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73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73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录2 卷。还撰有提出“中学为体,新学为用”的《劝学篇》。另有《张文
襄公全集》。他反对戊戌变法,力主镇压义和团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为洋
务运动后期主要代表,对清末教育事业影响也很大。

(张新莉)


李有棠(1837~1905)清江西萍乡人,字芾生。光绪间选授江西峡江县
训导。1903 年因荐升内阁中书。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及陈邦瞻《宋史纪
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未》,深憾辽、金两代中缺,乃留意辽金史事,参
酌考稽,集十年之力,撰成《辽史纪事本末》40 卷与《金史纪事本末》52
卷。另著有《历代帝王正闰统总纂》等。

(林吉玲)


《辽史纪事本末》清末李有棠撰。40 卷,每卷一事。李氏在光绪年间
任江西峡江训导时,主要依据《辽史》,采以新旧《五代史》、《宋史》、
《金史》、《元史》、《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各家说
部、碑传、文集数百种而撰成。另有”考异”注正文之下,占全书大半,对
人名、舆地、建置、职官、年代等多所考订,译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
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江西
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金史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时二书合为
《辽金史纪事本末》。

(刘超文)


《金史纪事本末》清末李有棠撰。52 卷,每卷一事。李氏光绪年间在
江西峡江任训导时,依据《金史》,参以《大金国志》、《金节要》、《金
志》、《金盟本末》及辽、宋、元三史和传记、文集等五百余种史籍,在著
《辽史纪事本末》的同时撰成是书。全书分正文、考异两部分,考异占全书
大半。对人名异同,地理沿革,史实纷歧等爬梳考订,以纠正《金史》之舛
误,颇见功力。卷首有纪年表,帝系考,未附引用书目,便于检索。全书译
名悉从乾隆《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与旧史歧异,正文年代亦有误。有中
华书局点校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由江西学政吴士鉴将此书与《辽史
纪事本末》奏荐,得朝廷嘉奖,初刊时二书合为《辽金史纪事本末》。

(刘超文)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末历史地理学
家。幼习商。同治举人。后考取景山官学校教习。光绪六年(1880)至十年,
任驻日公使何如璋、黎庶昌随员,致力搜购散佚域外之中国古籍,助黎氏刊
刻《古逸丛书》在日出版。归国后任湖北黄冈教谕。应张之洞聘主讲两湖书
院,后长任勤存学堂总教长,又任通志局编纂,授内阎中书。晚年部选安徽
霍县知县。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1914 年受聘袁世凯顾问,任参政院参政,
次年病逝。著有《日本访书志》、《禹贡本义》、《晦明轩稿》、《寰宇贞
石图》、《汉唐经籍存佚考》、《楷法溯源》。辑《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
9 卷、《汉书地理志补校》2 卷、《三国郡县表补正》8 卷。与弟子熊会贞等
编绘《历代舆地图》。所著《水经注疏》40 卷,未及刻而殁,熊会贞继其事
于1935 年卒。1955 年影印出版,其《水经注图》标绘精确、疏图互证。学
识广博及金石、目录、书法,尤长于历史地理学。

(张新莉)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号寄簃。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史
学家。光绪进士。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宣统
二年(1910)兼任资政院副总裁等职。曾收集我国古代法律资料,作了整理
和考订。又主持制定《大清现行刑律》,参考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废止凌迟、
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刑罚,禁止刑讯通供。又制定民法、商法等。撰
有《沈寄簃先生遗书》190 卷,含甲编22 种,乙编13 种。甲编重要内容有
《历代刑法考》78 卷、《历代刑官考》2 卷、《汉律摭遗》等。乙编主要有
《诸史琐言》16 卷、《日南随笔》8 卷、《古书目四种》等。还有文史论述
合集《枕碧楼偶存稿》12 卷、《枕碧楼丛书》12 种。撰述宏富,为研究中国
法律史和古刑官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张新莉)


