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道教的神 >

第15节

道教的神-第15节

小说: 道教的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猩铮樱ぴ唤鸩跏希卧唤鸷缡稀=鸷缡险撸赖劬病=鸩跏霞炊劬病=鸷缡嫌泄υ诔ぐ咨街校练耸戏馕辏嫒耍铺煜闪K煲运晡眨涑纭F涮暾撸宋宕拔奚咸熳鹚贾兀裰罡呤且病!盇G经此改造后,东岳大帝便成为“掌天仙六(录)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旧时各地皆有东岳庙,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该日,各地皆于庙中举行盛大庆典。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AH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顺天府宛平县)城东有古庙,祀东岳神,规模宏广,神像华丽。国朝岁时敕修,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神)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头。至是盛设鼓  幡幢,  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女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声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庙。”AI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
  城中玄妙观有东岳帝殿。俗谓神权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谓之‘借寿’,或病中语言颠倒,令人殿前关魂,谓之‘请喜’。祈恩还愿,终岁络绎。
  至诞日为尤盛。虽屯  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娄门外者,龙墩各屯人,赛会于庙,张灯演剧,百戏竞陈,游观若狂。……
  俗以诞日前进香者,乡人居多,呼为草鞋香。“AJ
  注:
  ① 泰山神姓名,各书记载不一,道书说姓岁名崇,《氏族博考》又云姓元丘,名目陆。此说引自《重修纬书集成》卷六:《尤鱼河图》。
  ② 《太平御览》第2 册1835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③ 《魏书》第4 册1158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④AJ 《笔记小说大观》第8 册302 页,第23册124 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⑤ 《重修纬书集成》卷五,29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46年
  ⑥⑦ 从《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一文转引,载《文物》1981年第3期。
  东汉都城已由西汉之长安迁入洛阳,此“生属长安,死属太山”之语,当为沿习西汉时的说法,表明泰山主死思想在西汉已经流行。
  ⑧ 《南史》第3 册976 页,中华书局,1975年
  ⑨ 《文献通考》上册757 ,758 页,中华书局,1986年
  AB 《续文献通考》第3465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ACADAEAF 《道藏》第6 册735 页,第31册671 页,第10册1 页,第34册73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G 叶德辉翻刻《三教搜神大全》卷一
  AH 《说郛续》卷二十八
  AI 《宛署杂记》第191 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酆都大帝
  道教信奉的主宰地狱的最高神灵。其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云:“北方有鬼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叫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郁垒,主阅领万鬼。”①《太平经》多土府、土主召人灵魂、考人魂魄之说,如卷一百十二称:“大阴法曹,计所承负,除算减年。算尽之后,召地阴神,并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②卷一百十四又云:“为恶不止,与死籍相连,传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时复出乎?精魂拘闭,问生时所为,辞语不同,复见掠治,魂神苦极,是谁之过乎?”③晋葛洪《枕中书》载:“鲍靓为地下主者,带潜山真人。……  郁垒为东方鬼帝,治桃丘山。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④这些是道教关于地狱及其主宰神较早的说法,为其后丰都大帝的滥觞。
  到南朝时,道教对酆都大帝的描绘比较成系统了。  弘景《真灵位业图》所排神仙座次的第七中位即为“酆都北阴大帝”,称其: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丰山,三千年而一替。⑤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载:
  “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
  山上有六宫,……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注云:此六天宫”是北丰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今)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
  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⑥又云:
  “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⑦《真诰》卷十三也说:“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⑧是总生杀大权的鬼官。上述说明南北朝时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狱的信仰,当时多称为北帝君,简称北帝。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地狱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有所谓十八层地狱及十殿阎罗治鬼之说,道教汲取了这些思想,逐步形成了酆都鬼狱并塑造了酆都大帝的形象。《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的十会斋功德十王名号与《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同。正一部又有《元始说度酆都经》。
  道教的酆都大帝,原说住在北方的罗酆山,称为北帝;而后世却以今四川的酆都县为鬼城,系酆都大帝的治所。这一转变大约发生于宋代。清  衢  《茶香室丛钞》卷十六引宋范成大《吴船录》说:“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碑牒所传,西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阴君以炼丹济人,其法犹传。”俞樾按:“酆都县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宜为神仙窟宅,而世乃传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读《吴传录》,乃知因阴君传讹,盖相沿既久,不知为阴长生,而以为幽冥之主者,此俗说所由来也。”⑨同卷“罗酆山”条又云:“按罗丰山为北方鬼帝所治,故有罗酆治鬼之说,而世俗乃指今四川酆都县。《夷坚志》云:
