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

第229节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229节

小说: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进来吧!”

  载沣出了福昌殿,从奶妈手里接过溥仪,抱了进来。溥仪看到屋里那么多人,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太太正盯着他看,“哇”地一声就哭了起来。

  “拿些吃的哄哄他!”慈禧太后说。

  李莲英赶忙命令小太监:“快、快,去拿糖葫芦!”

  小太监拿了一串嵌了枣泥的冰糖葫芦,陪着笑递了过来。

  溥仪不但不接,还用手把糖葫芦打落在地,“哇”、“哇”地哭个不停。

  慈禧太后皱了皱眉,说:“好了!抱到一边玩去吧!”

  载沣把溥仪抱了出来,交给了奶妈,自己又回到福昌殿。

  慈禧太后说:“嗣皇帝太小,载沣既是摄政王,就由他监国吧!”

  就这样,溥仪成了皇帝,其父载沣监国摄政,慈禧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光绪皇后则成了隆裕皇太后。

  军机大臣可真忙,要入殓大行皇帝,又要安置小皇帝,准备登基的事务。正在商量光绪帝的谥号时,李莲英派的小太监跑来,喘着气说:“王爷,……大人,老佛爷叫起!”

  一行七人,匆匆赶到福昌殿,李莲英已在门口等着了,挑了门帘,把军机大臣们让了进来。慈禧太后已经不能起床了,斜靠在被子上,背后两个宫女搀着。她喘息着说:“我不行了。”

  一听这话,载沣先哭了起来,接着几个人都抽泣起来。

  “你们都别哭!我这里有几句要紧话要交待,你们可得仔细听着!”慈禧太后拿出了命令的口气。“是!”大家齐声答道。

  “我怕是真的不行了!往后,国事由摄政王裁定。遇到极重的事,由摄政王向皇太后请旨。你们都听明白了没有?”

  “是!”大家的声音洪亮了许多。

  “皇帝该入殓了吧?”突然由皇帝想到了皇后,问“皇后呢?噢,该叫太后了。”

  李莲英答道:“太后在涵元殿。大行皇帝先小殓了,等移灵乾清宫后再大殓。”

  “皇帝在乾清宫,那我呢?你们准备把我往哪放?我可不愿占太后的慈宁宫!”

  奕劻忙答道:“当然是宁寿宫皇极殿。”

  “老佛爷,该歇一会儿了!两位王爷,各位大人,等老佛爷有了精神,再叫你们的起。”李莲英要赶军机走了。

  军机大臣们向慈禧太后跪了安,退了出来。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清晨,军机大臣们刚入西苑,就得到了消息:慈禧太后升天了。

  慈禧太后死了,最伤心的当然是李莲英。本来,两宫在光绪二十七回銮以后,李莲英在侍候老佛爷的同时,就开始改变对光绪帝的态度,为自己寻找新的靠山,结果光绪帝却先慈禧太后而去,正在他悲痛之时,慈禧太后又去了。这对他来说确实是愁中添愁,悲上加悲。慈禧太后一咽气,他便放声嚎啕起来,没人能劝得住,看到隆裕太后来了,他才止住了哭声。隆裕太后见他那么伤心,便说:“李谙达,你节哀吧!昨天皇帝刚去了,今天又……这么多事,我什么都不懂,需要你帮助我呀!”

  李莲英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对呀,自己的靠山倒了,现在这深宫大内,可是隆裕太后说了算,这不是现成的靠山吗?

  于是,李莲英抹了把眼泪,跌跌绊绊地跪到了隆裕太后面前,哭着说:“老佛爷去了,奴才该怎么办呢?”

  “李谙达,”太后说“我年纪轻,没经过这么大的事,你在宫里这么多年,办事一定有分寸,在许多地方你得帮着我。”

  “奴才一定尽心尽力。”

  “你是老佛爷跟前的人,这边所有的事,你就经管着吧!”

