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巴菲特 >

第22节

巴菲特-第22节

小说: 巴菲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1997年,总收入为三千六百万美元,利润为三百万美元。 

曼格用他一贯简明扼要的方式,解释该公司的加州律师月刊税前损失三十万
美元的原因,这是一份与加州律师公会联合出版的刊物。 

出版这份刊物,一,是对社会秩序的贡献,二,让律师公会和其成员之间保
持良好的沟通,三,对杂志上的广告商也很有帮助,但是这份刊物的经济情况却
对拥有者不利。 

曼格透过曼格.马歇尔公司拥有这家店头市场公司34。5%的股份,曼格.马
歇尔公司是一家位于加州的有限合伙公司,曼格与其家人是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曼格的好友杰林和他的家人大约拥有16%的股份。 

曼格和杰林为该公司工作都不支薪,此外曼格也承认,付给公司总裁
Salzman的薪资过低,曼格和巴菲特一样,对股东的钱守得很紧,有时候回股东
的信时,干脆就写在股东来信的下面或背面,不但省了一张纸,也省了一些时间,
这就是波克夏式的作风。 

从1970年代初期到1980年代晚期,曼格和杰林共同经营新美国基金,这支
基金在变卖之前绩效相当出色 

1997年曼格被任命为好市多公司的董事,这家从事零售业的公司总部设在
西雅图附近,旗下有多家会员制的大批发卖场,好市多是在1993年普莱斯公司
与好市多批发公司合并而成,(也许,未来喜斯也会以廉价的形式大量出售),我
很佩服他们对零售业的贡献与发明,曼格在一次访问中表示,好市多在消费产品


 

的销售上,有革命性的变革,根据1997年的好市多年报,曼格持有八万三千多
股。 

富比士曾经刊登过一篇关于好市多的报导,该文指出,曼格看出好市多将带
来重大变革,今年稍早,波克夏七十三岁的副董事长,加入好市多董事会,除了
和巴菲特共同经营的事业外,这是一项罕见的企业承诺,曼格当初是以消费者而
非投资人的身分接触好市多,曼格是个爱惜每一分钱的人,他在好市多卖场采买
的项目,从肉类、酒品,到办公室用具都有,连他手上戴的表都是在那里买的。 

我实在太喜欢这家公司了,甚至为它违背了自己不担任外界公司董事的一贯
原则,曼格说,在我一生中,还没有看到有人为零售业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让消
费者采购时如此快乐,难道连威名百货老板Sam Walton都比不上好市多? 

事实上,曼格当时不是说有人,而是说两个人,其一是西纳格,六十一岁,
好市多的最高执行长,另一位是西纳格的精神导师圣地亚哥的普莱斯,他首先发
明批发卖场的观念,他将自己的Fed超市廉价化,创立普莱斯会员连锁店,曼格
反应敏捷,妙语如珠,常常一开口就是看似常识,实则为大道理的教训,避免因
不智贷款而损失的第一步,就是拒绝贷款,没有第二步,曼格是个忠心的共和党
员,巴菲特则是民主党员,曼格喜欢湖钓,他到阿拉斯加的河流钓鲑鱼,但是巴
菲特对钓鱼兴趣缺缺,除此之外,他们两人几乎对所有事情的看法都一致,巴菲
特说,如果他没有注意到某件事,曼格往往也没有察觉,因为他们两人的脑袋有
着类似的过滤系统,曼格与巴菲特工作起来同样又快又有效率,两人共事多年,
都很清楚对方对某件事会有什么看法。 

巴菲特说,曼格和我只要嘟哝三声,就可以在电话上把四页的备忘录搞定。 

在做企业决策时,曼格和我可以相互取代彼此的地位,我们之间的距离不会
造成任何问题,我们都认为,在电话上谈事情比开半天的会有效率,巴菲特也说
过,我认为,所谓的团体决策,就是去照镜子,如果巴菲特无法定夺,他一定会
找曼格商量。 

巴菲特告诉富比士,他一生中对他最具影响力的三个人分别是他父亲、葛拉
汉和曼格,他提到自己的父亲时表示,他教我不要做任何不能放在头版新闻的事,
在我一生之中,他是我碰过最完美的人。 


 

巴菲特表示,葛拉汉为他的投资事业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正确的心态,
亦即能够退后一步、不受群众影响,即使股票下跌也要处变不惊。 

