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84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84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作品里,着重描写万恶的金钱对人们命运所起的支配作用,以及封建的和
小市民的意识怎样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小说主人公是日本一个普通妇女阿
甲,她为了赡养她那失去了生活能力的年老的父母,不得不忍痛留在作官吏
的丈夫身边,任凭丈夫把她当作奴隶打骂凌辱。作者同情这些下层人物的苦
难,又不能为她笔下的人物找到其他出路,结果只能在阿甲的归途,安排了
她与昔日情人偶然相遇,更为这篇作品蒙上了一层感伤的情调。情节紧凑,
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在艺术上别具一格。

(葛丽娟)


岛崎藤村(1872~1943)日本小说家、诗人。原名春树,生于长野县。

1891 年明治学院毕业。参加创办《文学界》杂志,在挚友北村透谷的影
响下,开始着力创作新体诗。主要诗集《嫩菜集》、《一叶舟》、《夏草》、
《落梅集》。将西方的现代诗体和日本的传统情调、节奏融合在一起,使新
体诗在日本扎下根,故有“抒情诗人之王”的称誉。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06
年自费出版的长篇小说《破戒》是其代表作,被视作是部有着很强的现实性
和批判性的力作。其他主要作品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春》、《家》、《新
生》等。表现了明治二十年代新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抱负和苦恼以及没
落阶级家庭的崩溃。晚年完成历史小说《黎明之前》,另有散文《干曲川随
笔》,被视为散文典范。曾任日本笔会第一任会长。1936 年赴阿根廷参加第
十四届国际笔会大会。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后转向现实主义,在日本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葛丽娟)


《破戒》长篇小说,日本作家岛崎藤村著。发表于1906 年。小说描写
一个出身在山区农村贫穷家庭的青年教师漱川丑松,接受父亲的告诫,要终
身隐瞒自己贱民的出身,如果一旦破戒,就会遭到社会的唾弃。丑松在现实
的逼迫下,在一个同是贱民出身的思想家猪子莲太郎的影响感召下,终于以
“不以低贱为耻”这种认识,向社会宣告了自己的出身,表现他作为新人的
觉醒。作者借丑松之口,发出要求尊重人权的呼声,批判野蛮的封建身份制
度和各种不合理现象。作品勾画了一幅较为广阔的明治未年的社会画面,使
它成为一部日本近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艺术上以对各种人物的内心
刻画和脸谱的深刻勾勒见长,对农村秀丽景色的描写亦十分出色。

(葛丽娟)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小说家。出身于旧式武士家庭,从祖父辈
起始经营矿业。先后求学于东京大学英文专业和国文专业,最后中途辍学,
立志从事文学创作。1910 年与人合办《白桦》杂志,发表一系列作品。他的
作品除了一部中篇《和解》系自传体小说,描写同父亲和解过程,以及一部
长篇《暗夜行路》外,均为短篇小说。重要的短篇小说有《大津顺吉》、《在
城崎》、《学徒的菩萨》、《山科的记忆》、《老好人夫妻》、《万历红瓷
瓶》等。所写多为家庭纠葛、身边琐事、花鸟鱼虫等,往往于恬淡清闲之中,
流露出对弱小者和妇女的同情,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日本文坛有“短
篇小说之神”的称誉,被视作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大师,1949 年获得文化勋
章。是“白烨派”代表作家之一。

(葛丽娟)


《暗夜行路》长篇小说。日本作家志贺直哉著。作于1921~1937 年。
小说描写主人公时任谦作了解了自己的出生秘密——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
后,常为此感到痛苦。婚后,又为得知妻子曾失身他人一事而苦恼,他坚持
自己的道德精神,依靠自然的力量,克服心头痛苦,最后达到清净、和睦的
境地。文笔清新隽永,生动洗炼,格调清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葛丽娟)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作家。东京人,本姓新原。出生后不久,
生母发疯,过继给舅父,改姓芥川。中学时读了大量的欧洲文学作品。1913
年进东京大学英语系学习。参加第三次复刊的同人杂志《新思潮》,开始文
学创作。前期作品以历史小说居多,构思新奇,文笔典雅,主要作品为《罗
生门》、《鼻子》、《信徒之死》等。中期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主要有《舞
会》、《竹丛之中》等。后期作品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幻灭、对人生的怀疑
及对自己艺术信仰的否定。主要作品有自传性小说《大导寺信辅的半生》、
《点鬼簿》、《玄鹤山房》、《河童》和《某傻子的一生》等。最后留下遗
书《给一个旧友的信》,自杀身亡。另有评论集《侏儒的话》等。1935 年以
其名命名的“芥川文学”是日本现代文学领域的重要文学奖。

(葛丽娟)


《鼻子》短篇小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著,发表于1916 年的《新思
潮》第四次复刊上。作者由此一举成名,受到夏目漱石的赞赏。《鼻子》写
老僧禅智内供的鼻子如同香肠,长过下巴,异常苦恼。弟子找到偏方,一试
果真灵验,鼻子缩短许多,内供十分高兴。不料,周围人窃笑私语反甚于前,
于是复又陷入苦闷。后来居然天从人愿,鼻子又长了出来,恢复原样。内供
这才如释重负,心想这回准没人再来笑话自己了。鲁迅曾说芥川的作品“所
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之后的不安,或者不安时的心情”。作品对当时社会
利己主义的卑下风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构思奇特,含义深远。

(葛丽娟)


《河童》短篇小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著。发表于1927 年。作品采
用一个疯人的自白,叙述他在臆想的河童国的经历,惜以暴露社会的种种黑
暗,谴责垄断资本对工人的残酷压榨、权力对艺术的扼杀,以及帝国主义战
争的可憎、现实中风俗习惯的怪诞、文化传统的蛮横、宗教教义的虚伪等,
抨击了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

