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与神对话之与神对话问答录 >

第6节

与神对话之与神对话问答录-第6节

小说: 与神对话之与神对话问答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潜嘣斓摹9赜谡庖环矫妫攵烈槐酒婷畹氖椋祭玻渴肺拢˙rian Swimme)所著的《宇宙是一条青龙》(The Universe is a Green Dragon)。
  所以,玛琪,问题不在《圣经》中什么句子是真的?而在什么句子对你而言是真的。在《圣经》中我就发现了伟大的真理与智慧事实上,处处都是惊人的真知卓见。但也有些地方让我畏缩,觉得《圣经》不是在对我发言。顺便说一句,《与神对话》的情况也是一样,而这是好的,妙的。如果我弄出一本书来人人称是,句句说好,我会感到痛恨。你能想象那责任是何等的压人吗?不,我宁可你为自己负责,看你能在其中找到什么。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当然,《圣经》也是一样。
  5。好啦,现在让我们谈谈你关于性的问题,我看不出《与神对话》中神在关于性的讯息上有什么矛盾之处。书中从没有要我们去做不负责任的性事。在书中,神为性注入了「好玩」之义,要我们喜欢怎么多做就怎么多做,要我们懂得性的喜悦,去体验它,去分享它,去跟这美妙的恩赐嬉戏。我想,有些人会以为这是在鼓励不负责任的性,以为这是给不负责的性颁发的执照。然而,书中没有任何一句话有这方面的建议或暗示。在「好玩、喜悦与嬉戏」和「不负责」之间的联想是你自己心中造成的。有些人告诉你,如果跟性嬉戏,喜悦的参与性事,觉得好玩,就是不负责的行为,或无可避免的会导致不负责的行为。我不愿意做这种联想,而且更不会如你的问题所意寓的把两者自动连结在一起。说「那结果是自动发生的」,或说「其一导致其二」是一回事;说「其一有可能导致其二」是另一回事,这两者完全下同。
  就是由于这样的礼教认为欢天喜地的、纵情的、嬉戏的、尽情而丰富的性表现无可避免会导致不负责任的行为才把大部分的世界(至少是大部分的西方世界)投入对性的长期恐惧中。顺便说一句,这种长期恐惧症又使我们对人性的这一面产生大量的罪恶感,而实际上人性的这一面本当没有任何罪恶可言。
  人类的性反应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喜悦,恩赐,是眼睛中有着小星星亮晶晶的欢庆之事。性绝不是本意要我们掩藏的、遮盖的事:绝不是要我们在斯文的友伴前难以启齿的事,绝不是要我们必须紧张兮兮从事、面带羞耻、勉为其难的事。性的本意是要我们带着爱的、公开的、诚挚的、欢笑的、喜欢的、无所禁忌的、纵情欢乐的去做的事。请注意,没有任何一句话说它是不负责的。而且,爱、公开、诚挚、欢笑、喜悦、无所禁忌和纵情欢乐这些词义也没有任何一个跟「不负责」是同义词。《与神对话》所说的是性的喜悦、自由与快乐,并认为读者明白这些和「不负责」不是同一回事。
  至于孩子什么时候什么年龄才应开始「享受」性,回答是:立刻。事实上,孩子们真是这样。几乎立刻。其实是我们这些紧张兮兮的大人在告诉孩子(甚至婴儿)不可以「碰那里」,不可以「看那里」,甚至不可以注意「那里」的存在。是我们这些紧张兮兮的大人,把我们的罪恶感、羞耻感、尴尬、我们的性困惑和性功能失调,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没有性困惑。孩子没有性功能失调。只有在听了大人说,看了大人做之后,孩子才开始收到讯号,以为性有什么「对」;以为我们不可以说「鸡巴」,不可以说「屄」,因此就编造了许多代替性的儿语,让两岁的小孩来听来用,免得孩子实际上去用正确的用语。我们连小孩说「鸡巴」都认为万万不可,还能期望社会对性的态度不扭曲吗?
  这个世界用四个字母(译按:指fuck,干,肏)的那个字来做最下流的语助词,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吗?然而,这个字原是用来指人类最棒的肉体经验的!
  所以,玛琪,我对你这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你不想听的。没有「孩子还太小,不能享受性的乐趣」追回事。当然这并不表示性交。这表示,要明白、要尊崇、要欢庆我们统统是人类:爸爸妈妈也是:而性是人性中欢乐的部分,不是可耻或见不得人的部分。我们其实可以找到种种办法,既可以鼓励、培养、创造,并允许那心脏狂跳、胃部缩紧、血脉上冲的自我发现和互相发现的兴奋经验,又可以完全符合年龄的区分,以真诚、爱(爱自己和他人)、人格的里外合一、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欢庆来体验。令人惋惜的是,玛琪,大部分父母亲都不这样看:而大部分社会与文化甚至连试都不肯试。
  你不认为我们现在已是时候了吗?
  孩子们应受到鼓励以适合年龄的方式表达和体验他们性的喜悦,去体验与表达一切人类的性喜悦。他们对这种经验的最大体会是依年龄而不同的,玛琪,每个年轻人的时间都并下相同。玛琪,最充分的经验也许不到九十岁不能得到,因为这种经验的神秘和无止境的吸引力正在于随着年龄的日增可以在其中发现新的美,新的妙,新的开放,新的脆弱,新的信靠,新的喜悦,新的好玩,新的爱之深度和分享爱的能力。但是,玛琪,如果我们以羞耻、罪恶感和尴尬为起步,则永远不会达到这一步。 
《与神对话问答录》10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十、关于罪,濒死经验,《圣经》真理和人生目的
  
