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

第12节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第12节

小说: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断,我竟登程离去,   
  未曾留意她当时说出的语言。   
  苦难啊,苦难,   
  这世界对于你太宽。   
  我们最后知道的只有她苍白羞怯地去送别,想哭却不敢哭,声音发抖,哽咽着看着幸福走远,看着他们奔着幸福而去,而她只好无力地站在原地。   
  他们走之后,她的生活应该是青灯向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他们走的是一条惊涛骇浪的路,在奔向瑞士的道路上放声高歌,而她只能缩在冰冷如铁的被子里呜咽。   
  作为一个个体,她所承受的悲剧要比她的妹妹更深,她没有过被爱,没有过失去,没有过希望,更重要的是没有过将来。她仅有的一点绯色的梦给她带来太多的灾难。   
  别人可以一路披荆斩棘,砍出一条路,对于她来说,没有路。   
  爱是一场筵席,有的人拼却一醉,有的人举箸伤悲,有的人饮鸩止渴,有的人誓死不悔。   
  Percy Bysshe Shelley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民主诗人。出身乡村地主家庭,20岁入牛津大学,因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2年渡海时遇风暴,不幸船沉溺死。他的代表作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休斯》和《钦契》等。 
第33节:王尔德:低到尘埃里的花(1)         
  12。 王尔德:低到尘埃里的花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要是你想要一朵红蔷薇,〃树说,〃你一定要在月光底下用音乐造成它,并且用你的心血染红它。你一定要拿你的胸脯抵住一根刺来给我唱歌。你一定要给我唱一个整夜,那根刺一定要刺穿你的心。你的鲜血也一定要流进我的血管里来变成我的血。〃 
  王尔德《夜莺与蔷薇》   
  头发浓密,微鬈,向后梳,中分。长脸,鼻梁很挺,就像一座房子高敞明亮,气宇不凡,和两道浓眉呼应,双眼皮,眼睛大而多情。眼角往下耷拉,睥睨众生,穿着粉红色的燕尾服,手拿一枝向日葵或者百合旁若无人地走在灰扑扑的人群中。他喜欢奇装异服,喜欢特立独行,他舌粲莲花,妙语连珠,才华横溢。他就是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王尔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在绘图本的《离骚》里,屈原常常被画成一个宽袍广袖,佩宝剑,手拿香草或者香花的孤绝者。 
  说到喜欢奇装异服和语不惊人死不休,张爱玲和王尔德也很像。她有一次穿了一件清朝的衣服去印刷厂看清样,排字工人竟然全部停工来看她的衣服。她是精刮的上海人。〃不聪明的人她就不喜。〃胡兰成回忆她说。 
  是的,总有一些人出身高贵,智力卓越,美丽惊人,有睥睨众生的资本。王尔德就是其中之一。   
  1854年,王尔德生于都柏林,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开有自己的诊所,也有著作出版,是位爵爷;母亲是19世纪40年代青年爱尔兰运动中的旗手,发表了大量带煽动性的诗歌,出版了不少诗集和散文集。因此有人说王尔德一生最好的教育是在他父亲的餐桌上和母亲的会客室里得来的。 
  1871年,17岁的王尔德赢得一笔奖金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他因古典课程出色而得到了很多奖励,其中包括一次学术基金和一枚伯克利金质奖章。   
  1874年,王尔德进入牛津大学,并在第一次文学学士学位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从而成为牛津大学的半津贴学生,即在大学四年中他每年可得到95英镑的津贴。   
