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22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22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整部小说具有了一种雄浑庄严的气势。作者还突出地运用了对照手法,加
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申伟)


法朗士(1844~1924)法国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巴黎一书商家庭;
对古希腊文学有较深的修养。1868 年加入为艺术而艺术的帕尔纳斯诗歌团
体,发表诗作《金色诗篇》和《科林斯人的婚礼》。以后致力于小说创作。
1881 年发表成名作《希尔维斯特·波纳尔的罪行》。1894 年,在所谓德雷福
斯叛国案中,伸张正义,并由此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反动统治阶级
的卑鄙无耻,逐渐接受社会主义。代表作有《现代史话》、《克兰克比尔》
等,广泛描绘法国社会生活,批判资产阶级统治。1904 年发表的《在白石上》
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往。其作品以对平凡事物的娓娓动听的描述见
长,对现实微讽而不粗暴,具有高贵的气质和风度。1921 年加入共产党,同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孙克勤)


《波纳尔之罪》长篇小说。法朗士著。1881 年出版。该作是作家获得
声誉的第一部主要作品。小说以一个文献学家为主角。这个醉心于文化的专
家和人文主义者,厌恶周围世界的卑劣和尔虞我诈,在科学、古籍和手稿中
追求内心的独立。感情则依恋在孤女约翰妮身上。约翰妮是老人青年时代的
恋人的孙女。他把约翰妮从寄宿学校里搭救了出来,因而犯了“拐骗”罪,
他把约翰妮抚育成人,并将自己的藏书给她作嫁妆,又因偷了“珍本”犯了
“盗罪”,在法庭上几乎落到被告席位。而老人毕竟成全了约翰妮的幸福,
自己则到农村去,在花卉和昆虫的研究中求得宁静。全书塑造了波纳尔动人
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荒谬的法律和道德。小说语言洗练,有幽默
感旦诗意盎然。

(孙克勤)


《当代史话》长篇小说。法朗士著。1896~1901 年陆续出版。包括《场
边榆树》、《人体服装模型》、《红宝石戒指》和《贝日莱先生在巴黎》四
部小说。小说头两卷写法国外省某城市竞选主教,两个候选人之一的基特菜,
以善于逢迎贵族妇女获胜,但他一旦登台,凶相毕露。作者借以揭示教士善
变的面貌。从第3 卷起写德雷福斯事件。红宝石戒指即主教手上所戴的戒指,
象征教权。事件中居主导地位的正是教权派,他们勾结贵族保王派、军事当
权派加上外围的反动沙文主义、反犹太等各种势力,互相利用、互相争夺。
在第4 卷中,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贝白莱先生这时从外省调到巴黎,任大学
拉丁文学讲师。他是法郎士的代言人,为德雷福斯翻案而斗争。小说用绝妙
的讽刺笔法刻划了教会和政客的典型形象,淋漓尽致地揭露现实的黑暗,还
表达出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多少还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孙克勤)


莫泊柔(1850~1893)法国作家。出身破落贵族家庭,受母亲影响,从
小喜爱文学。中学时,开始作诗。后拜福楼拜做他的文学导师。1880 年4 月,
以左拉为首的六位标榜自然主义的作家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的短篇小说集
《梅塘之夜》问世,其中莫泊桑的《羊脂球》被认为是最好的,莫泊桑名声
大振,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他的作品多完成于1880~1890 年间,主要有短
篇300 余篇、长篇小说6 部、游记3 部及许多评论文章,其中以短篇小说成
就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最出色的代表作是《羊脂球》、《米
隆老爹》、《蛮子大妈》、《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长篇小说成就
较高的是《一生》和《俊友》。

(申伟)


