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文学中的上海、北京与香港--许子东 >

第2节

文学中的上海、北京与香港--许子东-第2节

小说: 文学中的上海、北京与香港--许子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 

    主持人:哎唷,还有另外一半怎么办? 

    许子东:还有另外一半就到第四次选择。所以说,小说好在哪里,她就是把很多普通的,就是我们都有的虚荣,一步一步很合理的推向…大家知道,后来发生什么?后来她跟乔琪乔谈恋爱,她喜欢乔琪乔,可是乔琪乔马上就跟下面的侍女调情,她要在乔琪乔的眼睛里看出他是否爱她,可是她看到乔琪乔戴的是太阳眼镜,在他的墨镜里,葛薇龙看到自己缩小的身影。大家看看张爱玲的这种意象,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 

    接下来,她应该走了,可是她突然生病了,生完病以后,她说她可能这个病是有意生的。最后那一段,大家记得应该非常清楚,那一段写的非常妙,乔琪乔开着车,她在路边走,乔琪乔在路边给她陪不是,她不理,她责怪他,然后她一个人往前走,她以为乔琪乔会跟上来。乔琪乔把手趴在方向盘上,男人这一招很厉害,趴在方向盘上也不说话,也不跟上来,然后葛薇龙回头一看,只觉得整个背景像一张图片,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个就是她一贯的逻辑。以后七巧也有类似的犹豫,白流苏也有类似的犹豫,爱就是这样,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最后结局大家都知道,她帮男人找钱,帮姑妈找男人,大概是这样吧,反正就是堕落。 

    三部小说同一个故事,一个是戏剧,两个小说,同一个故事,都市的故事,分别发生在香港、北京、上海,可是三种不同写法,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意义。《日出》的写法是忧国忧民,批判社会,正因为女主人公是无辜的,值得同情的,所以整个悲剧是谁的错?社会的错,万恶的大上海,十里洋场。整个《日出》你可以说他是用左派意识形态阶级分析的方法,批判上海十里洋场,对不对,各色人等,胡四、顾八奶奶、银行家,背后有个金八,下面有自杀的银行职工,整个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个文学版的社会各阶级分析。可是曹禺不单单只是从阶级分析角度写,他有一个站在北方中原大地乡土角度批判上海的立场,这个立场,就要靠第三幕来实现,就要靠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的翠喜来实现。所以,同样描写上海,《日出》是一个京派的戏。 

    虽然《啼笑因缘》写在北京,又写北京,可是它却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市民的白日梦。里边有三个人,当初严独鹤去约稿的时候,就是说,第一,上海人要看武侠,所以有了关秀姑。第二,当时有一个唱戏的高翠兰被一个军阀旅长抢走,张恨水有点同情,又觉得这个事情有蹊跷,所以编出一个凤喜。可是里边最妙的,还有一个叫何丽娜。她长的跟凤喜一样,美貌又虚荣,可是她有钱,她买花就买很多,还会跳舞,可是她后来全改好了,她对着那个书生百依百顺。为什么?因为这个小说后来在上海连载,每写一天,那边很多人排队在等,所以那个作品是上海小市民跟张恨水共同创造的。我一直在想,如果这个小说是在北京连载的话,最后那个男主角可能就选关秀姑了。北方侠义,这个女的也漂亮,对不对?可是上海人他怕,有一个会武功的女朋友在旁边,他怕啊,凤喜又太贱,怎么着呢,他们就想象出,哪有这个可能,一个买花买几千块的女的,居然后来都住到西山去,为他清心寡欲,那就完全满足上海小市民的欲望,所以这真是一个通俗文本。 

    当然,张爱玲就很不以为然,张爱玲她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梦,她是打破我们的梦的。所以呢,她是第三种,当然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我想特别指出,大家注意没有,前面两个戏,都是女的堕落,都有一个男的在旁边痛苦观看,这个男的是最让作者投入的。张爱玲不是,张爱玲从女的角度去写,对不对?这是另外一个不同。 

