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时珍 >

第3节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时珍-第3节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时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看到真正的蕲蛇,了解它的习性,李时珍谢绝了家人、朋友们的好 

意劝阻,带上干粮,冒着被蛇咬伤的危险,几次爬上了龙峰山。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他在杂草丛生的洞里看到凶猛的蕲蛇,看到了捕蛇 

人怎样捕捉它,并了解了它的制药过程。 

     当李时珍屏着呼吸,小心翼翼地伏在洞外时,心里扑扑乱跳,他深怕这 

紧张而又惊喜的心跳会惹怒灵活而凶猛的蕲蛇,他也担心趁他不注意时,有 

另一条蕲蛇会悄悄地爬进他的裤管里。但是他终究忍不住要探究这副名贵药 

材的习性和效能。在研究的目标下,他已经顾不上危险和艰难了。一伏就是 

几个小时,而且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一会儿,他就汗流浃背了,可是他太珍 

惜这些机会了,他咬着牙坚持着,细细地看这些小巧而隐含着危机的生物, 

象对待宝贝一样观察揣摩。 

     他发现蕲蛇常在石南藤上活动。石南藤的叶子是椭圆带尖的,嫩叶是红 

色的,开白色小花,嫩叶和花都是蕲蛇喜欢吃的东西。每当捕蛇人发现蕲蛇, 

就先在它身上撒一把沙土,蛇就会马上盘曲起来,伏在地上不动。这时,捕 

蛇人就用叉子叉住它,用绳吊起来,破腹去肠,再用清水洗净,再用竹架支 


… Page 9…

起来,最后把蛇盘成一团,扎缚好,用火炕干。 

     李时珍还发现蕲蛇独特的形态特征。蕲蛇身上的颜色是黑的,有白色花 

斑,肋下有二十四个斜方格的花纹,腹部还有佛珠似的块斑,嘴里有四个长 

牙。蕲州产的白花蛇即蕲蛇与其它地方所产的白花蛇不同:蕲地产的白花蛇 

炕干后眼睛睁着,药用效果高;别处所产的白花蛇干后闭着眼睛,药用效果 

不及蕲蛇。 

     就这样,李时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断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的 

第一手材料,这是许多人所无法比及的,也是他医术高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李时珍非常善于思考问题,尤其遇到书籍中的论说与事实不符合 

时,还有几本书论说有差异时,他会首先思考哪一个提法更合理?为什么会 

各言其事?差别到底在哪里等问题,然后展开实地考察,或到各地搜集资料, 

进行分析论证。 

     这样,同样一味药,李时珍会千方百计地分析出它治疗的根据,总结出 

规律来,这样再举一反三,他便会收集大量的材料,形成许多能药到病除的 

方子来。 

     研究一味药,他常常先分析药效,然后亲自实验,所以许多药渣他都能 

经过再次品尝分析出到底含有什么药材,而且凡是他用的药方,都是经过他 

反复试验过、有十分的把握了才用。 

     随着李时珍医名的传开,来找李时珍的病人越来越多,他接触到的怪病、 

奇病也越来越多。李时珍非常注重经验的积累。他将平时诊治的医案——记 

录下来,收集成书,这就是《濒湖医案》。 

      《濒湖医案》记录的,大部分属于危重或疑难怪异的病症,它们往往经 

过了许多医生之手,在群医束手无策,而且许多药都没有办法医治的时候, 

李时珍不守俗套,另辟蹊 (qī)径,意外地使患者转危为安。 

     一个男子患血尿,腹部胀痛难忍,以至于他唯一希望快快死了算了。李 

时珍为他切过脉,看了舌苔,了解了发病过程,用藕(ǒu)汁调血余炭(头 

发烧灰存性),令其口服,每次二钱。结果三日就血止痛除。 

     荆穆王妃胡氏有一次吃过荞麦面后,因为家里的一些事而生气,动了肝 

火,怒气冲天。事后就觉得胃堵得要命,“胃脘当心痛不可忍”。请来医生 

医治,医生用吐下行气化滞等药,想使她顺气,化解胃滞。可是药一入口, 

就引起呕吐,不能奏效,大便三日不通,当他们找到李时珍时,李时珍沉思 

了一会儿,忽然想起《雷公炮炙论》说:“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于是他 

分析了病情,于是开出药方,用延胡索末三钱,温酒调服下,胡氏服下药后, 

不一会儿,就觉得胃舒服了,疼痛也减弱了,而且能吃饭喝水。过不多久, 

大便顺畅了,疼痛立即停止了。 

     这样的事例很多。当时,李时珍积累下各种医治疑、难病症的过程,写 

成书 《濒湖医案》、《 (kē)所馆医案》。这里所记载的医案具有很重要 

的临床价值。 

     但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不重视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知识,对于李时珍 