亲爱的沃许太太和沃许先生:
  我写信给你们二位,是因为伟大的夫妻是共同工作的,而我想要的是答案,不论是由谁。我曾求问过天父,请求指导和回答,而回答总是说我应写信给你们,以便让别人也可分享答案。
  我是由一个自封为五旬节(Penteeostal)传教士的人所教养的,他却对我性侵犯。我有二十年的时间生活在毁灭性的生活模式中,常常企图自杀。我相信是在其中的一次我遇见了神。六年前,我想要杀我的继父,精神完全崩溃。我被送到精神病院,诊断为躁郁症。那时我才开始注意到有多少精神病患者不但敬畏而且怕神。
  自从读过《与神对话》第一与第二册(许多次)之后,我的精神才稳定下来,现在则想要帮助其它的精神病患。我丈夫和我每年见好几千人(每两个月我们搬家一次),大部分是南方浸信会和五旬节教派的信徒。我必须诚实的说,当我跟他们谈《与神对话》时,这些人大部分会发狂,但他们总是会回来,提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是我无法回答的。我有幸与那么多人分享《与神对话》,并看到人们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谢谢你们和天父。但我需要知道答案。
  现在,就说说我的问题。如果没有罪,耶稣为何而死?有些人有过死亡经验而说自己曾经去过地狱,这应如何解释?如果《圣经》不完全是真的,我们应阅读什么部分?我们仍旧应该缴交收入的十分之一吗?我受教要向我受教的地方缴交十分之一的收入。你们收十一捐吗?当我不能回答别人这些问题时,我就觉得自己满蠢的,也怕损害到别人认识天父的机会。
  我如何去发现我人生的目的?我知道天父为着某种理由让我的自杀不得逞。分享就够了吗?我如何更能去帮助他人?
                                                                      某某(姓名因需求而不刊登),以友爱之心写于华盛顿
  