  27岁,王尔德出版了诗集《王尔德的诗》。诗集一出,轰动文坛,而他自此却一跃成为唯美派的青年诗人,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人物。整个上流社会都模仿他: 
在纽孔里插着一朵蜀葵或者铃兰,漫步在皮卡德利广场,讲着王尔德式的俏皮话,仿效王尔德购买贵重的宝石。遇见平民百姓,他们眼皮抬也不抬,一脸傲慢的神气也像王尔德。   
  正如张爱玲所言: 〃出名要趁早啊!〃王尔德少年成名天下知。美国邀请他漂洋过海去演讲,过海关的时候,他说出历史上最狂妄的话: 
〃除了我的天才,我没有什么好申报的。〃是的,他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年轻、美貌、才华、财富、社会声誉。世界在他手中,盈盈一握。   
  骄傲如张爱玲,遇到自己的真爱,会怎么样呢?〃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在送胡兰成的照片背后如是写道。饶是那么颖悟通透的她,也为爱痴狂过,为爱谦卑过。 
  有一则趣闻说: 
伦敦,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王尔德窗下拉小提琴,王尔德看见了很生气。〃贫穷也应该是优美的。〃于是他请来伦敦最好的裁缝,为乞丐做了一身价格不菲、剪裁精美的衣服。服装做成以后,王尔德亲手用粉笔画出几个地方,叫裁缝剪出豁口。于是,从此以后就有一个穿着漂亮燕尾服的乞丐在他窗下拉小提琴。 
  看完这个故事的人,无不发出会心的微笑,王尔德的确是一个性情中人。虽然他后来由于同性恋的丑闻被捕入狱,但我宁愿相信他就是一个为爱痴狂的人;我宁愿相信他是一个为美痴狂的人,他怕死,他怕衰老,他喜欢美少年,都不曾妨害过他人。 
  1884年,30岁的他与年轻美丽的康斯坦丝结婚了。新娘子漂亮、温柔,而且给王尔德带来了一笔可观的嫁妆,使他们能在泰特街住下来。婚礼是1884年5月29日举行的。 
  接下来的两年,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做父亲的为儿子写下了9篇美丽的童话。   
  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第34节:王尔德:低到尘埃里的花(2)         
  虽然有妻如玉,有子如珠,他还是不可抗拒地爱上了年轻俊美的道格拉斯爵士。   
  有一种爱是劫难。王尔德与道格拉斯的爱情便是,这段爱毁掉了两个天才。   
  他称呼道格拉斯为〃波茜〃,他大后者16岁。在牛津就已是相识,波茜是王尔德的崇拜者。   
  波茜是用象牙和玫瑰花瓣做成的阿都尼斯一样的美少年,是王尔德的理想。他金发飘飘,媚眼如丝,是比女人还要致命的诱惑。   
  王尔德曾经说过一句有名的俏皮话: 〃我什么都能抵抗,除了诱惑。〃他的大部分话最终都一语成谶。   
  爱上一个美少年,或许才是他的本性。   
  他就一直朝着天性往前走。往前走。   
  外表高傲,其实温厚,小他16岁的小小爱人,常常取笑他日趋肥胖的身材,常常抱怨他不读自己的小诗。他左右了王尔德的悲喜,把他的欢喜和悲愁攒在手心,一提一放,扯得他的心生疼。而小小年纪的波茜并不察觉。 
  王尔德为他花钱如流水。为了挣钱,他不得不拼命写小说,写剧本。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  
  剧院里掌声雷动。上流社会以能邀请他去他们的沙龙、听他讲话为荣耀。   
  这个时候,他是上帝的〃宠儿〃,世界都承认他的天才,身边有波茜这个天使,永远葆有他所期冀的青春和美貌。   
  1895年,王尔德41岁。他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他与波茜夜夜笙歌,形影不离。   
  波茜的父亲,老侯爵终于生气了,在王尔德经常去的俱乐部留下了一张侮辱性的字条,并将王尔德以〃有伤风化罪〃送上法庭,但罪名并不成立。   
  不幸的是,波茜因为仇恨自己的父亲,一心想把自己的父亲送进监狱,就极力怂恿王尔德以〃诽谤罪〃反控他父亲。见王尔德又自己投上门来,英国的法律和社会禁不住欣喜若狂,他们带着信徒般的狂热准备将王尔德置于死地。 
  一次又一次上庭,面对对他恨之入骨的法官,王尔德不曾畏惧。他依然穿着银白色的或者粉红色的,或者淡紫色的燕尾服,纽扣里插着被他染成绿色的石竹花。他神采飞扬地从黑糊糊的戴假发的法官和陪审团中昂然走过去。他把自己想象成为人间盗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在法庭上,他发挥他汪洋恣肆的口才为这段〃不敢说出名字的爱〃辩护:     
