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

第110节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110节

小说: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馅脉为瘘,流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这个什么意思呢,这个也好理解,馅脉为瘘就说寒气先是客于肌表,然后不断的往里侵蚀,然后客在脉外,然后慢慢的客在脉中,使脉不通,馅脉就是直接陷入到脉中,瘘不仅是指现在的肛瘘等瘘,而且是指的一种邪气盛的表现。流连肉腠不仅陷在脉中,而且向两边四处侵蚀流连不化于肉腠当中。俞气化薄就是说重要的穴位,讲针灸的时候前面有募穴后面有俞穴,就是大的气脉的结聚点叫俞气,什么叫化薄呢,就是被寒气所截迫,大的经脉点也被邪气所占据了,那么才会善畏不得了的,影响到人的神志了,就像很多地方一些贼寇,刚开始侵占一些小城小县,后来侵占了一些城市,再把这些城市连成片攻向大的城市,那么传到了中央,中央就害怕了,就这意思,心神呢由于大的俞气使心神受阻,导致更加的惊恐害怕,这是一个从隐到显,从小到大的,从周围到中央的邪气发展的这么一个过程。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这个既可以从上面来看,也可以单看。营卫之气不能条畅于周身,不互相和顺从,逆在腠理当中就不行了,也就是很多人身体虚了之后腰酸背痛哪儿哪儿不舒服,早晨起起不来,这就是你整个的营卫之气不滑利,就像河流淤阻了导致水流不畅,导致整个的庄稼不丰收啊,人的生活也受到影响,用在人身一样,逆在肉腠不能循环往复,那么气聚在那儿就能生痈肿,浮肿也是,古人气血刚强,它只要逆在肉理很可能是聚而化热就生了痈肿,现在人气机衰弱逆在肉腠容易化成浮肿,酸胀沉重。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虐”什么意思呢,魄汗未尽就是说汗液的排泄,自汗呢盗汗那,时时不能很干净,一直自汗盗汗,严重的耗伤了气血,导致了形体的衰弱。这个气烁有蒸烁的意思,气不断的产热吗,消耗掉了。穴俞以闭,由于你自身的气血不足,又加上不断地迫汗又被风所吹拂等等,导致了一些大的俞穴关闭了,发为风疟,风一吹拂自身抵抗力又差导致了外感的疾病,这个风疟不要理解成疟疾,也不要理解成三天虐或者热虐、瘅疟等等,为气血不足导致的外感性疾病,疟毕竟是攻里攻的深一些,不足了,使风寒之邪入到里面去了,这样来解释。如果入到里面去,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了能更好的理解一些,我不知道大家现在学到哪一步,私下里了解一下可能很多人没有学过经典,古文底子也不好,所以说大家有可能听的困难一些,但是我还是希望能进一步的讲解,尽量讲的通俗一点,但是很多古文这块,不看光说也不是个意思。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什么意思呢,风者百病之始,风者善变,人身体有一个正常的环境,使人能够生存,那么身体机能下降,外在环境的变动会对人造成严重的影响。风吹拂,不断的改变外在的气机,就容易影响我们这个气机的运化,所以说风者百病之长,这个一点不假。现在很多人吹空调吹电扇,从空调房走出来或者是外面大热进入空调房,或者汗出迎风,踢球啊玩乐的时候被风所吹拂,或者喝完酒了从饭店走出来被风所吹拂,或者冷风从门缝徐徐吹入,种种风对人身体都产生严重影响,洗完头风一吹,半边脸不自在了,所以说大家避风如避矢石,就像避射来的箭,风比箭还要猛烈,箭可以射你一时,风可以一直吹你,这个非常要命,而且四时有不时之风,比如春天吹北风、夏天吹西风、秋天吹东风、冬天吹南风,这个都是大忌。所以说呢,天有大变,人则感应之,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尽量不要出门,呆在家里,突然变天冷风大作,这个都是天地气机大变,这时候会使你的气血涌动截迫于你,往往会让你的一些怪病,这时候大家一定要在家里呆着。下面这句话“清净则肉腠闭拒”也就是说清净则志意治嘛,你这个气血调和神气安宁,肉腠坚强,就能把这个风邪,不时的风邪阻挡住,让你不遭受它的侵扰,所以说下面这句话,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即有大风也不能把你怎样。此因时之序也,这个我就不知道怎么因时之序了,按理说应该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嘛,这个跟时令没有什么关系,怎么来了因时之序了?明明说的是清净则可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这个不知道怎么说的这句话。