  “是!”有了皇太后的支持,李莲英的腰板又挺起来了。

  丧事归丧事,国不能一日无君,最重要的应该是早日让小皇帝登基。皇帝登基的吉日选在十一月初九日辛卯。到了这天,文武群臣向吓得直哭的宣统帝溥仪行了君臣之礼。接着,又进行了三大仪礼,谥大行光绪皇帝“同天崇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陵寝择在西陵金龙峪;名曰“崇陵”。又给慈禧太后加尊谥“孝钦”,并正式称光绪皇后“隆裕皇太后。”

  光绪和慈禧大殓之后,先不下葬,梓官得从大内转到停灵待葬的地方,这被称为“暂安”。清朝停灵的地方在观德殿,出皇宫北门,入北是门,到景山,在东北角。按照以往的规矩,要移慈禧太后的灵枢去观德殿了,李莲英心中不愿意,因为把慈禧太后的梓宫移走之后,他就真的无依无靠了,所以,他怕移梓宫出大内。可是这是定例,别人做不了主的,他只得求求皇太后。

  李莲英见了隆裕太后,行了礼,垂手站着。太后对旁边的小太监说:“给李谙达拿个凳子!”“谢主子恩典!”李莲英接过了小太监搬过来的凳子,说。

  “哎,日子真快,都二十多天了!这么多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太后红着眼圈说。

  “主子不要太伤心!万岁爷年岁还小,全凭主子操劳。”李莲英说。

  “谙达说得对!各个地方都要靠谙达照应着!”

  “老奴一定尽心!”李莲英接着又说:“奴才来见主子,是有件事要求主子!”说着便又跪到了地上。

  “起来,起来!谙达有什么话就说吧?”

  李莲英站起身来说:“奴才听说要把老佛爷的棺梓移到观德殿去,想求主子就让老佛爷暂安宁寿宫吧!奴才伺候老佛爷三十多年,要再在她老人家跟前尽点心,如果移到景山,奴才就见不到老佛爷了,心里会不安的!没有她跟前的人,老佛爷也会心慌的!”

  这些天来,李莲英好像着了魔,整天守在宁寿宫里,陪着慈禧的灵抠。皇极殿中的摆设,除了丧仪上的规矩之外,完全照慈禧生前的样子。每天早上唤宫女打洗脸水,然后开匣梳头,再进首饰匣,收拾完了。再进燕窝粥,早膳、晚膳,都是挑老太后生前喜欢吃的肴馔上供,好像老佛爷真还活着一样。

  隆裕太后听他一席话,也被感动了,点了点头,说:“那就让老佛爷暂安宁寿宫吧!”

  “谢主子!”李莲英接着又说:“奴才跟了老佛爷这么多年,她老人家去了,老奴也没什么用了。等把她老人家伺候到陵上,求主子开恩,放奴才回去吧。奴才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等大行皇帝和太皇太后大安后再说吧。你也一把年纪了,要注意自己保重。”

  “谢主子关怀!”

  安葬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以后,丧家犬般的李莲英向隆裕太后摆尾乞怜,得到了她的同情。待慈禧太后百日过后,也就是到了宣统元年,隆裕太后赐他南花园,李莲英离开了他生活了五十三年的清宫大内,居南花园养老。》》





李莲英八、血溅黄沙尸不全



八、血溅黄沙尸不全

  李莲英住进了南花园养老,老天爷却没有给他留下一天舒心的日子……他一生结下的冤家太多了……当他死后,他两腿之间的那个“宝”重回了原处,可他的脑袋却又搬了家,在冥冥之中,是不是老天爷故意安排了这个结局?这只有天知道……

  慈禧太后死了,也葬埋了,李莲英当然也就只能回家养老了。他本来在北京有好几处房舍,要他居住,也是可以住得开来的,而且他是李家的功臣,没有他就没有李家的富裕,他要回家养老,那还不是跟皇帝亲政差不了多少。但是,隆裕太后念及李莲英伺候了慈禧太后几十年,辛劳了一辈子,就赐他居南花园养老。

  这南花园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清朝宫廷奏乐演戏排练的地方。乾隆五年修建的,在其中设立南府,供太监们排练戏目。道光七年,得“歌舞升平”之义,改南府为升平署,并办成了戏院形式的,教习太监和民间的戏由爱好者学戏,太监称为内学,民间的被称为外学。但到了光绪之年,由于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破坏,那“不是曲终悲伴侣,似嫌激微杂奏声,”“词臣想象开元曲,一片承平雅颂声”的升平署,便失去了昔时的效用。但此处的房舍,园林,由于历朝修缮,既有昔日辉煌的戏楼,又有现有整齐的院落,地方宽阔却无人马喧嚣,环境极其优雅,不失为一静养佳处。隆裕太后就给李莲英选了这块地方,真可算是体恤老臣,皇恩浩荡。

