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73节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73节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 
个月。

驻印军源源到达后,即行对市区方面发起正式进攻。第88 
团和第89 

位于日军西正面,第150 
团负责攻打日军东南面阵地,中美混合团负责北面
攻击。然而,指挥官梅里恩准将指挥失当,缺乏周密计划和组织,致使各方
面部队的进攻在时间上不统一,在空间上互相不照应,此起彼伏,看似轰轰
烈烈,实际使内线作战的日军得以从容机动兵力,各个击破。

5 
月19 
日晚,第150 

2 
个营沿南面江边柚木林攻击日军阵地。突破后,
向城南端的火车站猛攻,激战通宵,多次粉碎日军反突击。次日拂晓,部队
冲进车站,一度控制了整个车站。旋即因孤军深入,后方联络被日军增援部
队切断,弹药接济不上。日军乘机反扑,第150 
团两个营伤亡惨重,车站得
而复失。20 
日晚,部队被围在车站附近,最后用刺刀杀出重围,撤至机场附


近。

5 
月21 
日,中美混合团第
3 
营在市区北面发起攻击,战至24 
日,日军
机动兵力展开反击,夺取了该营阵地。

5 
月25 
日,第88、第89 
团继而从西面向东攻击,也受到挫折。

美军指挥官指挥混乱,却将责任推诿于第150 
团黄春城团长身上,要求
史迪威将黄春城遣送回国,从而激起了密支那前线中国官兵的愤怒和抵制。
为平息众怒,史迪威于25 
日再飞密支那,撤销梅里恩职务,送回雷多;解散
中美混合部队,中、美军分开;中国各部队由新30 
师师长胡素和第50 
师师
长潘裕昆自行指挥;另设密支那指挥部,由柏特诺准将代史迪威行使指挥协
调之责。

5 
月底至
6 
月初,双方继续向密支那增兵。中国驻印军
2 
个工兵营、1
个补充团和另外
1 
个步兵团,相继空运密支那。日军方面第33 
军司令官本多
政材,也于
5 
月底将密支那作战纳入自己的亲自指挥之下,同时命令八莫方
面第56 
师团一部,在该师团步兵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率领下驰援密支那。至
5 
月30 
日水上部队抵达为止,增援日军已有3000 
多人进入战场,其中包括
一部分炮兵。

密支那之战转入阵地攻坚战阶段。密支那城郊遍布稻田和密密的抽木
林,并散落着一些家屋,北面由于降雨,形成大片的泥沼地。掘壕据守的日
军大多出身于北九州的煤矿工人,擅长构筑坑道式工事。日军各级指挥部都
建在地下几米,甚至10 
多米的深处,耐得住猛烈轰炸。第一线阵地多为口小
肚大的陶罐式单兵壕,为防炮火和火焰喷射,又将铁板等覆盖其上。熟谙地
下活动的日军士兵都带着竹筒等通气导管进入工事,以便被轰炸活埋时,仍
能复出作战。至于弹药、粮食等作战物资,作为后方兵站基地的密支那应有
尽有,而且随着防御体系的完善,分布于各个地区,完全可以独立支持。

相对而言,进攻的驻印军一方困难就大得多,雨季已经露出了真面目,
仅有的空中通道受雨季影响,时断时续,部队的弹药粮食补给相当困难,攻
击一天的消耗需要几倍的时间才能补充。攻坚部队只有迫击炮和少数山炮、
野炮,没有急需的大口径火饱和坦克支扳,空中轰炸由于滂沱大雨而缺少效
力,甚至好多天都无法实施。日军则利用间隙,不断修复和完善其工事体系。

柏特诺接任前敌指挥官后,不顾地形、气候等限制,一味责斥中国军队
怠战,强迫各部冒敌火力强行攻坚,致使各部队伤亡倍增,仍无进展。在密
支那前线的美军部队耐不住了,纷纷鼓噪,要求史迪成履行诺言,送他们返
回印度。原来,史迪威为了激励美军斗志,曾许诺一俟袭占机场成功,即行
回送全部美军。柏特诺无奈,只好把美军集中到第
2 
线,只留部分在北面担
任阻截任务,其他日军主要防御地段全部由中国军队承担攻击任务。

