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

第87节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87节

小说: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室太甚,则固有淫佚不守,辄随溲尿而下。仲景曰: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亡血失精,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黄庭经》曰: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集要》曰:西番人多寿考,每夜卧,常以手掩外肾令温暖,此亦一术也。《直指》曰:邪容於阴,神不守舍,故心有所感,梦而後泄也。《本事》曰:梦遗不可作虚冷,亦有经络热而得之。尝治一人,至夜脊心热,梦遗,用珍珠粉丸、猪苓丸,遗止,而终服紫雪,脊热始除,清心丸亦佳。又曰:肾藏精,说肾能摄精气以育人伦者也。或育或散,皆主於肾,今肾气衰,则一身之精气,无所管摄,故妄行而出不时,猪苓丸一方,正为此设。《入门》曰:梦遗全属心。说交感之精,虽常有一点白膜裹藏於肾,而元素以为此精之本者,实在乎心,日有所思,夜梦而失之矣,宜黄连清心饮。又曰:梦与鬼交而泄精,亦曰梦遗,专主於热,用知、柏、牡蛎、蛤粉。若损伤气血,不能固守而梦遗者,当补以八物汤吞樗根皮丸。又曰:其不御女漏者,或闻淫事,或见美色,或思想不遂,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而精自出者,谓之白淫,宜乎渗漏而不止也,宜加减珍珠粉丸。又曰:欲心一动,精随念去,茎中痒痛,常如欲小便然,或从小便而出,或不从便出而自流者,谓之遗精,比之梦遗尤甚,八物汤中吞珍珠粉丸。又曰:少时欲过,阳脱而遗泄者,宜金锁正元丹。戴氏曰:梦遗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面无寒也。又曰:不因梦而自泄者,谓之精滑,皆相火之所动也,宜巴戟丸、补真玉露丸、固精丸、锁阳丹。《正理》曰:日啖饮食之精熟者益气,此生於谷,故气从米。人身之中,全具天地阴阳造化之气,人年三十而气壮,节欲少劳,则气长而缓。多欲劳倦,则气少而短。气少则身弱,身弱则病生,病生则命危。《纲目》曰:梦遗属郁滞者居大半,庸工不知其郁,但用涩剂固脱,殊不知愈涩愈郁,其病反甚。尝有一男子梦遗,医与涩药反甚,先与神芎丸大下之,却服猪苓丸遂痊,可见梦遗属郁滞者为多也。又曰:一人虚而泄精脉弦大,服诸药不效,後用五倍子一两、白茯苓二两为丸,服之而愈。五倍涩泄之央,敏於龙骨、蛤粉等类也。《医鉴》曰:童男阳盛,情动於中,志有所慕而不得遂,成夜梦而遗精,慎不可补,清心乃安,朝服清心莲子饮,喜服定志丸,无不愈者。治色欲伤方四十一    大凤髓丹    ”心火〔    炒黄柏二两砂仁盐水炒一两  甘草五钱  熟半夏  猪苓茯苓  红莲须  益智仁各二钱五分  上为极细末,用盐水和丸,梧子大,空心,糯米饮吞下五十丸,或七十丸效。一名封髓丹。    金锁思仙丸    ”又〔    莲须  莲子芡仁  等分,金樱子膏丸,空心,盐汤下三十丸,月後见效,即不走泄。如久服,精神固,能成地仙。    黄连清心饮    ”君相火〔    黄连  生地  当归  甘草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人叁  莲肉  等分,每粗末五钱,水煎。    保精汤    ”阴虚〔    川芎  当归  白芍  地黄姜汁炒  麦冬  酒黄柏  蜜知母姜黄连  童便炒山栀  姜炭  熟牡蛎  萸肉各五分鹿角散    ”又〔    鹿角屑  鹿茸各一两  茯苓七钱半  人叁  茯苓  川芎  当归桑螵    补骨脂  ? s骨  韭子酒浸一宿焙各五钱  柏子仁  甘草各二钱半  每服五钱,加姜五片,枣二枚,粳米百粒,水煎,空心服。    猪苓丸    ”少壮〔    半夏一两,猪苓末二两,先将一半炒半夏令色黄,不令焦,出火毒,只取半夏为末糊丸,候乾,再用前猪苓一半同炒微裂,入砂锅内养之,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三五十丸。说半夏有利性,而猪苓导水,即肾闭导气使通之意。一名半苓丸。半夏用生而大者,矾水浸三宿,晒乾,破如豆大。    清心丸    ”经络热〔    黄柏一两为末冰片一钱    蜜丸,每十五丸,空心,麦冬汤下。    