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

第52节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52节

小说: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鹙弟。其细审馀言,庶於此病得救,而亦不负吾拯治之心也。所酌前後服方,开附於後。戊子春三月沈金鳌书。治风病诸药要品及方二十四升提发散(升麻川芎  防风葛根羌活  香白芷  柴胡紫苏荆芥前胡独活  北细辛生姜  ? 说@葱白  薄荷甘菊)辛温发散(桂枝麻黄羌活  防风  白芷吴茱萸  乾姜细辛独活? 诱t芎杜苏子葱白  橘皮清凉发散(薄荷麦冬知母竹叶  甘菊金石斛石膏连翘蝉退  牛蒡子)    三黄丸  ”热中〔  黄连  黄柏  大黄    加减白通汤  ”寒中〔  附子  乾姜肉桂  人叁  白术  半夏  炙草  草豆蔻此方兼治沉寒痼冷,脐腹冷疼,大便自利,足胫寒而逆。    消风散    ”疠风〔  白芷  全蝎  人叁各一两  每末二钱,勿食晚饭,次日空心温酒调下,身上微燥为效。    此方第一日服。    追风散    ”又〔  大黄六两,郁金两六钱,皂角刺两半,共为末,初服五钱或六钱,入大风子油一钱半,朴硝少部,温酒一碗调化,五更空心服。直待辰时,又调药酒一碗,入熟蜜少部,勿令患人知先,以水盥漱净,然後服药,必以蜜解口,切不可卧,良久,痛泻数次,以稀粥补之。    此方第二日服。    此药老弱者难治,五十以下者可治。精神壮旺者,十日内三服。谓如初一日服消风散,初二日服追风散,初三日服磨风丸,又如此周而复始。瘦弱者十日内一服。    磨风丸    ”又〔    当归  川芎  羌活独活  天麻  细辛  防风  荆芥  威灵仙麻黄  首乌  蔓荆子  牛蒡子  车前子      草  苍耳草各一两  晒乾为末,酒糊丸,温酒下五十丸。    此方第三日服。日二帖,用熏洗、敷糁药。    熏洗药:地骨皮、荆芥、苦叁、细辛各二两,河水煎,用大桶盛浸浴,熏洗通身,出血为度。    敷糁药:寒水石、活矾、硫黄各二两,蛇床子一两,朴硝五钱,共为末,腊猪油调敷。    熏洗敷糁,二能治满身疮烂如神。    换肌散  ”又〔  乌蛇  白花蛇  地龙各一两  当归  细辛  白芷  天麻  蔓荆子  威灵仙  荆芥穗  甘菊  苦叁  紫叁沙叁  木贼草  不灰木  炙草  白蒺藜  天冬赤芍  赤箭  首乌  石菖蒲  胡麻子草乌  苍术  木鳖子  川芎各二钱半  每末五钱,温酒调下,酒多为妙。如无紫叁,不灰木亦可。    此方专治大风年深,毛脱鼻塌深重者,如神。    全生虎骨散    ”偏风〔    当归两半赤芍  续断  白术  ?   @虎骨各一两  乌蛇肉五钱  每末二钱,食後温酒调下。骨中疼痛加生地一两。    此方专治半身不遂,肌肉乾瘦,名曰偏活。    舒筋保安散  ”又〔  木瓜五两        五灵脂  白姜蚕  牛膝  川断  乌药松节  白芍  天麻  威灵仙  黄儀  当归防风  虎骨各一两  以好酒一升,浸瓶中,封口二七日,取药焙乾,为细末,每二钱,以所浸药酒半盏调服。如酒完,以米饮下。此方能治左瘫右痪,筋脉拘挛,走注疼痛。    神圣散    ”脑风〔  葛根半生半炒麻黄  细辛  藿香叶各等分  每末二钱,荆芥、薄荷酒下。    太阳丹    ”又〔    石膏二两  川芎川乌  白芷  甘草各一两  冰片二钱  炼蜜同面糊丸,每两作十八丸,黄丹为衣,食後,葱茶嚼下二三丸。    脑寒之病,皆因邪攻上焦,令人头痛,昼夜不宁也,惟此药主之。    白术散    ”漏风〔    防风二两半  白术两二钱  牡蛎三钱  每末二钱,温水下。    葛花解醒汤    ”又〔    葛花  砂仁白豆蔻各五钱  青皮三钱  白术  乾姜  神曲泽泻各二钱  人叁  茯苓  猪苓  陈皮各一钱半  木香五分  每末三钱,白汤下,得微汗则酒病去矣。    加味大补汤  ”内风〔  蜜黄儀  人叁  白术  酒当归  茯苓  白芍  熟地各七分  酒牛膝  乌药  酒杜仲  木瓜  防风羌活  独活  苡仁各五分  附子  肉桂  沉香  甘草各三分  姜三  枣二    此方兼治气血大虚,左瘫右痪。    大川芎丸  ”首风〔  川芎四两  天麻一两  蜜和,每两作十丸,每丸,细嚼,茶酒任下。    白芷丸  ”又〔  白芷不拘多少,梦卜汁浸,晒乾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丸,细嚼,茶或荆芥汤下。    