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20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20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希波克拉底与古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交情颇深。德漠克利特致
力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不善理家业。他的族人便以疯癫和败家的罪名起诉他,目的是
霸占他的财产。希波克拉底在为特谟克利特治病时,发现眼前所谓的“病人”根本不是疯,
而是一个智慧出众的思想家。于是,他出庭据理力争,终于使德谟克利特无罪释放了。古代
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
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
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
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
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
生活,我决不泄露。”这个医道规范的制定者就是希波克拉底。20世纪中叶,世界医协大
会又据此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柏 拉 图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
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
渐被人淡忘了。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
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
    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10
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
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
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
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清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
样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
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
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想说服统治者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管理的理想国,但目的没有达到。返回
途中他不幸被卖为奴隶,他的朋友花了许多钱才把他赎回来。
    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一边教学,一边著作,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
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从中可知,没有几何学的知识是不能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
的。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
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
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
下来。”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园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
人士。他的学园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
    在以后的日子里,柏拉图又两次前往西西里。一次是应邀去叙拉古担任新登基的狄奥尼
修二世的教师。柏拉图到叙拉古之后,叙拉古宫廷的地板上都铺满了沙砾,人们热中于在那
上面研究几何学。但不久柏拉图就扫兴而归了。后来狄奥尼修二世再次邀请他去叙拉古,结
果仍是败兴而归。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
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
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我们可以以美为例来理
解柏拉图所说的感觉世界、理念世界和人的思想认识三者的关系。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
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
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
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其他事物也是如
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样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样的房子,有了
绿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间的绿色……显然,他的理念论是客观唯心的,根本的错误在于抹煞了
客观世界而把假想当成了真实。
    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理念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并不需要从实践中获得。他认为,
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断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
的。一旦转世为人,灵魂进入了肉体,便同时失去了自由,把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遗忘了。要
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因此,认识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真知即是回忆,是不朽的灵