《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作于1880 年。这是一
部描写普法战争的力作。作品描写了敌军占领下的里昂城里十名居民乘马车
出逃的故事。这十个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有贵族地主、资本家、暴发户以及
他们各自的妻子、还有两位修女,一名自称“革命党”的假爱国者、一名外
号叫“丰脂球”的妓女,这一辆马车,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作者通过
他们出逃的不同原因,他们一路上的表现,特别是他们对待羊脂球前后不同
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刻画了各自的性格特征。充分暴
露了所谓上等人的丑恶面目,对所谓下等人的妓女丰脂球的爱国主义精神进
行了颂扬。小说构思巧妙,充分运用了对比手法,肖像描写细致,语言准确
生动,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申伟)


《一生》莫泊桑的长篇小说的第一部。作于1883 年,小说描绘了少女
约娜幻想破灭的凄惨的一生。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及七月王朝时期,这一时
期,资本主义巩固发展,贵族阶级逐渐崩溃。作者描写了约娜贵族家庭的败
落以及她自己的悲惨命运。约娜本来对生活充满幻想,结婚后,她的幻想破
灭了,她所追求的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夫妻生活根本不存在,她的丈夫是个
贪婪、吝啬、粗暴的无耻之徒。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也成了吃喝
嫖赌之徒,使得她倾家荡产。作者通过约娜一生的悲剧,生动地反映了在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生活习俗的冲击下贵族在生活上和道德上必然瓦
解的趋势。作品长于心理刻画和细节描写,把主人公的坎坷命运描述得生动
感人。

(申伟)


《项链》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力作。作于1884 年。它细致地描绘了
在社会拜金主义、崇尚虚荣的风气影响下,小资产阶级附庸风雅,崇尚浮华
的心理。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向朋友借了一串项链去参加舞
会,结果项链丢失,为了赔尝项链,付出了十年辛苦的劳动。刚还清债务,
又得知所惜项链是假宝石的,十年的辛劳,让人追悔莫及,未来怎样,耐人
寻味。小说构思别致、巧妙,文字质朴简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是
作者脍炙人口的名篇。

(申伟)


《俊友》(又译《漂亮朋友》)莫泊桑长篇小说的第二部,作于1885
年。在莫泊桑的全部创作中,这部长篇的社会画面最广泛,暴露最深刻,批
判最有力。主人公杜洛阿原是个乡镇穷酒店老板的儿子,他凭借自己漂亮的
外表诱惑女性,利用女人作进身之梯,又利用自己的狡诈、阿谀之功,一步
步成了政界与新闻界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对冒险家杜洛阿利用种种手段发
迹的描写,深刻地反映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政治生活的黑暗与腐败,资
产阶级的淫荡与堕落,报界的污秽不堪。作品从平凡细微的事件中发掘富有
社会意义的主题,构思别具匠心,而对人物典型化的塑造,更显示出作者心
理分析的成功。是作者最富有现实意义的代表作。

(申伟)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1866 年出生于一个银行小职员
家庭。1886 年起先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罗马法国考古学校等校读书,获
博士学位。后在巴黎高师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从事文学创作兼写音乐评
论。早期主要创作剧本,著有《革命戏剧》,包括《群狼》、《丹东》、《七
月十四日》等,从1903 年起陆续发表《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
尔斯泰传》等英雄传记。同时出版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一
个音乐家靠个人奋斗来反抗现实的悲剧。集中表现了作者早期的人道主义和
个人主义思想。1922 至1933 年出版第二部重要长篇《母与子》,反映知识
分子从虚无主义走向斗争道路的历程。这两部作品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曾获1913 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金和1915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

(孙克勤)


