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18节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第18节

小说: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郭子兴死后,和州城僵持的局面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张天祐和郭氏兄弟的兵马,与朱元璋四兄弟的兵马,不再像过去那样东西对峙了。而是各司其责分散驻札在和州城的每个角落。这种局面的形成,当然与郭子兴的临终遗嘱有关。实际上,无论是张天祐和郭氏兄弟,还是朱元璋四兄弟,对这种局面的形成都非常满意。张天祐和郭氏兄弟之所以满意,是因为他们的兵马比朱元璋四兄弟少,这样混合在一起,也就没有多少区别了。而朱元璋四兄弟满意的原因是,兵马混合在一起,就更容易除掉张天祐和郭氏兄弟而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了。
    朱元璋十分明确地对徐达仨人道:“毒死我老丈人这种方法,只能用一次,再用下去,就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了。所以,对付张天祐他们,只能用别的方法。”
第二部分第20节 全民皆兵
    如果,形势一直这么发展下去,那么,不管朱元璋四兄弟采用什么方法,张天祐和郭氏兄弟也会很快地必死无疑。问题是,就在朱元璋四兄弟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的时候,和州城的形势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朱元璋四兄弟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计划,而张天祐和郭氏兄弟,也得以苟延残喘了好一段时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5月初,中书省栾城(今河北栾城)人韩山童在颖上县(今安徽颖上县)与刘福通、杜遵道等人以红巾军的名义举起了反元大旗,因为消息走漏,元兵突然包围了韩山童等人,韩山童在激战中被俘牺牲,他的妻子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到武安山(今江苏徐州境内)中,而刘福通、杜遵道等人则杀出重围,攻占了颖州等地,队伍发展到十几万人,成为当时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一支反元武装力量,这样,他们自然就成了元廷的心腹大患,屡屡受到元军的重兵围攻,形势一度很是不利,但自元相脱脱在高邮之战中被元帝解职之后,他们的力量又迅速壮大起来,刘福通出于自身的考虑,派人找到了韩山童的妻子杨氏和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把杨氏和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立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因为韩山童生前自称为大宋徽宗皇帝第八代子孙,年号为“龙凤”,尊杨氏为皇太后,以杜遵道为丞相,刘福通自己为平章政事,刘福通的弟弟为枢密院事,又拆邻县鹿邑太清宫的木材建造宫殿,组建了一个基本上模仿元制的政权。有了政权,就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和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韩山童是江北最早起义的红巾军首领,现在“宋”政权又是江北最大的一支红巾军武装,所以刘福通便以为“宋”政权完全有资格统领江北各地所有的红巾军,于是,“宋”丞相杜遵道便以“宋”皇帝小明王的名义派使者分赴江北各地的红巾军驻地,让各地的红巾军选一名代表到亳州商议统一指挥和论功封赏的事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宋”丞相杜遵道派了一个使者到和州城后不久,杜遵道就死了。杜遵道是刘福通派亲信害死的。杜遵道死后,刘福通就自命为丞相,后来又自封为“太保”。实际上,“宋”政权是掌握在刘福通的手里的。“宋”皇帝小明王只不过是刘福通的傀儡。
    和州城的人当然不知道“宋”丞相更迭的事情。杜遵道的使者到和州的时候,朱元璋不在城里,他领兵去平定和州城外的一处地主武装的挑衅。张天祐和郭氏兄弟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机会,便瞒着徐达等人,由张天祐作为和州城的红巾军代表,随杜遵道的使者去了亳州城。张天祐从亳州城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张“宋”皇帝小明王的“委任状”,任命郭天叙为和州城红巾军的“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委任状”中还规定,从此以后和州城军中文告,均用“龙凤”年号。刘福通的“宋”政权委任郭天叙为和州城红巾军的“都元帅”,朱元璋的心里很是不快活。“都元帅”就是主帅,而“右副元帅”又比“左副元帅”大,也就是说,在“宋”政权的委任下,朱元璋只做了和州城红巾军的第三把交椅。
    汤和愤愤不平地对朱元璋道:“大哥,这是什么混账任命?我们不能听亳州的,我们应该自己说了算。
    周德兴似乎比汤和看得深远些。他对朱元璋道:“大哥,如果我们听从亳州的,那我们就又没有翻身之日了!”