    接下去,我们就要把话题往大的地方引申了。严格说这是三种广义的海派文学。《日出》是“上海批判”,《啼笑因缘》是“上海趣味”,或者说上海梦。张爱玲这个我想不出名堂,我只能叫她“上海解析”。其实这里边有点玩弄文字,解析跟批判跟梦界线都很微妙,三部作品大家看到其中的区别。第一种的特点是批判城市,但是背靠乡土。中国现代文学里边,写上海的,甚至最热爱上海的像《上海狐步舞》,穆时英的,这种作品都说“上海是造在地狱上的天堂”,都是持批判态度的。所以这种对上海的批判是阶级论和乡土论的结合。那张恨水当然就是大部分民国读书人口的阅读需要。张爱玲基本上她自己是都市人,是某种都市文化的自审、自嘲、自恋,跟自我解嘲。 

    我们再放到现代文学史上去看这三部作品,看海派文学。简单地说,现代文学史的书写,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大概有这么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王瑶写最早的现代文学史,差不多四十年代末到文革,这个阶段有刘授松、张毕来、唐彛⒀霞已住⒎ズ芏嗳诵矗忝乔靶┠甓恋幕窘滩亩际钦庑U庑┪难肺裁葱茨兀烤褪且蛭冢蠹抑溃ü院螅飨担教跽较咦髡剑惶跏蔷抡较撸惶跏俏幕较撸筒坏昧耍俏颐且芙嵛幕较摺!

    八十年代情况变了,文革教训出来了,文学不能那么为政治服务,所以那个时候的现代文学史,大家就正好相反,前面是找为政治服务的作家,八十年代以后大家就特别去寻找不那么为政治服务的作家,就是忠于艺术、忠于个性的作家。 

    九十年代呢,现代文学史出现两个新问题,第一个是怎么回答全国那么多人看金庸。记得那时候,有一个后来还受批判的报告文学作家,他到上海开会,他发言的时候说,我到处在上海的弄堂走,到处听到《霍元甲》的主题歌,我心痛。我说你干什么心痛,他说我们革命这么多年,我们革命文学这么多年,难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就是这个吗?因为革命文学从讲话以来,大家就追求一条:就是我们要写的好,同时要有越多的人看。几十年以后,他们发现,在座那么多的人,我不知道你们多少人看金庸、古龙、李碧华等等,国内现在有池莉、王朔等等。这么一股强大的这种文学现象放回来,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回头看鸳鸯蝴蝶派,重新回头看张恨水。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现代文学史本来是写到1949年的,写到1949年,张爱玲跟钱钟书只是现代文学史尾段的小小异数,可是问题是,现在我们把视线一拉开,哦,不是1949年,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说,黄子平他们提出这个概念,一考虑后五十年,张爱玲就不只是一个异数了,我们现在马上就发现,后面有白先勇、有钟晓阳、有黄碧云、有王安忆、有苏童、有朱天文、有一大堆都市文学的发展脉络。张爱玲这个传统,就变成要重新看待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发现原来讲的海派的传统,就出现了几重多义性。 

    所以,后五十年的,尤其是把海外中国文学的版图一变化,整个中国文学的大的二十世纪的文学线索就发生了变化。不过我说这个话,我知道肯定有听众已经不同意,特别知识分子,国内的知识分子对近年的张爱玲热其实是有一点反感,为什么?他们觉得第一俗,觉得张爱玲俗,这个我等一下要讲的,其实不是。第二就是他们觉得有意识形态背景,就是觉得以前踩这些作家有意识形态,现在抬他们也有意识形态。那客观来说,张爱玲,她的作品,这就回到刚才阿忆问的这个问题了,她到底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我想讲三点。我尽量讲的简单。 

    第一,她的意象,她的写法,是以实写虚的。我举几个例子会比较清楚。现代作家意象用的最好的,三个作家,一是鲁迅,鲁迅的意象是一针见血,结构性的,比方《药》,大家想一想这个《药》,看完作品以后,越琢磨越琢磨这个药字意味深长。还有比方像《祝福》,他结尾的时候,这样悲惨的情况,他来祝福。还有比方说《阿Q正传》,你们知道那个Q,一个尾巴,一个辫子,没眼睛,没嘴巴,这是周作人的解读。那另外呢,除了鲁迅以外,钱钟书跟张爱玲的意象文字,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他们两个人的方法很不一样,次序相反。我读一段文字,因为我这个人不能抽象讲理论,一定要讲文本。 