《历代刑法考》清沈家本撰。二卷。起自传说时代太皞伏羲,止于明代。
是书集历代文献,于刑官设置及职掌作了系统整理,所述司法职官的范围上
及尚书下至狱掾,注明品秩,详述组织系统,说明各朝刑官之演变,特别是
官与职之间的交错和消长。而辑述部分主要是刑官的裁设、职掌、司法行政
与审理定谳诸职官之分工,裁决权限所属,以及司法程序等。该书本文系整
理文献资料,接语多说明其间的因革,以及刑官职掌演变与司法制度及其程
序的转折关系。资料丰富,是研究我国古代刑官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仝庆会)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清末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
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参与国史馆编纂工作。后典云南、江西、浙
江乡试,又督江苏学政,设书局,刊刻《皇清经解续编》,任满疾归。后历
主思贤、岳麓、城南诸书院。曾弹劾李莲英。经营宝善成公司、湖南炼矿公
司。反对并破坏维新变法与湘省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改名遁,
隐居乡间,闭门著述。撰有《汉书补注》100 卷,历三十余年而成,《后汉
书集解》120 卷,未完竣而卒,由其弟子相助成书。辑撰《十一朝东华录》,
为研究清代及中国近代史较为系统之参考书。尚有《荀子集解》、《元史拾
补》、《日本源流考》等。

(曹立前)


《东华录》编年体史料长编。由清蒋良骥、王先谦等摘抄《清实录》辑
成。因编书地国史馆在东华门内,故称《东华录》、其中包括太祖、太宗、
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九朝史料,共195 卷,又称《九朝东
华录》,保存了大量史料。

(曹立前)


《汉书补注》近人王先谦撰。120 卷(一作100 卷)。王氏鉴于颜师古
《汉书》注,虽集隋以前二十三家注释之所长,但有讹误,故采用宋明以下,
尤其是清人的注释和考辨成果,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钞集百余万言,进行
补注。其中包括版本上讹脱错乱的校正,史事方面的铨释疏理,政治制度特
别是礼书的考订等,而历史地理的考核尤为精审。所采诸说皆注明吏家姓名。
但亦有缺点及前后矛盾处,对清代有些研究或注释《汉书》的重要著作,如
杭世骏《汉书疏证》等未收入,采摭未臻完善。

(曹立前)


《后汉书集解》近人王先谦撰。12O 卷。唐李贤曾注《后汉书》,清惠
栋又为之补注。王氏合并两家注,而以惠书为骨干,广征古说,编为是书。
对范书不仅详细校对版本,而且勘合纪传异同,纠正记载中之讹误,对名物
典章制度也作了较洋的诠释,为《后汉书》作注之集大成者。但王氏未完成
即死,其学生黄山完稿三十卷后,又得柳从辰等人协助成书。

(曹立前)


赵尔巽(1844~1927)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汉军正蓝旗人。清
史学家。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省按察使,甘肃、新疆、
山西布政使。光绪二十八年(1902)护理山西巡抚,次年切调任湖南巡抚。
三十年(1904)署户部尚书。三十一年(1905)出任盛京将军。三十三年(1907)
任湖广总督。后为四川总督。宣统三年(1911)任东三省总督在奉组织“保
安会”。任会长,对抗民主革命。1914 年被袁世凯聘为清史馆馆长。1925 年
任北洋军阀临时政府善后会议正议长,临时参政院参政、院长。主编纪传体
正史《清史稿》529 卷。1914 年起修,1927 年定稿,1928 年刊印。1986 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上海书店以清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与关外二次本《清史
槁》合为《二十五史》,缩编为12 册出版。

(曹立前)


《清史稿》清末赵尔巽主编,共536 卷,记载了自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兴
起(1583)至宣统三年(1911)清朝329 年的历史。该书依据史料极为丰富,
其中有《清实录》、《东华录》、《清文献通考》、《清史列传》等。但本
书编纂人员均为旧文人和清朝遗老,观点反动,内容体例不一,错误、遗漏
较多,学术价值不高,但其中汇集了大量资料,实为一部研究清史不可缺少
的书。

(曹立前)


