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白领2005 >

第39节

白领2005-第39节

小说: 白领200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周期”的研究。    
    中国的企业老板多数不愿意从终点看事情,而万通就是要站在未来研究今天,站在未来安排今天,不可能成为神,就尽量成为神的邻居。万科20周年,比万通年长6年,万通研究万科,就是站在未来6年看今天。万通研究美国有50年历史的房地产企业,等于站在未来40年看今天。    
    中国的企业家中,段永平、李东生都是很有平常心、前瞻性的,做事情非常平和,研究问题非常谨慎。当然还有万科的王石,万科并没因为自己第一就自得自满,花了很多钱研究未来,研究战略。    
    多数公司还研究这个项目那个项目,一些公司已经在研究全世界地产公司的发展;多数人看到繁荣的时候,一些人已经看见萧条,所以万通提出“反周期”。因此最近的“8·31”没有给万通带来什么麻烦,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企业变成了大人,学会了控制弹性和节奏。    
    希望万通未来能做到这三句话。如果做到了,也就成为盈利能力最强,最受同行尊敬,股东最满意的公司,这个境界应该说是一辈子的追求,未必是我能做到的。    
    五岁娶媳妇    
    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领导都会做项目,但不会做公司,做项目和做公司是两套功夫,就好比会打铁和会经营钢铁公司是两回事。我说过,五岁娶媳妇不是机遇,因为还没有能力,能力跟机会要匹配才能成事。美女从窗前过都瞎激动,但带回家去没法使。15岁生孩子不一定会当爹,生孩子只需要一分钟的冲动,组织家庭,承担责任却需要更多能力。25岁会当爹不一定能作教育家,当爹只教育一个孩子,能教育好所有孩子,还能办学的才是教育家。    
    企业家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家,只要是房地产公司都能搞好才是企业家。王石管理的公司没有不赚钱的,这就是企业家。一般公司做三个项目,老板就没法睡觉了。万科这个公司已经发展成织物的形式,可以不断复制,万科做40多个项目,王石还能满世界“玩”——其实我不同意媒体说这是“玩”。王总和我在外面的时候,讨论的都是很宏观的问题。管理40多个项目的董事长,就应该关心全球的问题。如果他光知道门窗怎么钉,这个公司就死定了,和5岁娶媳妇一样,全乱了。一个董事长管理的资产规模越大,视野就应该越大。我和王石一起去过很多地方,讨论人类历史、企业历史、社会变迁,大的判断都是站在终点来看企业。董事长理性的原则是要成为一个教育家,建立制度——这是董事长最重要的产品,建立持续盈利的公司这样一个机器,而这样一个机器是通过一整套制度来建立的。    
    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制度,200年来,美国的财富积累成为世界第一,GDP占全球将三分之一。中国200年前的GDP比美国高,那以后出了很多领袖,他们创造了很多伟大的传奇但没有创造财富,如今中国的GDP不到全球4%。我们的传奇比美国多,美国总统一届4年,还来不及传奇就下去了。而中国尝试一个主张,用了70年,社会成本巨大。    