曼格帮助我将注意力集中在具备卓越盈余能力的优良企业上,但先决条件是
你要有把握,而不是像德州仪器或拍立得,这种盈余能力只属于假设性质的公司,
曼格的自我并没有像我一样,完全被企业包住,但是他对企业的了解也相当透彻,
我们之间虽然偶有意见上的歧异,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执。 

曼格也在同一篇富比士的报导中赞美巴菲特,巴菲特之所以会这么快乐,是
因为他不用背台词,无论在公开场合或私下,巴菲特始终如一。 

至于选股的原则,曼格说,只要试着找出一些价格与实际不符的股票,然后
再透过不同的原则加以分析,就能找出有利的投资,就只有如此而已。 

他说,我们不担心联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会持续站在股市的净买方,
他在该篇报导结语处表示,他当然希望用好价钱买进股票,我向来不愿意为股票
付出超过帐面价值的代价,但是也有少数例外,亦即当该公司是由像巴菲特这样
的管理人才管理时,有些公司(虽然不多)的确得为长远考虑而付出较高的代价。
一篇刊登在纽约时报的文章,引用任职于旧金山的分析师的话表示,Wesco公司
如果不是二十世纪最聪明的投资公司,也是顶尖的,巴菲特的曝光率比较高,但
是如果没有曼格,巴菲特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巴菲特。 

曼格的赎罪 

曼格的兴趣广泛,除了投资之外,他的兴趣包括到阿拉斯加钓鱼和造船(他
正在东岸造一艘很大的游艇),他阅读的书种类繁杂,对科学非常着迷,他经常
旅行,拥有五栋房子,他本身的财富约在十亿美元左右,经常捐款给地方上的慈
善机构,他表示自己用一双细皮嫩肉的手赚这么多钱颇有罪恶感。 
他和太太南西各自在前一次婚姻各拥有两个小孩,婚后又生了四个小孩,曼格一
家人在上流社会交游广阔,曼格有五个儿子毕业于哈佛西湖学院,这是一所位于
洛杉矶的私立学校,他们的三个女儿则分别就读于洛杉矶和帕沙迪纳的学校。 

曼格家的孩子没有一个从事金融业,他以凯恩斯为师,并承袭他的看法,认
为资金管理是低下的职业,因此身为全世界最杰出的投资人,而非从事对社会较
有用处职业的他,一直想办法加以弥补,洛杉矶的哈佛西湖学院,就是他捐助的


 

诸多慈善机构与社区服务机构之一,曼格和他的太太为该校兴建曼格科学大楼的
捐款超过七百万美元。 

这栋一流水准的科学大楼座落在席佛下方的山边,俯瞰冷水峡谷,大楼中的
设备包括许多间特别设计的实验室,一个会议厅,一个计算机中心,和一个共有
一百一十个座位的剧场型演讲厅,每个座位都装有可连接桌上型计算机的装置,
一份哈佛西湖学校刊物上的文章如此形容。 

大多数建筑的缺点是弹性不够,我们希望这栋大楼能够发挥最大功能,到下
一世纪还能使用,我个人认为绝对能够做到这一点,曼格对这份刊物表示,在合
并之前,我们的科学设备就相当短缺,在我们增加较高层次的课程之后,需求就
变得更为迫切,基本上,这是个不用大脑想就知道的问题,如果再不改善学校的
科学设备,会造成教育工作的失职。 

曼格亲自参与兴建这栋大楼的每一个步骤,校方征询老师及各方面的意见,
钜细靡遗,生物,化学,物理教室中的椅子,各有不同的设计,校方主管表示,
虽然曼格亲自参与大部分兴建计画,却放手让老师们进行规划,但是他对一流的
冷暖空调设备大为不满,也认为建筑的强度超过目前的地震安全标准,曼格于
1969年成为该校理事,1974年到1979年,担任哈佛学院(后来与西湖合并)董事
会的主席,他在为该校服务的四分之一个世纪,缔造了傲人的记录。 

曼格在其它回馈社会方面的服务,包括担任洛杉矶计画生育的最高金融长,
洛杉矶良善玛利亚人医院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曼格基金会的主席。 