“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这个又有问题了,病久则传化这个没有什么异议,肺有病传之于肝,肝有病传之于脾,这就是五行相克的传化。还有肺有病累于脾,脾有病累之于心,心有病累之于肝,肝有病累及于肾,这个是五行相生的传化,也即是逆向传。这是两种传化的规律,无论是因其虚而客之,按照最近的法则来传化的。上下不并,怎么说呢,这个不对,上下乃并还可以说过去,病久则传化,这个上下相并了,疾病打成一片了,良医来了也没有办法,应该是这个意思。你说不并,不并的是什么?这个不好解释,用古人的习惯应该是上下相并。

“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着当泻,不及正治,粗乃败之”这个也不太好理解,阳气蓄积使病加重有可能死亡,但是阳气当隔可能是阳气隔在那儿不通了,隔着当泻,可能是不通在那儿了,应该用泻法使不通者通,这个就像大小承气汤的症状,胃家实胃中有燥屎,阳气蓄积在胃中,不能化,这时候人表现出一些寻衣摸床的症状,这时候阳气在中间你应该泻,所以用大小承气汤,使燥屎乃下,如果不按这种思路来治呢,误用汗法或是补法使正气更虚,粗乃败之,这样解释还可以。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着阳气升,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据,勿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这个后面再加上那句“此因时之序也”也不错,什么意思呢,理解成四季或一个月都可以,总是在说阳气的道理。阳气就是生机啊,一日而主外,那么你可以理解成白天阳气在外可以做事,一天当中,平旦时候阳气长出来了,日中的时候阳气达到了鼎盛,太阳落山的时候阳气已虚,所以收引在内,所以你的气门都闭上了,毛孔都闭起来了,人的身心之气都往里入,这时候就要收据起来,不当再去做大量的运动,勿扰筋骨嘛,不要去做健身等运动,这样不好,对阳气的收藏非常不利。阳气收其来之后,雾露为阴寒之气,就不要再出去了,天有雾露使你的阳气更加受损。要是反此三时,平旦日中日西,要是跟这个生机相反了,那么形乃困薄,形体就会受到消耗和迫害。早晨阳气升,你应该很快起来,不起,阳气生不起来,那么一天昏沉。中午的时候阳气很盛,这时候你呼呼睡觉,睡午觉一睡两三个小时,对整个的身心不利。到晚上人精神了,本来晚上阳气收引在一起了,你精神的不得了,出去又玩又闹,反而伤了筋骨,所以说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此因时之序也。好,休息五分钟,有问题大家提。

接着吧,下面又说了“阴着,藏精而起亟也;阳着,为外而卫固,阴不胜其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有一定的争议,其中张景岳就说亟当气讲,具体当什么讲,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你可以把这个起亟忽略,当成藏精就可以。一个在里一个在外嘛,记得老子说过这么一句化:“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块阴气阳气不是一个东西,大家想一想,如果阴气藏精在里,阳气者为外在外的话那么应该是负阳而抱阴,冲气以为和,那么在这一块,它是两个角度讲阴阳的,这个阴气和阳气无非是精微之气在里,浮散之气在外而卫固,他理解阳气是这个东西,老子讲的是负阴而抱阳,他这个阴阳讲的阳气是代表精气,所以说是抱阳嘛,抱着一个精阳之气,和这个阴阳之气一个意思。负阴,背负的是阴气,指的是外周之气。这个是一个是从地位上言,一个是从性情上言,所以说这样,藏精,这个精既可以当阴气讲,也可以当阳气讲,就看你怎么理解了,你要是把这个在里的叫做精,那么它是属阴,你把精华主要的从这方面讲,阳是主精。