鉴于强攻受挫,
6 
月上旬,柏特诺只好采纳中国部队建议,以掘壕前进
战术,逐步蚕食日军阵地,部队在日军防线前挖掘了无数条平行的蛇形堑壕,
向日军阵地前延伸。在每条深1。7 
米的堑壕前端三面堆放砂袋,一面掘进,
一面向前移动砂袋。堑壕里设若干机枪火力点,每点配正副射手和弹药手各
一人。各条平行堑壕的火力可以互相支援,待接近日军阵地时,就投掷大量
手榴弹,或用七八米长的竹杆把点燃的作药包递入日军淹体爆炸。这种抵进
战法需要极大的勇敢和坚韧,双方相距十余米,甚至几米距离,无异于另一
种形式的肉搏。往往是你把手榴弹扔过来,我立即抓起反掷回去,许多士兵
就是被自己的手榴弹炸死炸伤的。这样的场面不是一时一地偶而发生,而是


每日每时都有可能,因此,人的神经分分秒秒都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在堑壕
中的中国官兵,隔一二天就必须替换一次,许多士兵的双腿被壕内的积雨浸
泡得肿胀发烂。

日军不甘心就这样渐渐地被绞索扼死,不分昼夜和晴天雨天,不断用各
种火炮轰击阵地前沿,同时派出众多狙击手,攀援在大树和房屋上,居高临
下地俯射掘进的中国部队。几乎每一个夜晚,日军都在全线各个地段发动夜
袭,有时一个晚上就达数次之多,更令人惊异的是,为了拒止中国部队的掘
进,日军竟把许多士兵用铁链锁在掩体里,促使他们做困兽之斗!

时间一天天推移,战线逐寸逐尺地向市区靠近。从飞机上俯瞰地面,密
支那郊区已面目全非,双方的壕沟纵横交错,工事上凸起的土堆像坟场一样,
密密麻麻,隔一天再来轰炸的飞机,必须仔细辨认原有的房屋和突出的地物,
才能保证不误炸自己的部队。

掘壕战术虽然有效,但在日军广泛、绵密的防御体系面前,仍然显得进
展缓慢。而且在
6 
月下旬以前,在密支那作战的新30 
师、第50 
师以及第14
师的一部分,始终存在后顾之忧。日军第53 
师团主力于
6 

7 
日,曾一度进
至密支那西北12 
公里处,迫使密支那的中国驻印军不得不分出相当兵力保卫
侧背。后虽因加迈、孟拱方面第18 
师团濒临崩溃,第53 
师团前往接应,但
孟拱与密支那之间60 
公里的地段,仍然是必须时刻戒备的方向,因此,驻印
军始终不能举全力压向密支那。

战况像拉锯似地进行。
6 
月13 
日,中美军队发起又一次全线总攻,从北
到南约
8 
公里的正面战线上,美军一部和中国部队第88、第89、第42、第
150 
团顺次展开,全线猛攻。美军第
3 
营攻抵市区北面的伊洛瓦底江畔,占
领了北面渡口;第150 
团依靠火焰喷射器,夺取了木材厂,前进了约180 
米;
第88 
团由射击场地区的阵地,前进约100 
米。但代价很大,北面的美军第3
营由于损失太大,难以重新组建,南面的第42 

2 
个连遭日军反击,几乎伤
亡殆尽。

史迪威接到报告后,下令中止攻击,并于
6 
月18 
日又一次飞抵密支那视
察,认为柏特诺准将指挥无能,意志消沉,遂于
6 
月25 
日再次换将,令韦瑟
尔斯准将接替柏特诺指挥。

6 
月25 
日,西面的孟拱被新38 
师攻占,密支那的中美军免除了后顾之
忧,士气大振,全力投入攻城战。美军第10 
航空队的空中轰炸和补给,也开
始集中于密支那战场。密支那之战开始出现转机。

此时的整个战局对中美方面非常有利。孟拱方面的第18 
师团被基本全
歼,第53 
师团受到重创,其残部四下溃散,已不成军;滇西方面的中国远征
军已于
5 
月中旬强渡怒江,向西展开全面反攻,远征军当面的第56 
师团正陷
入苦战之中。日军第33 
军现有的
3 
个师团,完蛋的完蛋,残废的残废,剩下
的也自顾不暇了。四面楚歌、捉襟见肘的本多政材中将再也派不出兵力,去
支援密支那孤军。

然而,对于日军来说,越是危机四伏,越要在密支那持久坚持,至少要
在第33 
军集中精力对付滇西中国远征军反攻期间,密支那不能过早失陷。否
则,拿下密支那的中国驻印军就会长驱南下,攻八莫、占南坎,直迫第33
军和滇西方面第56 
师团的背后。到那个地步。。本多政村不敢往下想了。