《约翰·克利斯朵夫》长篇小说。罗曼·罗兰著。1904~1912 年陆续
出版。全书分4 集10 卷,各卷可以独立。全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三
十年间欧洲生活为背景,描写音乐家克利斯朵夫孤身奋斗的一生。克利斯朵
夫出身于一个职业乐师家庭。他性格倔强、鄙视豪门,敢于反抗宫廷、攻击
贵族。又天性高贵,不能容忍德国音乐庸俗而感伤的情调,因此常与周围发
生冲突。后到巴黎寻找真正的艺术又大为失望,还因与唯美主义及形式主义
战斗而遭敌视。把目光投向下层,又因自恃清高而与劳动人民格格不入。在
五一劳动节游行时出于自卫打死警察,逃亡瑞士隐居,万念俱灰。重新出世
后摇身而为一个守旧主义者,虽成为誉满欧洲的音乐大师,却专心于宗教音
乐的创作,后在追忆往事中死去。作品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社会矛盾,批判了
资产阶级的文化艺术的堕落,宣扬个人奋斗和博爱思想,是理想主义和现实
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品,它客观上反映出作家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资本主义制
度的进步立场。被誉为20 世纪第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孙克勤)


《欣悦的灵魂》长篇小说。罗曼·罗兰著。全书分四部:《阿耐蒂与西
勒维》、《夏天》、《母与子》、《女预言者》,1922~1933 年陆续出版。
小说描述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阿耐蒂,20 多岁时继承了父母
的遗产,生活十分富裕。后来她的全部家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被替她经
管财产的公证人作为赌注在证券交易所赌博时输个精光。阿耐蒂一夜之间变
为赤贫,靠教家馆勉强维持生活。她曾与同学洛瑞恋爱订婚,后又取消婚约,
过独身生活,并抚养她的私生子。儿子马克长大成人后,抛弃了知识分子的
幻想,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20 余岁时被法西斯暴徒暗杀,两鬓斑白的阿
耐蒂踏着儿子的血迹,继续前进,走上反法西斯斗争的第一线。小说着力塑
造了一个诚实的、很有头脑且富于感情的法国知识妇女形象。小说笔力雄劲,
心理分析深刻透切、入木三分,显示出一个艺术巨匠的天性才华。

(孙克勤)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生于资产阶级家庭。1891 年发表第一部
作品《安德烈·马尔特的笔记》。1893 年第一次远游北非,过起同性恋生活。
1895 年第二次故地重游,并动手写了《人间的食粮》这一部很有影响的作品。
1902 年发表《藐视道德的人》是带有自传性的作品,这部作品确立了纪德在
法国文学界和思想界的地位。其他作品有《窄门》、《梵蒂冈的地窖》。日
记体小说《田园交响曲》与《藐视道德的人》《窄门》构成了三部曲。另有
《伪币犯》、《刚果游记》。1936 年访问苏联,并发表了轰动一时的小册子
《苏联归来》。1947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申伟)


《伪币犯》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1926 年发表,这
部小说以爱德华日记的形式把两个故事交叉重叠起来,在小说的技巧上进行
了大胆的革新和尝试。一个是爱德华周围的一群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故事,一
个是爱德华正在写作的小说《伪币犯》中的人物的故事,作品描绘了广阔的
社会现实,多少反映了20 世纪初法国,特别是巴黎的若干不同类型的知识分
子(主要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他们的不安和苦闷,以
及他们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某些怀疑。让人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一些时代气
息,故事没有开端,没结局,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实感,把想象、
感受和现实混合在一起,人物以来踪去迹也没有交代,直到小说结束,一切
还在继续发展。

(申伟)


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法国“意识流”小说最杰出的代表。
出身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从小体弱多病,9 岁时得了哮喘病,终身为病魔
所苦。1895 年获巴黎大学的文学士文凭。毕业后,在一图书馆作馆员。创作
活动从中学时代开始。189z 年与朋友创办《宴会》杂志,并发表短篇故事和
随笔。1896 年发表作品集《欢乐与时日》。1896 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若望·桑
德伊》,同时翻译英国论评家罗全斯的作品。期间,病情加重。只得躲在重
帷四垂的房间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 年,他的长篇
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并获得巨大成功。他对小说
艺术的革新,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被公认为20 世纪欧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之一。

(申伟)


《追忆逝水年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