经过千辛万难所积攒下来的各种临床诊治经验并未给予很高的评价,也没能 

当作知识宝库给予高度重视,结果,这两部书籍都已失传。人们只能从《本 

草纲目》的某些记载中,看见一鳞半爪。而就这些点滴的记载,也让人惊奇 

于李时珍当时处理的病有多怪、难。 

     李时珍从小就很聪明,虽然体弱多病,但气度不凡。在他晚年的时候, 


… Page 10…

当他首次与王世贞见面时,这位明代后期被誉为文坛盟主的王世贞便发现他 

相貌不凡,气宇轩昂,才华横溢,称赞他是“真北斗以南一人”。 

     李时珍家虽然几代行医,社会地位不高,但是,李家好学善施,在宗族 

和乡邻中声望很高,与当时蕲州四大名门之一的顾家是同里世交。顾问、顾 

阙(què)两兄弟家富而俭朴,为官但是非常讲究道德,而且博学勤思,名声 

很好,在官场和民间都享有很高的评价。 

     李言闻由于博学经史,又精通医道,对人孝义仁德,很受顾阙的敬重。 

当时,顾家兄弟在蕲州崇正和阳明书院讲学,常常在他们家里聚集一些有名 

的儒生,谈古论今,讨论学问。李言闻也常到那里参与聚会,与顾氏兄弟结 

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言闻去世的时候,顾阙悲伤痛哭,可见,他们之间交 

往深厚。 

     李时珍与顾问特别相知,两人常在一起吟诗做对,讨论理学问题。顾问 

是当时的理学名家,常常在阳明书院做讲演。李时珍就程朱理学的许多问题, 

与他们进行探讨,交往日益加深。 

     一次,顾问梦见与李时珍对诗。顾问与李时珍二人把酒小亭,望见渺渺 

远山,顾问诗意大发,吟出一句优美雅致的诗句:“远山隔林静”,梦中的 

李时珍清风秀雅,从石凳上悠悠站起,远望与天相接的远山,欣然应答:“明 

霞对客飞”。从梦中醒来,梦中的情景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天,顾问与李时珍见面后,顾问便将梦中自己的诗句说给李时珍, 

