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清宫二年记 >

第10节

清宫二年记-第10节

小说: 清宫二年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能不能回答,我们总想些话来回答她,常常引得她大笑。我曾听得人家说太后不喜欢太聪明的人,但是又厌恶愚笨的人。所以在初来的三个星期中,我实在茫无头绪,不知该怎么做,但是不久我就摸着了太后的脾气:她实在是喜欢聪明的女孩子,但不喜欢她们在她面前卖弄聪明。我所以能得她的欢心也就在此。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拿全副精力观察着她(但不是对她注视着,她最恨那样),并且常常能够猜度到她的意思。我还注意到一样事情,太后要人拿东西,像烟袋、手巾等,她常常不说,先对要的东西看看,再对左右的人看看。因为屋里有张桌子,那上面就放着太后日常所需的东西。经过了短短的时期后,我对于太后的习惯已经非常熟悉,能够从她神气中知道她所要的东西,而且往往猜得正确,这使她非常高兴。太后生性刚毅,自信力极强,她认为对的事就一定要做。太后情感很重,但理智更重于情感。她很能控制自己,同时希望人家能了解她而学她,但希望用行动来表示,而不是用言语来恭维,因为她不希望人家知道她的心思。别人一定觉得做太后的宫眷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但是相反的,我对于自己的生活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太后是个有趣的人,并且我很容易使她高兴。    
    四月初,太后为久旱而忧。她每天退朝后祷告求雨。这样继续了十天,毫无结果。那天,太后什么命令都不发,我们也不敢作声。太监们都非常惶恐,我们点心也没有吃,那天早晨我们工作得非常辛苦,肚子又饿——其实所有的宫眷都这样。我为太后担忧,后来太后说我可以走了,因为她想休息一会儿,于是我们回到自己房里。我问我们的王太监:    
    “太后为什么要为不下雨而忧愁?每天是这样的好天气不是很好吗?”    
    “老祖宗为那班可怜的农夫忧愁,”王太监继续说着,“因为这么久不下雨,田里的东西都要枯死了。”王太监又提醒我,自从我进宫后,还没有下一次雨哩。我算了算已经两个月零七天了,我真没有想到进宫后已经这许多日子了。但从另一方面看,似乎觉得进宫已很久了,哪只有两个月零七天。因为宫中生活极舒适,太后待我又这样好,似乎我们相识已好几年了。那天晚饭太后吃得极少,各处地方都寂静,谁都不开口。皇后叫我尽可能吃得快,我觉得很奇怪。回到应候室的时候,皇后对我说:    
    “太后为那班穷苦的农民忧愁不堪,她要求雨,所以宫中恐怕要禁止肉食两三天。”那天晚上,太后果然下令全北京城禁止杀猪,希望借此使神明感动而下雨。太后又叫我们每人沐浴斋戒,预备向神明祷告。皇帝也到庙里主持仪式。他必须不吃肉,不说话,祷告神明发慈悲心,降雨给可怜的农民。皇帝佩一块玉牌,上刻“斋戒”二字,满文汉文都有。跟随着皇帝的太监也都佩这东西,使人在祷告的时候心情严肃。    