曼格太太担任梅尔柏若学院与史丹佛大学的理事,曼格家曾捐赠一座宽四十
呎,长八十呎的游泳池和淋浴设备,给大熊地区的女青年会,曼格太太是女青年
会董事会的终身会员。 

曼格对哈佛西湖学校的刊物表示,他认为这所他有好几个孩子曾经就读的学
校,是全世界同类学院中的佼佼者之一,关于曼格科学中心,他表示,要让自己
拥有想要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有资格得到,哈佛西湖学校绝对受之无
愧。 

波克夏的接班人 


 

巴菲特在波克夏1995年的年报中指出,盖可的辛普森是波克夏的当然接班
人,他让我们深具信心,万一曼格和我发生不测,波克夏立即会有一位极具专业
的人才处理投资事务。 

六十岁的辛普森,曾经代表波克夏担任国家住宅局与波尔利储蓄银行的董
事,也担任波克夏董事多年,深得巴菲特信赖,他同时也是盖可的两名最高执行
长之一,负责该公司的投资业务。 

在辛普森管理盖可资产的十七年来,盖可的平均年获利高达24。7%,而同时
标准普尔指数的年平均获利率为17。3%,辛普森对他投资公司的管理状况相当了
解,他和巴菲特一样,在选股以长期投资为考量,其投资包括弗迪麦,耐吉,美
泰儿,万宝人力资源,和柏林顿北方圣塔菲,辛普森住在加州圣地亚哥附近的圣
塔菲牧场,在当地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工作,稍早他从盖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总部,
搬到洛杉矶,他在亚历桑纳州也有一间渡假屋,辛普森具备最佳的投资天赋,巴
菲特1986年对机构投资人表示,他既不顺应潮流,也不逆反潮流,总是安然的
遵循自己的想法做事。 

巴菲特在1996年波克夏年会上说,拥有五十亿美元可交易有价证券的盖可,
所有的投资决策从过去、现在、到未来,都由辛普森做定夺。 

辛普森在芝加哥市郊的高地公园区长大,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卫斯理
大学,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硕士之后,曾短暂在该校任教,后来辛普森加入
芝加哥史坦投资公司,1969年,在基金最热门的时期,他到洛杉矶的股东管理
公司工作,但是熊市对这家由卡尔经营的基金公司造成严重打击,辛普森到职一
个月后,卡尔便求去。 

后来,辛普森成为洛杉矶的西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最高执行长,1979年,他
接到一通电话,请他到盖可工作,这家保险公司正在寻找新的最高投资长,盖可
的董事长拜恩将最后人选缩为四人,进入决赛的人要飞到奥玛哈去见巴菲特,巴
菲特长久以来一直对盖可保持高度的关切。我请四位候选人的三位去见巴菲特,
拜恩回忆到,和辛普森经过四小时长谈之后,他打电话给我说,不用再找了,就
是这个家伙。 


 

这不是真正的继承计画,但是万一今晚我死了,可以处理波克夏投资事务的
人就是辛普森,辛普森具备三项特质而雀屏中选,聪明才智、个性与气质,气质
可以使一个聪明人不易显出内在的才智,巴菲特说,这篇报导指出,辛普森被巴
菲特选为继任人选的反应,仍然不脱他一贯的低调作风,他的朋友表示,他对这
件事表现的相当谦逊,只一再声称目前不太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华盛顿邮报已退休的发行人葛兰姆太太表示,在认识辛普森的十五年来,她
一直对他深表敬佩,她说,以辛普森特殊的投资工作,保持一点隐密度是好的,
她指出,巴菲特在1970年代初期投资华盛顿邮报时,巴菲特当时还没有什么名
气,辛普森是个非常杰出的人才,现在他的名气不大,但是将来一定会有所不同。 

辛普森和太太玛格丽特育有三名子女,都住在南加州,到底巴菲特去世后是
不是由辛普森接掌波克夏,还是要由波克夏的董事会决定。 

巴菲特最近接受访问时表示,在他去世之后,这个问题将由波克夏的董事会
决定,而他和他的家人在董事会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他说他已经写了十封信给家
族成员,表达他的意愿。 

该篇报导指出,巴菲特和辛普森每周至少通电话一、两次,他们就盖可的投
资事宜广泛交换意见,但不透露各自投资的内容,对于他们有着相同的投资哲学
这一点,巴菲特说,我们的确是同路人。 

巴菲特在波克夏1997年的年报上写到,有一点我们应该加以说明,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