结果李时珍对答与梦中完全一致。 

     可以看出,两人相知相交,平日里吟诗答对,议事谈非的机会一定不少。 

     两人的交往一直持续到晚年,而且晚年后,二人往来更加密切,同游共 

议,十分投合。 

     当地还有一位姓赫的乡绅也与李时珍交往非常密切,赫家私人收藏了大 

量的医学著作,使李时珍有了更多的机会广泛阅读医学书籍,并与他人展开 

讨论。 

     由于李时珍医术高明,名扬远近,因而受到当地王侯和官僚的重视。荆 

穆王、富顺王、都昌王和府县衙门的大小官员,都经常请他看病。李时珍不 

奉迎权贵,不接受分外的财物,只是严格恪守医德,治病救人。治病不分贫 

富贵贱,有求必应。而且他非常同情贫苦百姓,治病常常不收诊费,济困扶 

危。常常连药费也不要,而且还资助那些生活艰难的穷人,帮助他们度过艰 

难的灾荒岁月。事后他不肯让人知道。 

     大约在李时珍38岁的时候,在武昌的楚恭王朱英  (xiān),听到李 

时珍的为人和技术,对他十分赞赏,便聘请他当了楚王府“奉祠所”(掌管 

祭示礼节的官署)的“奉祠正”官职。因为李时珍医术高明,又让他掌管良 

医所的事务(良医所是专门负责王府宗亲的医疗保健的),李时珍在楚王府 

任职几年,他一边给王府的宗亲们治病,同时,他又惦记着穷苦的老百姓。 

     有一次,楚王的长子得了急病,突然昏厥,得了“暴厥症”,用现在的 

话来讲就是抽风病,李时珍凭着高超的医术,当时就把他救活了。 

     嘉靖三十七年 (1558年),大约在李时珍41岁的时候,明朝皇帝命令 

各地举荐医学人才到北京太医院填补缺额,楚王推荐了李时珍。太医院是掌 

管医政和为宫廷服务的御用医疗机构。李时珍曾经担任太医院的院判,院判 

是京都太医院负责人之一,为六品。 

     在京都太医院期间,李时珍能够有机会出入“寿药房”和“御药库”。 


… Page 11…

这里堆放着民间所见不到的药材。有各地进贡的名贵药材,还有国外进口的 

形形色色的药材,这使他大开眼界。他带着书上所发现的问题,以极大的兴 

趣,研究这些过去没有机会见到的药材,进行鉴别和试验,做了大量的笔记。 

     李时珍还想通过楚王府、太医院供职的好条件,得到明朝廷的帮助和支 

持,用国家的力量实现他多年来的计划,编成 《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 

可是,当他满腔热忱地把修订《本草》的建议提出后,不但朝廷根本不理, 

还被一些顽固守旧的人斥责为“擅动古人经典狂妄之极”,遭到粗暴的打击 

和恶意嘲笑。李时珍依靠国家的力量修订《本草》的希望破灭了。他非常失 

望,但是他仍没有放弃编撰(zhuàn)这部医学巨著的计划,他要为这个世界 

做点有用的事。 

     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历史上出名昏淫无道的嘉靖皇帝,他为了维持自己 

的尊位,笃信道教,热衷方术,一生不惜耗费大量的金钱财物,进行斋醮 

 (jiào)活动,以求长生之术。这样他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企求长生不老的 

活动中,执掌朝廷大权的,不是皇帝本人,而是善于奉承讨好皇帝、欺骗人 

民、贪污腐败的严嵩父子。在他们专权的时候,朝廷上上下下十分腐败,官 

场里一片乌烟瘴气,贪污受贿、谄 (xiàn)媚讨好成为风气。就是太医院这 

个清水衙门也不能例外。 

     这种情况,对于秉性正直的李时珍来说,是难以久处的。这样,任职一 

年后,李时珍就托病辞职,回故乡了。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一对于历 

史和人生意义都十分重大的事情。 

     大约1561年左右,他回蕲州后,搬了一次家。新居在雨湖的北岸,地名 

红花园,打开沿湖的一面窗户,湖光山色,一览无余,正是著书思考的好地 

方。 

     他本字东璧,从这年起,便起了濒湖的别号,表示他对这块地方的喜爱。 

他又引用《诗经里“考 (k5)在阿,硕人之 ”两句诗的意思,在自己的 

门上题了“ 所馆”三个大字,就在这所“ 所馆”里,《本草纲目》的编 

写工作,又重新开始了。这时,他的父亲李言闻刚刚去世。 

     从这以后,李时珍开始了细致而辛苦的编撰工作,同时继续行医,救人 

民于危难之中。 



                         三、修订本草 功绩不朽 



     李时珍修订本草的志愿,是他行医不久便确定的。 

     我国本草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令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 

惊叹不已。药物学方面的遗产也丰富多采。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神农尝百 

草的传说。相传,神农传下的有365种本草。神农被认为是我国药物学的始 

祖。 《神农本草经》(简称《神农本草》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本草学著 

作。据考证, 《神农本草经》并不是神农所著,而是汉代人假托神农之名问 

世的。《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医疗经验 

和当时认识到的药物365种。) 

     从汉代到明朝的一千五百多年中,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与疾病斗争的 

经验日益丰富,本草学也日益发展、完善起来,在这段时间里,历代医药家 

又编纂了很多新的本草,数目不下二、二百种,大大地丰富了祖国的医药学 


… Page 12…

宝库。 

     南朝齐梁时期大医药学家陶弘景编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是一部很 

有影响的著作。《集注》将《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