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演讲论辩技巧 >

第3节

演讲论辩技巧-第3节

小说: 演讲论辩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没有必要停下来交谈,为了不致失礼和难堪,人们总要用各种方式打招呼,
如微笑、点头、手势和说声“你好”。因为“你好”是通过有声语言直接作
用于对方的听觉器官,所以比其他打招呼的方式无疑显得更明了更实在。有
些人总以为天天相见没有必要打招呼,因而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毫无反应,
殊不知这往往是给人际关系埋下了不愉快的种子。其实,见面道声“好”,
打个招呼,既可以避免双方碰面都毫无表示的难堪,也有利于维系和发展良
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你好”是接交的信号。记得有一回出差北京,我上火车刚刚坐
定,对排座的乘客就热情地对我说了声“你好”。我们互相自我介绍后,他
便告诉我,将在火车上度过两天两夜,恐怕十分无聊,希望找个伴聊聊天,
消磨时光。于是,我俩便天南地北地吹了起来,一路上打得十分火热,想不
到今天我们竟还作为无话不谈有共同追求的好朋友。现在想起来,我朋友当
初那声“你好”实在耐人寻昧。这就表明,在人群尤其是在陌生的人群中,
当我们要进行有选择的交际时,“你好”就往往是向对方发出的接交信号,
一旦得到对方积极的反馈,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开始。

既然道声“你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殊的交际价值,那么,怎样才能
说好“你好”呢?

说“你好”时,态度要真诚。不管你的“你好”是为了表示哪一种意思,
只要你真心想这样说时,态度一定得是谦恭和真诚的。否则,哪怕是说一千
个“你好”,也只不过是缺乏沟通力的套语和毫无价值的废话的堆积。

说“你好”时,应注视对方。“你好”本来就有特指的对象,付诸言表
时,当然就要热情友好地注视着对方,与之进行目光交流。我过去曾有过深


刻的教训:有天晚上,我在舞厅偶然遇见了我的几个朋友,因为是久别重逢,
我们非常高兴地握着手并相互问候。可是,当我走上前去与我一位朋友的朋
友握手问好时,我的眼睛居然仍看着我的一个朋友。由于我伤害了对方的自
尊心,他对我的评价就不言自明了。

说“你好”时,声音要亲切。“你好”是一个极其美好的人际交往常用
语,只有音量适中、语速适度、语气温和,它才能动人心扉。如果粗声高嗓,
或拿腔拿调,人家就难有好感。

说“你好”时,别忘辅之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
达思想感情的面部表情、动作和姿态。说“你好”的同时,或向对方报以微
笑,或点头示意,或打个手势,都可以增强“你好”的感染力。嘴里在说“你
好”,面部表情却淡如清水,没有相应的积极的体势反应,这必然会大大削
弱“你好”的沟通力。

说“你好”时,应分清“你好”和“您好”。“你”和“您”都是人称
代词,但“您”含有敬意,所以“你好”和“您好”在用法上是有差异的。
究竟怎么用,这就要看彼此关系以及对方的年龄、地位、威望等。我们以为,
一般场合特别是对点头之交、陌生人宜用“你好”,对上级、长辈或想有意
识地表示敬意宜用“您好”。

(万一平)


“点化法”在口语交际中的妙用

据宋朝范公偁《过庭录》记载,滑稽才子孙山与一个同乡的儿子一起去
考举人,孙山考中了最末一名。孙山回家以后,这个同乡就问孙山,他的儿
子考中了没有,孙山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是仿照欧阳修的词《踏莎行》中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子,念了这样两句诗:“解名尽
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你的儿子没有考中。从此以后,
人们就把榜上无名叫“名落孙山”。在这里孙山的回答就使用了“点化”这
种修辞方法,他把欧阳修词中的句子巧妙地加以改造,委婉而风趣地表达了
自己的意思。所谓点化法,就是指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对别人的话或诗词
句子、格言谚语、寓言典故等进行加工改造,从而翻出新意,为己所用。在
口语交际中,点化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口语修辞方法,如果运用得法,可以
达到妙语连珠的艺术效果。在实际运用中点化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触类旁通。这种方式是指不改变原话的逻辑形式,而进行类推式的
仿拟。例如,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有些同志为没有评上工资而哭鼻子时,点化
了旧小说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套话,讲道:“这些同
志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级时’”,善意地讽刺了那种把个人利
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同志。再如,笔者在教学中,向中师学生谈到培养口才必
须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时,这样讲道:“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
如有神。’我们要培养口才也应多读书,读好书。同样,只有‘读书破万卷’,
才能‘开口如悬河’。”对杜甫的诗句进行了触类旁通的类推仿拟,有助于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反意而用。此法即是对原话反其意而用之,翻出新意,使表达的思
想更深刻隽永。例如,清华大学女学生周怡在《要事业,也要生活》的演讲
中,以饱满的政治激情阐述了女大学生有志气、有能力,既要事业,又要生
活。演讲的最后一句是:“同伴们,我们走着自己的路!弱者,你的名字不
叫女人!”最末一句话是点化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名言:“脆
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周怡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反映出新时代的女性
敢于向传统习惯势力挑战,具有昂扬奋发、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从语言表
达上来看也显得简洁有力、警策动人,同时又富有情趣。

三、点石成金。此法适用于论辩中把论敌奚落讥诮自己的话,巧妙地加
以改造,然后拿去回敬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周恩来同
志在南京与国民党反动派谈判,没几个回合,就把敌人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
国民党代表恼羞成怒,声嘶力竭地说什么同共产党代表论战是“对牛弹琴”。
周恩来同志淡淡一笑,慢条斯理地接过话头,说道:“对,——牛弹琴。”
他在“对”字后面作了很大的停顿,这样就把敌人的叫嚣比喻为“牛弹琴”。
周恩来同志略施小技,点石成金,敌为我用,以毒攻毒,堪称绝妙反讥。