我的友爱之友:
  我妻南希要我向你致意,所以,我就为她表达了。现在让我们一个个来谈你提出的问题。
  ⊙如果没有罪,耶稣为何而死?
  耶稣死了,又从死中复活,以便我们可以认知关于他的真理,也因而可以认知关于我们的真理。他的作为意在显示我们真正是谁。每一项作为都是在为自己作定义的行为。这话于你是真的,于耶稣也是真的。耶稣是一位圣师,他对关于他自己的真理和关于神的真理有绝对的领会,他希望跟全世界分享这真理。因此他说:「我与父为一。」也宣布我们是他的兄弟,也让我们听到这样的问话:「我不是说过『你们是神(gods)吗? 』」论到他所行的奇迹,他说:「你们为什么如此吃惊?这些事情,甚至更过于此的事情,你们也可以做。」
  耶稣不是为我们的罪而死,却宁是为证明我们是无罪的。我们是依神的形与质(the image and likeness)而造的。耶稣则不断的想要告诉我们这件事。但相信他的人很少。他知道,只有将神性做真正的展示才能让人信服。不错,他说服了许多人相信他是神,但有不少人却未能领会我们也统统是相同的东西。我们开始崇拜他,而这却不是他的本意。
  ⊙有些人有过死亡经验而说自己去过地狱。这应如何解释?
  神说,在我们「死」后的最初片刻,我们会经历到我们预期会经历的事物。如果我们惧怕会「下地狱」,我们就会在事实上创造出这结果来。不过,用不着担忧,因为当我们不再想要我们这自创的「地狱」,不再相信它时,我们就不会再经历到它了。这时,我们就会结束那经验。顺便说一句,在此处地球上,情况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生活在地狱中,但当我们改变对它的觉知,即在此刻,我们整个经验就会改变。
  ⊙如果《圣经》不完全是真的,我们应研读什么部分?
  研读你想研读的任何部分。假如你想只阅读:「真」的资料,则学校中一半的历史书和社会教科书都会被你放弃,今天你看的大部分报章杂志也会被你放弃。你可以依照你的喜好尽量常读《圣经》,而每读一段都问自己:你认为对你而言真不真?读《与神对话》或任何性灵方面的书也都是如此。
  我们仍应缴交十一捐吗?你受教要向你受教的地方缴交十一捐。你们也收十一捐吗?
  你没有「应当」做任何事情。谁定下这「应当」呢?将收入的十分之一给予他人是一种使你自己富裕的有效方式,因为你给予别人就是你给予你自己。如果你展示自己是富裕的,则你就会经验到自己是富裕的。这就是何以大部分的精神运动和几乎所有的宗教都鼓励某种形式的十一捐。并非十一捐本身是「好」的,而是凡你拿出去的都会回到你身上。
  没错,「再创造基金会」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基金会每个月都从世界各地接受十一捐:捐助者认为此基金会是精神的泉源之一。
  ⊙我如何去发现我的目的?
  你不能去「发现」你的目的。《与神对话》中说,人生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除非你自己给自己订一个目的,否则你就没有目的。除你之外又有谁能给你目的呢?神?而如果他给了你,他会对你密而不宣吗?以下是一个伟大的智慧:
  我们等着神来告诉我们我们的目的,神却在等着我们去告诉他我们的目的。
  ⊙我知道,神为了某种目的而破坏了我自杀的企图。分享就够了吗?我如何才能更帮助人?
  没有事情是你需要帮助的,因为没有人需要你帮助。做任何事情的唯一原因是:去宣布、去表达、去经验、去实现和去成为你真正是谁。跟他人分享智慧,帮助他人,可以让你体验到你是谁吗?如果是如此,就去做。如果没有,就下要去做。因为那会以你的恼愤为结局。这样,你谁也帮助不了。
  我的朋友,请再读《与神对话》,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在那里。我此处所说的一切都在三部曲中。关于这些答案,无需去说服任何人。当人们准备好了,就会来寻求真理。只需留心,等待。
  「当学生准备好了,教师就会出现」。
  等着「学生」准备好吧! 
《与神对话问答录》11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十一、如何应用神的法则?
  
亲爱的尼尔:
  有些东西我搞不清楚,你能为我厘清吗?
  十分之一捐。我在基本教义派教会的多年间,我都缴十分之一捐,所以我懂得那是什么意思。过去一年,我也捐出至少我收入总额的十分之一 ,大部分给精神成长的一些组织。关于把至少十分之一的所得还给宇宙的重要性,我读过许多不同的资料,所说都一致;不一致的是捐向何处。
  你也说过,如果想要对某种事物有更多的体验,我们就应成为此经验之泉源。所以,如果我想要更多的钱,我得去给那些钱比我少的人。这是由我的十分之一中拨出,还是另外?我很愿意捐给「人类住处」(Habitat for Humanity)组织,因为我希望自己有个房子。这应从我的十分之一拨出,还是另外?
  再者,假设我希望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并为有了一栋房子而感恩,我应该说明我想要的细节到什么程度呢?细节会不会限制了神?我应认为神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