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97-冯氏锦囊秘录 >

第42节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42节

小说: 597-冯氏锦囊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蓄满,郁极乃发,发则命门之相火,自下焦逆上,填塞其音声,惟迫出其如畜鸣而已。 
遍身之脂液,与脾之涎沫迫而上炎,流出于口,百脉筋骨,不胜冲逆,故卒倒不知也。 
火气退乃醒,此时若邪气从病发而散,则不复作。若邪不散,仍与生气相乱,或邪虽 
退,而生气之原尚虚,当时不治,则邪易入而复作也。盖胎元之始,七节之傍,命门穴 
在其后,脐在前,胎在其中,故子脐系于胞蒂,随母呼吸,母呼亦呼,母吸亦吸,通母 
生气,食母谷气,以化育内外之形者,皆此肾间动气所致也,当母受惊之邪,子在母 
腹,随呼吸得之,与肾闻动气混合其中,当小儿初生之阳,如日方并,邪不易入,故痫 
未发,必待复感之,邪入深而与所感母腹之邪相搏而后作,故毋论大人小儿,有此疾 
者,纵得禀赋强壮,终因邪害其生命之原,难得中寿。若发频而智愚者,仅至四十,阴 
气衰半而已。小儿质弱目瞪者,则不过岁月远,亦难出成人之年,盖肾间生命之气虚而 
不复,故不得寿也。其脉沉小急疾者,及虚而弦急者死。 
信乎外邪之乘,必乘虚而袭,而内邪之作,亦必乘虚而发。(张)治旗下张毛一妇 
人,产后两月,忽患癫疾,久发不愈,或连日不食,或一食倍进,或数日不寐,或间宿 
不寐,其脉乍洪乍小,左寸两尺常弱,消痰镇心安神之药,遍投莫效。余思诸躁狂扰火 
之病也。二阴一阳,火之原也。主智闭藏,肾之用也。产后未久,少阴虚也。乃以八味 
汤加牛膝、五味子大剂冷服,其所食鸭肉猪肘之类,悉入肉桂同煮食之,如是调治数 
日,乃一日稍轻,一日如故,乃心脾亦不足,故主信而为病也。朝服加味八味汤,晚 
服归脾汤、去黄 、木香,加白芍、麦冬、五味子、肉桂,服后渐安,月余痊愈。故小 
热为病,壮水足以制之,即正治也。大热为病,火势猖狂,立之则害,承之乃制,非从 
治不可,况肾为水脏,更为火脏,(张)凡遇牙疼目病咽痛诸症,两尺并弱,久治不效 
者,悉用加味八味汤,大剂温和浩饮,莫不随手而愈。要知火安其位,万象泰然,诚格言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邪祟论
属性:《内经》十八卷,未尝有短语及邪祟。其言邪气盛则实者,指六淫之邪耳,非世俗 
所谓神鬼妖怪也。丹溪云∶虚病痰病,有似邪祟,盖神既衰乏,邪因而入,血气两亏, 
痰客中焦,妨碍升降,不得运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视听言动,皆为虚妄,以邪治 
之,其人必死。有因思想郁结太过,以致心灵真神虚损,运用精气,偏聚一脏,即所谓 
邪气胜则实,乃有大力倍于平时,癫狂日久不倦、惊惕如痴,如中鬼邪者,或阳明内 
实,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杀人不避水火,骂詈不避亲疏者,此皆神明摇乱之症。古人 
有祝由一科,龙树咒法之治,皆移情变气之卫,但可解疑释惑,使心神归正耳。何邪祟 
之可祛哉!虽然山谷幽阴,时有猿精狐怪,生房日久,或多怨鬼愁魂,花木精多为孽, 
鸡犬岁久与妖,然必因虚而入,盖正气虚,则阳明之气不足以胜其幽潜,更必因心而 
客。盖邪心起,则淫乱之神适足以招其类聚,或畏惧深,则疑似之念,适足以惑其心 
灵,乃致面黄肌瘦,或无端骂詈,或昏倦嗜卧,或语言锗乱,或嗜好失常,或饮食久 
绝,而神色不变,或危笃垂毙,而忽尔康强,或妄言祸福,而明征不谬,或叫号震 
击,而猛悍非常,或两脉而如出两人,或一脉而浮沉不等,乍疏乍数,乍大乍小,或促 
或结,或滑或实,凡遇此症,但以补虚安神为主,祛邪逐祟为佐。有痰者吐之消之,有 
积者下之攻之,用禁咒灸法,以治其外,正言激论,以醒其心,未有不愈者。若张皇无 
主,纯用攻击,不惟不能去病也。 
五脏所藏,乃魂魄神意智耳。五脏和则所藏安,气血调和,何病之有?若或多思 
想,或多脑怒,或多惊恐,或多悲哀,或多忧抑,七情偏胜,五脏失和,则偏害之病生 
矣。《经》曰∶邪气胜则实,所以发也。逾墙上屋,力强不倦,及将愈也,乃有倦色, 
始能寐矣。《经》所谓上气夺则虚也。然究其源,莫不由气血之衰,正气之弱而得,故 
有虚极之症,误投寒凉峻削则虚,虚火上乘,狂跳不止者,得虚火归源则已。有妇人 
肝肾素虚,一受胎孕即发,产后便愈者,有小儿先天心肾不足,或后天病中调理失宜, 