  这种在本世纪内不敢让人知其姓名的〃爱〃,是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的一种伟大感情。比如像大卫和约拿单之间存在的感情,比如柏拉图把它当做他哲学的基础的感情,又比如可以在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见到的感情一种深沉的、精神性感情,它既纯洁,又极完美;在它的支配下,才产生出像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创造出的那样的伟大的艺术品,以及我的那两封信。 
  尽管如此,它在本世纪仍被误解被误解到如此地步。由于这种误解,我才身处眼下这种境况。   
  它是美的,它是优雅的,它是最为崇高的感情。而且,只要年长者拥有才智,而青年又拥有生命的欢乐、希望和欢闹,它就不断地在年长者和青年间存在着。   
  尽管如此,世人却无法了解。世人对它大加嘲笑,有时甚至由于它还把人送上颈手枷。   
  尽管他的口才仍然不比沙龙上讽刺浅薄妇女的言论逊色,可是上流社会对他〃违反自然的爱〃已经出离愤怒了。   
  他被判服苦役两年。   
  1895年,他被换上灰扑扑的,他最讨厌的、没有品位的囚服,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天气里,被押送进雷丁监狱。   
  这一次,换作下等人来围观他,雨中,他流下生平不多的眼泪。   
  一夜之间,他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人生的繁华瞬间成了苍凉。   
  他的文友立刻离开了他,他的妻子不得不带着两个儿子远走意大利,隐姓埋名。   
  几年前,他在那篇让自己流了泪的童话《自私的巨人》里曾经这样写道:   
  巨人向窗外看,发现在园子最远的角落,树上已经开满白花,树下站着他所爱的那个小男孩。巨人很高兴地挨近小孩,他发现孩子的掌心和脚背上有两个钉痕。巨人大叫: 
谁敢伤害你?孩子说: 这是爱的伤痕啊。         
第35节:王尔德:低到尘埃里的花(3)         
  是的,他的入狱,他的后半生贫困交加,他的人生突然的转折,在他看来都不是他人对他的伤害,这是爱带来的伤痕,这是爱的代价。这样的伤痕是一个准备去追求至爱的人,早就应该知道的。 
  看了《快乐王子》,有人会问,王子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宝石、金子送给别人,最后自己心碎而亡?小燕子为什么要留下帮助小王子,而失去去温暖的非洲过冬的机会,最后死在这个没有人知道他的城市?在王尔德看来,这不需要理由,爱不需要理由,付出不需要理由,这是心甘情愿的,就像安妮宝贝说的: 
〃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   
  就像他为了波茜而入狱。   
  监狱外面,他的波茜依然白日放歌还纵酒。王尔德却做着苦刑犯人的活儿,一连几个月把废弃的粗麻绳撕成一绺一绺的麻经子,弄得指甲都劈裂了,再不就是毫无意义地把沉重的石头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他倒在冰冷的地上,从此留下了致命的耳疾。他不会擦皮鞋,也懒得梳理自己的妆容。当有朋友来看他时,他总竭力用红手帕掩住面孔,遮住没剃过的脸颊上的污秽。 
  有一天,他的妻子来看他。   
  面对这个善良美丽、被他深深伤害过的女子,他满心歉疚。爱上一个男人,是他的本性,他试图让她了解这一点。   
  她了解,从他愿意为波茜入狱那一刻她就明了了。   
  她愿意原谅他,因为她懂得了他。   
  等他出狱的时候,妻子已经死了。   
  他,来到康斯坦丝的坟上,献上了一束花。墓碑上依然写着: 王尔德妻子之墓。她依然是他的妻。   
  他失去了两个儿子的监护权。孑然一身。   
  再看前方,有一个金发飘飘的美少年向他走来。先是迟疑,然后两个人终于拥抱在一起。   
  牢狱也没能把他们分开。王尔德说过: 
〃世界尽在我的掌握中,可是我却把握不了对你的感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