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这就是柏拉图认识的公式。他还认为,这种回忆的本领并非所有的人
都具备,只有少数有天赋的人即哲学家才具备。因此,他肯定地说:除非由哲学家当统治
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这种所谓“哲学
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国的支柱。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
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
家。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
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
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
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
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其实,柏拉图心中至善的城邦,不过是空想的乌托邦。他认为:理想的国家纵然还不能
真实存在,但它却是唯一真实的国家,现存各类国家都应向它看齐,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
应争取相似。这就是柏拉图对他的理想国家所持的态度。柏拉图在文艺、美学等方面,也有
成套的理论主张。他的“对话”妙趣横生、想象丰富,依此他完全有资格被列入古代文学大
师之列。然而,他却起劲地贬低和非难文学家及诗人,他认为,一切文艺家的作品,归根结
底是模仿别人的仿制品。
    柏拉图死后,他所创业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但学园
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伯拉图这位开山鼻祖。
    … 

 
西西里之战



    波斯人被赶走以后,希腊人并没有迎来他们梦寐以求的和平。因为在随后的日子里,雅
典和斯巴达为争夺霸权,又同室操戈,进行了长达26年的战争,这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
仔细想想,26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日子,它使冲锋陷阵的战士变为饱经沧桑的老人;使呱
呱坠地的婴儿变成伟岸挺拔的青年。在战争中头十年,双方不分胜负。但随后的岁月中,厄
运似乎降临到雅典人的头上,一场失败接着一场失败。灾难从西西里之战开始。
    公元前416年,西西里岛的雅典盟邦塞盖斯塔与邻国塞利努斯交恶酝酿战争,请求雅
典出兵支援,在要不要派兵去西西里岛这个问题上,温和派领袖尼西阿斯和主战派领袖亚西
比德在公民大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尼西阿斯坚持远征西西里是不必要的,指出了进行远
征可能遇到的巨大困难,并且当面揭露了亚西比德的自私目的,要求雅典人“提防这个奢侈
浪费的年轻人,不应使他有机会为自己的辉煌而危害国家。”能言善辩的亚西比德针锋相
对,自称为国家,对他个人的攻击,他可以不计较。他说:“西西里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征服他们易如反掌。我们雅典的国力已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不能不计划征服新的地方,取
得西西里这片巨大的土地,就有可能取得全希腊的霸权”。结果,在公民大会上,亚西比德
的意见竟占了上风。大会决定由尼西阿斯、亚西比德和拉马卡斯三人全权负责远征事宜。
    公元前415年夏初,声势浩大的备战工作完成,雅典人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计有
战舰136艘,重装步兵5100名,1200名轻装步兵和约26000名划桨手。启程
那天黎明,雅典和盟军云集派里厄斯港,雅典人倾城出动,为远征的将士送行。这是雅典历
史上最壮美、开支最大的一次启航。“每个人都充满了远征的热情。年老一点的人认为他们
将征服那些他们将去的地方。年轻一点的人希望看看异地风光和取得迷人的经验。一般民众
和士兵盼望自己得到薪金,并因帝国扩大而得到永久性收入。”当尼西阿斯等人最后一批登
舰后,随着悠长的号角声,舰队缓缓离开港口,驶往遥远的异国他乡。远征军先在科西拉与
盟国支援部队汇合,然后驶抵南意大利。这时发生的两件事使远征军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
影。一件事是远征军与请示他们出兵的塞盖斯塔联络后,发现塞盖斯塔很穷,根本无力支付
远征军费用。这样就使远征军大捞一把的希望落空,出征时的亢奋骤然消失,军心动摇。另
一件事就是三统帅之一的亚里比德叛逃到斯巴达。原来在远征军出发的前夜,有人将雅典城
内各街口用来指路的赫尔墨斯神像的面部给毁坏了。赫尔墨斯是希腊的神话中的天神宙斯之
子,雅典人相信它能庇护道路并维护社会秩序。因此,神像被破坏在雅典城中引起了严重的
不安。为追查肇事者,国家鼓励告密,亚西比德被指控参与了此事。他要求在出发之前弄清
他究竟与这一案件有无牵连,但他的政敌知道他在军队中有威信,深得士兵爱护,不敢事前
打击他,直到舰队出发后才告发他。于是雅典公民大会决议把亚西比德召回受审。亚西比德
深知回国后凶多吉少,便在中途逃跑了,先到阿尔哥斯,后转赴斯巴达。他向斯巴达增援叙
拉古,围困雅典城。斯巴达人对亚西比德的到来大喜过望,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亚西比德
叛逃后,尼西阿斯仍率舰队继续西进,一到西西里就与叙拉古人展开了激战。由于长途跋涉
和尼西阿斯的优柔寡断,雅典远征军几次胜机都没把握住,战争很快陷入持续状态。为打破
僵局,公元前414年春,尼西阿斯和拉马卡斯指挥远征军发动强大攻势,先拿下叙拉古城
外的制高点埃庇坡莱。然后修筑从陆地包围叙拉古的城墙。在筑墙和反筑墙的激战中,将军
拉马卡斯战死,尼西阿斯成为唯一的统帅。他随后又指挥海军进入叙拉古港,基本完成对敌
人的水陆合围,只剩下正北部距海边长约一公里多的一个缺口正在施工。
    当叙拉古人见城市几乎被完全围住而惊惶失措时,斯巴达军队在基列布斯率领下抵达西
西里,冲过缺口进入叙拉古,与士气大振的叙拉古守军会合,并很快组织部队,进行反攻。
通过激战,他们不但粉碎了雅典人彻底包围叙拉古的计划,而且重新夺回了制高点埃庇坡
莱,并攻克了要塞普利密昂。与此同时,科林斯的舰队也突破雅典海上封锁进入叙拉古港,
与叙拉古海军合兵一处,向雅典舰队发起了猛烈的反击。尼西阿斯见形势逆转,立即收缩兵
力,采取守势,并修书一封送往雅典,请求增派援兵。雅典公民大会见信后,立即命名将德
谟斯提尼、攸利密顿率73艘战舰和5000名重装步兵以及更多的轻装步兵前往西西里增
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底。德谟斯提尼率增援部队到达西西里后,依仗优势兵力,登陆不
久,便主动向敌军重新控制的埃庇坡莱高地发起夜间袭击。叙拉古和、斯巴达的联军顽强抵
抗、杀死雅典军队2000人,挫败了雅典人的企图。德谟斯提尼这才发觉情势比想象的更
坏,尤其是士气低落,官兵都盼着回家。加上军营设在沼泽地带,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