    钱钟书说,“沈太太的嘴唇涂的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印,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张爱玲怎么写,《色、戒》里,“她又看了看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的一道裂痕,阴凉的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 

    大家看到她的这个意象没有,他们两个人是倒过来的。张爱玲是把一种感觉,用一个物质的东西来形容,而钱钟书是跟我们一般人的方向一样的,是把一个现象,用一个外在抽象的东西(比喻),就是说,钱钟书是用抽象形容具象,张爱玲是用具象形容抽象。归根结底,我看作家,说一句实话,什么时代、政治、思想,到后来我都不看,最重要是语言。要是他语言都不能抓住我的话,这个作家,经不起久看的,只能看一遍的。而张爱玲这个语言背后,当然分析原因,有很简单的原因,比方说她家有钱,没落贵族,她真的喜欢很多实物,她真的有这么多东西,一个青瓷杯,什么银碗,什么首饰,她都有。 

    但是第二个才是很重要的原因,张爱玲说过一句话。我引这句话之前,我问问看你们,看看她说的准不准。在座多少同学,先在电影里看到海,然后才看到真的海? 

    (观众举手) 

    大部分。 

    在座多少同学先在电影里看到KISS,然后才自己KISS? 

    (观众举手) 

    比较少嘛。他们都全先自己KISS的,哦,厉害嘛。这两句话都不是我说的,都是张爱玲说的。她说,这是都市人的特点。什么意思?就是都市人接触这个世界,先是第二性的,物化的,然后才是世界自然的本原。所以都市人的感觉影响都市文学。这就牵扯到我们今天要讲的正题上了,就是这三个城市文学的一些基本特点。当然,她从这一点出发,背后有很多可以引申: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而且为什么世界是荒凉的,可是她还留恋华丽小东西。她在文学史上的突破,这只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先前讲的,五四的作家写爱情,基本有一模式,这不是我研究的,别人研究的。就是男的去救一个风尘女子,或者男的自己有问题了,被风尘女子救。或者去创造一个女子(如茅盾《创造》)。一个特点是男的都是读书人,基本上谈恋爱的五四小说男主角,不能是有钱人,有钱人如《子夜》中吴荪甫只会强奸女佣。你们有没有看到资本家谈恋爱,在现代文学里?很少。工人也不行,工人、农民谈起来,要么就是吴妈我跟你睡觉,要么就是(《春蚕》)多多头在女人腿上捏一把。没好好看到过劳工恋爱的,不多,谈恋爱的全是读书人。那都是读书人写的大家知道,其实不是这样。各阶层都谈恋爱,五四文学就是这么写。而且那些男人都特别忧愁、特别多愁善感。但是重要的是,这些男的精神境界很丰富,可是女的都一个样,就是玉洁冰清,都长的漂亮,我没看到他们说长的特别不漂亮的,很少,而且都良心很好,虽然处境已经堕落了,可是心地是很纯洁的。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我第一次读真不喜欢,我觉得很俗套一故事,后来才发现《倾城之恋》里有双重颠覆。我现在回答那位网友的问题了,颠覆在哪里?颠覆在以前的爱情小说都是,一男一女好,然后有一个社会在反对他们,梁山伯、祝英台,罗密欧、朱丽叶,子君、涓生,郁达夫跟他的女主角,都是两个人非常好,两个人之间没问题的,然后社会压力、父母、环境,贴在玻璃窗上的塌鼻子、雪花膏们的,所有这些人反对,他们跟社会作战。 

    到了《倾城之恋》你们发现有,没有人反对他们?战争发生在什么地方?两人之间。从此,爱情故事变成了男女战争。今天你去看香港、台湾的小说,我们选的《三城记》里面的爱情故事,哪谈爱情啊,那都打仗,揣摩、猜测,你一句来,我一句去。有篇香港小说写的非常好,一个男的是公司的经理,请下面一秘书下班坐他的车,前前后后坐了很多次,到最后手都没碰过,可是前后的心理斗争写的精彩绝伦、惊心动魄。从此,你们看到《倾城之恋》的颠覆作用。意象、都市性、爱情模式转变,当然更重要是张爱玲作品背后的小市民史观,谁说张爱玲不关心政治,她挑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