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清宫二年记 >

第9节

清宫二年记-第9节

小说: 清宫二年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服,理理头,请你不要离开,直等到太后醒来。”宫眷去了,我就走到太后床边低声说:    
    “老祖宗,五点半钟了。”太后朝里睡着,没有看见谁在叫她,就说:    
    “走开,让我睡好了,我没有关照你五点半叫我,到六点钟来叫醒我。”太后说完,又睡着了。我隔了半小时,又把太后叫醒。    
    “你怎么这样麻烦呀!”太后醒来说,回转身来仔细一看,是我立在床边叫她,她才说:    
    “啊,原来是你!谁叫你来叫我的?”    
    “是另一位宫眷。”我回答道,“她说今天轮到我在老祖宗房里值日。”太后听了高声说道:    
    “奇怪,我没有说过这话,她们竟妄传我的懿旨。她们知道这不是好差使。因为你新来,就加在你头上。”我没有回答她。这一天,我就尽力地小心伺候。我发觉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太后无论对什么事都很容易动怒。但是后来我就想法用些新鲜的事情来分散她的注意力,使她忘记自己在做什么,那么在起身的时候或许可以少发脾气。    
    当我再回到自己房里来的时候,我是多么的高兴啊!那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我又累又瞌睡,所以一进房就脱了衣服睡觉。我相信我的头一碰到枕头就马上睡着了。    
    以后的日子就是照这样过下去,早晨上早朝,其余的时间也是忙忙碌碌地伺候太后,不知不觉就过了十五天。我对于宫廷生活的爱好是日甚一日了。太后对我们总是那样慈爱,带我们到颐和园各处去玩。我们也去看过了太后的田庄,那是在湖的西面,要经过一座高桥叫做玉带桥,然后才到那里。太后常常带着我们在桥下划船或是在桥的附近散步。太后最喜欢坐在桥上喝茶,的确这也是她极中意的一个地方。太后平时每隔四五天,就要到田里去看一次,有时候能够从自己田里带一些蔬菜谷类回来,就更加觉得高兴。这些带回来的东西,都由她亲自烹调。我觉得这事很有趣,所以也卷起衣袖来帮忙。太后还从田庄里带蛋回来,她教我们怎样加了红茶叶烧成茶叶蛋。太后的炉灶非常特别,是铜制的,里面砌上火砖,这种炉灶没有烟囱,可以任意地搬动。太后教我们先将蛋煮熟,然后把壳敲碎,但不要剥去,于是加上半杯红茶、盐和香料。太后说:    
    “我喜欢乡村生活,我觉得那比起宫里的生活来自然得多了。我喜欢看年轻人兴高采烈地玩,但是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的太太们。虽然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但是我仍旧很爱游戏。”蛋煮好了,太后先尝尝,然后分给我们尝,并问我们:    
    “你们觉得这比厨房里煮的滋味好些吗?”我们都说好。我们就是这样有趣地在宫中跟着太后度着长长的岁月。    
    我每天早晨碰见光绪皇帝。他常常趁我空闲的时候,问我些英文字。我很惊奇他知道的字这样多。我觉得他非常有趣,两眼奕奕有神。他单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他会大笑,会开玩笑。但一见到太后,他就变得严肃、忧郁,有时候甚至使人觉得他有些呆气。有许多在上朝时见过他的人,曾告诉我他是个迟钝的、话都不大会讲的人。我却知道得更清楚,因为我每天看到他。我在宫里的这些时间,已经很能够了解他了。他,在中国实在是一个又聪明又有见识的人,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人才,有极丰富的脑力,可惜没有机会让他发挥他的才能。有许许多多人曾经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光绪皇帝究竟有没有知识?有没有勇气?”当然,外面的人绝不会知道宫中的法律是怎样严,儿子对待父母的礼节又是怎样重。在这种礼教的束缚之下,光绪帝不得不放弃他自己的主张。我曾和皇帝有好几次长谈,发现他是个有思想能忍耐的人。他一生的遭遇是很不幸的,从小就丧失了身体的健康。他告诉我他书读得不多,但是他生来喜欢读书。他是一个天才音乐家,无论何种乐器,一学就会。他极喜欢钢琴,常常叫我教他。在朝堂里就有好几架华丽的钢琴。他对于西洋音乐有极深的嗜好,我教了他几首华尔兹乐曲,他能够弹得很合节拍。我觉得他的确是一个好伙伴。他也很信任我,常常把他的困难和苦痛告诉我。我们常常谈到西方文明,我很惊异他对每一件事物都懂得那样透彻。他屡次告诉我他对自己国家的抱负,希望中国幸福。他爱他的百姓,逢到饥荒水旱的时候,他几乎愿意牺牲一切来救助他们。我可以看得出他对这些事情是如此地关切。有些太监说他怎样怎样暴虐,完全是诬蔑他。这些话我在进宫之前也就听到人家说了。他对太监们也很和气,但是主仆间的礼节总是不可缺的。他不准太监们多开口,除非他问他们。他也不轻信谗言。我在宫中这些日子,已深深地知道那些太监是怎样残酷的人。他们对于主子丝毫不懂得尊敬。他们没有教养,没有道德,对于一切东西都没有情感,就在他们自己之间也是这样。外界常常听到不少对于光绪皇帝个性的恶评,但是我可以保证,这些都是太监们造出来的谣言。为使这谣言有趣,于是造得愈荒唐愈好。住在北京的大多数人,就这样从他们那里听得许多歪曲的报道。就是我在宫里的时候,这种事情也碰到过好几次。里休息。