《清实录》清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清代制度规定,每当皇帝死后,
则设立实录馆,负责撰修这一朝实录,事毕撤销,和常设的国史馆有别。修
成的实录缮写五份,每份有汉、满、蒙三种文字,并分别收藏在皇史宬、沈
阳清宫、乾清宫、内阁实录库等处。其中太祖、太字、世祖三朝实录,雍正
时明令改纂,到乾隆初完成。其后各朝实录续有修改。蒋良骥,王先谦分别
于乾隆中叶和光绪初年摘抄实录,编成《东华录》,从其所收材料与实录对
照,可以知道,从乾隆到光绪年间不断有修改,今本已不是本来面目。唯太
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的初纂本已发现,略能保存清开国初年史事真相。
伪满曾以清太祖到德宗十一朝实录,加上《宣统政纪》影印,共一百二十二
帙,一千二百二十册。其中字句被窜改的很多,《德宗实录》被窜改更多。

(曹立前)


《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年间敕编。乾隆三十七年乾
隆帝采纳朱筠的建议,广收民间藏书。次年,正式设立《四库全书》馆,开
始编修,至乾隆五十二年完成。分经、史、子、集四库,故称《四库全书》,
共收书五千四百六十一种,九万九千三百余卷,装成三万六千三百余册。该
书共抄了七部,分藏于北四阁、南三阁,其中有三部毁于火灾。本书校勘精
湛、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曹立前)


近现代

王懿荣(1854~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山东福山人。中国近代爱国
学者、金石学家。光绪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官至国子监祭酒。中
日甲午战争时,返籍办团练以为声援。八国联军进侵北京时。任京师团练大
臣,留守北京,率部英勇抗敌。京师陷落,与其妻、媳投井殉节。追赠侍郎
衔,谥文敏。喜收藏古文物,精鉴赏,尤笃嗜金石文字、宋元旧椠、商周彝
器,其鉴别考释为时人引为定论。光绪二十五年(1899)发现“龙骨”并重
金探得埋藏地点河南安阳小屯村,找到殷墟,亦收藏甲骨文数千片。撰有《福
山金石志》、《天壤阁杂记》、《汉石存目》、《求阙文斋文存》,皆收入
《王文敏公遗集》。惜其遗物散佚,是集乃其子孙搜辑残篇而成,不足观其
学识全貌。

(张新莉)


史梦兰(生卒年不详)字香崖。直隶乐亭(今河北乐亭)人,道光二十
年(1831)举人。叙知县,以母老不赴,杜门好学。藏书数万卷,日以经史
自娱,尤其对历史研究很深。每次纵谈历代盛衰之故及天下山川险要之区了
如指掌。著述甚多,有《舆地韵编》、《全史宫词》、《尔之书屋诗草》、
《叠雅》、《异号类编》、《古今谣谚补注》、《古今风谣拾遗》、《双名
录》、《笔谈》等。在清代史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宁洪里)


叶昌炽(1847~1917)字鞠常,一作鞠裳,晚年号缘督庐主人。江苏长
洲(今苏州)人。清史学家。光绪进士。历任侍讲、甘肃提学使。曾肄业正
谊书院。后跟随冯桂芬,佐冯桂芬修《苏州府志》。曾为常熟瞿氏铁琴铜剑
楼校书。又为蒋氏校《铁华馆丛书》、为潘氏校《功顺堂丛书》。后馆潘祖
荫家,炮览其裁书。后曾至湖州为刘承干校宋本《四史》。撰有《藏书纪事
诗》7 卷,200 余首,载藏书家事共739 家。又撰《语石》,论列古今石刻。
任甘肃提学使间,辑邠州城西大佛寺石室唐、宋、元之题到,撰成《邠州石
室录》,有《奇觚庼文集》。

(张新莉)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清经史学家、文
字学家。同治举人。曾任刑部主事。后从父居江宁,专心著述。光绪十二年
(1886)于瑞安创办新式学校算学书院(后改名学计馆),后在瑞安温州创
设方言馆、蚕学馆、化学学堂,倾向维新变法。晚年主讲温州师范学校,又
任浙江教育会会长。曾屡荐不出。治学严谨广博。著有《周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