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医必背 >

第7节

中医必背-第7节

小说: 中医必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
白芷(3克) 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 穿山甲(炙,) 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克金银花(9克) 陈皮(9克)
五味消毒饮
《医中金鉴》
疔疮初起
痈疡疖肿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金银花(20克) 野菊花(15克) 蒲公英(15克) 紫花地丁(15克) 紫背天葵子(15克)
四妙勇安汤
《验方新编》
热毒炽盛脱疽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金银花(90克) 玄参(90克) 当归(60克) 甘草(30克)

4。4清脏腑热
4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心经火热证
清心利水养阴
生地黄(6克) 木通(6克) 生甘草梢(6克)竹叶

46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
清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当归(3克) 生地黄(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47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
肝经郁火

清肝泻火
当归 龙胆草 川芎 山栀子仁 大黄 羌活 防风各3克
48左金丸D
肝火犯胃证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黄连(180克) 吴茱萸(30克)

49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肺热喘咳证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地骨皮(30克) 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葶苈大枣泻肺汤J
痰涎壅盛,咳喘胸满
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葶苈子(9克) 大枣(4枚)

50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肺痈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苇茎(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4克) 桃仁(9克)

51清胃散
《兰室秘藏》
胃火牙痛
清胃凉血
生地黄(6克) 当归身(6克) 牡丹皮(9克) 黄连(6克) 升麻(9克)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伏火
泻脾胃伏火
藿香叶(21克) 山桅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
52玉女煎
《景岳全书》
胃热阴虚证
清胃热,滋肾阴
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53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湿热痢疾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芍药(30克) 当归(15克) 黄连(15克) 槟榔(6克) 木香(6克) 炙甘草(6克) 大黄(9克) 黄芩(15克) 官桂(5克)
黄芩汤
S
热泻热利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黄芩(9克) 芍药(9克) 甘草(3克) 大枣(4枚)

54白头翁汤
S
热毒痢疾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15克) 黄柏(12克) 黄连(6克) 秦皮(12克)

4。5清热祛暑
55六一散
暑湿证
清暑利湿
滑石(180克) 甘草(30克)《伤寒直格》下三同

益元散
暑湿证
清心解暑
兼能安神
滑石(36克) 甘草(6克) 辰砂(15克)

碧玉散
暑湿证
清解暑热
滑石(36克) 甘草(6克) 青黛(10克)
鸡苏散
暑湿证
疏风解暑
滑石(36克) 甘草(6克) 薄荷(15克)
56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
暑湿证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滑石120、茯苓30、甘草60、白术15 泽泻30、官桂15、石膏60、寒水石60、猪苓15
57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暑热气津两伤证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西洋参5、西瓜翠衣30、石斛15、麦冬9、黄连3、竹叶6、荷梗15、知母6、甘草3、粳米15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平素气虚又受暑湿
清暑益气
除湿健脾
黄芪 苍术 升麻 人参 炒曲 橘皮 白术 麦门冬 当归身 炙甘草 青皮 黄柏
4。6清虚热
58青蒿鳖甲汤W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养阴透热
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59清骨散《证治准绳》
虚劳发热
清虚热,退骨蒸
银柴胡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2克
60当归六黄汤
阴虚火旺盗汗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当归(6克) 生地黄(6克) 熟地黄(6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黄连(6克) 黄芪(12克)《兰室秘藏》
5。温里剂    5。1温中祛寒
61理中丸S
脾胃虚寒证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人参(15克) 干姜(15克) 白术(15克) 甘草(15克)  {原方丸剂各用90克}
62小建中汤S
虚劳里急证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黄芪建中汤J
劳虚里急
诸不足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黄芪(5克) 炙甘草(6克)
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产后腹痛
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当归(12克) 桂心(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饴糖30克
大建中汤J
虚寒腹痛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蜀椒(6克 ) 干姜(12克) 人参(6克)饴糖30克

63吴茱萸汤S
肝胃虚寒浊阴上拟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吴茱萸(9克) 人参(9克) 生姜(18克) 大枣(4枚,擘'bo')
5。2回阳救逆
64四逆汤S
少阴病
回阳救逆
附子(15克) 干姜(6克) 炙甘草(6克)
通脉四逆汤S
少阴病
回阳通脉
附子(20克) 干姜(9…12克) 炙甘草(6克)
四逆加人参汤S
少阴病
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附子(15克) 干姜(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白通汤S
少阴病
通阳破阴
附子(15克) 干姜(6克) 葱白(四根)
65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熟附子9克 干姜6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白术炒9克肉桂3克 陈皮6克 五味子3克 茯苓9克 半夏制9克
5。3温经散寒
66当归四逆汤S
血虚寒厥证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12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大枣(8枚,擘'bo') 炙甘草(6克)

67黄芪桂枝五物汤J
血痹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68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熟地30克、鹿角胶9克、肉桂3克、麻黄2克、白芥子6克、炮姜2克、生甘草3克

