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75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75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组织的秘密会议。
    由于认真地、长时间地参与工人的活动,马克思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要使工人阶级翻身
解放,成为社会的主人,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全面提高全人类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进而
建立一种更完善、更理想、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只有在这个社会里,才能够实现人类大同。
    同时他又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光靠抽象的理论是不行的,还必须付诸实际的
行动。这个行动,就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资产阶级专政。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依靠
广大的工人、农民等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奋斗。
    从此,马克思对他的革命行动的目的、手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的一切革命活动都
围绕着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宗旨。
    1844年2月,马克思参与主办了《德法年鉴》杂志,因为马克思具有积极进步的革
命思想,所以《德法年鉴》遭到普鲁士政府的无理阻挠,他们以“预谋叛国和污辱国王”之
罪,不准任何一本杂志流进德国。为了彻底阻止马克思的思想进入德国,普鲁士政府派了大
批军警到莱茵河的船中去搜寻,结果搜出了几百本《德法年鉴》,使这个杂志无法再继续办
下去,不得不停刊了。
    杂志虽然停刊了,但是,马克思却在这本唯一的一期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一篇重要文
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阐述了依靠工人阶级推翻剥削制度、建立平等社会的思想,而且
明确指出,要建立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必须用革命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他说:“批
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
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篇文章发表以后,使革命者真正找到了革命的理论,并以此指
导革命实践。从此,马克思以更加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全面投入革命实践,终于成为
无产阶级伟大革命的理论奠基者、奋不顾身的战士和革命者的伟大导师!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恩格斯的青年时代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资产阶级
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开有大纺织厂的资本家,与其他许许多多资本家一样,以剥削工人为
生,而且他的父亲性格暴躁、强横,稍不如意即大发雷霆。因为恩格斯是长子,所以被父亲
严厉管教着,一切均要按父亲的旨意行事。甚至父亲笃信宗教,就要让恩格斯“按上帝意
志”办事。
    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恩格斯并不是唯命是从,相反,他常常为软弱的母亲受到父亲欺
负而大鸣不平。他自己也经常希望能冲出父亲严厉甚至蛮不讲理的约束,去寻找自己的生
活,走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他在19岁时写的一首诗,反映了他这种积极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
    一股汹涌的洪流,
    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
    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
    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了一条大道;
    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
    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恩格斯中学未毕业,父亲就强迫他停学,让他去学习经商做生意,他希望恩格斯将来能
继承他的事业,成为大资本家。恩格斯虽然不满父亲的安排,但无奈之下,只好听从父亲安
排,去到一个小营业所去工作。
    18岁时,恩格斯又被父亲送到德国北部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布莱梅,到那里的一家大
贸易公司工作。这一次,恩格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
    布莱梅虽属德国,但不是普鲁士的领土,这里的思想比较自由,普鲁士专制政治对这里
影响不大,人们可以自由地看书、议论。喜欢自由的人和对专制制度不满者,都希望能够来
到这里,恩格斯也是这样。
    到了布莱梅,恩格斯除了应付一下父亲派给的工作之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
恩格斯酷爱学习,但威严霸道的父亲不让他读书,他心里总是窝着一股怨气,暗暗地对父亲
表示不满。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对各方面的书都感兴趣,哲学、历史、
物理、化学等他一本本、一卷卷地深入学习。读书使他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
识。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恩格斯接受了不少新的思想,阅读了许多国家的进步书刊,这
使他更为同情工人无产者的遭遇。
    早在家乡读中学时,恩格斯就对为自己家里干活的工人充满了同情之心。他常常一个人
偷偷跑到工厂里去观察工人劳动,又来到工人所住的地方,观察工人生活。他看到了这么一
种现实,工人们在潮湿,窄小的低矮工棚里生活,一家老小挤在一起,里面几乎没有任何亮
光,乱糟糟简直无法立足。工人们缺吃少穿,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而正是他们在为自己家
里创造着一笔又一笔的财富。他们拖着疲惫、纤弱的身子在没日没夜的劳动,有时有了病也
没有时间去看病。有不少工人因积劳成疾还不得不带病干活。更使恩格斯吃惊的是,工厂里
有不少童工!他们本该和自己一样读书、学习,无忧无虑地度过他们的童年,但他们却在这
里,在这里辛辛苦苦地为资本家创造财富!
    恩格斯越想越多,他甚至天真地想,能让这些人住在我们家里该有多好!
