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

第34节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第34节

小说: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康集团董事长 王振滔

  在机会面前应该说人人平等。相比之下,温州人在生意场上干得比较成功,这并不是说,温州人就比别人聪明,关键是能吃苦。

  ——太原华北服装城总经理 苏德生

  2。靠人不如靠己

  致富思维:

  穷人:看看那些富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人帮助他。而我,父母无权没势、朋友也不富裕,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怪不得我一直这么贫穷。

  温州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靠自己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是《国际歌》里的歌词,也是温州人信奉的行为准则。

  沈阳市温州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金俊说过,温州人中流行一句话:创业时要唱《国际歌》,其意有二,一是谁也不能靠,要“全靠我们自己”;二是不分地域,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做生意。

  温州人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他们总是说:“我要干!”在温州人的词典里,从来都没有“下岗”这个词,他们管“下岗”叫“站起”,也就是从原来的岗位上站起,换个新的位置重新开始。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82节:第六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品质(3)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温州人总是积极地自己去解决问题,只要自己能够解决的,他们很少去找政府。温州人是这样说的:“自己的事情,干吗找政府?找市长不如找市场。”

  1998年,温州人张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在家乡温州的一个机关当小干部,但是温州人的基因使他无法像别人那样靠打工过日子。

  不久,张迈毅然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来到张家港独立闯荡。

  靠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当老板的决心,张迈经营起了服装。不到一年的时间,郑迈和亲戚就在塘桥镇建起了制衣公司,生产西服、休闲服,并在外地开设了20多家专卖店。作为总经理的张迈,不仅要忙生产,还要忙销售。他说:“没有时间,也没有坐享其成的打算。”

  张迈深深地懂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他经常吃盒饭,挤公交车。尽管张迈已经在当地买了住房,但是却没怎么装修,这不仅因为张迈没有时间装修,主要是张迈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自己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事业上。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温州人的思维方式,也是温州人的行为方式,正是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使温州人走在了致富的前端。

  卢伟光开店第四年就把公司搬到了上海,发展非常顺利。但是,1998年,国家一纸公文,禁止砍伐森林,让卢伟光没了原材料的来源,这可怎么办呢?心急如焚的卢伟光一下子没了主意。正当他为原材料发愁的时候,一个机会来了。

  有一次,卢伟光去台商那里检验木材质量,不经意瞥到包装胶带纸上印着一个巴西电话,而巴西正是木材大国,卢伟光的国外原材料都来自巴西。但是,联系方式却被台湾中间商控制着,属于商业机密!

  041-3237370,这个电话号码可是卢伟光事业发展的救命稻草呀!于是,他偷偷记了下来。

  回来后,卢伟光拨通了越洋电话。

  “Hello。I am Chinese。 I want to buy woods。”(英语:我是中国人,我要买木头。)

  “Que?Quefalareu?”(葡语:什么?你说什么?)

  那年7月,卢伟光打掉了1000多元电话费,尽管巴西木材供应商路易斯不懂英语,但是最后还是被卢伟光感动了。巴西的木材业界也都知道有个“中国疯子”要买木头。

  抛开了中间商后,卢伟光在事业上的发展越来越顺利。他踏踏实实、重质量、讲诚信,安信的步伐越来越稳健。“美国人和日本人都向我们要货,台湾人和内地的厂商也向我们要货。”卢伟光自豪地说。

  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而不要管别人会怎么说、怎么做;事事要依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庄吉集团总裁吴邦东说过:“我经常告诫自己,努力些,再努力些。这几年,我没有在月光下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也从没有到浩瀚的海边去散步,属于我的仅仅是匡衡凿壁偷光的夜。”

  吴邦东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为了致富,他不得不放弃自己钟爱的学业,面对逆境,吴邦东没有退缩,而是自力更生,积极奋斗,努力进取。

  前些年,温州人将“温州精神”概述为“四自”,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突出一个“自”字,全没有“等、靠、要”的意识。

  有人说,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实际上,温州人就是“想赚钱,敢赚钱,能吃苦”,他们“千方百计地想,千言万语地说,千山万水地跑,千辛万苦地干”。温州人遇到困难,不找政府,靠自己去找出路,而这条出路就是经商,不管能赚多少,温州人都要去试。

  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西方的谚语则说:“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

  无论是成功,是快乐,还是幸福,那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依靠。要想排除困难,主要靠自己,要想获得成功还是靠自己。只有有意志要成功的人,才能够获得成功的青睐,只有靠自己的行动去成功的人,成功才会真正降临到他的身上。

  温州人语录:

  贫穷不等于低贱,艰难困苦也不失高远之志。

  ——均瑶集团前董事长 王均瑶

  我经常告诫自己,努力些,再努力些。这几年,我没有在月光下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也从没有到浩瀚的海边去散步,属于我的仅仅是匡衡凿壁偷光的夜。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83节:第六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品质(4)
 
  ——庄吉集团总裁 吴邦东

  3。边做边学总会有成绩

  致富思维:

  穷人:有时候,尽管有好的项目,但是往往因为自己不懂行而放弃,没办法,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能做呀!

