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医必背 >

第6节

中医必背-第6节

小说: 中医必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拗汤T
感冒风邪
宣肺解表
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30克)
华盖散T
素体多痰肺感风寒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15克
2。桂枝汤S
外感风寒表虚证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大枣3枚
桂枝加桂汤S
心阳虚弱寒水凌心奔豚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桂枝(15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桂枝加芍药汤S
太阳病误下腹痛
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桂校(9克) 芍药(18克) 甘草炙(6克) 大枣(3枚) 生姜(9克)
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羌活、 防风、苍术各9克 细辛(3克) 川芎、 白芷、 生地、黄芩各6克  甘草(6克)
羌活胜湿汤《此事难知》
祛风胜湿止痛
祛风胜湿止痛
 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6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
4。香薷散T
阴暑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香薷9白扁豆6厚朴6
新加香薷散W
暑温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香苏散
外感风寒兼气郁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120克、甘草炙 30克、陈皮不去白60克
5。小青龙汤S
外寒内饮证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麻黄去节、芍药、半夏洗、桂枝去皮各9克 细辛、干姜、甘草炙 、 五味子各6克
射干麻黄汤J
痰饮郁结,气逆喘咳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射干(9克) 麻黄(9克) 生姜(6克) 细辛(6克) 紫菀(6克) 款冬花(6克) 大枣(3枚) 半夏(9克) 五味子(3克)
6。止嗽散《医学心语》
风邪犯肺证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紫菀(15克) 百部(12克) 白前(12克) 桔梗(15克) 荆芥(10克) 陈皮(15克) 甘草(6克)


金沸草散T
伤风咳嗽
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旋覆花(90克) 麻黄(90克) 前胡(90克) 荆芥穗(120克) 炙甘草(30克) 半夏(姜汁浸)(30克) 赤芍药(30克)
7。银翘散W
温病初起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连翘、 银花、牛蒡子、芦根各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8。桑菊饮W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苇根(6克)
9。麻杏甘石汤S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麻黄(5克) 杏仁(9克) 甘草(6克) 石膏(18克)
越婢汤J
风水加热
发汗利水
麻黄18克 石膏24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5枚
10。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解肌清热
(陶氏)柴胡(6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 芍药(6克) 桔梗(3克)
柴葛解肌汤〃医学心语〃
外感风热里热亦盛
解肌清热
柴胡(6克) 葛根(6克) 黄芩(6克) 赤芍(6克) 甘草(3克) 知母(5克) 生地(9克) 丹皮(3克) 贝母(6克)
11。升麻葛根汤
麻疹初起
解肌透疹
升麻(300克) 芍药(300克) 炙甘草(300克) 葛根(450克)《闫氏小儿方论》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痧疹透发不出
透疹解表,清热生津
西河柳(15克)麦门冬(去心,9克)玄参(6克)干葛(4。5克)鼠粘子(炒,研,4。5克) 蝉蜕、薄荷叶、荆芥穗、知母(蜜炙) 甘草、竹叶各3克
12。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气虚,气虚外感湿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去瓤,麸炒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各900克   生姜、薄荷少许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疮肿初起
发汗解表,散凤祛湿
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4。5克   甘草 1。5克 
13。参苏饮T
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人参、紫苏叶、干葛、半夏、前胡、茯苓各6克 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炙各4克
14。再造散《伤寒六书》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黄芪(6克)甘草(1。5克)细辛(2克)熟附子、人参、桂枝、羌活、防风、  煨生姜 、川芎各3克
麻黄附子细辛汤S
素体阳虚感寒。暴哑
助阳解表
麻黄(6克) 附子(9克) 细辛(3克)

15。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滋阴解表
生葳蕤(9克) 生葱白(6克) 桔梗(4。5克) 东白薇(3克) 淡豆豉(12克) 薄荷(4。5克) 炙甘草(1。5克) 红枣二枚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血虚外感风寒
养血解表

葱白(连根切,9克) 干葛(切,9克) 新豉(绵裹,6克) 生姜(切,6克) 生麦门冬(去心,9克) 干地黄六(9克)
16。大承气S
阳明腑实
峻下热结
大黄(12克) 厚朴(15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小承气汤S
阳明腑轻
轻下热结
大黄(酒洗,12克) 厚朴(去皮,炙,6克) 枳实(炙,9克)
调胃承气汤S
阳明胃肠燥热
缓下热结
大黄(去皮,清酒洗,12克) 甘草(炙,6克) 芒硝(9克)

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单纯性肠梗阻

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厚朴(15…20克) 炒莱菔子(15…30克) 枳壳(15克) 桃仁(9克) 赤芍(15克) 大黄(9…15克) 芒硝(9…15克)

17。大黄牡丹汤J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大黄(12克) 牡丹皮(3克) 桃仁(五十个,9克) 冬瓜仁(30克) 芒硝(9克)
阑尾化瘀汤《急腹症手册》下两方同
急性阑尾炎瘀滞型
行气活血,清热解毒
银花(15克) 川楝子(15克) 大黄(后下,9克) 牡丹皮(9克) 桃仁(9克) 延胡索(9克) 木香(9克)

阑尾清化汤
急性阑尾炎蕴热期
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银花 蒲公英 牡丹皮 大黄 川楝子 赤芍 桃仁 生甘草

