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19节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第19节

小说: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嫠吖煨稹⒄盘斓v和朱元璋等人,如果红巾军现在投降,他陈野先还能保证红巾军高级将领的生命安全,反之,那他陈野先就要杀光城内所有的人。
    确实,经过元军一月的围攻和封锁,本就人多粮少的和州已经断粮了。陈野先就是利用围而不打的策略困死红巾军,从而让他们投降。朱元璋一看情况,觉得守只能坐以待毙。于是杀掉元兵使者,决计出奇兵突围。计策一定,朱元璋亲率将士,于当晚杀出城去了。
    七千红巾军将士,在朱元璋的率领下,一起扑进了陈野先的营地。几乎与此同时,徐达、周德兴也从左右两侧动了手。两万多名红巾军官兵,一起冲进陈野先的营地里砍杀,那场面是极其壮观的。只可惜,星月太过黯淡,郭天叙和张天祐等人虽然一直站在城楼上,却很难看清那壮观的场面。
    陈野先显然被朱元璋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和他的部队,几乎全在睡觉。他根本就没有料到和州城的红巾军敢冲出城来与他陈野先交战。朱元璋率军冲进他营地的时候,他正在做着踏进和州城的美梦。美梦被一阵阵的喊杀声惊破,他赶紧爬起来问手下发生了什么事。手下告诉他,红巾军打过来了。他一惊,急忙命令手下顶住。手下告诉他,恐怕顶不住了,因为红巾军太多了,至少有好几万人。陈野先大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红匪?他很快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定是别处的红匪赶来支援和州城了。于是陈野先就命令手下赶快去联络其他三路元军赶到这里来增援他。手下回答说,暂时无法联络,因为红巾军已经从三面包围了。陈野先慌了,就下了这么一道命令:撤!
    陈野先自然是“撤”往江边的,因为江边有大批船只,如果船只有了闪失,那他陈野先就回不到集庆了。而实际上,在陈野先下达撤退的命令前,大股大股的元军就已经开始往江边逃了。从此不难看出,朱元璋等人的偷袭计划一开始是非常成功的,他们不仅打了陈野先一个措手不及,还把陈野先的部队打懵了,而且让陈野先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而红巾军官兵们一开始的砍杀也确实非常地过瘾。元军都睡在梦里呢,一点防备也没有,红巾军官兵们或提枪或举刀或扬剑,看到人就戳就砍就劈,一戳就戳穿了一个元军的肚子,一砍就砍掉了一个元军的脑袋,一劈就劈开了一个元军的身体。
    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的部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因为元军被打乱了套,只想着逃命,根本没有抵抗的念头。一个时辰左右,陈野先的营地就被红巾军彻底摧毁了。火光几乎映红了大半个夜空。朱元璋命令手下道:“弟兄们,一直朝前追,把元兵赶过江去!”
    陈野先带着部队在前面跑,朱元璋带着部队在后面追。跑着跑着,陈野先有点清醒了,便时不时地留下一小股军队迟缓红巾军的追击速度。虽然一小股一小股的元军很快被红巾军消灭了,但红巾军的追击速度却明显减慢。徐达找到朱元璋道:“大哥,这样不行啊……如果让陈野先喘过气来,发现我们的兵马并不是很多,那我们就赶不跑他了……”
    如果天亮了,还没能把陈野先赶过江去,那形势就会发生逆转。于是朱元璋就命令周德兴带三千人继续按原路追下去,负责解决陈野先留下来阻拦红巾军的小部队,他和徐达则率主力,兵分两路,从两侧包抄向陈野先追击。朱元璋对徐达言道:“二弟,我们只有拚命地追,才能迫使陈野先过江。”
    然而,就在朱元璋将要大功告成的当口,天色却一点点地亮堂了起来。天色一亮,陈野先就会发现朱元璋的底细,发现了朱元璋的底细,陈野先就不会过江,而会在江边组织抵抗,然后派人去通知其他各路元军,那样的话,被包围被消灭的,就只能是朱元璋了。
    徐达、周德兴都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周德兴找到朱元璋道:“大哥,再不把陈野先赶到江里去,我们就没有时间了。”