  李莲英谢了恩便住进了南花园,他的子孙们也都跟进了南花园。弓弦胡同的房舍当然被卖掉了,南花园又变成了李家的天地。李莲英九岁进宫,自己没有子女,但是他兄弟众多,而且一个个儿女满堂,所以李莲英就把他四弟的次子成武,五弟的三子福德、大哥的次子福康和三弟的三子福荫收为自己的儿子。这几个儿子也都随他住在京中,一个个都已娶妻生子,等到李莲英出宫养老之时,他家中也已是子孙满堂,其乐融融了。

  李莲英闲来无事,就带着孙子孙女游玩。整日里既不愁吃,又不愁穿,任意的游逛,尽情的行乐,这才尝到了活人的真正滋味。

  但是,常言道:“乐极必生悲,好景必不会长”,就在李莲英享受天伦之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三四月间,北京城万物复苏,杨花飘飘,柳烟依依,正是如画的春天。往年此时,李莲英正陪着老佛爷在颐和园中观赏艳丽的桃花,感受春天清新的气息呢,可是现在,这本来使人舒心的春,却使他感到一种失落和心酸,于是他一直闷闷不乐。

  李成武身为长子,自然知道老爷子的心思,就过来劝他,说:“爹,这几天您老人家有什么心思,怎么不高兴?又是哪个孩子惹您生气啦?”

  李莲英摇摇头,说“不是!哎——,过去,一到春天,我就陪着老佛爷在颐和园呀,北海呀,万胜园呀,到处游玩,现在想起,这心里就不舒服!”

  “爹,过去在皇宫里,您陪着老佛爷游玩,高兴是自然的,但我觉得皇宫里还不如外边呢!宫里那些风景啊,山水啊,都是人做出来的,没有外面的眼界宽。我看,这几天西山脚下那桃树都开花了,可好看呢!明日我陪您去外面转转,散散心,别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哎——,你懂啥呀!想当初老佛爷对我多好呀!”李莲英不无感慨。

  第二天,吃了早饭,李成武让车夫套上车,陪着李莲英,带着李莲英的几个孙子,到西山踏青去了。一路上,小孩们叽叽喳喳,一会儿指指这边,一会儿又望望那边,李莲英看着活泼的孩子,不说话,只抿着嘴笑,笑容里夹着几分苦涩。

  “爹,看那边的桃花,开得多艳呀!”李成武说着,朝右边远处的桃林指了指。

  孩子们看到了桃花,都欢叫起来:“爷爷,爷爷,快看!

  那桃花多好看呀!”一个小家伙还说:“爷爷,我们到跟前去看,好吗?”

  “好,好!”李莲英慈祥地答道。

  车子到了桃林边,李成武向车夫喊道:“老胡,就停到这儿吧!”

  车停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跳下了车,李成武搀扶李莲英下了车,对老胡说:“你可以歇着了!”

  “你们去玩!小的就在这车上歇会儿,昨晚上跟他们打牌,快四更才睡的觉。”老胡躬着身子答道。

  孩子们早已冲进了桃林,李莲英由李成武扶着,慢慢地走着,看着,回忆着。突然他又想起了老佛爷,想到了颐和园的春夏秋冬,想到了照相,便叹道:“这么好的景色,能照张相该多好啊!”

  “您老怎么不早说呀?照相的那吉我认识,早说了带着他来就行了,他的相照得可好了!”

  “是啊!他还给老佛爷照过相呢!老佛爷还夸过他呢!”李莲英又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之中。

  “爷爷,爷爷!”他的沉思被孩子们的叫声打断了,”我们要去爬山。看,山上的草都绿了。

  “好,好!成武啊!你带着他们去爬山吧!”李莲英吩咐道。

  “那您呢?”李成武有些迟疑。

  “爷爷,一起去吧!”孩子们看着李莲英央求着。

  “爷爷走不动了!你们去吧!”李莲英答道。

  “我们搀着您走!”孩子们说。

  “算了!你们去吧!成武,带着他们去!”“这——,那你怎么办?”李成武站着没动。

  “去吧!我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照看不了自己?你们去吧,让我一个人呆一会儿!”

  李成武带着孩子们走了,李莲英又回到了他和老佛爷的世界。等到李成武带着疲惫的孩子们回到桃林,已经是日薄西山了,一个个喊“饿”不迭。李莲英早就回到了车上,和坐在车辕上的老胡聊天呢。等孩子们上了车,便急急往回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