阑尾清解汤

急性阑尾炎热毒期
清热解毒,消肿通结。
金银花(60克) 大黄(25克) 冬瓜仁30克) 蒲公英(30克) 牡丹皮(15克) 川楝子(10克) 生甘草(10克) 木香(6克)
2。2温下
18。大黄附子汤J
寒积腹痛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大黄(9克) 附子(12克) 细辛(3克)

19。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阳虚寒积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大黄(15克) 当归(9克) 干姜(9克) 附子(6克) 人参(6克) 芒硝(6克) 甘草(6克)
20。三物备急丸J
寒实腹痛
攻逐寒积
巴豆、大黄、干姜、蜜

2。3润下
21。五仁丸
〃世医得效方〃
津枯肠燥便秘
润肠通便
桃仁(30克) 杏仁(麸炒,去皮尖,30克) 松子仁(5克) 柏子仁(15克) 郁李仁(3克) 陈皮(另研末,120克)
22。济川煎
《景岳全书》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当归(9~15克) 牛膝(6克) 肉苁蓉(6~9克) 泽泻(4。5克) 升麻(1。5~3克) 枳壳(3克)
23。麻子仁丸;S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 枳实炙(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炙(250克) 杏仁(250克) '以上为丸剂用量'
2。4攻补兼施
24。黄龙汤
〃伤寒六书〃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攻下通便
补气养血
大黄(9克) 芒硝(12克) 枳实(6克) 厚朴(3克) 当归(9克) 人参(6克) 甘草(3克)
新加黄龙汤 
W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参(另煎,4。5克) 生大黄(9克) 芒硝(3克) 玄参(15克) 麦冬(15克) 当归(4。5克) 海参(洗,2条) 姜汁(6匙)
25。增液承气汤W
热结阴亏证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26;十枣汤S
悬饮、水肿
攻逐水饮
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3。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27小柴胡汤
S
少阳证  热入血室
和解少阳
柴胡(24克) 黄芩(9克) 人参(9克) 半夏(9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28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少阳湿热证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青蒿(4。5…6)、黄芩(4。5…9)、淡竹茹9、仙半夏4。5、赤茯苓9、生枳壳4。5、广陈皮4。5、碧玉散9

29达原饮《温疫论》
温疫疟疾邪伏膜原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槟榔6克 厚朴3克 草果仁1。5克 知母3克 芍药3克         黄芩3克  甘草1。5克   
3。2调和肝脾



30四逆散
S
阳郁厥逆肝脾气郁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柴胡(6克) 枳实(6克) 芍药(6克) 炙甘草(6克)

31逍遥散
T
肝郁血虚脾弱证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柴胡(30克) 当归(30克) 白芍(30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生姜(6克) 薄荷(6克) 炙甘草(15克) 
加味逍遥散
《内科摘要》
肝郁血虚生热证
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柴胡各6克 牡丹皮 山栀 甘草各3克

32痛泻要方
《医学正传》
脾虚肝旺痛泻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白术(90克)  白芍(60克)  陈皮(45克)  防风(30克)

3。3调和寒热
33半夏泻心汤S
寒热互结之痞证
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半夏(12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炙甘草(9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生姜泻心汤
S
水热互结痞证
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

甘草泻心汤
S
胃气虚弱痞证
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半夏泻心汤加甘草一两。

黄连汤
S
上热下寒证
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黄连 甘草炙 干姜 桂枝各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大枣4枚 
3。4表里双解
34大柴胡汤
J
少阳阳明合病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柴胡(15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9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35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麻黄、荆芥、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黑山栀、连翘、川芎、当归、白芍、白术、石膏、黄芩、桔梗、甘草

36葛根黄芩黄连汤S
协热下利证
解表清里
葛根(15克)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4。清热剂  4。1清气分热
37白虎汤S
气分热盛
清热生津
石膏(30克) 知母(18克) 甘草(6克) 粳米(9克)
白虎加人参汤S
气分热盛气阴两伤
清热,益气生津
白虎汤加人参10克
白虎加桂枝汤S
温疟
清热,通络和营卫
石膏(30克) 知母(18克) 甘草(6克) 粳米(6克)桂枝(5…9克)
白虎加苍术汤S
湿温病
清热祛湿
白虎汤加苍术9克
38竹叶石膏汤S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 麦门冬(20克) 人参(6克) 粳米(10克) 甘草(6克)
4。2清营涼血



39清营汤W
热入营分证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犀角30克 生地黄15克 元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丹参6克 黄连5克 银花9克 连翘6克
40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30克 生地24克 芍药12克 牡丹皮9克 
神犀丹《温热经纬》
引叶天士方
温热暑疫,邪入营血证
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犀角(1800克) 石菖蒲、黄芩各180克  生地(绞汁) 银花各500克 金汁、连翘各300克 板蓝根(270克) 香鼓(240克) 元参(210克) 花粉、紫草各120克
41黃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三焦火毒证
泻火解毒
黄连9克 黄芩 黄柏各6克 栀子9克
4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大头瘟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黄芩、黄连各15克 陈皮、甘草、玄参、 柴胡、桔梗各6克  连翘、 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 僵蚕、升麻各2克
4。3清热解毒
43凉膈散
T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大黄 朴硝 甘草炙 各600克 山栀子仁 薄荷 黄芩各300克 连翘1250克
44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
白芷(3克) 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 穿山甲(炙,) 天花粉、乳香、没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