸线,而且分散于各地,也容易使清军以重击寡了。
        在台南战事停顿的同时,台北义军进展神速,淡水守备董得魁只身逃亡后,义军一马平趟,顺顺利利的荡平了台湾北部所有清廷的势力,基隆港等地尽归义军所有。如今台北义军留有李同所部,王作、林小文等以率部南下,现在就等满清福建的援兵了。
        如此大好的消息怎能不令梁明高兴了,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义军发展的过程和他印象中的差不多,除了盐埕桥一战外。照这样发展下去,说不住福康安、海兰察这两个乾隆后期仅有的名将真的会在明年来台湾,那个时候北洋舰队尽出,一勺烩了他,多省事。过江小卒





    正文 五章 学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39 本章字数:2185

        “父王,母后。”绿丛中一声稚嫩的叫唤,让抱在一起定的梁明、柴璐娘马上松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