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雪城 作者:梁晓声 >

第14节

雪城 作者:梁晓声-第14节

小说: 雪城 作者:梁晓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娘的目光牢牢盯在“黄大衣”脸上。

    凝固的目光。

    “黄大衣”的咬肌明显地凸现了。

    新娘的表情也是凝固的。她的嘴微张着,她的双眉极度意外地高扬着,她那
双大睁着的眼睛里,苦苦的哀求,深深的内疚,如山一般的委屈,如渊一般的情
感,如面对地狱一般的惊悸,都如死一般凝固在文秀的脸上! 仿佛零下二百七十
度的制冷机,在这张脸表情最复杂最多意最真实最生动最难以捕捉最难以描摹的
瞬间,将它冻结了。

    她不忍注视,可目光却被牢牢吸在那张脸上!

    新郎又缓缓转过身来,对“黄大衣”低声说:“我替她。”

    他走向席棚,从灶膛内抽出一根燃烧的木柴,将花圈点着了。

    人们默默地瞧着花圈。火焰飞舞,灰烟升腾。它在众目睽睽之下烧毁,坍在
雪地上,化了一片白雪。院内飘散着呛人的焦味。

    花圈架噼啪作响,仍爆着无数的小火星。一只只黑色的大蝴蝶,在空中旋舞
蹁跹。

    新娘猛转身跑进屋里去了。

    “黄大衣”和他的两个伙伴默默肃立,像为一个死者哀悼。

    “我跟你们拼了! ”

    席棚下突然发出一声怪叫,新郎的弟弟又跃出来,扑向“黄大衣”。

    新郎拦挡住弟弟,狠狠给了弟弟一记耳光!

    他的弟弟捂住脸,像截木桩似的,僵立在他面前。

    “黄大衣”转身朝院外走去。

    他的两个伙伴跟随在他身后。

    “站住! ”

    新郎喝了一声。

    他们站住了,同时转身。

    新郎吩咐一个孩子:“你去拿一瓶酒来,再拿四个杯子。”

    男宾女客都泥塑木雕一般,谁也不说一句话。

    公众的沉默是公理的沉默。

    人们仿佛都明白了什么。

    那孩子拿着一瓶白酒和四个杯子出来了,交给新郎后,立刻与其他的孩子们
站到一起去了。

    孩子们也怯怯地沉默着。

    新郎走向那三个造成这种沉默的人,说:“你们还没喝喜酒呢! ”

    “黄大衣”迟疑了一下,接过酒杯。

    他的两个伙伴看了他一眼,也各自接过酒杯。

    新郎从容不迫地给四只杯里都倒满了酒。

    他们一饮而尽,然后同时相互亮了一下杯底。

    新郎从他们手中一一收回杯,问:“你们导演的这场戏该算结束了吧? ”

    “黄大衣”说:“你这个角色扮演得很出色,不容易。”一只手伸人大衣兜,
掏出钱包,弯腰放在雪地上。

    他的两个伙伴也各自默默取出钱包,放在雪地上。

    他们大步走出了这个院子。

    花圈仍在燃烧。

    大人孩子们都不能马上从沉默中挣扎出来。

    新郎捡起三个钱包,走到花圈前,将它们投入了余焰。

    刮起一阵风。纸灰被刮得在地上打转,在人们腿脚间像耗子似的窜来窜去。

    突然,新房里传出一个女人的尖叫声,“不好啦,新娘割手腕了! ……”

    第一个作出反应的是新郎。他像一头豹子,撞开人们,冲入新房。紧接着,
纷纷反应过来了的人们,一齐朝屋里拥。门太窄,拥不进屋去的,就堵在门外。

    “躲开! 躲开! 别挡住我! 让我进去! ……”姚玉慧对堵在门外的那些人推
着,拽着,擂打着。桌椅相撞之声,餐具落地之声,毫无意义的吵吵嚷嚷之声,
在屋里造成一阵骚乱。

    她总算挤入屋内,见新郎已将徐淑芳抱到了床上,一只手紧紧握住她的左手
腕,一声声叫她的名字。

    新娘昏在新郎怀中,地板上一摊鲜血。崭新的床单上,新郎新娘身上,也尽
是血。屋里的其他人,一个个傻呆呆地围着新郎新娘。有两个女宾客,互相用手
绢揩擦她们衣服上的血迹。

