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母子君臣 >

第18节

母子君臣-第18节

小说: 母子君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遇到这种时候,跪在地下的人的穷通祸福,都在李莲英手里,如果他肯善为解释,或者先装模作样地骂在前面,为慈禧太后消一消气,至少大事可以化小。不然,虽是小事,也可以闹大。    
    李莲英这天是存心要将事情闹大,当时便问文说道:“三天就能搭得好了吗?”    
    “能,能!”文一叠连声地说,“那怕一天一夜,都能搭得起来。”    
    京里干这一行的,确有这样的本事,李莲英当然也知道,却故意不理会,只冷冷地说道:“既然这么着,又何必非要月底报齐?挑个好日子,早早儿搭好了它,趁老佛爷高兴,就可以传戏,不也是各位老爷们伺候差使的一点儿孝心吗?”    
    这一说,真如火上加油,慈禧太后厉声叱斥:“他们还知道孝心?都是些死没天良的东西!”说完,掉头就走,走了几步,回头吩咐:“去看,内务府有谁在?”    
    这是传内务府大臣。恰好只有师曾在,听得这个消息,格外惊心动魄,因为不但他本人职责攸关,而且他的长子文麟现在造办处当郎中,长春宫搭戏台派定六名造办处司员合办,文麟恰是其中之一。    
    战战兢兢赶到储秀宫,递了绿头牌,却一直不蒙召见,想打听消息,都说不知道。等了一个时辰,小太监出来传知:不召见了。却颁下一张朱谕:“内务府堂郎中文暨造办处司员,贻误要差,着即摘去顶戴,并罚银示惩。”    
    接下来便是罚款的单子,堂郎中五万,造办处司员六人各罚三万,总计二十三万银子,限十月十一日,也就是万寿正日的第二天交齐。    
    在被罚的人看,这么一个不能算错处的错处,竟获此严谴,实在不能心服。俗语说的是“打了不罚,罚了不打”,如今既摘顶戴,又罚银子,是打了又罚。这从哪里说理去?只有一面督促工匠,赶紧将戏台搭成,一面商量着找门路乞恩,宽免罚款。    
    要想乞恩,先得打听慈禧太后何以如此震怒?这一层文比较清楚,因为当时震栗昏瞀,应对失旨,事后细想,却能找出症结,坏在李莲英不肯帮忙。然则,他的不帮忙又是所为何来?想想并没有得罪他啊!何以出此落井下石,砸得人头破血流的毒手?    
    这个疑团很快地打破了。第二天军机承旨:“内务府堂郎中着立山去。”旨意一传,除却文都不觉得意外,因为立山早有能名,而且在“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四条捷径中占了两门。毓庆宫行走是“帝师”;在醇王门下名为“王佐”;出使“洋鬼子”的国度是“鬼使”;在神机营当差便是“神差”。四样身份,有一于此,即可春风得意,而况立山既是“王佐”,又兼着神机营的差使,    
    奉宸苑郎中与内务府堂郎中,同样郎中,但就像江苏巡抚与贵州巡抚一样,荣枯大不相同。内务府大臣并无定员,且多有本职,往往与遥领虚衔没有多大分别,内务府的实权多在堂郎中手里,如果干练勤练,圣眷优隆,一下子可以升为二品大员的内务府大臣。所以这一调迁,在立山真是平步青云,当然喜不可言。    
    而在周旋盈门的贺客之际,他念念不忘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醇王,一个是文。醇王犹在其次,文的失意,必须立即有所表示。    
    于是他托词告个罪,从后门溜出去,套车赶到文那里。帖子递进去,听差的出来挡驾,说主人有病,不能接见。    
    “我看看去!”立山不由分说,直闯上房,一面走,一面大喊,“文二哥,文二哥!”


