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成熟让你如此美丽 >

第6节

成熟让你如此美丽-第6节

小说: 成熟让你如此美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的那几天,是我少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我享受勇敢带给我的回报,我找回了自尊。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真理,它将照耀我一生——决不能逃跑,要面对现实。我是从一条皮带和我善解人意的老爸那里学到的。”    
    有能力做决定,同时也要有能力实施,这种才能不仅仅是必要的,有时甚至能保护我们自己。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轰隆隆地沿着同一条轨道往前走。我们没法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紧急事故。也许有一天,在生死一线间,权衡各种可能、选出最好的、当机立断采取行动的习惯,会救了我们和依赖我们的人。    
    这样的事就曾发生在欧·比绍博的身上,他住在俄亥俄州斯宾菲尔德市观光路1701号。    
    比绍博先生和太太还有他们三岁的小女儿,一起开车去丹佛市过圣诞节时,天降大雪,把路都封住了。高速公路上,他们前面的车停了下来,比绍博先生也跟着停了车。他想调头,可他们车后的路,也被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住了。他们被困在了雪沟里。    
    “我们焦急地坐在车里,干等了一个小时,” 比绍博先生回忆道,“那个小时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担心。天渐渐黑了,气温越来越低,狂风吹着雪花在我们车的周围,越堆越高。我看看太太和小女儿,心想如果我们想活下去,就必须做点事。”    
    “我记得我们曾路过一个农场,离这里大约四分之一英里。如果我们能赶到那里,我们就有救了。我把女儿抱在怀里,走进了茫茫大雪的世界。非常不好走,我陷进了齐腰深的雪堆里,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但我们做到了!”    
    


第二章 成年人的行为改变生命的三个字(3)

    “我们在那个有4个房间的农舍里,等了24小时。同时陷在雪堆里的共有三十三辆车,同他们比,我们就像在天堂。假设在认识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后,我们不敢走,我们很可能在大雪和寒冷中,悲惨地死了。”    
    是的,有些情形不容得你思考和分析,需要强有力的、直截了当的行动。    
    在圣经《传道书》第三章中,有这样的话: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收获有时;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    
    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    
    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对这些优美的、充满智慧的文字,也许我们还可以补充一点:    
    “思考有时,行动有时。”    
    当需要实际行动的时候,让我们停止焦虑,停止浪费时间,停止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各就各位,预备,出发!    
    本章内容集锦    
    大人自有大人样    
    信,是行动之源——了解你的信仰,按照它有所行动    
    研究研究,再行动——了解你要做的事,然后再做    
    改变生命的三个字——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犹豫    
    


第三章 保持心理健康的三条原则你是独一无二的(1)

    认清自己,欣赏自己,做你自己    
    1。 你是独一无二的    
    我先生是一位热情高涨的园丁,他设计了一个玫瑰园,自己侍弄,他的园子给了我俩不少乐趣。一天,我们俩一起欣赏我们的玫瑰时,他对我说:“乍一看上去,所有的玫瑰都长的差不多,是吧?其实,完全错了!你仔细看看,就是同样品种、同样颜色的玫瑰,但不同棵上开的花,多多少少有些不同。成长速度了,花瓣儿的卷曲程度了,颜色的均匀程度了,每朵花都同别的不一样,有自己的个性。”    
    自然界的多样性已经如此丰富,更不要说人类社会了。曾担任英国科协主席的阿瑟·基思爵士,因其对古人类的研究成果闻名天下,他说:“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从没有两个人,有同样的人生经历⋯;⋯;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一段独特的历险过程。”    
    是啊,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一段独特的历险过程。尽管我们几乎是用同样的材料制成的,但每个人都与他人有区别,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要让自己成熟长大、增长智慧,我们有必要认清和理解这一事实。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除非我们认识到对方和我们一样都是人,否则我们没法伸出手去,与之建立有实际意义的联系。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可做起来一天比一天难。我们喜欢说,美国是一个没有阶级意识的地方,但事实上仍旧等级森严。我们发明了一种行话,用这些行话把人在统计数字里,或是在调查报告里分类,这本身就反应出我们对于生命个体的不尊重。“普通人”、“中上阶级”、“中下阶级”、“露宿街头者”、“白领”、“蓝领”、“咖啡阶层”,诸如此类。所有这些标签都表明,我们不愿意或是没能力把别人看成是独特的人,宁愿把他们看成一群人里的一个,面目模糊、无名无姓。    
    我们深深陷入了分类的陷阱。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均被调查得清清楚楚。掌握这些信息的社会工作者们,知道我们所有的事:我们喝多少咖啡;有多少人有车,都是什么车;我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喜欢听什么广播;甚至每年做爱多少次,以什么方式等。    
    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适应”、“群体意识”和“社会化地流动”。淹没自己的个性、服从团体意志的人,被认为是好样的;而有强烈的个性的人,则被看成像渡渡鸟一样,不合时宜。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时常丢失自己的意志。当我们的想法、行为与其他人不同的时候,一点也不出奇,我们害怕死了。    
    做一个独特的人,让自己拥有特别的、精彩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现代人实在是缺少这样的知识。尽管面对着被归类的压力,忍受着强调一致造成的束缚,但每一个人的心里,还是藏着一个秘密:他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也希望自己与别人不同。我们拼命想挣脱束缚、张扬自己,这种极度的渴望,却把我们送进了心理医生的诊所、精神疾病研究中心;我们酗酒、吸毒或是卷入婚外性交易。无谓的努力,让我们更加迷失了自己。    
    解药在哪里?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明白自己?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我们才能成熟长大,有自知之明?下面是几个建议:    
    首先,要撤退下来,让自己独自呆一会儿,静静地熟悉、了解一下自己。我们的生活太紧张,没有机会同自己交流;我们必须找个机会,让自己独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独处”方式。我认识的一个人告诉我说,当他想思考问题的时候,他就走到大街上去散步,让自己淹没在人流里。他说:“我一点也不分心,就这样一直想,直到把我的问题想明白。”    
    我先生在纽约住的时候,习惯到附近的教堂去。他说,教堂能让他神经放松,心灵净化,精神焕发。    
    我自己最喜欢的独处方式是到自然中去。没空儿长时间散步,也没空儿做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但我可以走到自己的院子里,或至少是可以不时抬头,看看窗外的树或天。季节的奇妙变化,仿佛一个接一个的神迹。大自然描绘的巨幅画卷,在一小块土地上,也可以窥见一斑。通过它,我和大自然连在了一起。    
    