    这种对工人极为同情的思想,一直持续到恩格斯长大成人之后。长大了,恩格斯懂得了
许多道理,尤其是到布莱梅之后,他认识到工人穷困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社会制度,要想改变
工人们的生活面貌,必须彻底推翻这个制度。
    于是,他开始寻找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和方法。由于恩格斯刻苦学习,到了20
岁,他已经掌握了英、法、意、西班牙、希腊、拉丁等十几种外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1
841年,恩格斯入伍了,在部队里,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技术,很快就成了一名好炮
手。在服兵役期间,恩格斯还经常到柏林大学旁听,广泛涉猎各种专业知识。这时候,他还
发表了几篇著名的理论文章如《谢林——基督的哲学家》等,以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
的神学观。
    在恩格斯兵役期满的1842年9月,正在科隆主编《莱茵报》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相
见了。
    马克思早就听说过恩格斯的一些事情,而且对他敢于同情工人阶级、违背父亲意志办事
表示赞赏。但在这个时候,马克思刚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中的
“自由人”组织来往甚密,而“自由人”组织是一个只会说空话、骗取别人信任、自吹自擂
的组织,所以马克思对之非常不满。因此,当他与恩格斯见面后,感到恩格斯也名不符实,
他同情工人阶级的生活,只不过是一时的兴致所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所以,他就很不
热情地与恩格斯作了简短地交谈。
    1842年11月,恩格斯受父亲指派到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去,这对于恩格斯
来说,无异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他早就听说英国工人运动声势很大,他有心看一下英国
工人是如何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与资本家作斗争的,他预感到,为了生存与权利,全世界的
工人即将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剥削者,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
    于是,他高兴地来到英国工业的中心城市曼彻斯特。到了曼彻斯特以后,恩格斯发现,
英国工人运动确实走在了世界工人运动的前列。他们为了自由、平等、幸福,已长时间与资
产阶级在作斗争。斗争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就是实现《人民宪章》。
    当恩格斯来到这里时,几百万工人正在组织集体签名,要求英国议会批准通过这个宪章
的实施,让每个工人都有选举权。恩格斯也积极地加入他们的斗争行列,与他们一道,争取
工人的平等权利。
    不但如此,恩格斯还从更高一层入手,努力从理论方面反映工人所遭受的痛苦、揭露资
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本质。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去访问工人,了解工人的斗争情况、生活情
况以及他们的思想、愿望,还积极参加了“宪章派”所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以实际行动支
持工人们的斗争。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反映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愿望和斗争的一篇文章《政治经济学
批判大纲》终于完成了,恩格斯把它寄给了法国《德法年鉴》的主编马克思。
    马克思非常高兴地阅读了恩格斯的这篇文章,认为它能够非常及时地推动国际工人运
动,就把它刊登在《德法年鉴》上,并给恩格斯回信,希望他能再详细地反映英国工人阶级
所面临的问题。不久之后,恩格斯就查阅了大量的官方文件资料,写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
况》一书。
    在这部经典性著作中,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彻底解放,就必须团结起
来,共同战斗,去推翻资产阶级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部著作为以后的工人阶级斗争指明了出路,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工人阶级
的解放点燃了指路明灯。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惊天动地的红色宣言



    “他们一直在坚持他们的意见,态度很坚决,我们该怎么办?”
    “我认为,我们应该盛情邀请他们,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这对我们同盟的未来有莫大
好处!否则将是不明智的。”“不,那样将改变我们同盟的性质,那也是不堪设想的!”
“没有什么不堪设想的!既然我们的同盟有不少缺点,而他们的思想体系是正确的,那么,
抛弃落后的东西代之以进步的观点又有什么遗憾呢?”
    这是1847年发生在“正义者同盟”总部的一场争论,争论非常激烈,争论的问题
是:是否全盘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而改组“正义者同盟”。因为马克思、恩格斯
都不是“正义者同盟”盟员,所以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又因为这是本同盟高层人士会议,所
以会议开得激烈而又严肃。
    最后,“正义者同盟”中的先进人物从全局着眼,以多数赞成的表决结果同意了接受马
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的方案。并立刻全权委托同盟代表约瑟夫·莫尔前往布鲁塞尔和巴
黎,与马克思和恩格斯面谈、盛情邀请他们。
    “我们可以接受邀请,并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但只有一个条件,你们必须同意。那就
是,同盟必须摒弃原有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因为这类做法是和科学的世界观、
和无产阶级的事业相抵触的。”
    莫尔见到住在布鲁塞尔同盟街5号的马克思时,马克思仍然态度坚决地说道。
    “可以,请您看一看,这是我们同盟全体领导成员签名的‘委托书’,我们同意全部采
纳您的意见,并邀请您和恩格斯先生为我们同盟——啊,今后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同盟了——
写一个宣言,正式改组它!”
    莫尔说着,双手交给马克思一封集体签名的信件。信中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请马克思、
恩格斯参加同盟。
    “可是,恩格斯现在还在巴黎。”
    “这个没问题,我马上就去把您的意见传达给他。”“好吧,谢谢你们对我们的信任,
我们一定把这件事作好,因为其意义非常大!”
    马克思说完伸出双手,与莫尔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关
心着“正义者同盟”的活动,因为当时在欧洲的许多工人团体和共产主义小组中,“正义者
同盟”影响最大,而且其思想、宗旨也较为进步。同盟在欧洲各国都有会员。马克思和恩格
斯早就有意参与他们的工作,只不过时机不到。而且,同盟中陈旧的宗派主义传统很严重,
要参加的话,必须彻底改组,使它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领导组织,让它带领全世界
无产阶级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改造世界。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全面改组同盟作了充分的准备。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一切基本准
备就绪了。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因为经济困难,马克思未
能出席。恩格斯根据事先同马克思商量的好计划,与威廉·沃尔佛一起指导了同盟的改组工
作。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大
会还通过了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章程。章程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