    朱元璋是在半夜时分向陈野先发起进攻的,如果朱元璋进攻的时间能提前一个时辰,那么,陈野先逃到江南之后,天色恐怕才能大亮。但问题是,如果朱元璋真的提前发起进攻了,那还能打得陈野先如此惊慌失措吗?宽阔的长江一点一点地映入了朱元璋和徐达的眼帘。徐达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这个时候,如果有一支军队插入到江边,去抢夺陈野先的船队,那么,陈野先就没有时间组织抵抗,只能一门心思想着逃跑。”
    朱元璋叹息道:“二弟,我们哪来的那么一支军队啊……”如果“那么一支军队”是个奇迹的话,那这个奇迹就在最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也许,朱元璋是“真龙天子”,一生总是会有很多奇迹相伴的,没有诸多的奇迹,他就做不成皇帝了。或许,这也应验了一句老话,做无巧不成书。
    就在朱元璋深深叹息的当口,徐达突然惊叫道:“大哥,你快看!”朱元璋不看则已,一看就高兴得跳了起来。你道为何?原来,真的有一支军队冲到了江边,和陈野先的人马厮杀了起来。那支军队不知是何来历,但足足有好几千人,为首的一个大汉,不仅个头很高,而且身躯异常的魁梧,手提两把板斧,一看就是那种“万夫不当之勇”的壮士。如果那大汉的个头稍稍矮一些的话,就跟水泊梁山上的“黑旋风”李逵没什么两样了。朱元璋不禁仰天大笑道:“真是天助我也!”
    徐达赶紧命令左右道:“冲上去,把元兵彻底打垮!”
    这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能大致看见周围的景物了。陈野先也大略知道了在后面追赶的红巾军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尽管他的部队在仓惶逃窜了三十里地后损失很大,但他也还有足够的力量在江边组织抵抗。正如朱元璋等人所预料的那样,陈野先知道了朱元璋的底细后,就准备一边抵抗一边派人去联络其他三路元军。因为陈野先已经明白,朱元璋大胆的弃城出击,是在孤注一掷。可就在陈野先准备抵抗的时候,一个手下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道:“一股敌人已经冲到江边夺船。”
    陈野先大惊失色,连忙问那股“敌人”有多少。那个手下可能是被红巾军打害怕了吧,竟然结结巴巴地将几千人的队伍说成是“一万好几千人”。陈野先听说有“一万好几千人”在断自己的后路,心中当然恐惧,也就顾不上什么组织抵抗了,而是赶紧命令手下道:“快,冲到江边去,把船只夺回来!”
    陈野先当时还有不到两万人,而冲到江边去的那股来历不明的队伍只有几千人。几千人的队伍自然无法阻挡近两万人队伍的冲击。陈野先的部队很快就控制了自己的船队。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陈野先只顾带着军队抢船只逃跑了,根本没有去组织有效的反抗,这样,他的军队的损失就十分巨大。那股来历不明的武装,还有随后赶到的朱元璋的部队,围着陈野先的兵马就乱砍乱杀。侥幸上船的元军,就随着陈野先逃跑了,而未能逃上船的元军,不是被红巾军杀死,就是乖乖地做了红巾军的俘虏。陈野先当初从江南到江北来的时候,带了近四万人马,而现在从江北再回到江南时,身边已不足万人。这不仅对他陈野先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就是对集庆城的元军来说,也是一个很难补救的巨大的损失。
    不过,对当时的朱元璋来说,还没有想到如何去攻打集庆城。因为他的注意力,已经全部集中在那个手提两把大板斧的壮汉身上了。只见那壮汉,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两把大板斧在身前身后左右翻飞,凡被大板斧沾着碰着的人,不死也得削下一层皮。朱元璋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前前后后被那大汉的两把板斧砍死的元军官兵,少说也有二十来个。
    朱元璋问徐达道:“二弟,你见过世上还有比这大汉更勇猛的人吗?”
    徐达没有回答朱元璋的话,而是转向周德兴言道:“三弟,快去叫那大汉过来,大哥要封他做将军呢!”
    周德兴刚要挪步,那大汉已主动朝这边走来。大汉的身上,早沾满了斑斑的血迹。他一边朝这边走一边大呼小叫道:“谁是朱元帅?谁是朱元帅?”