    周德兴的意思是,天下最大的官就是“皇帝”,现在,亳州的韩林儿做了“皇帝”了,如果朱元璋四兄弟同意在这个“皇帝”手下做事,那朱元璋四兄弟就没有大前途了,以后朱元璋也不好自己当皇帝了。
    朱元璋征求徐达的意见。徐达言道:“我以为,我们暂时投靠亳州,并没有什么坏处,至少,北方的各路红巾军再也不会来找我们的麻烦,我们可以一心一意的向江南发展了。”朱元璋同意徐达的观点。他对周德兴、汤和言道:“我们投靠亳州,只是权宜之计。赵均用和孙德崖他们不是也投靠了吗?现在亳州的势力很强大,如果我们不投靠,它就很有可能派兵来攻打我们,而我们投靠了它,它就可以为我们阻挡着北方的元兵南下,而且,如果我们有危险情况了,还可以向它求救。这种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去做,那我们岂不是太傻了?”
    汤和言道:“投靠亳州我也没有太大的意见,我最大的意见就是,亳州方面不应该只任命大哥做什么左副元帅……”
    周德兴接道:“凭大哥的能耐和地位,应该做和州城的都元帅才对。”
    徐达言道:“这阵子,郭天叙和张天祐他们,肯定是非常高兴的。”
    朱元璋言道:“就让他们高兴一阵子吧。不过,他们再高兴,也不会高兴得太久,而且,这支红巾军队伍,最终也只能是姓朱的。”
    由于和州城内义军的规模迅速扩大,元政府大为恐慌,于是集庆的元军从水路大举进犯。一千多艘元军的战船从江南开到了江北。近十万元军,兵分四路,杀气腾腾地逼向和州城。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和州城的红巾军知道了。郭天叙和张天祐马上找着朱元璋。郭天叙问道:“朱元帅,来了这么多元兵,我们能否守得住?”
    朱元璋还没回答呢,那张天祐便紧接着言道:“朱元帅,如果守不住,那现在撤走还来得及,如果等元兵围住了我们,就是想撤恐怕也撤不掉了。”
    郭天叙和张天祐这么说,倒不是因为他们十分害怕。他们就像郭子兴一样,并不是什么贪生怕死的人。他们是在担心,元军来了那么多兵马,如果肯定守不住和州,那还不如抓紧时间逃跑。然而朱元璋却像是铁了心似的非要固守和州城。他对郭天叙和张天祐言道:“能不能守住和州,我就跟你们一样,心中没底儿,但是,我是不会离开这里的。你们要离开,我没有意见,但我决不离开!”
    朱元璋的态度既明确又肯定,郭天叙和张天祐不觉对看了一眼。最后,郭天叙对朱元璋道:“大姐夫,即使守不住,也大不了一死。我们就同仇敌忾地保卫这座城市吧。”
    郭天叙、张天祐和朱元璋等人迅速作了紧急部署:郭天叙带一万人守西城,张天带一万人守南城,朱元璋、汤和带一万人守东城,徐达、周德兴带一万人守北城。郭天爵带一千五百多人作预备,哪里情况紧急就支援哪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经过上一回元军的围攻,和州城内的红巾军只有四万来人了,所以郭天爵那一万五千多人,几乎全是老百姓,而且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还是临时从城外招募的。
    和州城内的男人几乎全部动员起来了。和州城内的女人也没有闲着。在郭子兴遗孀张氏和朱元璋大老婆马氏的带领下。和州城内的妇女们全都组织起来了。她们主要的任务,就是送茶送饭和救护伤员。张氏和马氏还有明确分工,张氏主要负责西城和南城的后勤工作,马氏主要负责东城和北城。可以这么说,当时的和州城已经是“全民皆兵”又“众志成城”了。
    和州城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近十万元军就将和州城四面包围了。可以看得出,这近十万元军来自四个不同的地方。兵马数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北城外的元军数量最少,只有一万多人。西城和东城外的元军数量差不多,在两万与三万之间。南城外的元军数量最多,至少有三万五千人,军旗上映着一个斗大的“陈”字。这样,就防守而言,徐达、周德兴的压力最轻,而张天祐的压力最重。