因成是病,情窦既开,所发愈密者,观此正虚邪实可见矣。治法凡当邪气盛时,暂为清 
理,以衰其邪,即《内经》夺食之意。及其稍缓,便培本元,调和气血。若徒事克伐, 
不惟癫狂难瘳,抑且难保其生命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龙脑安神丸
属性:治男子妇人五种癫痫,无问远年日近,发作无时,诸药不效者。 
茯神(二两) 人参 地骨皮 甘草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朱砂(飞,二两) 
乌犀屑(二两) 桑白皮(取末,一两) 龙脑(三钱,研) 麝香(三钱,研) 马牙硝(三钱,研) 
牛黄(五分) 金箔(三十五片) 为末,蜜丸,弹子大,金箔为衣,温水化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郁金丹
属性:治痫疾。 
川芎(一两) 蜈蚣(黄脚、赤脚,各一条 防风 郁金 猪牙皂角 明矾(各一两) 
为末,蒸饼丸,桐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杨氏家藏五痫丸
属性:治癫痫不问新久,并宜服之。 
南星(泡) 乌蛇肉(浸酒一宿,去皮骨焙干) 白矾(各一两) 辰砂(二钱五分) 
全蝎(二钱,去尾,炒) 半夏(酒洗,焙,一两) 雄黄(一钱五分) 蜈蚣(半条,去头足, 
炙) 僵蚕(炒,一两五钱) 白附子(炮,五钱) 麝香(三分) 皂角(四两) 先将皂角捣 
碎,水半升,揉汁,与白矾同熬为末,入各药末,姜汁打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 
十丸,姜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参砂丸
属性:治风痫。 
人参 蛤粉 朱砂(各等分) 共为细末,猪心血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食远薄荷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归神丹
属性:治癫痫诸疾,惊悸,神不守舍。 
颗块朱砂(二两,猪心内酒浸) 金箔(二十片) 白茯苓 酸枣仁 罗参 当归(各二两) 
银箔(二十片) 琥珀 远志(姜制) 龙齿(各一两)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 
十丸,麦冬汤,或枣仁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黄汤
属性:汗多气虚发 。 
黄 (蜜炙,二钱) 人参 白术 茯苓 白芍(炒,各一钱) 甘草(炙,八分) 桂 
枝(五分)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当归散
属性:血虚及去血过多发 。 
当归(酒洗,二钱) 川芎 熟地 防风 黄 (各一钱) 芍药(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控涎丹
属性:治痰迷心窍,时作癫狂,狂言如有所见。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 
子(各等分) 为末,煮面糊丸,桐子大,晒干,临卧,淡姜汤下三十丸,以下利去痰饮为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牛黄泻心汤
属性:治心经邪热,狂语精神不爽。 
龙齿(研) 牛黄(研) 朱砂(研,各一钱) 大黄(生,一两) 为末,每服三 
钱,生姜蜜水调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宁心膏
属性:妇人失血过多,心神不安,言语不当,不得睡卧。 
辰砂(研) 酸枣仁 人参 白茯神 琥珀(各七钱五分) 滴乳香一钱研,共为细 
末,和匀,每服一钱,浓煎,灯心枣子汤,空心调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茯神散
属性:治妇人心虚,与鬼交通,妄有所见闻,言语杂乱。 
茯神(一两五钱) 茯苓 人参 石菖蒲(各二两) 赤小豆(五钱) 上 咀,每服八钱, 
水一盏半,煎至八分,通口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辰砂散