    朱元璋赶紧迎上去道:“朱某在此。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那大汉:“扑通”一声跪倒在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帅,常某终于见到你了。”
    原来,这大汉姓常名遇春,本是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氏,因不满元朝政府的残酷压榨,便跟着别人起来造反,可反来反去,也没有反出个名堂来,只能在当地称霸一方,后来听说了朱元璋的名头,觉得朱元璋是个有大出息的人,就想一心一意地投奔朱元璋干一番事业,但苦于不知道朱元璋的确切位置,便领着一哨人马忽南忽北地寻找朱元璋,说来也巧,就在朱元璋等人死守和州城池的时候,常遇春打听到了朱元璋的下落,于是就带着手下火速往和州城赶来,更巧的是,在朱元璋、徐达、周德兴几乎对陈野先无计可施的关键当口,常遇春带人杀入陈野先背后,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如果不是常遇春的到来,那朱元璋等人及和州城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听罢常遇春的简要叙述,朱元璋连忙伸双手将常遇春从地上扶了起来,口中还深情地道:“常贤弟,我朱某正需要你这样的勇士来助一臂之力啊!”
    朱元璋当即就以“左副元帅”的名义封常遇春为“先锋大将军”。后来,朱元璋、徐达、周德兴、汤和又与常遇春盟誓结拜。这样,朱元璋四兄弟就变成了“朱元璋五兄弟”,常遇春也就成了朱元璋的“五弟”。
    常遇春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材。有人说,如果单以军功论,常遇春是明朝开国武臣中仅次于徐达的第二号人物,功劳比周德兴、汤和都大。如果把朱元璋比做是一头猛虎,那他得了常遇春,便等于是如虎添翼了。
    和州城的红巾军虽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毕竟粉碎了元军的大规模围攻,从而在和州城一带真正地站住了脚,为进军江南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还有,陈野先等元军在仓惶逃跑的时候,留下了大批粮草,这些粮草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州城军民的温饱问题,但至少,和州城内的军民暂时是不会饿肚子了。跟随朱元璋出城与陈野先交战的红巾军官兵,是很难忘记他们凯旋回城的情景的,和州城内的军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还能走得动路,都一起涌出和州城外,几乎是狂热地欢迎他们,那万人空巷的狂欢场面,一个人的一生是很难遇到几次的。
    朱元璋自然也无比的兴奋。只不过,朱元璋的兴奋恐怕比别的人的兴奋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郭子兴的小女儿郭惠也挤在欢迎的人群中,不仅如此,郭惠还涨红了脸挤到朱元璋的身边冲着朱元璋大喊大叫道:“大姐夫,你带两万人就打败了十万元兵,真是了不起啊。”
    朱元璋朝着郭惠笑了笑,还挥了挥手,看起来十分地冷静。朱元璋悄悄地想道:“等我打过长江占了集庆有了一块巩固的根据地后,我就再也不会放过你了。
    郭氏兄弟和张天祐当然不会知道朱元璋关于郭惠的某种想法。他们都承认这么一点,没有朱元璋就没有和州城。所以,他们就诚心诚意地摆了一桌还算丰盛的宴席——当时的和州城,一时间很难搞到什么美酒佳肴——为朱元璋庆功。朱元璋在席间提出:“争取二个月内打过长江去。”
第二部分第22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张天祐提出疑问:和州城被元军围得伤了元气,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过来,二个月之内就想打过长江去,恐怕不太现实,即使能够打过去,恐怕也难以在江南站住脚。
    朱元璋言道:“江北已经很难再筹集到多少粮食了,如果不尽快地在江南开辟新的根据地,那我们就要整天为吃饭犯愁。和州被元兵围了一个月,我们确实伤了元气,但江南的元兵也伤了元气,我们抓紧时间打过长江去,元兵肯定会惊慌失措的,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在江南找到一个立足之地。”
    郭天叙表示同意朱元璋的意见,他似乎已被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征服了。他问朱元璋准备先攻江南的什么地方,又如何能弄到渡江的大批船只。朱元璋言道:“如果大元帅信得过我,这些问题就都由我来解决。”
    郭天叙点下了头。他也很想早一点打到江南去,可怎么个打法,是否真的能在江南站住脚,他就一点把握也没有了,便只有依赖朱元璋了。
    徐达也参加了郭天叙、张天祐为朱元璋举行的庆功宴会。宴会散了之后,徐达笑对朱元璋道:“大哥,那郭天叙现在好像很信任你呢。”
    朱元璋也笑着言道:“他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