    一天黄昏,马氏带着一百多个年轻妇女到东城墙上给红巾军官兵们送饭。当时东城外没有战事,四周显得很宁静。夕阳映着城外,也映着城墙,要不是触目可见的尸体,黄昏的景色应该是很美的。好在马氏早已习惯了这一切,就是从尸体上跨过去、甚至不小心踩着了尸体,她也不会有多少异样的感觉。
    朱元璋吃完了饭,马氏又递上一壶水。等朱元璋喝饱了水之后,她轻轻地问道:“元璋,你说,这和州城能守得住吗?”朱元璋问道:“是不是城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马氏点头道:“是的。我和母亲盘算了一下,城中的粮食,只够你们吃十天的了,如果十天之后,元兵还不撤走,那你们就只能饿肚子了。”
    饿肚子当然不能打仗。朱元璋想了想,这样对马氏言道:“夫人,你不要太担心,十天之后,如果元兵还不撤,我就想办法把他们打回到江南去。”
    朱元璋究竟会有什么办法击退元军?如果马氏刨根问底,朱元璋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马氏没有问下去,她不想问,因为她相信朱元璋,相信朱元璋总会有办法的。
    就在这时,朱元璋看见了自己的小妾李淑。李淑站在距朱元璋大约有十来步远的地方,怯生生地朝着朱元璋和马氏看,似乎想过来而又不敢过来。马氏也看见了,一边起身一边对朱元璋道:“我叫她不要来的,她还是来了。”
    马氏走过去,拉起李淑的手,一点点地将她拉到了朱元璋的身边。之所以走得这么慢,是因为城墙上到处都可看见红巾军官兵的尸首,李淑很是害怕。
    等李淑走到跟前时,朱元璋含笑问道:“爱妾,你今天怎么也有兴致跑到这里来了?”
    李淑低低地道:“元帅天天在这里打仗,妾身不放心,就过来看看。”
    朱元璋听李淑说的怪有情意的,就一把将她拽在地上坐在了自己的身边,口里还言道:“既然爱妾有心来看我了,那我们一家三口就好好地呆上一会儿吧。”
    也真的是一家三口。朱元璋坐在中间,马氏和李淑贴在朱元璋的左右两侧,朱元璋还用双手紧紧地搂住她们的腰身。夕阳映照在这一家三口的脸上,倒也别有情趣。
    尽管,有许许多多的心愿还未能实现,但左搂着大老婆右拥着小老婆,朱元璋也多少有些满足。他似乎很是深情地言道:“如果和州城保不住,我们一家三口就一起从城墙上跳下去。”
    李淑的身体顿时就颤动了一下:“元帅,城墙这么高,这么跳下去,还不……一命呜呼?”
    朱元璋马上问道:“爱妾,莫非你怕死吗?”
    李淑赶紧言道:“不……马大姐对妾身说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元帅从这里跳下去了,妾身没有理由不跟着跳下去的……”
    朱元璋喜滋滋地点了点头道:“爱妾这就说对了。和州真的不保,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我的老婆丢给元兵糟踏的。不光是我了,我还要下命令,叫所有的女人都跟着她们的丈夫从这里跳下去!”朱元璋这么一说,李淑的身体抖动得就更加厉害了。虽然隔着一个朱元璋,可马氏也清晰地感觉到了李淑身体的抖动。于是马氏就轻轻地言道:“淑妹,你不要害怕。元帅刚才说的,只是最坏的打算。你要相信元帅,只要有元帅在,元兵就肯定进不了和州城。”
    以陈野先为首的元军,对和州城围攻了近一个月后,突然只围不攻了。北城外的元军,足足向后退了有十来里路,然后安营扎寨。东城和西城外的元军,也向后撤了有七八里。南城外的陈野先,虽然停止了进攻,但依然驻扎在距和州城约有三里远的地方,虎视眈眈地瞪着和州城,好像要随时扑进城来。
第二部分第21节 争取二个月内打过长江去
    元军只围不攻的主要原因,是和州城里已经断了粮。陈野先从溜出城找粮食的老百姓口中知道这些的。陈野先的意图是,既然城内已经断粮,那只需将城池团团围住,和州便会不攻自破。陈野先又派了一个使者进城。让那使者告诉郭天叙、张天祐和朱元璋等人,如果红巾军现在投降,他陈野先还能保证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