  温州人:经商要求不熟不做,但是要熟悉靠的是学习的精神。只有你有决心、有毅力努力去学习,边做边学,既能够抓住市场机遇,又能够把握发展的方向,最终肯定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这一行有利可图,但是自己却没有相关的知识,怎么办呢?

  是先去努力学习,然后再去干这一行呢?还是先干着,边干边学?

  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但是精明的温州人往往会选择后者。创业需要机遇,如果凡事要等到万事俱备,往往就已经没有市场了。

  浙江奥奔妮集团董事长郑晨爱在创办制衣厂的时候,对于服装业并不了解。但是,当时任糖烟酒公司业务经理的郑晨爱家住三牌坊,不远处就是妙果寺、八角井等服装市场,服装市场的火爆让眼光敏锐的郑晨爱开始关注服装业的发展。

  当时的温州开始流行西服,郑晨爱通过电视了解到,内地许多城市的人们仍然穿着老式中山装,他立即意识到,西服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于是,郑晨爱立即辞职,并买了7台缝纫机开始制作西服。第一年,郑晨爱就产生了利润。郑晨爱说,选择西服业的另一原因在于自己原先是个地道的门外汉,而西服的款式很少改变,只要在工艺和设备上作好功夫就可以了,创业相对容易些。实际上,郑晨爱从门外汉到成功,付出的是不断学习的努力。他说,自己对于服装也一样,不断地学习,希望全面读懂这一行业。

  阿里巴巴的马云说过:“很多时候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创业,实际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会去创业了。书读的不多没有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庄吉集团董事长郑元忠当年做的企业并不是生产服装,从创建精益开关厂到组建精益集团,郑元忠一路走得还算顺利。但是,乔石委员长到精益集团的视察,却让郑元忠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说:“当时我的企业是有了一定的规模,乔石委员长到企业来视察:问我赚了多少钱,我说也就百把十万的,他问把增加的固定资产算进去了吗,那也应该是赚来的钱。企业家赚钱越多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这里面需要很大的学问,我听了后满脸羞红,当时就想我只是初中二年级的水平,要大有作为对社会有大贡献,这种水平肯定将来不行了,当时我就下了决心要上大学。” 

  1992年,当精益集团正蓬勃发展时,40岁的郑元忠毅然放弃50万年薪的精益集团董事长之职,保留30%股份,去温州大学读经济学。后来,他又转读服装设计专业。

  这件事情让许多人都觉得不可理喻。郑元忠的解释是:“我上大学是花了血本的,我是与企业完全脱离,聘请了一个总经理代替我的工作,他的年薪50万。读了两年,单支付聘请的代理经理的费用就是一百多万,那年我已经40多岁了,我去上学不是去镀金,混‘文凭’,而是实打实的学生,住进了普通的学生宿舍,关掉了手机,谢绝了所有的应酬,认认真真地过起了大学生活,三年的课程,我用了两年完全掌握了,在不惑之年,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走出校门,重返商海,那感觉就是不一样,胸中的天地更宽阔,这笔钱花得真对。”

  1993年,郑元忠创办了“庄吉”。

  在温州大学读书期间,郑元忠不仅在学习,更在思考,在捕捉商机。

  1998年5月份,作为温州政协常委的他,提案建议温州大学私有化,并提出一系列高薪聘请清华、北大联合办学,招生价格浮动的进议。“我要一人买下温州大学。”郑元忠此言一出,媒体哗然。郑元忠却说:“在温州大学读书时,我就认为学校在管理运作等方面有很多问题,早就产生了改制温州大学的想法。……后来温州市政府找我谈话,说这方面市政府有困难,温州大学有那么多教职员工,你改制后要求条件很高,去外地聘请教授,那么这里面几百个教职员工怎么办,我们市政府受不了这个压力,我一想这也的确是个问题,就退了一步,将买下温州大学,改为投资搞温州大学服装学院。目前我们投资了五千多万元,我想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服装学院将是全国一流的。”

  郑元忠感言:“30岁时看自己20岁做的事,已经不算什么事了;到了40岁看30岁的事,也不觉得是大事了;现在50岁了,想想40岁的时候,还是不成熟,人的一生看来确实要活到老,学到老。”

  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温州人似乎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贯彻者。正是这种精神,温州人不仅获得了财富,也在财富中提升了自身的素质,“草根”商人正在慢慢蜕变。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84节:第六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品质(5)
 
  温州人语录:

  什么事情不怕自己不懂,只怕自己不做,边做边学,总会有成绩的。

  ——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周成建

  我们面临的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要让知识经济起来,我们也要让经济知识起来。

  ——上海锦丽斯有限公司总裁 杨介生

  30岁时看自己20岁做的事,已经不算什么事了;到了40岁看30岁的事,也不觉得是大事了;现在50岁了,想想40岁的时候,还是不成熟,人的一生看来确实要活到老,学到老。

  ——庄吉集团董事长 郑元忠

  4。一步一个脚印

  致富思维:

  穷人:做生意,就是要投机,只要抓住机会,赚到钱才是真运气。

  温州人:做生意要投资,不能投机。目标要远大,脚步要实在,一步一个脚印,每个步伐都能够创造出成绩。

  温州人务实,这一点已经被许多人所熟知。温州人不玩股票,就喜欢玩实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