    公司也一样,不能让大家为一个人的决策陪葬,公司应该少出领袖。创业者建立起持续创造财富的制度,然后应该淡化自己,用好的机制选拔人,用业绩淘汰人,这个公司就能进步——哪怕关于房地产的事儿一点都不懂,懂这两句话,就能行。    
    大和尚    
    小和尚怎么才能成为大和尚?要勤奋地念经,从一部经念到五部经,从门前扫地念到后堂,由看得见念到看不见,然后开始云游四方。云游的都是大和尚,小和尚就是打扫卫生。万科的董事长就是大和尚,云游、修庙——这不是“玩”,是研修,实地读书。    
    比如这次我们到北朝鲜,就能看到制度和财富创造的关系,我们还讨论到个人权力一定要受规则的制约。王石说到万科内部建立反对机制,万通也要有合理的反对机制。虽然我自己还是大股东代表,但正因如此,没有制约机制潜在的危险更大。在制约机制下,我提出任何建议都要先经过反对机制过一遍,然后再正常决策。    
    另外,还要把决策的责任放在天大的位置。不管企业多大多安稳,一项决策可能的破坏力都是巨大的。比如我们现在选择美国模式,必然使万通的财务弹性大,而土地储备少,在未来几年,决策带来的差距就会显现。但我们的选择是支付足够多的决策成本,以减少未来的执行成本和纠错成本。    
    中国人从来都是吝啬决策成本,而愿意支付大量的纠错成本,拨乱反正、治理整顿、调整……决策不花成本,都是一个领导者一个主意,没有制度制约,永远都是决策偏离轨道,总要解决遗留问题。我们200年来的制度选择太多样了,而西方在500年前选择过一次之后就没再选择,只一套,500年不变。所以500年前荷兰、西班牙牛气,400年前葡萄牙牛气,300年前是英国,200年前美国开始牛气,100年前日本兴起,50年前四小龙兴起,我们这20年来才开始牛气。从清末开始,我们试错了70年,才能得出一个结论,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孙中山夭亡了,蒋介石跑了,毛主席去世了——都是自然规律,竟不能用和平的办法讨论清楚一个好办法,然后定下来不变。    
    我希望万通的未来也不要因为我死了才发生变化,应该在我活着的时候就有一个好的机制。还要实行任期制,该退就要退。后人说秦朝,其兴也忽,其亡也忽,快起快落,就是因为创始人能干,“咵”地起来,“咵”地弄死。德隆是一个例子,如果在它起来之后,迅速建立一个制度,有人能制止创始人的膨胀,可能就会好。    
    在公司里,我不追求绝对权力,希望在我能做事的时间里,把制度做好,把持续创造财富的机器做好。门窗是经理的事情,公司开发的项目门窗不好,这跟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间接关系,因为我建立的制度没有能把门窗做好。我只调整制度,不调整门窗,我创造优秀的制度,选出优秀的经理,让公司的经理们发自内心地把门窗搞好。    
    万科能迅速成长到今天,很大一个原因是上市以后迅速建立了一套制度,现在的万科是公司推动项目,而不是老板推动项目。国内很多房地产老板不想办公司,只想做项目,公司成为老板的附属,外人看不见公司,只看见老板。    
    由“平常心、前瞻性”引出来很多思考,最后还是归结到这六个字上面。