樗根皮丸    ”窍滑〔    樗根白皮炒为末,酒糊丸,然此性凉而燥,不可单服,以八物汤送下为佳。    八物汤    ”又〔    人叁  白术  茯苓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一钱二分一名八珍汤。    巴戟丸    ”肝肾〔      巴戟  肉苁蓉五味子  菟丝子  人叁  白术  熟地  补骨脂  茴香  覆盆子  龙骨  牡蛎  益智仁等分,蜜丸,每三十丸,米饮下,日二服。虚甚八物汤下。    固精丸    ”又〔    黄柏  知母各一两牡蛎  芡实  连须  茯苓  远志各三钱  龙骨二钱  山萸五钱  山药糊丸,朱砂为衣,空心盐汤下五十丸。        芡实丸    ”阳虚〔    芡实五百个  七夕莲花须  萸肉各一两  沙蒺藜五两  覆盆子二两  龙骨五钱  蜜丸,空心,莲肉汤下六七十丸。    锁阳丹    ”又〔    桑螵  三两  龙骨茯苓各一两  糊丸,茯苓盐汤下七十丸。    秘元丹    ”精流〔    龙骨酒煮焙  灵砂水飞各一两  砂仁  诃子小者煨取肉各五分  糯米糊丸,温水下十五丸,加至三十丸。    约精丸    ”又〔    韭子霜後采者一斤酒浸一宿焙  龙骨二两  酒调糯米粉丸,空心,盐汤下三十丸。    泻心汤    ”房劳〔    黄芩二两  黄连生地  知母各一两  甘草五钱  每粗末五钱,水煎服。一名黄连泻心汤。    白龙丸    ”又〔    鹿角  牡蛎各二两生龙骨一两  酒糊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三五十丸,大能固精。    樗根白皮丸    ”湿热〔    炒韭子一两炒白芍五钱  盐黄柏  盐知母  ? d蛎各三钱  白术  枳实  茯苓  升麻  柴胡各二钱神曲糊丸,空心,盐汤下五十丸。    猪肾丸    ”阳虚〔    猪肾一枚,去膜,入附子末一钱,湿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饮酒一杯,不过三五服效。    阳起石丸    ”虚寒〔    阳起石? @钟乳粉各等分  酒煮附子末  面糊丸,空心,米饮下五十丸,以愈为度。    韭子煎    ”茎强〔    家韭子  破故纸各一两  每末三钱,水煎服,日三即住。    葱白酒    ”脱阳〔    葱白三七茎,打烂用酒煮灌之,阳气即回。    凎沧?   Y    ”烦劳〔    熟地八两川斛膏  线胶各四两  湖莲  芡实各三两麦冬茯神  五味  沙苑子各二两  远志一两  金樱膏丸。    清肾汤    ”肾火〔    焦黄柏  生地天门冬  茯苓  ? d蛎  炒山药    湖莲丸    ”固真〔    熟地  五味  芡实  茯苓  湖莲  山药    叁术膏    ”心肾〔    人叁  白术  熬膏,米饮送下。    桑螵  散    ”又〔    人叁  茯神  远志  菖蒲  桑螵    龙骨  龟板  当归    归脾汤    ”暑湿热〔    人叁  白术茯神  枣仁  龙眼肉  黄儀  当归  远志木香  炙草  生姜  大枣    青花龙骨汤    ”气夺〔    龟板去墙削光一两  桑螵  壳  青花龙骨飞各三钱  抱木茯神三钱二分  人叁  当归各一钱。    补心丹    ”读书〔    人叁  丹叁  元叁  天冬  麦冬  生地  茯神  远志  枣仁当归  朱砂  菖蒲  桔梗  柏子仁  五味子    六子丸    ”识早〔    生菟丝子粉  蛇床子  覆盆子  沙苑子  家韭子  五味子鳇鱼胶丸。    摄真汤    ”嗔怒〔    鱼鳔  生龙骨桑螵    芡实  茯苓  五味子  秋石冲服。    葆真止泄丸    ”阳浮〔    水煮熟地人叁秋石拌  龙骨  杞子  五味子  山药茯神  牛膝炭    桂枝龙骨牡蛎汤    ”失精〔    桂枝龙骨  牡蛎  白芍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水七升,煮三升,分三服。  珍珠粉丸    ”梦遗〔    黄柏新瓦上炒赤  真蛤粉各一斤  真珠三两  水丸,空心,温酒下百丸。法曰:阳盛乘阴,故精泄,黄柏降心火,蛤粉涩而补肾阴。易老方无真珠。    紫雪    ”又〔    黄金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  升麻  元叁  甘草  沉香木香  丁香  朴硝  硝石  朱砂  麝香  犀角  羚羊角  加减珍珠粉丸    ”又〔    黄柏半生半炒  蛤粉各三两  滑石二两  樗根皮一两乾姜炒褐色  青黛各五钱    神曲糊丸,空心酒下七十丸。    此方黄柏降心火除湿热。蛤粉咸补肾。滑石利窍。樗皮大燥湿热。青黛解郁降火。乾姜敛肺气,下降生阴血,盐制,炒微黑用之。    金锁正元丹    ”少时〔    补真玉露丸    ”阳虚〔    茯苓  龙骨韭子酒炒  菟丝子酒浸煮  等分,蜜丸,空心,酒或盐汤下五十丸,後以美膳压之,宜火日修合。    神芎丸    ”下药〔    定志丸    ”虚泄〔    人叁  茯苓  茯神各三两  菖蒲  远志各二两  朱砂一两半为衣,蜜丸,米汤下五七十丸。1
 
