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

第83节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83节

小说: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没有欢呼的人群。在法国南部,对这次占领的态度既冷淡又合乎官方礼仪。使法国真正生气的是,意大利军队占领了科西嘉和里维埃拉(占领速度之缓慢使希特勒大发雷霆),又紧跟德军到达了突尼斯。在法国南部,意军已远远越过了同法国商定的界线。希特勒获悉,人们听到赖伐尔于12日在电话里大喊大叫,如果意大利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不撤兵,他就对该国宣战!希特勒想要避免这种仇恨,当戈林请示他批准让德国高射炮驻扎在意大利新区里,他都不肯:德国和意大利的区域必须以隆河清楚分开。意大利的古怪行为把希特勒在法国的最后几个支持者逼得不是公开敌视德国就是背信弃义了。可是约德尔作战局的一个成员11月14日晚些时候报道:“元首的行动主要是考虑意大利。他认为我们尽量支援领袖是绝对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他无条件的拒绝反对意大利对地中海(包括法国南部海岸),提出领导权的要求,也拒绝给意大利来个既成事实。”
    “棕色方案”——加紧在突尼斯创建轴心国桥头堡——进展顺利,可是,11月12日,法国在北非的武装力量向敌人投降了。同盟国次日承认达尔朗是那里的法国元首,这样对希特勒的背叛也就毋需置疑了。希特勒从现实出发,认为哪个法国人,也不能信赖,认为不能和任何一个法国人合作。然而他对法国海军佯装信任达两周之久。因为他没有军事手段能扣押法国在土伦的一个山三艘战舰,一艘航空母舰和三十多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所以他不得已才接受了这些海军高级将领的关于不对轴心同采取敌对行动,并尽全力保卫土伦的忠实的许诺,希特勒把土伦划在意大利军的占领范围之外作为报答。有一段时间,守卫土伦和马赛的一支法国正规步兵师实际上是由德国指挥的。然而希特勒不声不响地为更糟的事情做好丁准备。—位德国空军将军于11月16日记录道:“元首担心法国创建飞地为英美的入侵铺平道路;—定要避免这种事发生。”监听到的法国海军军官之间的电话谈话披露,在巴黎,人们神秘地把叛徒达尔朗海军上将当成民族英雄,给他祝酒。德国也懊恼地获悉,很明显这个衰老的贝当一直能通过电报同达尔朗秘密通讯;这就是他用无线电广播出去的有关忠诚的声明!希特勒命令空军的轰炸机和布雷中队作好两小时之内听命的准备,以防法国舰队突然启航,而月.他决定于11月18日来一次大清洗——把贝当所有的军队全部解除武装,还要占领土伦飞地。从那时起以后八天被定为开始“利拉行动”的时问。但没有通知墨索里尼(希特勒打算绝对保密);尽管雷德尔疯狂地反对,希特勒还是规定,无论如何,把土伦码头和法国舰队——舰队剩下多少就算多少——留给意大利。(希特勒还命令把马赛的所有仓库和舰只也转交给意大利,油库除外。意大利对石油的要求是个令人痛苦的事情。特别是雷德尔获悉,上次亏本出售给意大利的那五千吨,被人故意用汽油污损,   以致不能用于意大利海军——虽然可以民用。自1943年意大利背弃之后,德国发现意大利秘密贮藏了数以万吨计的石油。)“利拉行动”于27日黎明前开始,到了中午,法国的舰队就不复存在了,战舰在燃烧,废船被搁浅,剩下的几只被他们自己的船上人员凿沉或者炸毁。希特勒让意大利挑选这些破船。法国人似乎并不痛苦。他们已经失去了陆军、海军和帝国;“美国会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这是一般法国人的哲学信念。在法国被占领区中一夜之间在一千堵墙上出现了新刷上的标语:“美国万岁!”有爱国热忱的人写道“1918!”人们认为德国的失败是注定的了。
    所有这一切都向希特勒作了报告。这时他只得长期呆在德国南部,住在伯格霍夫。极目远望可见白雪牢牢地盖满了群山。他非常需要休息一下。北非到处响起了不祥的隆隆声。甚至中立的瑞典都变得粗暴起来,而且巴尔干的游击队也受到鼓动,活动更加频繁。德国公众强忍着,锻炼自己以应付最后的失败。东普鲁士要落入波兰的手里,甚至要落入俄国的手里,德国要遭到重创和瓜分。外交使节又一次暗示,这是向斯大林派出探子的最后机会了——红军仍然被围困在海湾上。希特勒犹豫不决。他知道苏联一次巨大的攻势即将来临——但是,肯定尚未来到呢。他还能怎么解释陆军情报机关的报告呢?还仍有时间!