密支那日军第114 
联队长丸山房安大佐正处于动摇之中,他几次向水上
源藏少将建议,为保存实力继续与中美军队持久周旋,应适时放弃密支那城,


退往伊洛瓦底江东岸川区,凭借大江和山地建立新防线。倘若固守背江而立
的密支那城,只会使部队提前溃灭,反而达不到持久牵制的目的。

应该承认,丸山大佐的建议有一定道理。可是,第33 
军司令部有自己的
顾虑,在大势濒危、士气低下的情况下,一旦同意了这个建议,且不说可能
造成部队的溃败,能否再建立一条稳固的防线,还在未可知之间。如果不能
如愿,倒不如充分利用现有的城防阵地更为可靠。连续的失败和第18 
师团最
后溃不成军的惨景,使本多政材丧失了对昔日“皇军”的信任,他不敢再冒
任何风险了,决心牺牲密支那日军,以换取大局的暂时稳定。

第33 
军司令部排除了丸山大佐的意见,命令水上源臧少将“死守密支
那”。这道命令断绝了日军守备部队的生路,但却并未带来持久坚守的结果。


6 
月25 
日至
7 

2 
日约一周时间内,驻印军部队在滂沱大雨、洪水泛
滥的沼泽地上摸爬匍匐,每天几十米地向前推进。
7 

6 
日,新
1 
军军长郑
洞国中将飞抵前线,决定于“七七”事变纪念日当天,再次发动总攻击。

7 
月下午
1 
点,各部队在炮兵掩护下全线进攻。激战至黄昏,南面第150
团又进展140 
多米;第42 
团占领了火车修理厂;其他各部也进展了100 

200 
米。

7 
日后,密支那前线指挥部下令第一线各团,以营为单位轮流到二线实
行短期据点攻坚训练,其余部队继续掘壕前进,每推进一天,黄昏前即在原
地构筑工事,抗击日军的夜间反扑,第
2 
天再如此循环,打到哪里就死钉在
哪里。

韦瑟尔斯准将打算用这种掘壕蚕食和全面强攻相结合的战术攻下密支
那。
7 
月12 
日,驻印军再次全线总攻。这次进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空中支援,
美军的39 
架B—29 
空中堡垒轰炸机和众多战斗机呼啸着来回轰炸扫射,共投
下炸弹754 
吨。日军工事上的铁轨被炸成了扭曲的麻花,许多大树被连根拔
起。驻印军步兵在空中掩护下连攻
3 
天,夺取了日军郊外阵地,日军退入市
区固守。驻印军南北两面的部队已各有一部进入伊洛瓦底江东岸。

随着包围圈的压缩,双方的兵力火力日益集中,战斗也相应地越来越残
酷。日军包扎所和野战医院里的所有能动的伤员,全部参加了第一线市街作
战;他们充当“肉弹”,抱着集束手榴弹与对方同归于尽。

驻印军也在准备对密支那的最后一击。
7 
月23 
日,史迪威又一次飞抵密
支那,布署市区作战。
7 
月24 
日,第50 
师149 
团抵达密支那,加入城区南
侧作战。25 
日,新30 
师第90 
团从雷多空运至密支那,加入城区西侧作战。

杀鸡用牛刀,史迪威这次是志在必得。


7 
月23 
日起,伊洛瓦底江边的驻印军部队发觉,每到夜色笼罩的时刻,
上游密支那方向就会漂下一些木笺。照明弹一照,筏上爬着的日军立即还击,
原来是满载日军伤病员的筏子。中国官兵毫不客气,立即组织轻重机枪封锁
江面。几百米宽的江面上,曳光弹交叉横飞,照明弹此起彼落,侥幸脱出火
网的木筏也全部被汹涌的急流掀翻。

日军已在安排后事了,密支那之战进入最后时刻。

7 
月26 
日夜,第50 
师师长潘裕昆少将召集作战会议。刚抵达两天的第
149 
团团长罗锡畴上校锐气正盛,力主在实施正面攻坚的同时,组织敢死队
潜入市区,里应外台,一举打烂摧垮日军的城区防线。潘师长认为可行,下
令从第50 
师各团选拔100 
名敢死队员,并报指挥部批准。

罗锡畴团长亲自从200 
多名志愿人员中精选了100 
人。
8 

2 
日中午,


敢死队集合动员,一点名多了
4 
人。队长李志勤中尉命其退出,但
4 
名士兵
坚决要求参加。104 
人每
6 
人一组,编成17 
个战斗小组,每组配轻机枪一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