所以大家不要妄谈阴阳,一定要知道阴阳的立脚点。就像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咱们既可以把胖子说成阳,也可以把胖子说成阴,为什么呢?你如果按形体言,大着为阳,那么胖子是大的,那么为阳。如果我们拿这个肉和精气来讲,肉属阴,肉多,所以属阴,所以说胖子他本身即是阴又是阳,主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说了,这个记得原先跟大家讲过阴阳只是一个代词嘛,你不要天天嘴上挂阴阳,以为它指的是什么,那就坏了,负阴而抱阳和这个里面的阴气藏精阳气者为外都是在说一个问题。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个阴气是安静之气,阳气说的是亢盛之气,如果你的安静之气不胜这种阳气的亢盛之气,那么则血脉就会加速流动,如沸腾的江河。什么叫做并乃狂呢,就是说多处沸腾的血脉最终融汇在一起达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势态,就会侵扰你的心神,使你发狂,这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当然一经一脉一个地方他这个血脉薄疾,薄当迫讲,就是迫切匆忙,渐渐的有燎原之势并乃狂,这个并就是几处相并的意思。你看,我们看到很多大热烦渴的病人白虎汤证,如果说这种燔燎的热气不能很快地得以缓解的话,那么有可能侵扰你的心神,使你神志不清啊,心神躁扰的一些症状,这个属于危证了。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什么意思呢,他这里面指的阴气阳气和上面说的还不一样,那个是从安静和亢盛来讲;这个阳不胜其阴呢,阳气指你的正气,阴气指的邪气,如果正气不能胜你的邪气,则五脏不能独全,为邪气所扰五脏相克,产生了气争的现象。九窍不通,阳气不能顺达于全身,使九窍不通。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理解阴气阳气它指的是什么?这个记得《内经》上讲,前半身为阴,后半身为阳,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它一说阳,你马上知道这个阳说的什么,而不是天天背诵这个阳气,这没有用。明显的第一个阴不胜阳,则脉流薄疾指的是寒热,第二个阳不胜阴指的是正邪,这个好理解了吧,古人很容易混淆一些视听啊,大家要分辨一些。第一个指寒热,第二个指正邪。那么如果第一个指正邪那就坏了,邪气不胜正气则脉流薄疾那么就说不通了,那么同理,第二个如果是指寒热也不对。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合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黄帝内经》啊反复在向我们强调一件事情,那么就是燮理阴阳,志意清净。什么是陈阴阳,什么是陈,当顺布讲,把这个阴阳安排的很停当叫陈阴阳,使人顺应自然阴阳万物生长的规律。只有阴阳相顺、心脉合同,那么我们的筋脉才能调和通利。

你看我们现在很少看到这样的字眼,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学的中医不是正宗的中医,是变味的中医,更不是中医的精髓,如果没有这些词,我们中医只是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外科学,仅仅是这几部学科的话那么这个中医是不完美的,也是落后的,当然无法跟西医来抗衡了。因为中医真正的精髓都剥光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顺调其情致气血,中医的关键不在方药上,中医的关键就在向你传达一种真正的养生的方式,这才是中医的关键,我记得五版教材六版教材这一基础理论全都是薄薄的一小本,现在厚了一些了,厚了一些传达一些大量的实验验证的东西,违背中医的原理,所以说现在中医院校学出来的都是中医的掘墓人。什么是掘墓人呢,最不幸的中医就是从中医院校出来的,因为他们见到了什么是中医,他以为他学的那是真正的中医,那其实不然,他学的那都是假的,不是中医,打着中医的幌子教授学生,学生是无辜的,他们既然接受这种假的教育,他们肯定要反抗的,因为假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能自圆其说,更不能治病,所以说他们当了掘墓人。

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定要从经典入手,抛开固有的对中医的理解,直接读《黄帝内经》就可以,也不需要太多的注解,《黄帝内经》相当于古代的通俗读物,文字方面非常好理解,基本没有生僻字,我们现在读起来这些字都很常见的,关键就是一个思维方式,你把思维方式变过来,《黄帝内经》很好读,没有那么难,所以说我建议大家如果学中医一定要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