第六部分 商务仓第59节 象征大于一切

    吴晓波    
    2003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中一半以上与本年度中国财经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无关。“偶然性”和“象征性”成为了人物入选的最重要的标杆。    
    【丁磊】    
    一年前,如果有人对网易的丁磊说,他将成为中国首富,这位1971年出生的宁波青年一定不会相信,可是,在胡润的2003年中国百富榜上,他攀上了这座巅峰。在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之际,丁磊因为迟疑不决而使得手中的网易股票数度出手未果,谁知道,正是这一大把在三四年前几乎变成垃圾的股票让丁磊因祸得福,2003年6月以来,在“中国概念”的刺激下网易股价一路上扬,最高达70美元,这正应了洛克菲勒的那句话:发财真是要一点运气的。在成为首富后,丁磊的清醒和低调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一点上,他与那些张扬的前辈们似乎代沟分明。    
    【张庆伟】    
    肯定有很多人不知道张庆伟是谁,但他成为“年度大奖”的获得者却似乎是众望所归。在某种意义上,这位42岁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是代表一个久被淡忘的光荣群体而走上领奖台的。在2003年度,“神州五号”载人飞行无疑是共和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张庆伟说,“航天这个行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要么成功,要么就是失败。”这是人们在整个充满了表演、矫情和不知所措的颁奖晚会上听到的最血性、最有男人味的对话。    
    【温铁军】    
    吴敬链先生对中央电视台记者说,“温铁军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这虽然是一句过誉之词,却有着一份由衷的肯定。温铁军的入选纯粹是一个象征。“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胡鞍钢的这一观点如今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呼应,可是,它要真正成为国策制订的第一要义却还有待时日。以研究“三农问题”出名的温铁军此次站到聚光灯下,应是这一呼声的最直接的体现。温铁军还跟茅于轼先生一样,亲自弯下腰进入乡村从事实际的教育工作——在2003年,他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免费培养农民的“晏阳乡村建设学院”。在温铁军的身旁,我们看到另一些同时代人的身影:茅于轼、曹锦清、秦晖,而在他的前面,我们依稀看得到另一些已经遥远的身影:费孝通、梁漱溟、马若孟(美)……    
    【吴鹰】    
    在国有资本充分垄断的移动运营领域,居然能冲杀出“中国第七富豪”(胡润百富榜),吴鹰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异数,也因此,他一直行进在怀疑的眼光中。1997年当“小灵通”在浙江余杭开通第一个系统的时候,几乎所有电信行业中的专家都认为它是一个短命的过渡性产品,直到今天,是否应该限制小灵通的发展仍然是一个莫衷一是的话题。然而,小灵通最终成为中国电信在移动通信领域对抗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惟一王牌,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有关监管部门屡次下达禁止令,尽管小灵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多次遭遇政策狙击,可是,吴鹰似乎总能在最后时刻化险为夷。2003年6月,他创办的UT斯达康公司被《商业2。0》评为全球高速成长企业的第一位。    
    【顾雏军】    
    每一年的中国财经圈都会惊爆出一些溅起满天风雨的争议人物,在2003年,便有杨斌、周正毅、艾克拉马、陈凯等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却不可能入围年度人物。关于顾雏军,在很多人看来,他当选经济人物应该是在去年,当时他以超低的价格收购科龙引发一场新闻大战。    
    43岁的顾雏军需要证明自己的东西很多: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他是一个高明的资本猎手吗?他有从事实业的耐心和能力吗?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顾雏军先后将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恩、美菱等品牌纳入旗下,俨然成为中国家电业继张瑞敏、李东生之后最值得期待的家电大王,他甚至宣称,“我要整合的不仅是冰箱行业,而是整个制冷产业链。”在一次采访中,顾雏军说自己的梦是“成为民企中的第三代企业家领袖”。显然,他的故事还在路上。    
    【黄发静】    
    即便是在浙江传媒界,黄发静都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他的当选在很多人看来都十分的意外。在2003年初爆发的那场温州打火机与欧盟之间的反倾销纠纷中,最活跃的企业家似乎应该是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的周大虎先生。至少在Google里,与周大虎有关的页面数为1140个,而与黄发静有关的则是696个,而且其中一半是报道他入围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新闻。    
    【苗圩】    
    正如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言,“行业决定企业命运”,经济人物的表现往往与一个行业的兴衰密不可分。近年来,汽车行业的迅猛成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象征,在2002年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入围,而在今年,另一家汽车巨头东风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苗圩——这位经常被读错名字的企业家,“圩”常常被读成“yu”,而其实应该读作“wei”——毫无意外地又以行业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年度经济人物”名单中。而可以预见的是,在一年之后的下一个年度经济人物名单中,上汽公司的当家人绝对有可能赫然在榜。    
    【龙永图】    
    如果龙永图现在还是外经贸部副部长,他肯定不会出现在年度经济人物的候选名单上。与此可以类比的是,在本年度的中国财经世界中,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表现和影响力有目共睹,由中海油转任海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卫留成(他曾以中海油总裁身份入选2001年度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引人瞩目,然而他们却无缘任何评选。在入选的消息公布后,有记者问目前身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先生,他希望颁奖晚会上由谁来为他颁奖时,他脱口而出的名字是:朱镕基。    
    【牛根生】    
    牛根生似乎是一个很有新闻细胞的企业家,在2003年,他领导的蒙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