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72节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72节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西南山地。占领加迈后,新22 
师分路扫荡西南山地日军,同时以一部沿公
路南下,与新38 
师112 
团一道,贯通西同至孟拱的公路。新38 
师113 
团迅
即转到公路东侧,沿山路急进,增援孟拱附近的114 
团。离孟拱最近的114
团于18 
日进抵孟拱河北岸,当夜全部渡河,进迫孟拱侧背,又经两天激战,
先后攻占城南的建支,汤包,来生,来鲁等外围要点。日军第53 
师团被打得
稀里哗啦,只知往孟拱城里乱钻。23 
日,114 
团各部分几路攻入市区。日军
利用工事和房屋抵抗,双方以刺刀手榴弹激烈巷战。24 
日黄昏,114 
团攻占
火车站及一半城区。25 
日下午
5 
时,日军溃败突围,114 
团遂完全占领孟拱
城。

与此同时,接替114 
团进入孟拱东北地区的113 
团从巴稜杜向东南攻击,
28 
日夺取孟拱一密支那铁路线上的要点南堤,截获火车车皮300 
余节。向东
追击的部队于
7 
月11 
日傍晚到达密支那,与新10 
师会师。长60 
公里的孟密
铁路沿线,日军踪迹完全消失。

此外,从加迈、西同南下贯通西同一孟拱公路的部队,也于
7 
月10 
日在
孟拱北面会师。孟拱河谷战斗至此胜利结束。从夺取加迈到占领孟拱相距仅
10 
天,加上打通公路和铁路的战斗,也不过
3 
个多星期。这么短的时间就重
创了第53 
师团主力,扫荡了第18 
师团残部和第
2 
师团、第56 
师团各一个联
队,取得了孟拱河谷之战的全胜。想想前期作战的艰辛,看看最后阶段的破
竹之势,新
1 
军官兵颇有点意犹未尽的感受,第18 
师团还算是个对手,能支
撑这么久,第53 
师团未免太差劲了,初次交锋就败得一塌糊涂。

多亏了深山忠男中佐的工兵在丛林中连砍带伐,开出了一条向西的林中
小道,田中师团长及几个联队长才得以率少数残兵,逃离了必死之地。田中
拣了一条命,可经过多次补充的第18 
师团上万名官兵却永远留在了北缅的山
地和丛林之中。


第四章密支那飞兵天降

密支那地处北缅铁路的终点,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周围多山,是一个
地形稍有起伏的小平原,遍地都是幼年的丛林,非常隐蔽。伊洛瓦底江经此
向东南流淌,河床约宽300 
到800 
米,水清澈底,可以航行船只。除河流、
铁路以外,公路也四通八达,南可去八莫,西可至孟拱,北通孙布拉蚌,东
面的瓦霜公路如再前伸100 
公里,即可通达腾冲。城北城西各有一个飞机场,
与孟拱、加迈一样,都是缅北的战略重镇。这里的机场、铁路、公路都是打
通中印交通线的必要的基本设施。

密支那的日军番号较多,主力是第18 
师团的第114 
步兵联队,联队长丸
山房安大佐。此外还有第18 
师团司令部北进胡康河谷时留下的部分兵力,以
及通信分队、电讯分队和部分工兵、船舶工兵、辎重兵及野战医院、防疫给
水部队等。再加上第18 
师团以外的宪兵队、第
5 
飞行师团部分机场维护、警
卫部队和铁道部队各一部,总兵力约在2000 
人左右。

由于盟军空军掌握了制空权,通达北缅的铁路线频繁遭受轰炸,而且英
军空降的伞兵部队也主要针对曼德勒到孟拱一线的铁路,进行袭扰。因此,
北缅第18 
师团的大后方补给转由八莫经公路北上至密支那,再经铁路和公路
转运孟拱。密支那对第18 
师团乃至整个北缅战局的输血管作用顿显其重要
性。鉴于这个原因,第18 
师团主力尽管连连后退,也不敢轻易动用密支那的
第114 
联队。

密支那如此重要,然而
5 
月中旬,此地并没有紧张的战争气氛。正在孟
拱河谷北端的战斗,毕竟还离这里很远,而且双方正相持不下,处于胶着状
态,更何况第33 
军派往增援的部队已经进入了战场。

