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76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76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大
会还通过了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章程。章程已经删除了旧章程中所有过去秘密活动时和宗派
活动时遗留下来的东西,而代之以民主集中制原则。其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同盟的行动目的,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
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型社会。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建议,同盟原有的口号“人人皆兄弟”予以废除,代之以“全世
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的、富有战斗意义的伟大口号。
    这样,一个最具进步意义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了,此后的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同盟成立后,为了避免反动势力的迫害,其活动仍然是秘密的。同时,为了扩大阵营,
同盟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组织建立了一个“工人教育协
会”,又把《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宣传阵地。1847年9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组织了一个“国际民主协会”。这些,都是公开的群众性组织,其目的是
教育和组织革命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和同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队伍在不断壮大。
    1847年12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
斯都出席了会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新的《章程》和制订纲领。大会共开了10天。早在两个
月前,同盟中央委员会曾用一种问答的形式写成了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的象征》,同
盟把它分发给全体成员讨论。因为这份纲领还具有不少空想成份,如把共产主义看成是思想
家的发现。为此,恩格斯又草拟了一份纲领,也是用问答体,名为《共产主义原理》。新章
程的讨论比较顺利,但在讨论纲领时,第二次代表大会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于是,马克思和
恩格斯耐心地做了宣传和解释工作。渐渐地使代表们的意见趋向一致。最后,大会同意了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并且决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宣言,作为共产主义同盟的行
动纲领。同时,也作为同盟的重要文件,向全世界公开发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共产主义原理》中的基本观点,在大会结束以后,积极投入新
宣言的写作,不久,《共产党宣言》顺利完成了,并于1848年2月在伦敦正式出版发
行。《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系统地阐述了共产主义理论,
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总纲领。它着重阐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不
可避免的这一客观规律,明确规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目的,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
略思想。
    《共产党宣言》的结尾,马克思、恩格斯豪迈地宣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
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最后,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宣言》庄严的结语。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很快就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
志着人类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此可以用崭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
改造世界。
    … 

 
《资本论》的诞生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到了巴黎,他们认真地总结了革命失
败的经验教训,从中认识到,要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
领导的工农联盟。这对于指导今后的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马克思领导了工人运动,
他也成了巴黎“不受欢迎的人”。1849年夏末,马克思第四次接到“驱逐出境”的命
令,以前,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为此,马克思曾愤然退出普
鲁士国籍,要做一个没有国籍的“世界公民”。
    马克思在巴黎住在百合花大街45号,这一天,几个警察奉命向他宣读了驱逐令,这对
于当时的马克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并不是因为法国不欢迎他,而是因为他此时正陷入
“财政危机”,自己家的所有积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经费,连家俱也早已变卖,仅有的一套银
质餐具也送进了当铺。而且,妻子燕妮又即将分娩,此时被赶走,困难可想而知。
    但是,既然不为反动派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国了。马克思携带全家,变卖掉所有日常用
品,来到了著名的雾都伦敦。来英国之前,马克思一家是两手空空,到了伦敦,仍然是身无
分文。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举家迁移。
    开始,他们住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每周房租6英镑,这对马克思一家来说,简直是
不让他们吃饭了!因拖欠房租,房东叫来了警察,收走了马克思一家的全部东西,甚至连婴
儿的摇篮、女儿的玩具也没留下。
    他们搬进了累斯顿大街的一个旅馆,租金每周5镑,不久,他们又被主人赶走。185
0年5月,马克思搬进迪安大街45号,不久,又因房租迁到了这条街的28号,一家七口
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
    这年的12月,马克思领到了一张英国博物馆的阅览证,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
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
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
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
原来他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煌煌巨著《资本论》。他每天所摘录的大量资料,都
是在为写作《资本论》做准备的。其实,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了,只不过到这时,他把主要精力集中运用到了这部书上。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
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
00余本!
    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本论》,他广泛收集有关各学科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
学,更不用说历史学、经济学、法律学了。总之,只要与《资本论》有关,不管多么艰难,
他也要寻找下去,研究下去。甚至连“蓝皮书”他都一本本阅读了。
    “蓝皮书”是英国议会专门发给议员的报告材料,因其封面为蓝色,所以叫它蓝皮书。
英国议会的蓝皮书每到一定时候就会下发到议员手中,对于议员来说,此书并没有多大用
处,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废纸,在废纸堆里,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小册子。
    但对于马克思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他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
剥削工人的本质,所以,这些官方材料是弥足珍贵的。它里面记录着英国每年、每阶段的经
济报告及经济政策,因此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手资料。马克思非常认真地阅读着,不
时地把其中重要的资料摘录下来。
    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样,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
但马克思并未间断工作,他仍然没日没夜地在博物馆里工作着。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
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来跳两下,然后继续工作。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未
因天气问题而不到博物馆去。终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怀着无
比兴奋的心情紧紧地捧住了这部刚刚出版的著作。
    《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
的斗争历程。
    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
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
    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干活付钱,这是错误的认
识,就是说工人干活,资本家付给他钱,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实际上,这不是“等
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
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
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这怎么能是“等价交换”呢?那么这多余的部分,即这个工人工
资之外的8元或16元或更高的数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地剥削走了。马克思
把这个“帐”算清以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手段、诀窍就给暴露出来了,这使广大工
人阶级更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方法,从而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待遇准备了充足了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断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都是不可改
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增强了无产阶
级革命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第一个国际工人的组织——第一国际



    “为了工人大众的事业,各国人民必须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团
结起来解放自己!”
    这是1864年9月28日,伦敦圣马丁教堂里工人们互相发言的热烈场面。
    原来,这里正在举行集会,声援波兰人民反抗沙皇统治的斗争。会议大厅里挂满了许多
国家的国旗。
    当时,也来出席大会的马克思看到这种场面非常高兴,他感觉到,有必要把全世界的工
人无产者联合起来,组成工人联合组织,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这次大会就是英国工人联系法国工人而召开的,英法工人率先发言,鼓励倡导大家团结
起来,共同斗争。
    这标志着工人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马克思的支持下,各国工人一致要求,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
际”,还选举成立了其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总
委员会委员,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大会委托马克思起草纲领和章程,在起草之前,还有一段不小的风波。
    本来,大会决定由总委员会领导起草纲领和章程,马克思因为有病而未能参加,这样,
各国代表之间便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英国代表起草纲领时,把改善工人的地位放在首位,要求工人阶级为了经济利益而斗
争,而意大利代表则要求把意大利工人协会的章程作为第一国际的章程,甚至提出要成立一
个以意大利人为首的“欧洲工人阶级中央政府”,这明显是偏向于意大利的工人,会在第一
国际中造成不和,甚至分裂。不管是英国或意大利代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经济利
益,而没有涉及到工人阶级所迫切要求的政治地位问题,而工人的政治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利
益,有了政治地位作保障,其他一切问题都好解决。
    德国代表看到这么多不同意见,便写信把情况告诉马克思,马克思接到信后,立刻意识
到,这样下去会产生严重问题,会背离组建第一国际的实质与意义。所以,10月18日,
马克思带病来参加会议。
    总委员会又经过长时间激烈的争论,于10月20日作出最后决定,由马克思负责对文
件作具体的修改。
    于是,马克思不顾疾病缠身,严肃认真地把所有文件进行审阅、修改。经过七昼夜的辛
勤劳动,马克思于10月28日,向总委员会提交了修改后的文件。文件共有两份:《第一
国际成立宣言》和《第一国际共同章程》。
    总委员会在随即召开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马克思修改后的《成立宣言》和《共同
章程》。
    《成立宣言》是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要求十分清楚,它说:
“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国际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
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资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