此方专治沐浴後眩晕头痛,令人目明。凡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头目错晕,皆宜服。    清脏汤  ”肠风〔  生地一钱  酒当归  黑地榆各八分  黄芩  黄柏  山栀各七分  白芍  黄连  阿胶  侧柏叶各六分  炒槐角  川芎各五分      加减四物汤    ”又〔  川芎  当归生地  侧柏叶各一钱  枳壳  荆芥  槐花炙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乌梅一个    此方能治肠风,兼治便血。    附子理中汤  ”又〔  附子  人叁白术  乾姜  炙草    八仙糕    ”又〔    玉屏风散    ”泄风〔  白术二钱半黄儀  防风各一钱二分  防风、黄儀实表气,白术燥内湿,故效。    小建中汤  ”又〔    白芍五钱  桂枝二钱  炙草二钱  姜五片  枣四枚  煎至过半,去渣,入饴糖一两,煎化服之。芍药味酸,於土中泻木为君。饴糖、甘草之温,补脾养胃为臣,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或脉弦而腹痛。桂枝辛热,佐白芍以去寒水。姜、枣甘辛温,发散阳气行於经格皮毛为使。建中之名,始於此焉。    此方兼治虚劳,里急腹痛,梦寐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乾口渴。    黄儀建中汤,即本方加黄儀也,治虚劳自汗,及病後热不退。    当归建中汤,即本方加当归一两也,治血虚自汗。    桂枝附子汤,即本方用桂枝五钱,加附子半枚也,治自汗漏不止,每服七钱,姜七、枣二,煎服。    叁苏饮  ”外感〔  人叁  苏叶  葛根  半夏  前胡  桔梗  枳壳  陈皮  茯苓甘草  木香    冲和散  ”又〔  苍术四钱  荆芥二钱  甘草一钱    此方专治四时感冒风寒。    防风冲和汤  ”又〔  羌活  防风各钱半  白术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各一钱  细辛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葱白三个一名加减冲和汤。    此方专治春夏秋感冒风寒,头痛身热,自汗恶寒,脉浮缓。附录沈氏毒风方五  (此皆馀自制方也)    沈氏毒风第一方  ”始服〔  九制大黄三钱  姜制川乌六分  炒全蝎三枚去毒蝉退十枚去翅足  皂角刺二分  苦叁一钱白蒺藜炒三钱  川连五分  羌活七分  独活七分加猪胰子一两,服四帖後,再服第二方。    忌食鸡鸭鱼虾,鸡子鸭子,韭  葱蒜,一切生冷腥腻辛辣之物,不忌则服药不效。最切房欲,慎之慎之。    沈氏毒风第二方  ”次服〔  九制大黄三钱  全当归酒洗二钱  赤芍三钱  防风钱半羌活七分  蝉退去翅足七枚  荆芥穗钱半  川连三分  犀角四分  黄芩一钱      钱半  木通七分  加猪胰子六钱,服十帖,再服第三方。或八帖或六帖,总视病势之轻减与否可也。    沈氏毒风第三方  ”又次服〔  九制大黄一钱  当归钱半  川连二分  羌活五分白蒺藜三钱  防风一钱  生首乌二钱  木香三分  加猪胰子四钱,服十帖。或八帖或六帖,看病势若能减去过半,便服下丸药。    沈氏毒风丸  ”後服〔  九制大黄三两  大生地二两  制首乌  白蒺藜  川山甲木瓜全当归  羌活  牛蒡子  胡麻  便香附  威灵仙  钻地风  络石各一两      草皂角刺  天麻  苦叁  赤芍  白芷  丹叁防风  川芎  荆芥  独活  大风子肉  川断地骨皮  秦艽各八钱  茯苓皮  桂枝  陈皮柴胡  蔓荆子  元叁  沙叁  汉防己  木通各七钱  石菖蒲  红花  远志各五钱  川乌草乌  白花蛇各四钱  木香  瓜蒌仁  生郁金各三钱  细辛  白蔻仁各二钱  共制为末,枣肉为丸,空心,米汤下二钱。壮盛人加至三钱。如服一料未全愈,即两料三料亦可。    此方共用药四十九种,取七七之数也。加枣肉为丸,共成五十,又符大衍之数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今选四十九药,合丸共五十,则体用兼备,元气浑沦,又得少阳生长之气,以之治病,何患不痊乎。金鳌自志。    又此方不但治毒风,并可治大麻疯须眉俱落者。紫灵疯遍身腐烂者,亦无不效。    沈氏洗风方  ”常洗〔  桃枝  柳枝槐枝  忍冬藤  地骨皮  松毛  苦叁  皂荚各一两  皮硝二钱  以河水煎汤,盛桶内熏洗,始则数日一次,至後则半月或二十日一次。将洗时,务必先进饮食,切不可空腹,恐精神虑乏也。2