    可是,已经没时间了。1942年11月9日,伯格霍火的电话铃响了,蔡茨勒将军,这位正在东普鲁士打一场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战争的陆军参谋总长从司令部打来电话了。斯大林格勒以北的顿河前线已开始重炮猛轰,形成饱和火力网。这时,大批坦克,后边跟着黑压压的俄国士兵,蜂涌向前。罗马尼亚军已经全面溃逃。恰巧发生在希特勒预言的地方。次日又一个攻势开始了,这次是在城南。两天之后,斯大林格勒被包围了,战争中最凶猛的一幕开始了。

       永远的千年帝国—元首与战争—第四部—创伤与悲剧
第四部  全面战争
创伤与悲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引起的争论之多,在其他事件中是罕见的,战后围绕这次战役编造出来的怪诞离奇的谎言和神奇的传说,也多得其他战役无法比拟。不过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斯大林格勒标志着德国军队在东线主动权的结束,在这里大约有二十万人丧生,并且粉碎了希特勒十年前掌权时那个曾激起其满腔热忱的帝国美梦。
    德国军事情报机关曾屡次报道过,红军濒临灭亡的消息,可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斯大林的坦克生生不息,产量不断增加,并且步兵也源源不断地涌上来。人们曾看见过约德尔面色苍白地大喊大叫,“俄军比1941年还强大!”从前,俄国的指挥官一向是头脑麻木、议而不决的官僚主义者,可是目前,他们突然变成了灵活机动,深思熟虑,远见卓识的指挥官,他们能象1939年德军那样使用坦克部队,而且在军队的背后还有全部的苏维埃战争资源。
    人们把这次灾难的责任全部加到希特勒的头上。在以后的几年中,陆军元帅们捏造备忘录,伪造日记,最高统帅部战务日记中的许多罪恶词句被一笔勾销,(因此在已出版的最高统帅部日记中,有一则记述了1942年12月21日,斯大林格勒处于最危险阶段时,希特勒同耶舒恩纳克及蔡茨勒的一场至关重要的争论,其中包括下边这样几句话:‘然而一如既往,又没有作出大胆的决定;似乎元首再也作不出这种决议似的。’这几句话是1945年伪造的,在1942年的正文中没有。)而且对于希特勒领导才能的“当时”的种种评价也接踵而至。
    没有人想到过苏联的攻势会来得这么快。
    俄军施展其独有的狡猾本领,在战术上进行突然袭击。传到希特勒耳朵里的第一则消息是俄国步兵对罗马尼亚第三军团防御分区的两次攻击——一如既往,“子弹雨点般地”射来,既没动用坦克也没动用大炮;当时罗马尼亚军队很有信心,甚至当炮火逐渐密集起来的时候,还是如此。他们没有动用驻扎在后边的斐迪南·海姆将军指挥的装甲军后备部队。可是,11月9日上午5时,俄军以巨大的炮火构成火力网,突然发动猛攻,早上7时,坦克载着步兵向罗马尼亚军队发起波浪式进攻。罗军英勇战斗——四个将军中有三个在和敌人展开白刃战时,被刺身亡,后来所有罗马尼亚连长都投入了战斗——可是他们的军备不够精良。溃败开始了。上午10时10分,冯·韦克斯将军的B集团军命令海姆(第四十八装甲军)进行反攻,以便堵住溃败最严重的突破口,可是近午夜时分,已清楚地看出来他守不住了。这一天战斗开始时,虽然归他统帅的部队有第二十二装甲师,罗马尼亚第一装甲师和第十四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可是第二十二装甲师已被斯大林格勒战役搞得精疲力尽了,第十四装甲军的战斗群又在这一天里被调走;罗马尼亚第一装甲师显然已放弃了阵地——海姆对形势一无所知,因为他通过无线电对战况的所有询问都未得到回答。
    几乎没经过训练的罗马尼亚军队,完全没有战斗经验,让他们单独守在前线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他们的坦克有一半动弹不了,因为坦克上的导线已变成了田鼠的美餐。招募来的士兵缺乏纪律观念,大部分下午4点就想停止工作。韦克斯本来希望他们能坚守阵地,坚守到海姆的几个军的到来,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撤退了,他们的仓皇溃逃又挡住了海姆坦克的前进。正在寻找丢失的罗马尼亚第一装甲师的海姆,又被骇人听闻的天气——冰冷的大雾和雨困住了。当天傍晚,韦克斯命令他转为防御。
