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138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38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晤,达成基本一致。此后当作战方案在英军参谋总部出现分歧时,他又飞抵伦敦,与英方进
行了毫不让步的辩论,直到1943年11月,英方同意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美国总统罗斯福倚重马歇尔,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最高统
帅斯大林等也都认为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建议任命马歇尔担任欧洲
联军总司令,并两次要罗斯福作出决定;丘吉尔在与罗斯福的一次通信中,表示同意把英军
交给马歇尔指挥;艾森豪威尔在担任欧洲总司令之前,也一直认为这个位置是属于马歇尔
的。1944年,马歇尔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元帅的五星上将军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马歇尔便被杜鲁门总统派往中国,担任驻华特使,参与国共
谈判。1947—1949年,他出任美国国务卿。1950年任国防部长,同年退休,在
其国防部长任内,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他曾参与制定杜鲁门主义,推行美国援助欧洲经济
复兴的马歇尔计划。他还是“冷战”政策的积极执行者,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起人
之一。
    … 

 
爱冒险的麦克阿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晨,日本代表团登上美国密苏
里号战列舰,签署投降书。代表同盟国在受降仪式上签字的是身穿开领衬衫,斜戴镶金边军
帽的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1880年1月26日,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军营里的一个军人世家。
他的父亲阿瑟·麦克阿瑟,17岁时就进入军界,中间曾一度复员,学习法律,后来再次从
戎,最后晋升为中将,曾任驻菲律宾的军事总督。母亲玛丽·平克尼·哈迪出身于一个富有
的家庭,结婚时刚从一所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比丈夫小8岁。她颇有一种贵族小姐的派头,
又总是教导自己的儿子成为“伟人”。父母的经历和性格,对麦克阿瑟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他从小追求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军人,当一名将军。1898年,麦克阿瑟以优异
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实现了他孩提时代的第一个梦想。
    他出身于军人世家,入学时已有相当丰富的军事知识,在学员中无人可比。1903年
6月11日,麦克阿瑟以98.14分的总平均积分毕业于西点军校。据说这是西点军校2
5年来的毕业学员中分数最高的。在西点军校的四年中,他有三年成绩名列全班第一、二年
级时被任命为学员下士,三年级时被任命学员中士,四年级时获得学员中的最高军衔——第
一上尉。
    按照西点军校的传统,高才生可以自由选择兵种。他选择了在战场上为各兵种服务的工
兵。毕业后,他曾在菲律宾服役一年,回国后不久,又和父亲一起被指派为日俄战争的观察
员,1906—1907年曾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随从副官。此后直到1912年,麦
克阿瑟曾到过远东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1912年,他被调到华盛顿陆军总部的参谋长办公处服务,受到参谋长伦纳德·伍德
少将的赏识,不久便被任命为参谋部的成员。这一任命使他与首都的大人物有了更多的接触
和交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麦克阿瑟担任了陆军部的军事新闻检查官,取得了出色的
成绩。
    1917年5月,美国对德国宣战,他被任命为第42师(彩虹师)参谋长,同部队一
起开赴法国前线,编入潘兴率领的美国远征军,不久便投入了战斗。由于他作战勇敢,指挥
部队多次取得胜利,而获得两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一枚服务优异勋章、七枚银星章、两枚
紫心勋章以及数枚法国授予的勋章,职务由参谋长提升为师长,军阶由上校提升为准将,后
又晋升为少将,1919年4月,从欧洲回国,出任西点军校校长。
    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任职三年,在这三年里,他实行了不少改革,但是在西点的改革不
仅受到来自国会、陆军部、校友会中保守分子的责难,也遭到了潘兴将军的反对。于是,他
被调往菲律宾执行海外任务。临行前,他与富有的寡妇,实际上也曾是潘兴情妇的路易丝结
为伉俪。婚后便来到阔别18年的马尼拉,再次在伦纳德·伍德麾下供职。
    1925年,麦克阿瑟又奉命回国,管辖一个军区,司令部设在巴尔的摩附近。在那
里,路易丝又投身于社交活动,对丈夫的军旅生活完全失去了兴趣,并力劝丈夫退出军界,
创办私人生意赚大钱。她认为麦克阿瑟聪明过人,不应在戎马生涯中浪费光阴。麦克阿瑟却
不以为然。两人从1927年8月分居,到1929年6月被批准离婚,直到1937年4
月,麦克阿瑟才又与37岁的费尔克洛思小姐结婚。
    1928年夏天,麦克阿瑟再次被派往马尼拉,担任了驻菲律宾部队司令的职务。19
30年8月,他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此时他年仅50岁,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
长。在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他不顾一些人的反对,以机械化装备代替了马匹,大大提高了
美军的机动能力;并建立了一个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协调的效率;还制定了一个总
动员计划和一个平时工业生产转为战时生产的计划;他通过对国会的影响,使陆军在经济萧
条时期免受大幅度的削减。1932年,他奉胡佛总统之命,派军队驱散进入华盛顿要求补
发退休金的1.5万失业退伍军人,虽然他并不愿意这样做,但还是亲自指挥军队将这些人
赶出首都。
    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之后,麦克阿瑟到菲律宾出任军事顾问和菲律宾军队的统帅,被授
予菲律宾陆军元帅军衔。他在接受菲律宾陆军元帅杖时说:“只有那些不怕死的人才配活
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意、日于1941年签定“三国公约”,美日之战已不可
避免。罗斯福总统再次召麦克阿瑟服现役,统一指挥远东地区的全部美国陆军和空军。麦克
阿瑟走马上任不到5个月,就发生了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事件。此后,麦克阿瑟以他的勇
气和才能,奔波于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华盛顿之间,为恢复美军元气做了不懈的努力。不
久,太平洋地区的盟军统一编制,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总司令,指挥这一地
区的部队。
    他在战争中从不考虑个人安全,曾经数十次进入日军的火力封锁区,一次又一次地和第
一攻击波的部队一起登陆。他曾说:“能打死我的日本子弹还没造好!”
    1944年6月,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和马里亚纳群岛。对下一步
的作战目标,麦克阿瑟同海军方面发生了分歧。参谋长联席会议表示同意金海军上将的建
议:绕过菲律宾,攻取台湾,早日进攻日本本土。麦克阿瑟则认为,加速进攻日本本土是行
不通的,绕过菲律宾而直接攻取台湾,从军事上讲是“完全错误”的。他要求亲自去华盛顿
全面陈述他的观点。罗斯福总统没有让麦克阿瑟回华盛顿,而是相约在珍珠港会晤。7月2
6日,两人几乎同时到达珍珠港。第二天晚上开始讨论战略问题,尼米兹拿出金海军上将的
计划,并陈述了海军方面对这一作战计划的理由,自己完全持中立立场。麦克阿瑟则详尽陈
述了首先收复菲律宾群岛的理由。到午夜休息时,总统仍没有作出最终裁决。第二天上午继
续会晤。麦克阿瑟的主张终于被采纳。9月15日开始向菲律宾进军,10月23日主要目
标已被夺取。此后,他熬过了艰难的近3个月的莱特战役,1月9日宣布莱特岛上有组织的
抵抗已经结束。此后,他得到了五星上将的特级军衔。
    在宣布莱特岛之战胜利的同时,麦克阿瑟组织发起了进攻吕宋岛的战役,他鼓励士兵要
有决定性的突破,向马尼拉“冲刺”。2月3日,盟军第一支部队进入马尼拉,解救了50
00多名战俘。后来,他的部队又进行了因莱特岛战役的艰难而推迟的硫磺岛和冲绳岛之
战,准备向日本本土进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代表同
盟国在受降仪式上签了字。此后,他出任驻日本的美国占领军司令。1948年,在美国总
统竞选时,他出于对华盛顿“一伙人”的不满,又相信了一部分不明智的人的劝告,公开宣
称希望提名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结果第一轮投票获得1094票中的11票,第二轮只
获得7票,第三轮则几乎是零票。这对麦克阿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派参谋长阿尔蒙德率领第10
军在仁川登陆,击败深入南方的朝鲜人民军,一直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此后“联合国军”
又被中朝军队赶回三八线。1951年,麦克阿瑟因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与杜鲁门总统意见分
歧而被解除军职。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回到美国度过余生。
    … 

