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4746-微雨独行(节选) >

第4节

4746-微雨独行(节选)-第4节

小说: 4746-微雨独行(节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胡思乱想,不会是好的内省,纯粹的妄想,也只会是平添三分乱。内省,还是应当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现实中可以学,书籍中也可以学,在他人的身上,还是可以学。虽说是“世事如棋局局新”,但许多的人与事,总是会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以近乎相同的方式出现。但凡到了这种时候,所学所思,必然派上大用场。因为学习既是内省的前提,更是内省的延续和发展。正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均有其内在规律,只有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内省,方能明辨是非,方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而找到其解决的办法和避免重蹈覆辙的因由。    
    孔子说:“人苦于不自知。”我们的眼睛演化的目的是朝外看,“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看得见别人脸上的小雀斑,但是看不见自己脸上的青春痘。而内省则有如明镜,它不仅是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透过它了解自己真正的意图;所以说,内省是做人的责任,人只有透过自我内省才能在预中明,在破中立。    
    所以说,内省是一种劳动,内省是一种勤奋,内省更是一种智慧和进步。


《微雨独行》 心的重量《微雨独行》 小处不可随便(1)

    小处不可随便    
    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老先生有一则轶事。当年于老先生不仅位高权重、德高望重,且可以写得一手好字,于是,求他墨宝的人格外多。还有一些人因求不到老先生的字,就想办法偷,偷不成则想法去骗。据说有这么一个人,趁夜深人静时,偷偷跑到于老门前撒尿,次数多了,其门前气味令人难忍,于是,于老先生便写了一个“不可随处小便”的条幅,贴在了门前。可是条幅刚贴出一天,晚上便被偷了,当然从此也没有人再来门前撒尿了。这事令于老先生觉得有趣,让人去打探个中原委,手下回报,字已被人装裱,而且还卖了个好价钱。不过,偷字的人将“不可随处小便”在装裱时拆开重新组合了一下,成了“小处不可随便”。    
    于老先生听后的态度不得而知。但这个偷字的人真可以算得上是个“雅贼”。他这一折一补,将一句随便的话变成了劝世箴言。“小处不可随便”,道出了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做事的精神。    
    所谓“小处”,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个人的小节。而对这些小事小节,许多自认为能干大事或正在干大事的人,往往因这样那样的理由忽略,且忽略得振振有词。其实,吃鱼时卡住喉咙的往往是小刺,原因就是你忽略了它。日本有句俗话:嘲笑一块钱的人会为一块钱哭泣。这说的就是小事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至理名言。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都告诉人们,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不厌烦小事,任何大事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老板的事业也不是天生规模就大。记得我在上学时就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志存高远的青年,一心想救世济民。一日,一位得道高人来看他,想给他一些点拨和指引。不料才一进院门,就见满地枯叶,房间里也脏乱不堪。高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说:“瞧瞧你这屋子,脏成这个样子,乱得这么糟糕,你怎么不收拾收拾,打扫打扫呢?”那高人大约是觉得,杜甫都可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你一个小青年,也太不给面子了吧。孰料这个年轻人还真的不买账,胸脯一挺,说出一番宏论来,其大意是:大丈夫应该胸有大志,要扫就扫天下,怎么可以扫这一间屋子呢?高人也来了脾气,脱口说了一句传之后世的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两人讨论的问题,表面来看只是涉及简单的劳动,其实质还是做人与处世的态度。所谓扫天下,那是一定要先扫这间小屋的,而扫这间小屋,又何尝不是扫天下的一部分呢?《增广贤文》里说:“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曾国藩也说过:“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还有一部名为《细节》的小说,其题记为“大事留给上帝去抓吧,我们只注意细节和小事”。作者还借主人公的话作了注脚:“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壮举都不如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细节里来得有意义。”能收拾得了一间屋子的,至少就有了收拾天下的基本经验。


《微雨独行》 心的重量《微雨独行》 小处不可随便(2)

    但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问题,实在是令无数的有志青年犯错误。圣人说大丈夫要“禁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禁口就是不要搬弄是非,修身呢,就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周恩来总理形象气质俱佳,获得了世界赞誉,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翩翩的风度来自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的自我苦修。我读到他关于修身的自我约束条款,第一条就是“面必净”。一个叱咤风云数十载的历史伟人,自我修养却是从洗脸刮胡子开始的。正因如此,他才会在世界的舞台上,一举手一投足都倾倒世人。    
    做人、治国、齐家如此,做事业做企业更是如此。《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就提到:三株曾是国内一家很有知名度的生产保健饮品的大型企业。这家企业曾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销售额提高了64倍,达到80亿元,打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保健品帝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且触角几乎直达每一个村镇。总裁吴炳新曾自豪地说:“中国第一大网络是邮政网,第二大网络就是三株网。”但是一个“常德事件”,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报道,便使拥有15万员工的三株这座庞然大物轰然倒下,难得的企业管理帅才吴炳新为此大病一场,且收到了医院的病危通知书,同时也使企业界多少人为之长嗟短叹,唏吁不已。当然,三株的垮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却印证了一个关于细节和小事的不等式:100…1≠99,100…1=0,功亏一篑,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据说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去干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做大事。还有有关企业管理质量的“海恩法则”更是提纲挈领。这个法则简单地说就是: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苗头。解决好了每一个小小苗头,就能保证飞机飞行万无一失。    
    实践证明,随着时代的进步,想靠惊天之举在短时期内引领潮流,只能是痴人说梦,费力而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从眼前做起,从点滴进入,从小处着眼,就可以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善而成大德。你看看,从眼前做起,多是举手之劳的事;从点滴进入,不用太费心,也不用太操劳,总之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从小处着眼,能让对手松懈,能比较轻易地运作人事与资源,以最快捷的时间和最简单的代价,达到目的。走人生的路,有时候需要的就是一点点成就感和自信心。目标太大,轻易达不到,或许一辈子都在追求中。而让目标小一点,你就能不断地成功,不断地树立信心,不断地积累资源,或许最终达到的目的,比一开始的目标还要大得多呢。须知高楼万丈,也不过是从一砖一石砌起来的。    
    当然,我们说要从小处着眼,注意从小事做起,并不是指那些无关紧要、细枝末节的芝麻小事,而是指那些为了达到成功必须做的具体事,它和不分轻重缓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着本质的不同与区别。    
    以前有一句先哲的口号,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倒有些冒昧地主张,人不妨先解放了自己再说,如果人人都先解放了自己,不就是解放了全人类么?其理说的还是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微雨独行》 心的重量《微雨独行》 常怀感恩之心(1)