第四章长春宫戏台(2)

    到底都是内务府的人,而且立山平日也很够意思,文不能坚拒,更无从躲避,只得迎了出来,强笑着说:“你这会儿怎么有工夫来看我?”    
    “特为来给二哥道恼!”说着深深一揖。    
    文确实有一肚子气恼,不敢恼慈禧太后,也不敢恼李莲英,原就牙痒痒地想在立山身上出一口气。谁知他不速而至,先就乱了自己的阵法,此刻再受他这一礼,真所谓“伸手不打笑面人”,这份气恼,看来是只有闷在肚子里了。    
    “咳!”他长叹一声,“我恼什么?只怨我的流年不如你。”    
    “二哥跟我还分彼此吗?便宜不落外方,我替二哥先看着这个位子。等上头消一消气,想起二哥的好处来,那时候物归原主,我借此又混一重资格,就是沾二哥的光了!”    
    文笑了。“豫甫,你真行!”他说,“就算是哄人的话,我也不能不信。”    
    就这立谈之顷,主人的敌意,不但消失无余,反将立山引为知心,延入书房,细诉肺腑。文相信立山不至于不够朋友挖他的根,但对李莲英颇感憾恨,认为他即使要帮立山,犯不着用这样的手段,当然这是他确信立山不会出卖朋友,拿他这番话去告诉李莲英,才敢于直言无隐。    
    立山自然只有安慰,说李莲英心中一定也存着歉意,将来自会设法补报。然后便跟文要人。这是很高明的一着,不独为了安抚文和他的那一帮人,而且也是收文的那一帮人为己所用。    
    在文,自是求之不得,毫无保留地将他在内务府的关系都交了出来。立山答应尽量照旧重用,但话中留下一个尾巴,如果李莲英有人交下来,又当别论。这是预备有所推托的话,然而也是老实话,文是可以体谅得到的。    
    立山离了文家,转道适园。他在车中寻思,醇王那里是非去不可的,说话可得当心,不能让醇王留下一个“蝉曳残声过别枝”的想法,以为我巴结上了李莲英。但也不宜泄露得太多,尤其是重修清漪园一事,既然慈禧太后有话,由她亲自跟醇王去说,更不能“泄漏天机”。    
    打定了主意,琢磨措词,等想停当,车也停了。但见苍茫暮色中,适园灯火闪耀,舆从甚盛。立山心想来得不巧,正逢醇王宴客,却不知请的是哪些人?    
    下车一问,才知道是宴请来京祝嘏的蒙古王公,此刻正在箭圃中张灯较射,回头还有摔跤,由善扑营的高手与大汉壮士对垒。醇王府的侍卫劝立山在那里看个热闹。    
    “看热闹不必了。”立山说道,“我只跟王爷说几句话。”    
    那些侍卫平日都得过立山的好处,当时便替他安排,先领到“抚松草堂”暂坐,然后为他到箭圃中去请醇王来相见。    
    醇王穿的是骑射用的行装,石青缎子的四开气袍,上套通称“黄马褂”的明黄色丝褂,束一条金黄带子,手里握着两枚练手劲、活骨节用的钢丸,盘弄得“嘎,嘎”地响,人未到,声音先到了。    
    他问的第一句话跟文几乎一样:“这会儿你怎么有工夫到我这儿来?”    
    “特为来给王爷磕头。”说着,双膝跪倒,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这是干吗?无缘无故给我磕头。”    
    “是谢王爷的栽培……”    
    “不,不!”醇王抢着说道,“你弄错了!我可不敢居功,调你到内务府,我事先根本不知道,上头也没有跟我提过。你该给皮硝李去道谢。”    
    立山心想,自己还真的来对了!听醇王话中的味道,大有酸意,岂可不赶紧消解?    
    “是王爷的栽培,我自己的事,自己知道。”立山答道,“蒙上头的恩典,调我到内务府,曾经跟李总管提过,问我怎么样?李总管回奏,立山是七爷赏识的人,不妨问问七爷的意思。上头就说,既是七爷赏识的人,一定错不了!无须再问了。王爷,您老请想,我这不是出于王爷的栽培?”    
    这套编出来的话,听得醇王胸中的疙瘩一消,大感欣慰。“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儿!我倒不知道。”他说,“你可好好儿巴结差使,别丢我的脸!”    
    “是!”立山又说,“这一调过去,当然要忙一点儿。不过,神机营的差使,求王爷可别撤我的。”    
    “我撤你的差使干什么?不过,”醇王沉吟了一下,“我想,你还是在海军衙门兼个差使的好。将来海军衙门跟内务府打交道,我就都交给你了。你看怎么样?”    
    “全听王爷作主。我反正只要能在王爷左右当差就是了。”    
    “好吧!反正我也少不了你。明儿个再说。”    
    “是!我跟王爷告假。”说着,立山便请了个安。    
    “你家总有些贺客,我不留你吃饭了。”说到这里,醇王喊道,“来啊!”等侍卫趋近,他才又对立山说,“今儿有烧烤全羊,我让他们去割半只,你带回去请客。”    
    于是立山又请安道谢。带着半只松枝烤的全羊,坐车回家。还有几个知交留在那里,商量着“叫条子”来分享王府的烧羊。邀的都是名震九城的“相公”。潘祖荫所眷的朱莲芬,梅家景和堂的弟子,为李慈铭所倾倒的朱霞芬都来了。俊秀毕集,“条子”中只有一个秦雅芬托病未到。大家都知道,他的“老斗”是张荫桓,奉派出使美国,海天万里之行在即,自然有诉不尽的离情别意。托病不到,未算意外。


