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民国往事 >

第132节

民国往事-第132节

小说: 民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孙传芳这个系统比起直系、奉系这样地老系统来说,兴盛的太快。部队虽然也随着地盘地扩大而扩充了不少。可真正能打的也就那几个起家的部队。这些起家部队要是遭受了重大损失,对整个系统来说都是致命地。

    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别说孙传芳系统了;就是吴佩孚、张作霖两人手下的部队也是这情况。吴佩孚在两湖说起来也是有20来万人,可就是被北伐军几万部队打的节节败退,还不就是因为吴佩孚手里没有真正能打的核心部队吗?要是当年北洋第三师还在,吴佩孚也不至于被北伐军打的这么惨。而奉系号称拥兵30万,可郭松林带着最精锐的三八旅这么一倒戈不也差点要了张作霖的老命吗?

    “司令,锦桂说的没错。别看咱们现在部队还有很多,可咱们那两个师地基本部队可真的是伤了元气啊。司令不是我没信心。可实话实说,昨晚到现在能进展这么大,靠的就是咱们是拿基本部队往前填啊。可现在要靠咱们手下那些保安团往上顶,别看城内赤匪剩不了多少人,可这些保安团不顶用。”刘士林见卢香亭若有所思地模样,也在一旁帮腔道。

    卢香亭原本因为孙传芳被困南昌。这才奋起了心底那点子忠义与血勇,这才不惜一切代价的想打通南浔线。可现在孙传芳既然无恙,而且刘、崔两人又把情况给他这么一说,他也就立刻冷静下来了。他能做到浙军总司令以及一省的督军,靠的就是他能打。而他之所以能打靠得就是刘士林与崔锦桂掌握地那两师老兵。而要是这两师老兵没了,他还能做多久的督军也就不好说了。

    “伤亡的这小四千人都是咱们的老兄弟?”卢香亭虽觉得刘、崔两人说的有道理,可刚才调子唱的太高,一下子不好转还,因此这才明知故问的想岔开话题。

    刘士林与崔锦桂都是卢香亭使老了的人,如何不知道两人面前这位老上司其实就缺一个台阶。于是刘士林会意的说道:“司令,昨天那架势除了咱们的老兄弟其他部队打地下来?司令,我们这也不是违抗馨帅的命令,所希望的不过是让咱们两个师的老兄弟好好休息下。咱们换其他部队顶上去,想来馨帅就是知道了也不会怪罪咱们的吧。”

    “恩。当然,弟兄们打了一夜了,是该换其他部队顶上去了。”卢香亭不置可否地说道。

    正在这个时候,一名参谋急冲冲的拿着一封刚译好的电报进来了。

    “司令,第六路军颜司令的电报。”参谋恭敬的把电报递给卢香亭。

    卢香亭接过电报一看。随即苦笑着对刘士林与崔锦桂两人说道:“咱们也不用在这里动脑筋了。颜景琮地电报,他刚在王家铺吃了广西佬一个大败仗。被咬掉了两个旅。现在正朝九江方面退去。他还算够意思,撤退前给咱们发来了这封电报,说广西佬说话就南下了。让咱们早做准备。”

    刘士林与崔锦桂听到这个消息,大眼瞪小眼地好一会儿才问道:“司令,那咱们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发电报给馨帅把咱们这情况说明一下,咱们自己也赶紧撤吧。不然就该轮到咱们被包饺子了。”卢香亭没好气的说道。

    而一旁地参谋却觉得很是奇怪,自己的司令怎么看上去像是长出了一口气似的。

    虽说有时候现实比小说更离奇,可更多时候现实却是是比小说要乏味很多。由于第七军比历史上早了几天取得王家铺战役的胜利,而且使得联军遭受了比历史上更严重的损失,因此原本单于预计会跌宕起伏,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永修会战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卢香亭在撤退时也展现了一名日士毕业生应有的水准,当真是滴水不漏,让单于的第一师没有乘胜追击的机会。当然,事实上卢香亭肯撤退就已经让单于谢天谢地了,他压根就没想过追击。

    而就在卢香亭撤退没多久,第二师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加强团也小心翼翼的开到了永修,带队的还是刘峙本人。当然,刘峙在听到卢香亭已经撤退的休息后也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而随着颜景琮被击败,卢香亭撤退;孙传芳也没有了继续留在只剩下一半的南昌城。黯然的带着邓如啄等人退出了南昌。