  ‘忠州酆都县有酆都观,其山曰盘龙山,即道家所称北极地狱之所。’盖南宋已有此说。AB清方象瑛《使蜀日记》说:“酆都县城倚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国都城’闻名。传说汉王方平、阴长生先后于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人误读‘王、阴’为‘阴王’,讹传为‘阴间之王’。酆都乃成阴曹地府。”AC酆都城的阎罗殿被误传为酆都大帝的宫殿,地藏菩萨讹传为酆都大帝。
  我国传统信仰的地狱主宰有东岳大帝、地藏和酆都大帝,前者源于汉族民间信仰,中者源于佛教,后者则源于道教,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有一定影响。
  注:
  ① 《论衡注释》第3 册1283页,中华书局,1979年
  ②③ 《太平经合校》第579 ,615 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④⑤⑥⑦⑧ 《道藏》第3 册271 页,280 页,第20册579 页,580 页,56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⑨AB 皆见《笔记小说大观》第34册95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AC 《昭代丛书》(道光本)丁集新编补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简称关帝,俗称关公,即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三国蜀将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为蜀国统兵镇守荆州,后败死麦城,谥为壮缪侯。
  传说关羽死后身首异处,头葬洛阳,身葬当阳玉泉山,荆州人感其德义,立玉泉祠祀之。
  《云溪友议》称:“蜀前将军关羽守荆州,荆州有玉泉祠,……祠曰三郎神,三郎即关三郎也。”①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载:“唐咸通乱离后,坊巷讹言关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②说明唐代尚视其为人鬼之流。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九载:“潼州关云长庙,在州治西北隅,土人事之甚谨。偶像数十躯,其一黄衣急足,面怒而多髯,执令旗,容状可畏”。③表明宋代已被庙祀为神。
  关羽受到统治者的崇祀,始于北宋末期。当时金军不断南进,北宋江山岌岌可危。
  宋徽宗认为可以关羽的“忠勇义气”,激励士气和民心,乃于崇宁元年(1102)至宣和五年(1123)的二十余年间,三次追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南宋建炎三年(1129)又加封壮缪义勇王,称壮缪义勇武安王。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英济王,称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孝宗敕曰:“生立大节,与天地以并传;没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④在宋王朝的褒崇下,关羽已成为既能以忠义气节相号召的人间楷模,又是求雨祈晴、拯救生灵劫难之神。
  元明统治者继续崇奉关羽。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遣使祠其庙。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  半方  关公庙于南京鸡鸣山,每岁四孟及岁暮遣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诞辰,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建关公庙于北京。万历十八年(1590),神宗敕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由王而晋为帝。
  万历四十二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羽定为武庙的主神,与崇祀孔子的文庙并列为文武二圣。
  清统治者对关羽的崇奉有增无已。入关之前已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建关帝庙,皇太极赐额“义高千古”。入关以后,清世祖于顺治九年(1652)在北京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关羽父祖三代公爵,并授洛阳、解州关氏后裔五经博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至光绪五年(1879),已加封为:
  忠义神武  橛尤视孪  佑护国保民精  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封号长达二十六字。
  在关羽崇拜极盛的明清两代,更盛传关圣帝君显灵的故事。大都为佑助官军剿灭异己或农民起义。如关羽显灵助战,使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胜陈友谅,正德(1506~1521)
  时镇压刘六、刘七起义,天启(1621~1627)间镇压徐鸿儒起义;清军镇压甘肃苏四十三起义、湘西苗民起义、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等等,都有关羽显灵的神异故事。
  旧时,关圣帝君被视为神通广大的神灵而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崇祀。广大群众以其信义耿介,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将士以其神武善战,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商贾又奉之为招财进宝的福神。关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广泛的信仰,除历代帝王的褒扬崇封外,明代《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清何刚德《客座偶谈》卷四云:“京中茶馆唱大鼓书,多讲《(三国)演义》,走卒贩夫无人不知三国。北人好听戏,尤好武戏,武戏多演三国也,……甚矣《演义》魔力之大也。但三国人才多矣,而独注重于关壮缪,或称关公,或称关老爷,南人则又称曰关帝,……北人崇拜者,视南人为甚,而关外为尤甚。”⑤道教亦崇奉关圣帝君,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的《太上大圣郎灵上将护国妙经》假托关帝传经说咒,称“义勇武安王汉寿亭侯关大元帅”,受玉帝敕命,为“三界都总管雷火瘟部冥府酆都御史”,宣示信众,要“宁为忠臣”,“宁为孝子”,“无论纲常伦理,无论日用细微,皆当省身寡过,不可利己损人。一念从正,景星庆云;一念从邪,厉气妖氛”。⑥明万历以后成书的《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称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并提高其神权,谓其“掌儒释道教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执定死罪过夺命里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职。“⑦
  几乎成为统管三界十方、佛仙人鬼的大神。
  明清以后关帝庙祀几遍天下,南达岭表,北极寒沍,虽山陬海角,乃至海外,皆建有关帝庙。多数关帝庙,皆由道士住持,其祖庙解州关帝庙亦然。俗以五月十三为关帝生日,各地关帝庙皆举行祭祀。吴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