属性:治风痰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医药无效者。 
辰砂(光明有墙壁者,一两) 酸枣仁(五钱,炒) 乳香(五钱) 上各为末,量病患 
能饮酒几何,先令恣饮,但勿令吐,至静室中,以前药作一帖,温酒一盏调之,令顿 
饮。如饮酒素少者,但随量取醉,服药讫,便置床枕令卧。如病浅者,半日至一日醒。 
病深者,二三日方醒。宜令家人伺之,但勿惊唤觉,须待其自醒,则神魄定矣。万一惊 
寤不可复治,正肃吴公少时,心病服此二剂,五日方寤,遂瘥。盖酒能昏神也。一方 
加人参。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济世方
属性:治失心。 
郁金(七两,须四川蝉肚者真) 明矾(三两) 为末,薄糊丸,桐子大,每六十丸, 
汤水任下。昔有妇人癫狂数年不愈,后遇至人,授此方,初服觉心胸中有物脱去,神气 
洒然,再服顿苏,此药善去郁痰,凡病得之忧惊,痰裹心窍者最宜。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保命当归承气汤
属性:当归 大黄(各一两) 芒硝(七钱) 甘草(五钱) 每二两水一大碗,姜三片,枣十枚, 
煎至一半,温服。若阳狂奔走,骂詈不知亲疏,此阳有余,阴不足。大黄、芒硝去胃中 
实热,当归补血益阴,甘草缓中,加姜枣者引入胃也。以大利为度,《经》所谓∶微者 
逆之,甚者从之。此之谓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茯苓丸
属性:常服治心疾良验。 
人参 石菖蒲 远志 茯神 茯苓 辰砂(飞) 南星 半夏曲 真铁粉(各等分) 
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十丸加至三十丸,夜卧姜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蕊珠丸
属性:治心恙及邪祟。 
猪心血 朱砂(一两) 干青靛花(一匙) 将猪心血靛花研匀,朱砂和丸,桐子大,每 
二十丸,茶酒下。甚者不过三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邪祟论
治癫痫经验方
属性:先服此一剂伐邪。 
竹茹(一钱) 半夏曲(八分) 枳实 橘红 甘草(炙,各五分) 山楂(炒黑,一钱五分) 
玄明粉 灯草(各三分) 加姜枣,水煎服。 
第二次服方,可服三剂,又服前方一剂,又再服此方三剂。人参(一钱五分) 黄 
(五分) 归身(一钱) 百合(二钱五分) 生酸枣仁(三分) 熟酸枣仁(四分) 贝母 小草(各一钱) 
麦冬(五分) 甘草梢(三分) 白芍药(吴茱萸炒过八分) 茯神 酒红花(二分) 
加姜枣,水煎服。 
第三方 服前二方半月,觉神气稍完,继服此药。紫河车一具,洗净砂锅煮 
烂,入盐少许,与服后,半月勿服药,觉少减,又服前方一剂,第二方三剂,将二药间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小儿疳症总要
属性:二十以上其症为痨,二十以下其症为疳,总皆气血虚损,同出而异名也。有因幼 
少乳食,肠胃未充,食物太早,耗伤真气而成者;有因肥甘肆进,饮食过餐,积滞日 
久,面黄肌削而成者;有因乳母寒热不调,或喜怒房劳之后,乳哺而成者;有因病后失 
调,元气未复而成者;如身体虽肥润,而内气如火,善饥善渴,小便赤色,此为骨蒸。 
继此朝凉夜热而即成疳。若平时小便变色,或黄赤恶臭,淋闭溺难,混浊如米泔者,此 
为漫白。于此失治,则阴阳不分,为泻为痢;渴热不去,为疟为淋,而变成疳。论脏 
则有五疳,成疳又有时候。如春日眼目多痛,吐痢频频,疮虫泻痢,白膜遮睛,筋青 
脑热,此乃风瘠之候。风疳者,肝脏受热所致,甚至肉削骨露,眼成雀盲,左胁结硬, 
频频吐涎,眼角有黑气者,死。如夏日身发壮热,脸赤唇红,舌疮眼赤,五心昏热,胸 
膈烦闷,盗汗频渴。小便赤涩,口中苦燥,此乃惊疳之候。惊疳者,心脏受热所致,甚 
至热消津液,饮水不已,食则惊啼,舌上黯黑,形容柘枯槁者,死。如面黄肢热,泻下 
酸臭减食餐泥,腹大脚细,吐逆中满,水谷不化,睛黄眼肿,合面昏睡,此乃食疳之 
候。食疳者,脾经受伤所致,又名肥疳。甚至吃土不已,泻痢频频,水谷难消,饮食恶 
进,面黄肌削,唇白腹高,人中平满者,死。如秋日发热恶寒,鼻下两傍湿疮赤痒, 
咳嗽不已,咽喉哑痛,毛焦气胀,喘急多饥,此乃气疳之候。气疳者,壅热伤肺所 
致,甚至面加枯骨,咳逆气促,泻频白沫,身上粟生斑黑者,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