第三章 保持心理健康的三条原则你是独一无二的(2)

    还有一些人独处时,喜欢找一个安静的房间或是切断同外界的联系。不管怎样,每天要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不接电话,杜绝干扰。这样的时间,对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方式,树立自己的信仰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伟大哲学家、思想家,都曾实践和宣扬过独处的价值。耶稣、佛陀、施洗约翰、笛卡尔、蒙田、班扬等等,都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独处,他们变得更有力量,可以更加热情饱满地工作、生活。    
    第二种找到自我的方式是:打破习惯的外壳。我们被活埋在一层层的习惯下面,苦闷着。只有用炸药或是靠强烈的愿望,才能将我们释放出来。每天我们中有多少人,疲惫地拖着自己过日子?被习惯和惰性囚禁着,单调、乏味,日复一日。    
    我有一个学生,她是俄克拉荷马州人,在我的演讲班里听课。她告诉我一个故事,讲的是她和丈夫怎样打破了束缚他们的习惯。    
    “我丈夫和我是电视迷,”她说,“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把电视打开,边吃晚饭边看电视,一直看到睡觉。我们不去见朋友,不读书不看报,也不愿意出去玩儿,生怕错过什么节目。朋友们来家里看我们,我们也是坐立不安的,一心想着没看完的节目。一天中午,我和几个老朋友一起吃午饭,我发现自己跟他们已经没话说了,我很难受。我整天哪儿也不去,什么书也不读,除了看电视,什么事也不做,把自己最好的岁月,都荒废在黑黢黢的房间里看节目。”    
    “回到家,我跟先生说,如果别人能戒除毒瘾,我们俩一定能戒除电视瘾,让自己不再沉湎在电视里。他也同意。于是,我们开始给自己治病,我们着手给自己找电视以外的事干。我们报名参加夜校的成人班,晚上有空时去打保龄球或是去会朋友。我们还去图书馆借书,大声朗读给对方听。后来,我们终于戒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没有了电视,我们从生活里得到更多乐趣,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都有了改善,我们彼此关心,对朋友也比以前更好。”    
    这两个人一直被活埋在他们的习惯里,个性被裹得密密实实的。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努力把自己挖了出来。    
    第三种自我发现的方式是:找出生活中最让自己满意的地方。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78年曾写信给他妻子说:“我经常想,对一个人来说,遇见某种机会时,如果突然变得非常激动,热情高涨,特别有生气,那么,这就是总结这个人个性、道德观、世界观的最好时刻。在那一刻,内心深处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喊:‘这才是真正的我!’”    
    换一句话说就是:兴奋情绪把“真我”带到了水面上来。感觉到“非常激动,热情高涨和特别地有生气”就是兴奋。    
    我们也许是为一种思想而兴奋,为某个人而兴奋,或是为某件事而兴奋。答案是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兴奋是一种刺激,它使我们远离苦闷,摆脱习惯和不再感到压抑,我们就是我们自己。    
    在某些特定的工作中,兴奋,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兴奋是我们情绪的燃油,给我们能量,让我们全力以赴。诺贝尔奖获得者,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德华·阿普尔顿爵士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成果的功劳薄上,我把热忱排在工作技能的前面。”    
    很显然,爱德华爵士不是暗示工作技能不重要,他是说,热忱——兴奋——能激励人去学习掌握工作技能。    
    我丈夫卡耐基先生教了四十四年的公众演讲学。他发现演讲的效果,取决于演讲者本人对演讲内容的兴奋程度。演讲者无论是讲H导弹,他的丈母娘还是讲埃塞俄比亚的降雨量,他对听众的影响,都直接与他对讲演内容的感觉成正比。    
    一个人的个性不会改,只能是被发现。探究我们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样的个性,让我们特别、让我们精彩、让我们与众不同,要清楚这些,我们必须一层一层地拨开缠绕着我们的恐惧、退缩、自我怀疑、迷惑和习惯。它们围绕着我们生长,紧紧裹住了我们的内核,让我们像看不清别人一样地看不到自己。兴奋是一支火炬,它熔化了窒息我们真我、我们个性的硬壳。    
    


第三章 保持心理健康的三条原则你是独一无二的(3)

    兴奋有多种形式。对有些人来说,爱是一种兴奋,揭示了人心底的世界。看过电影《马丁》的人都记得,爱是怎样转变了两个人命运——一个妓女和另一个孤零零的人,爱为他们展开了一个新世界。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让他们兴奋的事是某种工作、某项活动,或者从事创作让他们兴奋。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莱昂·范博斯写过一本说,书名是《教书的兴奋》,在书里他描述了他的职业生涯带给他的欢乐。    
    危险或危机,也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兴奋,进而让人们发现自己深埋的个性。公共灾难像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