 感冒源流(即伤风)    感冒,肺病也,元气虚而腠理疏也。经曰∶虚邪贼风,阳先受之。说风者,天之阳气,其乘於人则伤卫,卫者,阳也,故曰阳先受之。卫又即气也,肺主气,脾生气,故伤风虽肺病,而亦有关於脾,以脾虚则肌肉不充,肺虚则玄府不闭,皆风邪之所由以入也。说以风为百病长,善行数变,无微不入,十二经,十五络,五脏六腑,皆能受风而为病。或经络受之,由皮毛而入肌肉、入腑。或由口鼻受之,而入胃、入肠。或入骨空肢节。而必火与风易合,肝木与风易引,肺金在至高尤易感。又况头顶招风,眼招风,四肢受风湿。古人云:避风如避箭。虽风之正者,犹须避之,况其为厉为邪者乎。是故风感人於不觉,初治则易散,久则渐入於内,六淫之邪,每因缘以作难,风固不可不慎治,风亦不可不审也。吾故论文,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於肺,其症或头疼身热,轻则否,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恶风恶寒,或声重,或声哑。甚者痰壅气喘,合口不开,咳嗽,咽乾。自汗脉浮而缓,此外感也。春夏治以辛凉(宜茶调散、柴胡升麻汤),秋冬治以辛温(宜叁苏饮、人叁败毒散),则肌表解而邪从汗散矣。或素有痰热,壅遏於太阴、阳明之间,内有窠囊,风邪易入,若为之招引者,昔人所谓风乘火势,火借风威,互相鼓煽者,此内因也,治必以辛凉外发,甘苦内和(宜羌活冲和汤、防风通圣散),斯正不伤而邪自去矣。又有重衣厚被,肺因壅热生风,而在外风邪,又适与之相袭,其症亦声重鼻塞,咳嗽,咽乾音哑,此内外因也,治以甘苦辛凉兼升散之品(宜桔梗汤、上清散、菊花散),邪自由内达外而解矣。至有风热兼伤者,或先感风又受热,或先受热又感风,一时交发,贵审其轻重而治之(宜桔梗汤、上清散、菊花散,或加味二陈汤)。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虚,固不得专用疏散也(阳虚宜加叁术,阴虚宜加地黄、五味,倍门冬、白芍。然则感冒之症,虽若轻微,而要岂可忽视者乎。    ”脉  法〔仲景曰:脉浮而大者曰风。又曰∶脉浮而数,中风使然。《脉诀》曰: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伤风症治〔  《入门》曰:伤风症,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戴氏云:新咳嗽,鼻塞声重是也。又曰:有汗而恶风,此真感风症也。陶节庵曰∶恶风者,风邪伤卫,腠理不密,由是恶风,悉属於阳,非比恶寒,乃有阴阳之别者。有汗恶风脉浮缓者,当解肌,随时用药。恶风发热兼喘者,羌活冲和汤。若发汗太过,卫虚亡阳,遂漏不止。恶风脉浮者,桂枝汤加术附。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同上。若风湿恶风,不欲去衣,骨节痛,汗出短气,小便不利,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汗後七八日不解,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乾燥而烦者,人叁白虎汤。仲景曰∶太阳伤风,其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乾呕,桂枝汤主之。又曰:太阳两伤风寒,其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活人书》曰:发热恶寒烦躁,手足温,为伤风候。脉浮紧,为伤寒脉,是伤风见寒脉也。若寒多热少,不烦躁,手足微厥,为伤寒候,脉浮缓,为伤风脉,是伤寒见风脉也。说脉似桂枝,反无汗,症似麻黄,反烦躁是也。    ”导引法〔  《保生秘要》曰:先擦手心极热,按摩风府百馀次,後定心以两手交叉紧抱风府,向前拜揖百馀,俟汗自出,勿见风,定息气海,清坐一香,饭食迟进,则效矣。    ”运  央〔  《保生秘要》曰:凡头疼、目胀、背胀、腰胀、膝酸、发热者,当先守艮背,入定後用行庭,运至风府,用意绕回百度,直行泥丸,亦旋百度,後分两路,旋眼胞,渐入瞳人百度,至鼻柱合行,亦旋入深处,多旋一会,接上鹊挢,经重楼,行胸腹,止於气海。睡时以两手捻孩儿印,两脚屈指,咬紧牙关,意在气海旋绕。或绕入黄庭注念,练至心纯,不觉真意自旋一贯,前後间行,邪气无不散者,疼胀自止。或以手指於脑上着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