    常怀感恩之心    
    听到过一个故事,主人公叫赖东进,是台湾省第三十七届十大杰出青年,一家生产消防器材的公司负责人。那是在两岸杰出青年的一次座谈会上,由于前面的发言者没有把握好时间,于是主持人只给了他三分钟。但就是这三分钟,他让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当时甚至忘了鼓掌。    
    赖东进说:“我的父母都是瞎子,我母亲还有智障;在我家,除姐姐和我,剩下的弟弟妹妹全都是瞎子。因为瞎,我的父母只能靠乞讨来养家糊口。我们家没有住房,父母把家安在乱坟岗的墓穴里……直到我9岁,父亲才在好心人的劝说下把我送进学堂。上学那天,9岁的我第一次在老师的帮助下洗了澡……父母那个样子,自然没有能力供我上学,当时才13岁的姐姐便到青楼去卖身;姐姐不在家,我放了学还得照顾一家大小。但我从不缺课,而且放学后连家都不回,便去要饭,之后喂给家人吃。因为智障,我母亲每次来了月经都是我给她换纸……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瞎,但他们给了我生命,至今,我都跪着给他们喂饭;我同样感谢苦难的命运,是命运给了我磨难,使我的人生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我后来又把这个故事说给了几个朋友听。那是一个节日,记得大家当时在玩牌,听了赖东进的故事,朋友先后找借口离开了牌桌。我想,十有八九,他们是回到了父母家人的身边去了。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7岁时,当我跌跌撞撞地离开我的家乡湘阴,故乡予我的所有恩惠便随着我所有的憧憬和抱负一起进入行囊。在从军的旅途上,在经商的风雨中,我都不曾忘记,也不敢忘记。    
    所以,当1998年我的家乡洪水肆虐,母校买马村小学摇摇欲坠、父母官们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不得不寄读在村民家时,我的心便被揪得紧紧的。买马村,那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啊!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在县城给父母买了房子,让二老在此安度晚年,兄弟姐妹也全都随我在外面闯荡,一个个先后离开了买马村,但在听说村干部们为了筹集建校款欲找人募捐时,我不曾丝毫犹豫,便应承了全部的款项,并且承诺以后每年捐一笔钱,用来奖励那些学习成绩好却因家庭困难而交不起学费的学生。    
    因为此举,人们后来又是送匾又是立碑,却让我惶恐不安。老实说,我捐献那20万元钱的初衷很纯粹:报恩!是买马村养育了我,如果我尚能长成一棵大树,那么买马村便是我永远的根;倘若我可以流淌成一条河,它便是我不竭的源。    
    这就像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老家集镇上那个摆书摊的老奶奶一样,当时自己嗜书如命,却常常囊中羞涩,但不管什么时候去她老人家的书摊,老人家总是一脸笑意,我怎么翻怎么看,老人家从来没有不耐烦,她是知道我口袋里面没有几个子儿的。遗憾的是后来好几次回湘阴,我都没能够在集镇的街头找到老人家略显佝偻的身影。但她的慈眉善目,却让我常怀感念。


《微雨独行》 心的重量《微雨独行》 常怀感恩之心(2)

    有时候想,自己的路能走到今天,其实是缘于文学,但自己文学梦的萌芽,却是得益于中学语文老师的栽培和灌溉。我那时偏科特别严重,但语文老师却因势利导,他不仅给我推荐好书,细心地点评我的每一篇作文,还将一本当时书店里不常见的《四角号码词典》送给了我。至今还记得他指导我背“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时的情形。以至后来每看到“老师”的字眼,我的脑际便会浮现他那亲切的容颜。也因此,就是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也会经常想着给老师写写信、寄点钱。我曾一直认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种观点有些绝对,但不该遗忘的如果也遗忘了,那甚至比背叛更让人不屑。去年6月,我还曾派人把老师接到广州,我自己也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陪老师游珠江、登白云山。有次他有个亲戚在东莞出了点事,我亦是全力以赴,替他把事情处理好。    
    在西方(其实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有个感恩节,我觉得这个节很好。他们怎么感恩?他们这样说:有的人有食品却不能吃,有的人能吃却没有食品,我们有食品,我们能吃,感谢上帝!在这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们有房子住;在这夜幕降临的时刻,我们有灯光照;在我们孤独的时候,我们有朋友;在我们寂寞的时候,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