卷十九2
 春温病源流    春温,少阴病也。仲景何以言太阳,以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就其发热言之,故曰太阳,而邪之所伤者,实少阴也。经曰:冬伤於寒,春必病温。又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藏精矣,有不虚乎。少阴主精,其精不藏,则虚者非少阴乎。特以冬时寒水主令,少阴气旺,寒虽伤之,未便发泄,至春少阳司令,木旺水亏,不足供其滋溉,所郁之邪,向之乘虚而入者,今则乘虚而发,木燥火炎,乘太阳之气,蒸蒸而热,故所伤虽寒,所病则温。是以春温虽太阳、少阳、少阴三经俱有之病,而其原则专属少阴也。仲景复言太少合病,以发热不恶寒,兼耳聋胁满也。复言三阳合病,以脉大为阳明,多眠为热聚少阳也。其发热而不恶寒者,以寒郁营间,久则反热,热自内发,无表症也。然此其定理也。亦有寒邪将发之时,复感风邪者,必先头痛。或先恶寒而後热,此新邪引旧邪也。或往来寒热,头痛呕吐,稍愈後,浑身壮热,此正气又虚,伏邪更重也(无外症宜黄芩汤为主,兼外症必加柴胡,或本经药以轻解),切不可汗。故仲景曰: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言误用辛热,既辛散以劫其阴,复增热以助其阳,故热甚脉浮,遂成危症也,误下误火亦危,总宜以凉解为主。夫所伤者寒,所发者热,而曰温,何也?说冬之伤寒,必先天气温暖,开发腠理,忽然寒气袭之,故受伤。又以所伤不甚,故不即病,乘少阴之虚而优於其经,至春木旺,其气温和,夏热尚远,故所发之病,不得仍谓之寒,不得遂谓之热,而谓之温也。适当春时,故谓之春温也。  据仲景《伤寒论》中所及温病而条疏之。仲景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说以邪自内发,表里俱热,津液必耗,故渴。内方喜寒,故不恶寒。三四日後或腹满,或不利者,皆由热也。未显他经之症,故曰太阳,以与少阴为表里。邪之伏,既在少阴里,邪之发,自在太阳表也。仲景又曰:若汗发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时瘛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说以此仍是太阳症而误汗者,虽与更感风者不同。然其症本温,复辛散以耗津增热,以使脉浮。风与温混,肾水不能独沉,故现肾之本病,若自汗至语言难出等症也。古律云:风温治在少阴,不可发汗,发汗者死。今虽太阳风温,亦同少阴之不可汗也,奈何误汗之乎?若不汗而误下,伤膀胱之气,其变直视等症,由腑脏两绝也。误火劫,微则热伤营气,而热瘀发黄,盛则热甚生风而惊瘛,是由神明乱筋脉扰也。一逆再逆,统指汗下火三者言之。仲景又曰:太阳与少阳合病,自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说以温病之为太少二阳,止据胁满头痛口苦引饮,不恶寒而即热断之,非如伤寒合病皆表症也。且不但无表,兼有下利之里症。又以内郁既久,中气已虚,邪不能一时尽泄於外,至下走即利,非如伤寒协热利必待传经也。故不用二经药,而但用黄芩汤。黄芩汤者,治温主方也:仲景又曰: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说以太阳脉浮,阳明脉大,关上又太阳部位,邪虽见於阳,少阴之源未靖,故显欲眠本症。然母虚子亦虚,目合而盗汗出,因显少阳本症,故曰三阳也(宜小柴胡汤去人叁、半夏,加芍药)。仲景又曰: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当喉中痛似伤,非喉  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说以微弱,少阴脉也。肾虚故不及於阳,而即发於阴,少阴脉循喉,故发则痛而似伤。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