 
血胆将军巴顿



    1904年6月的一天,一列火车徐徐驶入美国西点镇的火车站,著名的西点军校就在
这里。在下车的新学员中,有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碧眼金发,神色坚毅的青年,他就
是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名赫赫的小乔治·巴顿。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
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巴顿19岁进入
西点军校。一年级时,因数学不好,留了一次级,但他对橄榄球、田径、剑术等都很擅长,
特别是剑术方面颇有造诣。巴顿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他奋发努力,
从不懈怠。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巴顿从步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
己”。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巴顿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
非毫无顾虑。于是他决心要进行锻炼,克服恐惧心理。骑术练习和比赛,他总是挑最难越过
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
火线区之内,为这件事父亲责备了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
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被派到骑兵部队服役,军衔是少尉。一年之后,他
与麻省富商之女比阿特丽丝小姐结婚。婚后的生活是美满的,他们生有一男一女。再过一
年,他被调到华盛顿附近的梅叶堡服务。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里可以使他
和政府中的要人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他曾临时充任过陆军总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
侍从官。
    1912年,奥林匹克竞赛项目中增加了一项叫做现代五项全能运动的军事项目。19
15年,他自费到斯德哥尔摩去参加比赛,并在43名竞赛者中获得了第五名,成为美国正
规军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随即,他到法国去旅行,按他夫人比阿特丽丝的说法是度第二次
蜜月,而巴顿却以几个星期的时间在骑兵学校深造剑道。这种努力使他获得“剑道大师”的
头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去法国参战的请求未被批准,后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指
挥下的第八骑兵团任职。1916年,他随潘兴冒险到墨西哥干涉农民革命,此行使他得到
潘兴的赏识,成为潘兴的副官和亲信。1917年4月17日,巴顿随潘兴到了法国,仍做
他的低级副官和司令部的营务主任。他感到在将军的参谋部里工作虽然很荣幸,但却难以干
成大事。9月初,巴顿去见潘兴,请求把他调到战斗岗位上去。这时,潘兴正要组建美国第
一支坦克部队。他对巴顿说:“我提出两个职位供你选择,一个是去指挥一个步兵营,一个
是去组建坦克部队。”巴顿选择了后者。
    巴顿首先去参观了英法两国的坦克训练中心,以熟悉这种新式武器的性能和用法,然后
写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他当时的主要思想还是用坦克支援步兵,以突破对方防线。191
8年初,巴顿在南格里斯开办了一所坦克、战车训练学校,并用法国的轻型坦克将所训练的
人员编成一个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