    “你们,都出去! ”姚玉慧大声命令那些束手无策的人。

    他们以各种各样的目光瞧着她。

    她对谁都不加理睬,又大声说:“不需要你们! 出去! ”

    不知为什么,他们竞服从了她,一个个悄然退出去。

    防止再有人进来,她将门插上了。

    新郎抬头看了她一眼,低声问:“你能帮我很快叫到一辆出租汽车吗? ”

    她看得出,虽然对新郎来说,她是最陌生的,他对她还抱有几分怀疑和不可
理解,但她的镇定,获得了他的信赖。

    她回答:“能。”

    新郎握着新娘腕子的那只手动了一下,血立刻从伤口涌出。

    她说:“握紧,冷静点。”

    她扯下毛巾绳上搭着的一条还没用过的毛巾,用它将新娘的手腕一层层缠住。
接着掏出自己的手绢,将毛巾扎紧。

                                16

    她对新郎说:“把你的手绢也给我。”

    新郎赶紧掏出自己的手绢递给了她。她又用他的手绢,在新娘手腕上方扎了
一道。这一切她做得很有经验,在兵团时,她受过战场救护训练。

    “你等着,我马上就会叫一辆车来。”她说完这句话,便匆匆打开门走出去
了。

    人们立刻围住她询问:

    “新娘怎么样了? ”

    “还昏着吗? ”

    也有人发表局外者的议论:

    “嗨,什么事都是可以说清楚的嘛,何必寻短见呢! ”

    “那几个兵团返城的小子也干得太损了……”

    她无心理他们,一口气跑回家中,见郭师傅、弟弟和倩倩正从楼上不慌不忙
地走下来。

    她开口便问:“车在吗? ”

    郭师傅回答:“在。”

    “开车跟我去! ”

    “哪儿去? ”

    “别问! ”

    “这……”郭师傅为难地看着弟弟。

    弟弟说:“姐,话剧团的团长今天约我到他家去谈谈,我已经晚了……”

    倩倩也说:“是谈明辉到话剧团当演员的事……”

    她打断瓷娃娃的话:“晚了又怎么样? 你们坐公共汽车去! ”

    倩倩怔住了。

    郭师傅说:“我可是将车偷偷开出来的啊,四十分钟后你父亲要去省委开会
……”

    “少罗嗦! ”

                第三章

                                1

    天完全黑了。

    市立一院急救室外的乳白色长椅上,坐着姚玉慧和新郎。

    长长的走廊,除了他们,再无别人。尽端一盏壁灯亮着,幽蓝的光腼腆地偎
向长椅。急救室门旁,竖着人体形的立牌,正圆的“头”上,写一“静”字。

    新郎低俯着身,十指插进理过不久的硬发中。他这样坐了很久了。

    姚玉慧身子紧靠椅背,头仰着,抵着墙壁。坐得很端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一
扇窗。

    月光在窗上均匀地涂了一层铂。

    从徐淑芳被推入急救室,她和他就坐在这张长椅上,彼此没说一句话。她没
有想说话的情绪,她能理解他也是。

    她和他都在等。一个等待的是自己的新娘,一个等待的是自己当年的一个女
战士。在他们两个人之间,很难说谁比谁的心情更为焦急,更为复杂。

    她暗想:他爱徐淑芳吗? 今天这件事发生之后,他还会爱她吗?

    又想:这么晚了,自己还陪着他坐在这张长椅上,是不是值得?

    他需要一个人陪着他等待吗?

    总得有一个人坐在这里等待。这是他无法推卸的责任,可并非也是她的责任。
是她迫令父亲的司机将徐淑芳送到了医院里,是她挂的号;是她找到母亲认识的
医生,非常顺利地办理完了一切住院手续。她能做的,她都做了。实际上是替他
做了。没有她,今天够他应付的。

    她又根本不是为他做这一切的。他是谁? 她连他姓什么还不知道呢! 与他毫
无关系。甚至他爱不爱徐淑芳,徐淑芳爱不爱他,他们是怎样认识,以什么为基
础或者为条件决定结婚,徐淑芳与那个“黄大衣”从前又有过什么样的感情纠葛,
也与她毫无关系。如果花圈挽联上写的不是“徐淑芳”三个字,而是另一个人名,
她根本不会走人那个大杂院。虽然那个大杂院仅与她的家一墙之隔,她也很可能
永远不会产生走人那里的念头,很可能与这个坐在她身旁的新郎老死不相往来。