    从东普鲁士打电话的蔡茨勒,自从这次危险开始以来,几乎没有放下过电话一—他一直和在伯格霍夫的希特勒通话。希特勒清楚地了解战况,尽管参谋总部的情况报告给形势涂上了一层令人误解的色调。到了下午9时30分,他已经授权韦克斯放弃进一步攻打斯大林格勒城的全部军事行动,以便把军队解脱出来,弥补主要战线上的兵力不足。他还命令陆军元帅冯,曼施坦因放弃对大卢基的进攻计划,以便在顿河上布置一个新的集团军,插在A集团军和B集团军之间,这样就不让韦克斯直接负责两个罗马军团和在斯大林格勒的第四装甲军团以及第六军团。希特勒对于海姆“延误”发动反攻大发雷霆,当天夜里他不顾海姆侧翼和北边的危险,再次命令他发动进攻。在希特勒的地形图上,装甲军是用深蓝色的小圈表示的,人们吹嘘说海姆有一百辆坦克。可是他还是失败了。因为他的几个军被俄国的洪水吞没,他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救出少量的残余部队。
    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消失了。从布加勒斯特传来了极端愤慨的声音。希特勒立刻要找一个替罪羊;他命令凯特尔:“立刻把海姆将军调来。摘下他的勋章,把他逮捕起来。他得负责!”为了安抚安东奈斯库,几个月后把海姆判处了死刑,可是经武装部队的首席副官施蒙特一劝,元首发了慈悲,把死刑减为囚禁。(944年希特勒批准恢复海姆的名誉,令其担任英吉利海峡上的一个被围港口的指挥官,使希特勒懊恼的是,这位将军没作什么反抗就把该港让给了同盟国,希特勒决定将来不再让军事“罪犯’再次获得机会了。)
    上面所谈的是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在城南,也有一个俄军桥头堡,对德军同样是个很大的威胁,11月20日从这里涌出了几百辆坦克。德国对敌人在这里的全部准备工作直到行动前两天才有所察觉。虽然第四装甲军团的东翼抵住了这次攻击,可是比邻的罗马尼亚师几乎没来得及哼一声就被压垮了。到了21日,形势很清楚,如果德国空军没有足够的晴天出击轰炸,红军攻势的那两只巨大的钳嘴,次日即可在斯大林格勒周围闭合。
    处在危险之中的第六军团当然只有靠空运维持生存了。空军参谋长耶舒恩纳克11月20日从东普鲁士的司令部来到伯希特斯加登,对这种主张一定也没有表示反对——如果他反对了,按希特勒空军副官冯·贝罗少校的观点,希特勒随之就会采取完全不同的作法。上一年冬天十万大军依靠这样的空运,曾在杰米扬斯克被围的小块地区胜利地坚持了好几个月之久,除此之外,在那年夏天里希特霍芬的战斗机中队也曾常常给南方战线空运燃料,还曾给第六军团空运过工兵营和高射炮组,以弥补铁路供应的不足。因此21日下午,希特勒决定第六军团必须死守,“尽管有暂时被围困的危险”;要尽力保持铁路线畅通。“至于空运,等候命令。”同时他还和约德尔讨论了向韦克斯的集团军运送紧急援军的办法。
    有些人大声疾呼,对空运提出了有份量的反对意见。里希特霍芬给戈林、邓尼茨和韦克斯打电话说,用作空运的飞机不大够用。   (大批运输机中队被投到地中海战役之中了o)他的下属支持他对空运所持的反对意见。每天需要给第六军团空运几百吨食物、汽油和军火。7月以来,他们就一直过着仅够糊口的生活了,虽然每天需要九到十火车给养,可是,在那唯一的一条铁路线被截断前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连一列火车都未曾通过。然而,希特勒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不想作出什么变动:   9月30日和11月8日他曾在全德人民面前许诺说,他现在不能放弃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21日晚他再次命令保罗斯坚持下去。
    希特勒同戈林在何时曾商量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