    第二天早晨,太后起身很早,她让我不必拿珠宝给她,自己匆匆地穿好。她的早餐也非常简单,只有牛奶和馍馍。我们的早餐是白菜煮饭,加入少许盐,实在无味。太后除了发令外,什么话都不和我们说,我们也只得静默。太后穿一件淡灰色的袍子,很朴素,一切花饰都没有。鞋子、手巾都是灰色的。我们跟着太后走进大厅,那里,一个太监捧着一大束柳条跪着。太后折了一小枝插在头上,皇后照样做了,叫我们也照样做。光绪皇帝折了一小技插在帽上,以后太后又命太监宫女等各自插了柳条。每个人的样子都显得很特别,许多人在一起,凑成一个很有趣的场面。太监李莲英进来跪在太后面前奏道:    
    “诸事已预备妥当,就在宫前的屋里。”太后说我们是去祷告,应当步行去。不消几分钟我们已穿过了庭院,到了祷告的地方。屋子的中央放着一张方桌,上面有几张黄纸,一块玉牌,少许银朱和两个小刷子,是用来写字的。桌子的两端有两个大瓶,各插满了柳条。在这种庄严的仪式中,谁都不准随便开口,可是我好奇心极重,急急地要知道为什么每人头上插着柳条。太后的黄缎垫子铺在桌前,太后取了一块檀香木,用火炭点着投在香炉里。皇后附着我耳朵低低地说,叫我去帮助太后。于是我把檀香木一片片地点着,直到太后告诉我已经够了。于是太后跪在她的垫子上,皇后跪在她后面,我们排成一排跪在皇后后面,祷告就开始了。祷词是那天早晨皇后教我的:    
    “敬求上天怜悯,速赐甘霖,以救下民之命,凡有罪责,祈降余等之身。”读过三遍,再是三跪九叩头,仪式就算完毕。于是太后仍旧像平时一样去上早朝,但时间比平时早得多,因为皇帝还得赶正午前回禁宫祈祷,而太后又有这样的脾气,无论皇帝到哪里,她总要跟着。早朝完毕的时候大约是九点钟。太后告诉我不必替她带珠宝到禁宫去,因为她完全不需要。于是我到珠宝房里把每样东西上了锁,又把钥匙封牢在一个黄封袋里,和其他东西一齐交给一个太监保管。我们把太后的日常用品都归纳起来预备带去,其中要算衣裳一项最重要。太后的衣裳非常多,全带当然不可能。我觉得我们中间管衣裳的一位宫眷可算最忙了,她必须挑选适当的衣服足够供太后四五天内更换。她对我说,她已经选出了五十件不同的衣服。    
    “老祖宗在禁宫最多住四五天,不需要这许多衣服吧?”我说。    
    “为安全起见,还是多带些好,”她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祖宗究竟要住多少天。”    
    一切整理好了,太监就拿来几只黄木箱,长宽各有四英尺及五英尺,深是一英尺。先放下一条丝巾,上面再放衣裳,最后再盖上一块厚厚的黄布。我们费了两小时,整理出五十六箱东西,由太监押着先出去。太后的轿子过宫门的时候,皇帝、皇后和宫眷都须跪着送,等轿子过去,才各人乘上自己的轿子。行列仍旧是像平时那样雄伟:轿前有兵队开道,四位年轻的亲王骑着马在轿子左右保护。后面是四五十个穿着宫服骑着马的太监。皇帝皇后的轿子与太后的同样颜色,由八个人抬,嫔妃的轿子是暗黄色,宫眷的轿子是红色,都是由四个人抬的。我们的太监也骑在马背上跟着我们。似乎乘了许久的轿子,才看到皇帝的轿子从石路上下来,我们的也跟着去。太后的轿子仍旧照原路走,我们是走的近路,预先到万寿宫去接驾。我们下了轿,立刻会预备太后的茶点。太后到了,我就扶着她下轿,又扶着她的右臂走上石阶。太后坐下后,我们在她面前放一张桌子,我妹妹就送上茶来。这规矩是这样的:凡是太后出行,或是逢到节期,我们必须代替太监做事。我们将所有糖果在桌上放好后,就出去休息了。平时太后从颐和