《清宫二年记》 第二部分光绪皇帝(2)

    有一天,正当太后午睡的时候,我们听到一阵可怕的闹声,听起来好像是爆竹炸裂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宫里是极不平常的,因为像爆竹之类的东西是被禁止带进宫廷的。不用说,太后被吵醒了。几秒钟之内,人人都紧张到极点,来来往往地乱奔,似乎整个宫殿马上要着火了。太后忙着发命令,并叫太监们立刻镇静下来;可是谁都不去理她,仍旧自管自奔着跳着,好像发了疯一般,并且还高声地谈论着。太后真的大怒了,叫我把黄袋子拿给她。这黄袋子就是普通的黄布做成的,里面装着大小不同的各种竹鞭,专用来打太监、宫女和老妈子的。无论太后到哪里,这袋子总是带着,预备紧急的时候使用。我们中每一个人都知道袋子放在什么地方,于是我们将袋里的竹鞭全部拿出来,依照太后的吩咐,各人拿着竹鞭到院子里去打太监。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场面。每个宫眷、宫女手里拿着一根竹鞭想去把那闹嚷嚷的一群人分开。我觉得这是一件滑稽的事情,忍不住笑起来,看看其余的人也都在笑。太后站在廊下看着我们,但是因为她离我们很远,所以她一定看不清楚,并且在这样的喧闹中,她也一定不能听到我们的笑声。我们尽力地打,要把人群打散,可是我们笑得那样厉害,力气都笑完了,谁都没有被我们打痛。突然所有的太监都静下来,停止了谈话。原来李莲英来了,后面跟着许多随从。他们看到这种情形都吓呆了,这时候我们也停止了笑,各人拿着竹鞭回转身向太后那里走去。李莲英也正在小睡,听到闹声就出来查问,现在来报告太后。原来有一个太监捉到了一只乌鸦——太监最恨乌鸦;乌鸦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的鸟,而太监也是大家所讨厌的,于是人家就称太监为乌鸦,所以这也就是太监特别恨乌鸦的原因。他们常常用捕鸟器去捕捉它们,捉到后就在它们腿上系一个大爆竹,先将爆竹点燃,然后释放这倒霉的乌鸦。可怜的乌鸦一得到自由,当然马上飞走,当爆竹爆炸的时候,它们已飞在高空了,而同时也就被炸得粉身碎骨了。太监玩这种恶作剧已不止一次,据说他们最喜欢看斑斑的血迹和痛苦的表情。他们常常在和朋友饮酒的时候演这种恶作剧以为乐事。以前这种残酷的事总是出在朝堂的围墙外面,这一回那乌鸦偏向太后的宫殿飞,爆炸的时候,那乌鸦恰巧飞过庭院。太后听完报告,顿时大怒,吩咐立刻把肇事的太监捉来当面重罚。我看见有一个李莲英的侍从从人群里把祸首拉出来。李莲英立刻命令把这太监按在地下,另外命两个太监在他两旁,各拿着一根竹鞭在他大腿上重重地打。那被打的太监始终不出一声。李莲英自己在旁边数,数到一百下的时候喊道:    
    “停止!”于是他自己跪在太后面前叩响头说这是由于他的疏忽,没有好好地尽他的责任,请太后责罚他。太后说这并不是他的过失,叫他起来,把犯人带走。那犯人一直到这时候还是趴在地上不敢动一动。于是两个太监各人拖着犯人的一条腿,把他拉出去了。我们吓得气息都屏住了,又怕太后说我们故意对这一种责罚表示恐惧,回头又可以说太后待人残酷了。这些事情后来我们看得惯了,也就一点不觉得惊奇。我起初对于这班人很表同情,但不久我立刻改变了主意。    
    我第一次看到受责罚的是一个宫女。她替太后拿袜子的时候,拿了两只两样的。太后发现了立刻大怒,叫另一个宫女在她左右颊上每边打十掌。这宫女打得不够重,太后看了生气得很,说她们都是好朋友,所以连太后的命令也不听了,于是叫那个挨打的宫女来打这个宫女。我看到这样滑稽的事情,几乎要大声笑出来,但到底忍住了。这天晚上,我问那两个宫女:    