    她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徐淑芳;因为徐淑芳曾说她是个“好人”,她忘
不了。

    急救室的门无声地开了,新郎一下站起,却不是徐淑芳被推出来,而是一位
中年女医生走了出来。女医生露在口罩上方和白帽子下方那双质询的眼睛,盯了
他片刻,也盯了她片刻,转身走了。

    女医生的目光中包含着对她的不良的猜测意味。

    新郎又缓缓坐下了。

    她却不愿再与他坐在同一张长椅上,她不愿被第二个人再用女医生那种目光
看一眼。她想自己会发怒的。

    她走到窗前去,背对新郎站着,抬起手腕瞥了一眼手表——八点多了。

    “你走吧。”他说。

    她没回答。

    “你陪着我没有什么意义。”

    “我根本不是为了陪你,我想再看她一眼。”她的语气非常生硬,并未转身。

    “你……从前认识她? ”

    “这个问题对你很重要吗? ”

    “也重要,也不重要。”

    “也算认识,也算不认识。”

    他们便都沉默了。

    急救室的门第二次打开,徐淑芳被推出来了。

    他立刻起来,跟在手术车一侧走,俯身低声说:“我会每天都来看你。”

    仰躺着的徐淑芳,将头扭向了一旁。

    推手术车的护士说:“别跟她讲话。”

    急救室内又走出来一个护士,将他从手术车旁推开。

    他抗议道:“我是她丈夫! ”

    那个护士连看也不看他一眼,说:“你明天到病房来看她吧。”

    两个护士将徐淑芳推出了走廊,其中一个随手关了走廊尽头那盏灯。

    他呆呆地站立了一会儿,又走回长椅,缓缓坐下。看他那样子,是打算坐在
长椅上过夜了。

    她看了他一眼,也走了。

    医院大门两侧的灯辉,温情脉脉地将她那映在雪地上的身影牵引过去,又依
依不舍地送出了大门。

    雪,不知何时停了。雪后的夜晚格外寒冷,她打了一阵哆嗦。

    她这时才发现,两个大衣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

    只好走回家。她彳亍地在人行道上走着。

    走到商场附近,夜市还没散。小摊床上的自制瓦斯灯,照耀出一张张扑朔迷
离的脸。招徕生意的喊叫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这里,只有这里,城市的夜晚还在延续白天的喧闹。城市像一个精力过剩的
女郎,在寻欢作乐的白天之后,又开始进行夜晚的逢场作戏。许多人被卖的欲望
和买的念头激动着,争执不休,高声大嗓地讨价还价。也有人鬼鬼祟祟地凑在一
起,做着看去是神秘的其实是非法的交易。还有的人,可疑地挨挨擦擦,东窥西
探。

    为了少绕一段路,她从夜市中穿过。

    她被一个人撞了一下。前后左右的瓦斯灯光下,一张看不清眉目的男人的脸,
一张阔嘴对她莫测高深、意味深长地笑着。

    她厌恶地从他身边挤过去。

    那人追随着她,伴着她边走边小声说:“想找个地方暖和一会儿吗? ”

    她站住了,凛凛地瞪着那人。她并不像别的姑娘被这种人纠缠住时那么害怕,
只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憎恶,憎恶得想狠狠扇那人一记耳光。

    对方意识到猎捕错了目标,悻悻地嘟哝一句:“不识抬举! ”转身溜了。

    她刚要继续往前走,忽然听到附近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卖:“凤凰烟,牡
丹烟,谁买带过滤嘴的凤凰烟牡丹烟! ……”叫卖声并不高,但叫卖者的嗓音非
常洪亮,非常浑厚。在这里,在这熙熙攘攘的、热热闹闹的、乱乱哄哄的、空气
中浮动着种种买卖欲望的夜市上,虽然这叫卖声是那么与众不同,是那么容易那
么明显地同所有的叫卖声区别开来,但并没有格外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在本市,
带过滤嘴的凤凰烟和牡丹烟极难买到。只有将吸一支好烟看成莫大享受的人,才
会注意到这声音的存在。

    而她之所以注意到这叫卖声了,是因为她对这声音太熟悉了。

    “凤凰烟! 带过滤嘴的凤凰烟啊! 带过滤嘴的凤凰烟牡丹烟啊! ……”

    这叫卖声流露出的,与其说是招徕的热情,莫如说是焦躁的期待。不,是由
此而产生的屈辱的愤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