《清宫二年记》 第二部分温雅可亲的皇后(1)

    十、温雅可亲的皇后    
    当静静地坐在轿子里的时候,我想起了许多事情。这又是一个好天气。我为太后担忧,因为她这天一直默默无语。往常她总是很快乐的,并且让我们大家跟着她玩笑。我又想起那一束柳条,总不能解释它的用处。于是趁太后和皇帝吃饭的时候,我就去找皇后。她和几个宫眷坐在庭院左边的一间小屋里,她们看见了我就做个手势叫我过去。原来她们在喝茶。皇后对我说:    
    “我相信你一定又累又饿了,快到我这边来坐坐,喝一杯茶吧。”于是我们就东拉西扯地谈起来,谈谈途中所见和各人的感想。    
    “再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紫禁城了。”皇后说,接着又讲到早晨求雨的仪式,就说:    
    “我们必须诚心诚意地求雨啊!”我实在等不得了,就问皇后那些柳条的用处。她笑着说:    
    “佛教徒都相信柳条能化水为雨,所以宫中求雨时都要用柳条,这已成了老习惯了。”她又对我说,“这种仪式要每天早晨举行,直到天下雨为止。”    
    这时候我们听到太后在院里谈话,知道她饭已吃好,于是像平时一样,我们和皇后就同去吃她剩下的饭菜。这次虽完全是素食,却鲜美有味。我们吃好了,走到院里,看见太后正在来回踱着,一见我们,就说:    
    “轿子坐得久了,两条腿便硬起来。所以在离开这里之前,先得好好地散一会儿步。你们都觉得累吗?”我们回答她不累,她就叫我们和她一同散步。于是太后在前,我们在后,绕着院子一圈圈地走着,现在想起来那样子一定是很有趣的。太后回过身来,对我们笑道:    
    “我们好像是马,在马房里打圈子。”这话使我想起了马戏场。李莲英进来了,跪着请太后就动身,以便到禁宫时,恰合于太后预先选定的吉时,所以我们就离开了万寿寺。这一次的轿子很快,不过一个钟头光景我们已经望得见宫门了,于是我们的轿子就跟着皇帝皇后的轿子抄近路。到了宫门口,皇帝皇后仍乘着轿子进去,我们却必须下了轿走进去。到朝堂前的庭院时,看见皇帝皇后已先等着了。照例又是皇帝在前皇后在后,我们又在皇后之后,一齐跪下迎接太后。太后走进自己房里,只见太监早已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了。这天的下午和黄昏,我们又做了两次祷告。服侍太后睡下后,我们立刻回自己房里,只见我们的房间也早已由我们的太监收拾干净了。有了这批人的确方便得多,因为这些事情我们自己都不会做。我疲倦极了,四肢都似乎僵化了,一躺下立刻睡着,直到第二天早晨听到有人叩窗才醒来。我起身拉开窗帘一望,只觉天色昏暗,以为天空布满了云,心想一定就要下雨了,太后也可以宽心了,于是赶紧穿好衣裳。可是失望得很,我又看到了对面墙上的阳光。    
    禁城里的宫殿是又古又别致——院子小而游廊宽。房间很黑暗,也没有电灯,都是用的蜡烛。在屋子里不能望到天,除非走到院子里去。所以早晨醒来时因为太阳还未出来,睡眼蒙眬中就认为是阴天了。到太后的宫里,看见皇后早已先在了,她总是第一个到,而且总是打扮得那样整洁,我真不知她是几点钟起身的。她告诉我太后虽已醒了,但还没有起身,又说我并没有来迟。我走到太后卧房里,向她请了早安,她第一就问我天气如何,我只得告诉她真话——没有一点下雨的样子。于是太后起来,穿了衣服,吃了早点,并告诉我们今天没有早朝。皇帝到天坛求雨去了,所以没有什么别的重要事情要做。这样接连着祈祷了三天,仍旧没有雨,太后几乎绝望了,叫我们每人每天祈祷二十次,每次用银朱在黄纸上点一点。    
    在四月初六早晨,天上密布了乌云。我奔到太后房里去报告好消息。可是有人已在我之前报告了。太后笑着说:    
    “你已经不是第一个了。我知道你们都要争先来报喜讯。今天我觉得很累,要多躺一会儿,你去好了,等我要起身的时候再叫你。”我出来寻皇后,只见她和所有的宫眷在一起,看见了我,一齐问我有没有知道天已下雨了。我们走出应候室,看见庭院里已经很湿,一会儿,大雨就下来了。太后起身后,像平时一样的祷告。幸运得很,这雨持续了一天。    
    太后独自玩着骨牌,我在她背后看着,看见皇后和宫眷们都站在廊下。太后也看见了她们,就对我说:    
    “去叫她们到应候室里去吧,廊下不是已经湿了吗!”于是我就朝她们那里跑。可是我还没有开口,皇后就告诉我应候室里已积了水。我已说过,这幢房子是非常古老的,又没有沟渠。太后的宫地基很高,在十二层阶梯之上,可是我们的应候室却是直接筑在地上的。我在廊下才说了几句话,已经通身湿透了。太后在自己的玻璃窗上敲敲,叫我们进去,那天太后的确很开心,她对我们看了看,笑着说:    
    “你们好像都是从湖里捞起来的!”皇后穿的是一件淡蓝的衣服,可是头上的红璎珞却挂下了红水。太后又笑着说:    
    “这些女孩子的衣服都被弄坏了。”于是叫她们去换衣服。


《清宫二年记》 第二部分温雅可亲的皇后(2)

    她们去后,我又回到太后的旁边。太后看着我说:    
    “你也湿了,不过你的衣服看不出来罢了。”我那天穿的是一件开司米的很朴实的衣服。太后摸了摸我的臂,说道:    
    “啊,多么湿啊!去换一件厚的穿上吧。我想外国服装一定很不舒服,腰太细了,与身体其他部分似乎不相称,我相信你穿了旗装后一定更加好看。把你的巴黎服装换下来放着作纪念品吧。我起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