虽然刚进入雨季,可密支那的雨天要比北面山中和河谷中的要少。属于
第18 
师团的部队在丸山房安大佐的督率下,天天都在火车站忙着装运给师团
主力的物资。第
5 
飞行师团的机场守备队无事可干,抓紧雨季之初的晴天晒
太阳,机场四周一片荒芜,很久都没有飞机光临了,跑道上横七竖八地扔着
几辆破牛车,几乎被杂草掩盖。曾经有人提出破坏跑道,以防万一,却遭到
一顿嘲笑,自己的机场破坏了,今后北缅反攻时,飞机往哪落?就连那几辆
牛车也是为了做样子堵在跑道上的,需要时,套上牲口一拉就得,连劲都不
用费。

5 
月16 
日,已经近一个月没挨炸的密支那城,突然遭到美国陆军第10
航空队的大举轰炸,渡口、车站及各军用设施,甚至市区,整日沐浴在弹雨
之下,只有城郊的机场方面安然无恙。

日军本应从中察觉点什么,可他们太麻痹了。
4 
月中旬以前,美军不也
是每周都来轰炸一次吗?对密支那这个重要的补给基地恢复轰炸,当在情理
之中,不轰炸反而难以理喻。缺乏先进物质手段的日本人,想象力和创造性
当然会受到相应的限制。他们完全没料到在自己的后方,敌人竟会采取大规
模机降手段,断然实行虎口拔牙。

日本人想不到的事,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早在
3 
月下旬就开始考虑了。

当时,新
1 
军部队连战皆胜,已经前出杰布班山,叩开了孟拱河谷的大
门,而且出师以来的推进速度远远超出了日军的预计。但是,史迪威仍然嫌
慢,仅战役战斗上的迂回还不够,必须从北缅战争全局上来一个大跳跃。3
月下旬,史迪威飞往重庆,向蒋介石陈述了两个拳头出击,迅速攻占敌后重


镇密支那的设想,同时要求增派援军。蒋介石很欣赏史迪威的想法,同意从
滇西远征军中抽出第50 
和第14 
两个师派往北缅。至
4 
月10 
日,第50 
师经
由驼峰空运,全部抵达印度阿萨姆邦北部。随后,第14 
师也空运到达印度。
在此之前,已在印度编成并训练完毕的新30 
师,也于
3 

1 
日从雷多出发,
进入新平洋。这一来,吏迪威手下的驻印军已有了
5 
个中国帅和美军
1 
个团,
有了远距离跨越、再开一个新战场的本钱。

4 
月底,长途奇袭密支那的先遣部队从孟关一带出发,钻进了库芒山脉。
先遣部队由中国军队和美军“加拉哈德”部队混合编组,但因为前一阶段孟
关、瓦鲁班战役的损失,美军原有的近3000 
人,已减至不足1500 
人,只好
从中国部队中抽兵补足。因此,先遣队基本由中国官兵构成。

先遣队分为
3 
支:
K 
部队由中美混合团第
3 
营和新30 
师第88 
团组成,
指挥官是美军上校金尼逊;
H 
部队由亨特上校率领,有中美混合团的第
1 
营、
第50 
师150 
团、新22 

1 
个山炮兵连和骡马运输团第
3 
连;
M 
部队由麦吉
上校率领,辖中美混合团第
3 
营以及当地土著屯钦人300 
名。

“加拉哈德”部队指挥官梅里恩准将,因病不能随军行动,挺进行动由
亨特上校负全责,任务非常明确:占领密支那机场。

4 
月28 
日,
K 
部队先行开路,两天后,主力
H 
部队随后跟进,
M 
部队在
上两队的右翼负责掩护。一路上在库芒山中的艰险自不待言,密林深山里行
军近百公里,随队骡马半数倒毙。路途中屡遇日军阻击,分由
K 
部队和
M 

队应付,亨特率
H 
部队左旋右绕,于
5 
月16 
日晨抵达密支那西飞机场附近隐
蔽休整。
K 
部队由于途中遭日军小部队纠缠,
5 
月18 
日赶抵密支那以北10
公里处的遮巴德。
M 
部队更迟一些,19 
日抵达。因此,突袭夺取机场以及头
两天与日军作战的任务基本上是
H 
部队单独完成的。

先期抵达后,亨特上校令部队养精蓄锐,恢复体力,决定17 
日上午进攻
机场。受命负责夺取机场的第50 
师150 
团官兵,自空运出国以来,这是头一
次参加战斗。部队上下都很明白,历尽千辛万苦深入敌后,若拿不下机场,
不仅前功尽弃,而且后续主力无法降落,自己就成了敌后的孤军,结局免不
了被困、被歼的命运。眼前荒芜的机场关系着先遣部队的生死,关系着整个
密支那作战的成败。