    而北伐军正式在10月12日进入了南昌城,而这个日子正是历史上北伐军惨败南昌城的日子。所以总的来说,时空的纠错能力虽然很强,但单于这个小蝴蝶还是把轨道撬动了一点点。

    而蒋中正为了掩盖第二师失利的这件事,将单于死守永修这件事大肆渲染。一时之间,单于真正做到了风头无二,当真是北伐第一英雄人物。自然,蒋中正这样的举动也使得单于招致了许多人的非议。也使得后世对死守永修对北伐军意义的大小争论不休,养活了不少研究者,也为不少人上网打发时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正来说,真正对北伐军夺取南昌起到最大作用的是李宗仁、白崇禧带领的第七军,而功劳最大的个人也应该是白崇禧。若不是他未雨绸缪的先安排好浮桥,恐怕蒋中正、鲍罗廷、加仑等人都成了孙传芳的俘虏。

    不过单于与第一师虽然只守了永修短短的三天时间,但这三天对北伐军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若没有单于的死守,让卢香亭打通南浔线的话,恐怕北伐军等不到邓如啄放火了。所以,单于与第一师的表现至少在这次战役里仅此于第七军,即使算上北伐军所有的部队,这种表现也足以和第四军并列了。

    北伐军尽管拿下了南昌,可并不代表着就已经平定了整个江西。光一个被烧了一半的南昌城就够北伐军上下,特别是蒋中正头痛的了。更别提国民政府与孙传芳围绕着究竟是谁火烧了南昌正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大打笔墨官司。

    “火烧南昌”确实是民国以来内战中第一次如此激烈的举动,绝对称的上骇人听闻、丧心病狂。国民政府当然会借这个机会好好痛批残暴不仁的军阀;而孙传芳则大肆抨击赤匪军绝天理,灭人伦。

    而这两种说法都各有市场与听众,一时间中国大地许久没有上演的电报战又在中华大地上演了。张作霖与吴佩孚等人当然是第一时间通电全国声援孙传芳并且指责国民政府这边是要灭华夏衣冠、名教,欲行洪杨旧事。他们为了保卫中华衣冠名教,要和南方的赤匪斗争到底。而冯焕章等人自然是通电全力支持南方的国民政府。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和单于没什么关系,他目前最关心的是南昌重建的工作,因为他被蒋中正任命为南昌警备司令,全权负责南昌重建工作。

    对于单于来说,这才是他最头痛的事情。

    终于结束了,北伐武戏就到此结束了,明天开始就是文戏了,重头当然是412的来龙去脉了。我尽量写明白一点,尽量终于史实。

第一卷 初到广州,声名显 第九十六回 终得浮生半日闲(上)

    国民政府与北伐军当然不仅仅只和孙传芳在报纸上打打口水仗,北伐军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消灭孙传芳的有生力量上。

    这个时候,国民政府能从苏联手中大规模的购买军火的优势就彻底显现出来了,由于国际禁运的关系,孙传芳部经过之前的连番大战,军火消耗非常大。可无论英国人还是美国人,虽在口头上还是支持孙传芳,可却没有像苏联那样大规模的卖给孙传芳军火。这使得孙传芳部的战斗力较之之前相差了很远。

    此时国民政府可说在各条战线上都捷报不断,先是北方的国民军顺利的解了西安之围,打垮了镇嵩军,兵锋直指河南。其次北伐军在江西、福建战场连战连捷,与之前不时陷入苦战不一样,此时北伐军直同摧枯拉朽一般,打的孙传芳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这一切与单于这个新进的第一军副军长却没什么关系。这段时间他以及第一师被蒋中正留在了南昌,这段时间可说是单于过的最轻松惬意的日子了。