    “你们交换着挨打,心里觉得怎样?”我所以要问她们,就因为她们一走出太后房间又谈笑如故了。    
    “算不得什么,”她们说,“这种事我们都习惯了,不值得挂在心上。”果然到后来,我也觉得这种事不足为奇了。    
    说到这些宫女,她们的出身比太监要高贵些,因为她们都是从旗兵家里选出来的。她们必须在宫中伺候太后十年,然后才可以出去自由嫁人。我进宫一个月后,就有一个宫女是这样放出去嫁了的,临走的时候太后赏了她五百两银子。这女孩子是太后最中意的一个,所以她也不能轻易离开这里。她的名字叫秋云,太后因为她聪明美丽才赐的。我和她虽然只有短时期的相处,彼此却也很合得来。她告诉我在宫里不可以轻信人家的谣言,又说太后曾对她说很喜欢我。在三月二十日,她出嫁了,我们都不舍得让她离去。等到秋云走了,太后才真的感到不方便而时时记挂着她。那几天我们实在困难极了,没有一件事能使太后放心。没有了秋云,太后什么事都觉得不如意。其余的宫女都想尽方法要使太后快活,可是她们没有这样的能力,于是我们不得不帮着宫女们做一部分事情,免得太后时时动怒。可是不幸得很,太后阻止我们道:    
    “你们自己的事情已够你们做了,我不要你们去帮佣人忙,你们那样丝毫不能使我高兴。”她看出我对她这种严厉的态度显得非常惊骇,于是笑着对我说:    
    “我知道你是好意,想帮帮她们,使我不至于发怒。可是这些女孩子都非常狡猾,她们并不是真的不会做事。她们知道我总是要挑选聪明的留在卧室里伺候,她们不喜欢这种差使,所以故意做出很笨的样子,惹我发怒,这样我就可以不要她们,而随意派些轻便的工作给她们做了。我比她们更坏,我知道大家都不愿意代替秋云的差使。现在我知道了,我从现在开始就专要愚笨的人来伺候我。”我看着这班宫女愁苦的神色几乎要笑出来,我相信她们是真的笨,并不是懒。但我后来和她们在一起久了,才发现她们果然不笨。至于那些太监,简直是没有脑筋,没有情感的东西。他们一天到晚是同一种态度——一种冷酷的态度。随便什么时候太后有吩咐,他们总回答“是”,可是走出了房门,大家就彼此询问着:    
    园到紫禁城去,总要在这


《清宫二年记》 第二部分光绪皇帝(3)

    “刚才太后的命令怎样的?我完全忘记了。”要是太后发命令时,恰巧我们中间有人在旁边,于是他们总要来找到我们中的任何一人问:    
    “谢谢你告诉我们,太后刚才的命令是怎样的?太后说的时候我恰巧没有听。”我们往往要笑他们,并打趣他们。我们知道他们绝不敢再去问太后,所以到后来总是告诉他们。一个太监是专管记录的,因为太后喜欢每样事情都有个记录。有二十个太监,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而且是优秀的学者。当太后问到他们关于中国文学的时候,他们就得尽他们所知道的来回答她,因为太后自己的文学功底就很深,每当他们不能回答,或是他们知道的比太后少的时候,我们总可以看出太后非常的得意。太后喜欢开玩笑,她知道宫眷们大都不很懂文学,于是她常常要来考考我们。不管我们能不能回答,我们总想些话来回答她,常常引得她大笑。我曾听得人家说太后不喜欢太聪明的人,但是又厌恶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