一天一夜过去了,
K 
部队和
M 
部队还没有到达,再等下去可能会暴露企
图,亨特上校别无选择,决心以眼前的兵力袭占机场。
5 
月17 
日上午10 
时,
运动到西机场周围的第150 
团突然发起攻击。日军机场警卫部队100 
余人被
打得昏头转向,没等彻底清醒,就横尸机场内外,零星几个漏网之鱼逃向密
支那市区。

“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电波信号飞越北缅丛山峻岭,直达印度
阿萨姆邦北部的几个空军基地,这是事先约定好的占领密支那机场的密码。

“立刻登机!”已在机场待命多日的新30 
师89 
团的第一梯队顷刻之间
就进入了机舱,迫击炮装进去了,吉普车也装进去了。半小时后,一架架C—47 
运输机牵引着滑翔机腾空而起。中午12 
时刚过,大批机群即飞抵密支
那机场上空,以单列纵队逐次着陆。一批离去了,另一批又飞来了,入夜后,
仍在照明弹和临时抢建的照明设施引导下继续降落。

这一天空降的有美军第819 
航空技术大队的
1 
个连、高射炮
1 
个连及第
89 
团第
2 
营。任务是完善机场设施,保证机场安全。

第二天,
5 
月18 
日,第89 
团指挥机构及其第1、第
3 
营,还有一个重追


击炮连、两个高炮分队抵达密支那机场。当天,兴高采烈的史迪威中将也亲
临密支那机场。

太辉煌了,太成功了!远在伦敦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大为震惊,新德里的
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也大感意外。因为蒙巴顿刚于前不久的
5 
月6
日对伦敦方面表示过,要想占领包括密支那在内的北缅一带谈何容易,必须
派遣更多的师才有成功的希望。可这才过了10 
来天,史迪威竟然站在了密支
那机场!

一再抵制缅甸反攻的丘吉尔,此时此刻内心很不是味,他向新德里发了
一纣电报,酸溜溜地询问:“奇袭密支那一事,蒙巴顿中将是否事先了解?”
如果蒙巴顿参与了这一计划,哪怕事前知道一点,丘吉尔内心都会好受一点,
毕竟这个成功之中也有英国人的影子。

苦涩、难堪的蒙巴顿回电首相:“史迪威的计划,我不过偶然听说过。”

算了,狭隘的英国人不必为中美军队的成功而难堪,也不要总是让人感
到他们是在幸灾乐祸,而且,蒙巴顿对密支那作战难度的估价还是有一定道
理的。蒙巴顿和史迪威各有千秋,前者平稳中略带保守,后者进取中又嫌莽
撞,两人若能互补,密支那作战恐怕就会圆满了。遗憾的是,事物不会总是
那么理想,战争永远充满了变数,密支那之战同样经历了曲折。

问题首先出在情报判断方面。据驻印军总指挥部的情报,第18 
师团已将
几乎所有部队投入胡康及孟拱河谷方面,密支那守军最多不超过300 
人。拿
下机场后,立即进攻市区,可以很快控制整个密支那,随后空降的部队主要
用以巩固密支那,而后夹击孟拱方面的第18 
师团主力。

根据这个错误情报和决心,袭占机场的第150 
团两个营,当天下午即向
市区进发。第150 
团长途奔袭半个月,疲劳到极点,部队彻底轻装,随
H 

队行动的仅有的一个马驮山炮连的大部分留在机场守卫,因此,第150 
团没
有必要的攻坚手段。接近市区北刚时,遭到日军猛烈反击,被迫后退拱卫机
场。日军随即进至机场附近,展开夜袭。

18 
日,
K 
部队的第88 
团及中美混合团第
3 
营赶到密支那,在铁路线附近
展开,阻止孟拱方面日军的增援。空运而来的第89 
团主力马上投入机场附近
的战斗。19 
日,中美混合团第
2 
营(
M 
部队)到达。20 
日,中国新30 
师89
团余部及第14 
师42 
团第一梯队空运到达。

这几天,密支那日军指挥官丸山房安大佐也在抓紧时间排兵布阵。他先
将散布在外围的警戒部队和孤立据点的守备队全部撤回密支那,然后背靠伊
洛瓦底江,在城郊北、西、南三面建立一条环形防线,企图在江西岸至少坚

3 
个月。

驻印军源源到达后,即行对市区方面发起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