第四章汉宫春晓图(1)

    转眼过了万寿,是该交罚款的最后期限了。文五万交得最早,是立山为了弥补他的丢官,替他代垫的。造办处六名司员中,文麟的父亲是现任内务府大臣师曾,不能不交罚款,否则会祸延老父,此外就只有一个英绶,老老实实交了三万银子。其余四个或者确有困难,无力筹措;或者心疼银子,要求宽限;再有的便是算盘打了又打,认为交进罚款,亦不见得官复原职,倒不如留着这三万银子,另作打点的好。甚至于有人公然扬言:这三万银子孝敬了李总管,不但顶戴可复,而且还能搞个好缺。既然如此何苦那么傻!    
    这件事使得立山为难。不遵限去催,公事不好交代,依限去催,得罪了人,怕旁人不平,多加讥责。想来想去,只有跟李莲英去商量,打算着真不能过关时,自己赔垫,庶几公事私谊,两得兼顾。    
    赔垫的这笔钱,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愁不能在工程费内弥补,但传出去未免过于招摇,言官参上一本,说立山何来如许巨资赔垫?奉旨“明白回奏”,那时何言以对?因此,只要是爱护立山的,一定会极力劝阻他这么做。    
    这在立山是早就想到了的,明知道李莲英必不以为然,而仍旧要这样子说,无非以退为进的手段,逼得他不能不想法子来了结此事。    
    果然,李莲英听了他的话,先来一顿教训,说他轻率,是从井救人,不过也承认这是他的一个难题。于是立山领教之余,趁机央求,请李莲英向慈禧太后说好话,赦免了这笔罚款。    
    “那是办不到的事。一提反而提醒上头了!”李莲英想了一下说:“我看上头也不见得会记得这档子事,把它‘阴干’了吧!”    
    这就是说,未缴罚款的,不必再催,不了了之。然而已缴罚款的,顶戴不复,岂能甘心?立山再想一想,事难两全,只有一步一步走着再说了。    
    于是,他又用满怀感激的语气道了谢。接下来便提到第二次踏勘清漪园,头一次道中遇雨,半途而废,这一次实在是头一次。李莲英因为万寿虽过,慈禧太后听戏的兴致还很浓,长春宫传外班来演,要过月半方罢,他得伺候在那里,因而约定过了十月十五,不拘哪一天,只要天气晴朗就去。    
    这天是十月十八,没有风却有极好的阳光。李莲英由立山陪着,坐车出西直门,过高粱桥,向北直驶海淀,经畅春园遗址往西不远,就到了万寿山麓,昆明湖畔的清漪园了。    
    这一带在英法联军入京之前,本来有五座园子。最大的是圆明园,圆明园之南是畅春园,本是明朝武清侯李伟的别墅。那时的圆明园还是皇四子,也就是后来雍正皇帝的赐园,畅春园的规模比它大得多,是圣祖经常巡幸之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龙驭上宾之地就在畅春园。乾隆即位,或许因为这里曾是所谓“夺嫡”奇祸发难之处,所以不常临幸,六十年中全力经营圆明园,而畅春园则因为位置在圆明园前面,被称为“前园”。    
    这两座园子之西,依次为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合称为“三山”,万寿山下的清漪园、玉泉山下的静明园、香山之下的静宜园,则合称为“三园”,跟圆明园、畅春园一样,都毁在咸丰庚申的浩劫之中。但是殿基是毁不了的,如清漪园的勤政殿,石基宛然,只要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起造宫殿了。    
    李莲英和立山是在这里下的车。内务府造办处的官员、雷廷昌和他带来的将作好手,以及几家大木厂的掌柜,早就在那里伺候差使。行过了礼,雷廷昌将李莲英和立山先请到一旁临时搭盖的工寮中,一面歇脚饮茶,一面听他先讲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