(葛丽娟)


宫本百合子(1899~1951)日本女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东京一个富
裕家庭。原名中条百合。1916 年进日本女子大学英文专业学习,同年发表处
女作《贫困的人们》、受到人们的注目。后专事文学创作。曾随父渡美,1927
年去苏联学习,1930 年回国后,参加日本无产阶级艺术同盟并加入日本共产
党。积极撰文介绍苏联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曾多次遭被捕,始终不屈,坚持
创作和评论,用笔同军国主义作斗争。二战结束后,参加重建日本共产党的
工作,创建新日本文学会,创办《新日本文学》杂志,成为战后进步文学的
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伸子》。战后代表作有评论《歌声,响起
来!》,小说《播州平野》、《知风草》、《路标》及《伸子》续篇《两个
陀子》等。作品的总数达770 余篇,著书95 部,是个多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葛丽娟)


《括州平野》长篇小说。日本女作家宫平百合子著。发表于1946—1947
年。是作家战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日本战后民主文学派的第一部作品。小
说通过女作家石田寻子从广播得知日本已战败,欣喜地赶回东京去迎接她那
终于获释的丈夫的故事,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日本社会和人们的
精神面貌。小说自始至终洋溢着作者对群众的喜爱和信赖,表现了只有人民
才是战后的主人,人民将创造日本新的历史的主题思想。被视为有代表性的
反战小说,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塑造人物形象。

(葛丽娟)


德永直(1899~1958)日本无产阶级作家。生于熊本县一个贫苦农民家
庭。小学六年级时被迫辍学,当过印刷厂的学徒、排字工,参加过印刷工人
的罢工活动。1925 年开始文学创作,1929 年参加“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
同年发表代表作长篇小说《没有太阳的街》。之后又发表了长篇小说《失业
都市东京》和短篇小说《效率委员会》、《走向何方》等。反映当时激烈的
阶级斗争,讴歌工人的革命斗志。战后,与中野重治、宫本百合子等人创立
了新日本文学会,1946 年加入日本共产党,战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妻
啊,安息吧!》。另有长篇小说《静静的群山》,评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
个方向》等。作品的基本题材是工农阶级的革命斗争,为日本革命文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葛丽娟)


《没有太阳的街》长篇小说,日本作家德永直著。发表于1929 年,连
载在当时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机关刊物《战旗》上。小说轰动了日本文学
界,它与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并列,被称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壁。
《没有太阳的街》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部以产业工人有组织的大罢工
为题材的作品。它生动地反映了在日本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共同印刷厂3000
工人历时70 天大罢工的全过程。罢工最终被反动派血腥镇压,但小说结尾寄
寓了这样的思想,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无产者!作者笔下的众多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血肉丰满。情节紧凑。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成就。

(葛丽娟)


《静静的群山》长篇小说。日本作家德永直著。分二部发表于1949 年
—1954 年。小说写的是从1945 年8 月到1947 年4 月这几年间日本战后的现
实。主要描写了川添工厂在战争中为了躲避空袭,从东京疏散到长野冈谷市
郊的故事,表现了日本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在同资本家和地主的斗争中锻炼
成长的过程,揭示出日本共产党的领导和工人、农民的联合斗争,是解决社
会诸矛盾的基本力量。作品成功地刻画了觉醒了的工人古川、劳动妇女初江、
农民藤作等形象。语言通俗、简炼,文笔生动、明快。是当代日本文学中的
杰作。作者原计划接着写第三、四部,因不幸病逝未能实现。

(葛丽娟)


小林多喜二(1903~1933)日本杰出作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锋战
士,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秋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
年考入北海道小樽高等商业学校,1924 年在北海道开发银行当职员,接受马
列主义,参加左翼运动,加入左翼文学的创作行列。1928 年,写出了日本文
学史上第一部揭露日本法西斯统治的残酷和歌颂革命者崇高气节的名著《一
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这部小说奠定了作者无产阶级作家的地位。1929 年
2 月,他参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工作,同年发表著名中篇小说《蟹工
船》和《在外地主》。1930 年迁居东京,成为职业革命家、职业作家。1931
年加入日本共产党,担任“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书记长。1933 年创作了
《为党生活的人》,使“我”的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无产阶级英雄的不朽
形象之一。他的创作,为日本革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刘思俊)


《蟹工船》中篇小说。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著。作于1929 年。小说描
写蟹工船上的作业工人远海作业,生活条件恶劣,由于受苏联社会主义革命
的影响,团结起来,通过怠工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后又进行罢工斗争,却
遭到帝国主义海军和资本家的镇压。他们思想觉醒起来,认识到谁是敌人,
内外敌人又是怎样勾结在一起的。作品揭示了日本无产阶级怎样由自发的斗
争走向自觉斗争的过程。它与德水直的《没有太阳的街》并列,被称为日本
无产阶级文学的“双壁”。《蟹工船》的发表,为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作
品发表不久,即有各种译本出现于不同国家。

(刘思俊)


《为党生活的人》中篇小说。小林多喜二著。发表于1934 年。这部小
说以党的地下活动力题材,集中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日
本人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深刻地表现了日本共产党人发动
工人群众所进行的伟大的革命斗争。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
想品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反动本质,鞭挞了资产阶级的贪婪、
残忍和凶险。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我”的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无产
阶级英雄的不朽形象之一。小说纵横交错的结构及善于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
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均具有艺术的独创性。该小说的创作为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刘思俊)


井上靖(1907~)日本当代作家。生于北海道旭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