四、推陈出新。在口语交际中,有时对某些已经陈旧的寓言典故进行加
工改造,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意,化腐朽为神奇,推陈出新,可以使谈
话别开生面。例如, 1958 年1 月上旬,毛泽东同志在杭州同上海的几位老
知识分子深夜长谈,在谈到《登徒子好色赋》时,幽默地说:“登徒子取了
一个丑媳妇,但是登徒子始终对她忠贞不二,他是模范地遵守〈婚姻法〉的,
宋玉却说他好色,宋玉用的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在这里毛泽
东同志为登徒子翻了案,指出登徒子对爱情的态度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


的,使这个陈腐的寓言故事具有了新意,也使谈话妙趣横生。

总之,在口语交际中妙用点化法,可以使你的谈吐更新颖隽永、文雅风
趣、辞锋犀利深刻。它可以象神话传说中吕洞宾的“点金术”一样,增添你
口头语言的艺术魅力。

(黄中健)


增删调换创妙语

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能把自己的话说得新鲜、巧妙一些,以期产生特
殊的表达效果。要达此目的,方法自然多种多样,而将某些“现成话”(如
对方的话、社会流行语、诗词、戏文等等)拿来进行增、删、调(tiáo)、
换,则不失为其中一法。

增相传汪精卫因谋刺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一绝:“慷慨燕歌
市,从容作死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后来汪精卫堕落成汉奸卖国
贼,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咒骂。在一次抗日宣传演讲会上,有位演讲者作
了这样一段演说:“过去人们都称汪精卫是‘革命英雄’,不过今天我却要
拿这位‘英雄’的豪言壮语来添几个字,算是对他的回敬:当时‘慷慨燕歌
市’,曾羡‘从容作死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话声刚落,台下掌声雷动。这位演讲者将汪精卫的诗拿来,仅添八个字,便
对这个曾经以“英雄”自我标榜的大汉奸作了辛辣的讽刺,其力量不啻一柄
锋利的匕首。

这几年,少数干部经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忘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
的一贯宗旨,一切向“钱”看,或钻政策空子,大搞“官倒”,或利用职权,
受贿索贿,或挥霍、挪用公款,甚或贪污犯罪,以身试法。谈到这些人,人
们常气愤地说:“他们哪里是‘为人民服务’?完全是‘为人民币服务’!”
这个“币”字一加,就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这些人的腐化变质,其鞭挞、批判
力量远胜于长篇大论。

删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翁,贪“好客”之名,却又吝惜酒饭。
一天,几个文人来他家做客,等了好久,主人才命伙计端出两盘水晶藕。客
人们饿极,三两筷子便把两盘藕吃了个精光,可再也不见上菜。此时,一客
人念着李白两句诗:“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唯有水晶盐。”接着说:“太
白这两句诗,要是删掉四个字,就同今日宴会情景相合了。”众人忙问如何
删法,这客人随即琅琅诵道:“客到但知留,盘中唯有水。”满座大笑不已。
这客人将李白诗句信口拈来,仅删四字,便恰如其分地形容了眼前光景,对
主人既贪名又吝啬的癖性作了巧妙的揶揄,十分诙谐有趣。

调可以是调整句读,也可以是调整词序。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派飞机轰炸南开学校,把校舍变
成了一片瓦砾。见此情景,有人对学校能否继续办下去表示了怀疑,说:“南
开,变成了‘难开’。”校长张伯苓先生(现代著名教育家)却不以为然,
说:“难开?那可要加一个标点:难,开!”把“难开”变成“难,开”,
这一点之加,使语意迥异,巧妙而有力地回击了悲观论调,显示了张先生为
教育事业而不畏艰难困苦的豪迈气概和百折不回、顽强奋斗的决心。

也是在抗战时期,有一次,日寇在某沦陷区街头刷出这样一条标语:“有
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谁知第二天标语上被人加了一个逗点,成了:有粮
食不卖,给八路军吃!”针锋相对,把敌人的反动宣传改成了人民与子弟兵
团结抗日的革命宣传,给了嚣张的顽敌以当头一击!

这是调整句读的例子,再看调整词序的例子。

谈到“文化大革命”,许多人痛心疾首,感慨万端,说:“那不是‘文
化大革命’,而是‘大革文化命’!”请看,仅仅把“文化大革命”五个字
的次序作了点颠倒更动,便对“文化大革命”这场错误运动做了彻底的否定,


真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发人深思。

有位老干部的儿子即将出国到西德留学,临行前,做爸爸的对儿子说:
“那里是马克思的故乡,可也是花花世界。到了那里,你可不能丢了马克思,
变成了‘思马克’唷!”“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名字,而“思马
克”(马克是西德货币名)则意味着向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看齐。这句
话告诫儿子到了外国后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坚定对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谐中寓庄,意味深长,其家教艺术令人称道。

换1957 年春,毛泽东同志南下巡视,听说有些人为评级别、争薪水而痛
哭流涕,闹得不像样子。后来在济南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专门为此作了一次
讲话。他在讲话中批评这些同志说:“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
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
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见
《毛泽东选集》第5 卷420 页)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巧妙借用古戏唱词“男
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根据需要把“伤心处”换成了“评级时”。
这一换,便对那些要地位、闹待遇的人做了善意的讽刺。这种批评方式,幽
默诙谐,妙趣横生,被批评的人自然乐意接受。

生活中将成语换个字变成妙语的例子也俯拾即是。如赞扬某个孩子会踢
毽子是“得心应脚”,批评满口脏话的人是“出口成脏”,批评随地吐痰者
是“无所不痰”,批评楼上住户乱泼脏水是“居高淋下”等等,都使人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