    第一师正在重建中,而南昌城的重建工作也不归单于这个警备司令管,除了写写蒋中正交代下来的步兵战术、班排战术以外,其余的时间单于都用在了逛南昌城上面了。

    这一天,单于写完了班排战术,正准备像往常一样出门溜达的时候,一直在城外整训新兵的胡宗南却找上门来了。

    胡宗南也不和单于客气,径直走到单于的房间内,端起单于放在桌上的茶壶就这么直接抄起茶壶对着茶嘴将一壶热茶就这么咕噜咕噜的灌进了嘴里。

    “寿山,这茶我才刚沏没多久,你这么喝就不怕烫着?”正换着便装的单于看着胡宗南就这么牛嚼牡丹似的把蒋中正分给他的好茶当作凉白开似地灌进嘴里,心痛的说道。

    胡宗南一抹嘴放下茶壶,长出一口气的叹道:“上等的大红袍,真是不错。”

    不过还没等单于得意。胡宗南又接着补了一句:“可惜泡茶的人不懂怎么泡,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大红袍,10分滋味被整的只有5分了,还好意思说别人是牛嚼牡丹。”

    单于听胡宗南这么说稍微有些尴尬,他以前喝咖啡的,很少喝茶,更别提什么极品好茶了,他那里懂得该怎么泡这些好茶?不过胡宗南这么说却把他显得很村,因此单于有些不乐意的说道:“寿山。搜书网你今天来我这不是专门挤兑我地吧?我本来就不会品茶,怎么了嘛。你也不见得会区分咖啡的好坏啊。”

    “哪里,哪里。就是感慨几句而已。你计较这个干什么?说起来我真是有事找你,你放在我那里的几个人要放到什么时候啊?”经过了永修一役,单于多次亲自带部队支援胡宗南地关系,胡宗南对单于的观感好了许多。也知道单于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因此现在和单于相处仿佛又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一般那么融洽。

    “什么人?我什么时候放人在你那里了?”单于被胡宗南这么一说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胡宗南也不奇怪,只苦笑的说道:“我就知道你肯定是忘了,你这个人啊,日子一个舒服了脑子也就懒了。”

    “胡说什么啊,我可是很尽忠职守地,我这不是充分放权吗?有我这样的上司还不好?寿山,你就说吧,到底什么人放你那里了。”单于被胡宗南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确实这段时间单于的日子过的太舒服了点。蒋中正现在到了赣浙交界处,而留在南昌的人里面地位找不出比他更高的,一旦没人管,单于也就懒散下来了。

    “就是当初咱们在永修俘虏了那几个金陵军校的学生和青年党的几个干部啊。”胡宗南见单于真的有些恼地样子,也就不兜***了。说起来。也就是单于,换了其他人,胡宗南这个做下属的是决计不敢如此和上官说话的。

    经胡宗安这么一提醒,单于想起来了,永修战役结束后。单于的师指也是支离破碎。参谋们不是补充到各团顶替阵亡的军官就是负伤不能工作,因此在修正地时候。单于干脆把那几个俘虏全交给胡宗南看管了。而由于这段时间他日子过得悠闲的缘故,要不是胡宗南的提醒,他都已经把这件事给忘的差不多了。

    “我还真是忘了,对了,你觉得这几个人里面有值得我见的吗?没有地话,要肯跟着咱们干地就接纳,要不肯的就打发走人得了。”之前单于对青年党还有些兴趣,可现在由于日子过得悠闲地关系,他对青年党的事也不那么上心了,因此随意的对胡宗南说道。

    胡宗南大概也是猜到单于会有这种态度,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对单于说道:“早猜到你会这么说了,几个军校的学生已经在我团任职了,只有一个青年党的人颇为顽固,所以我今天才上你这里来讨个主意。说真的,都是中国人,他也没什么大错,要办他,我还真下不去这个手。可没你发话我也不好怎么放了他。所以这不今天专门请示来了吗?”

    单于听到胡宗南把那几个金陵军校的学生放在自己团里任职,心里到是一动,有了些想法,不过现在他知道不是说这些事的好时候,而且他也觉得几个学生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反而对胡宗南嘴里的那个颇为顽固的青年党人有些兴趣了。

    “寿山,那人怎么个顽固法,你说说看。”单于很有兴致的对胡宗南说道。

    胡宗南看了单于几眼,有些为难的说道:“文革,那人其实说的也不算太错,可有些话确实有些过了,在这说你看合适吗?”

    单于见胡宗南为难那样,就知道青年党人肯定是没少说苏联以及C。P的坏话,不过他对这些到是不怎么在意,况且他也有兴趣知道知道在其他人眼中是怎么看待苏联以及C。P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