6。补益剂    6。1补气
69四君子汤T
脾胃气虚
益气健脾
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人参、 茯苓、白术、陈皮、炙甘草各6克
六君子汤
〃医学正传〃
脾胃气虚兼痰湿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四君子汤 陈皮(3克) 半夏(4。5克)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人参(3克) 白术(6克) 甘草(2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砂仁(2。5克) 木香(2克)

70参苓白术散
T
脾虚挟湿证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莲子肉(500克) 薏苡仁(500克) 砂仁(500克) 桔梗(500克) 白扁豆(750克) 白茯苓(1000克) 人参(1000克) 炙甘草(1000克) 白术(1000克) 山药(1000克)
71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黄芪(18克) 炙甘草(9克) 人参(6克) 当归(3克) 橘皮(6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白术(9克)

举元煎《景岳全书》
气虚下陷证
益气升提
人参(10…20克) 炙黄芪(10…20克) 炙甘草(3…6克) 升麻(4克) 白术(3…6克)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大气下陷证
益气升陷
生黄芪(18克) 知母(9克) 柴胡(4。5克) 桔梗(4。5克) 升麻(3克)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黄芪(30克) 半夏(1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独活(9克) 防风(9克) 白芍药(9克) 羌活(9克) 橘皮(6克) 茯苓(5克) 柴胡(5克) 泽泻(5克) 白术(5克) 黄连(1。5克)
72玉屏风散

表虚自汗
益气固表止汗
防风(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究原方 医方类聚》
73生脉散
《医学启源》
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人参(9克) 麦门冬(9克) 五味子(6克)
6。2补血
74四物汤

营血虚滞证
补血和血

当归(9克) 川芎(6克) 白芍(9克) 熟干地黄(12克)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妇女经期超前
养血活血
即四物汤加桃仁(9克)红花(6克)(原名'加味四物汤〃)

胶艾汤
〃金匮要略〃
妇人冲任虚损
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川芎(6克)阿胶(6克)甘草(6克)艾叶(9克)当归(9克)芍药(12克)干地黄(15克)(又名:芎归胶艾汤)
75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血虚发热证
补气生血
黄芪(30克) 当归(6克)

76归脾汤
《济生方》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白术(3克) 当归(3克) 白茯苓(3克) 黄芪炒(3克) 远志(3克) 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 木香(1。5克) 炙甘草(1克)
6。3气血双补
77八珍汤

气血两虚证
益气补血
人参、白术、 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各30克《瑞竹堂经验方》
十全大补汤
T
气血不足
温补气血
人参(6克) 肉桂(3克) 川芎(6克) 干熟地黄(12克) 茯苓(9克) 白术(9克) 甘草(3克) 黄芪(12克) 当归(9克) 白芍药(9克)
人参养荣汤
〃三因极…病证方论〃
积劳虚损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黄芪(30克) 当归(30克) 桂心(30克) 甘草炙(30克) 橘皮(30克) 白术(30克) 人参(30克) 白芍药(90克) 熟地黄(9克) 五味子(4克) 茯苓(4克) 远志(15克)
6。4补阴
78六味地黄丸
肝肾阴虚
滋补肝肾
熟地黄(24克) 山萸肉(12克) 干山药(12克) 泽泻(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去皮,9克)《小儿药证直诀》
知柏地黄丸
〃医方考〃
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各6克
杞菊地黄丸
〃麻疹全书〃
肝肾阴虚证
滋肾养肝明目
六味地黄丸加枸杞 菊花各9克
麦味地黄丸
《医部全录》 
肺肾阴虚,或喘或咳
滋补肺肾。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15克 五味子15克
都气丸
〃症因脉治〃
肾虚气喘,或呃逆之
滋肾纳气
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6克
79左归丸
《景岳全书》
真阴不足证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
左归饮
〃景岳全书〃
真阴不足证
补益肾阴
熟地(9…30克) 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炙甘草(3克) 茯苓(4。5克) 山茱萸(3…6克,畏酸者少用之)
80大补阴丸
D
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熟地黄(酒蒸,180克) 龟板(酥炙,180克) 黄柏(炒褐色,120克) 知母(酒浸,炒,120克)猪脊髓
81炙甘草汤,复脉汤
S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证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炙甘草(12克) 生姜(9克) 桂枝(9克) 人参(6克) 生地黄(50克) 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枣(10枚)

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
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
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15克) 阿胶(9克) 麻仁(9克)
82一贯煎
《继名医类案》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
滋阴疏肝
北沙参、麦冬、当归各9克、生地(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
6。4补阳
83肾气丸
J
肾阳不足证
补肾助阳
干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0克、桂枝、附子各30克

84右归丸
《景岳全书》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附子(60…80克)肉桂60克、熟地240克、山茱萸、枸杞、当归各90克、鹿角胶、菟丝子、杜仲1、山药各120克
右归饮
〃景岳全书〃
肾阳不足证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熟地(9…30克) 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山茱萸3克 炙甘草3克 肉桂(3…6) 杜仲9克 制附子(6…9克)
6。6阴阳并补
85地黄饮子
《黄帝素问宣明论》
下元虚衰,痰浊上犯暗痱
滋肾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