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 >

第5节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第5节

小说: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卷二十二篇丢掉的话,我还有《金匮玉函经》八卷,仍然是《伤寒 
论》的内容,不过,由于《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后来在广泛的流传, 
所以知道《金匮玉函经》或者读《金匮玉函经》的人,逐渐就少了。但 
是流传到今天,我们拿它作为校勘《伤寒论》的一部著作,有它非常重 
要的意义和价值。 
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在工作期间还做了一件和《伤寒论》有关的工作, 
就是有一个翰林学士叫汪诸,他在国家图书馆收集、整理这些古书的时 
候发现一堆蠹简,就是虫子吃过的、残破的竹简,竹简上写着《金匮玉 
函要略方论三卷》,他拿来一看,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什么人抄的,上卷 
是论伤寒病、外感病的,和已经出版的《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相比
较,它的上卷是一个《伤寒论》的摘录,由此可以推测中卷下卷是杂病 
部分的摘录和妇人病方面的摘录。汪诸就把这个残简给了林亿、孙奇、 
高保衡,国家校正医书局,他们看完了之后,把上卷的伤寒内容摘录的 
这部分删掉了,把中卷、下卷这两部分内容重新分上中下三卷,也就是 
包括了杂病的部分和治疗妇人病的部分,也包括了它的方剂,仍然把它 
叫做《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刻板发行,流传到今天 
就是《金匮要略》。所以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在《伤寒杂病论》流传过 
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工作以后,《伤寒杂 
病论》才被真正分成了《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和《金匮要略》三卷。 
关于《伤寒论》流传过程的大概情况,我们就介绍这么多了,我们要求 
大家特别记住的是王叔和把《伤寒杂病论》整理成《伤寒论》。宋代国 
家校正医书局第一次校勘刻印《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从此《伤寒 
论》有了定本。明代赵开美的《翻刻宋版伤寒论》收入了他的《仲景全 
书》,使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宋版《伤寒论》的大体的原貌。这些人在 
《伤寒论》的流传过程中都是功不可没的,我们都应当记住他们,而我 
们的题库里都有他们的名字。 
上一页 到目录 下一页 
□ 本书版权所有…佚名 
麒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书由 '电子书制作生成器2007' 制作完成 
联系帮你忙信息中心 
 上一页 到目录 下一页 
第03讲《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第03讲《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上次课我们在《伤寒论》的〃概论〃中谈到了《伤寒论》的作者和成书的 
历史背景,也谈到了《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怎么变成了《伤寒 
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我们应当知道《伤寒论》主要的版本是什 
么。这是我们上次课谈到的内容。 
今天我们接着讲《伤寒论》〃概论〃的第四个问题,《伤寒论》的内容和 
贡献。我们首先应当从书名开始讲,现在叫《伤寒论》,过去叫《伤寒 
杂病论》。我们应当首先明确〃伤寒〃的含义是什么。 
〃伤寒〃的含义在古代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伤寒〃的含义是指一切 
外感病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感病是指风、寒、暑、湿、燥、火,乃至 
包括疫疠之气等。外来的邪气伤人以后所发生的疾病统称叫做外感病。 
外感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发热,所以我们常常要把这个概念写 
成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这个〃热〃字不是指邪气的性质,而是指这 
类病证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一切由于外来邪气所导致的以发热为主要 
特征的证候在古代都叫做〃伤寒〃。大家说了,〃寒〃不就是寒冷吗?为什 
么〃寒〃可以代替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之气等所有的邪气呢?因 
为〃寒〃字在古代有一个广义的含义就是泛指邪气。 
日本有一个医生叫中西惟忠,他写过一本书叫《伤寒之研究》,在《伤 
寒之研究》里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谓邪而为寒,盖古义也〃,也就是 
说把这个〃邪〃字叫做〃寒〃这是古代原有的意思。所以〃伤寒〃之所以有广 
义的含义是指一切外感病的总称是因为〃寒〃字本身就可以泛指邪气。不 
仅在医学上是这样,在文学上也是这样。 
大家可能有的读过《孟子》的,《孟子告子》篇有一段话,说现在的皇 
上执行的政策不怎么英明,大家就给孟子说,你能够经常见到皇上,你
见到皇上就给他提一些合理的建议,让他执行宽厚的政策,利国利民。 
孟子就说了一段话:吾见也罕矣(我见皇上的这种机会和时间也是很 
少),吾退而寒之者至矣。这里所说的〃寒之者〃是指,我走了,这些献 
异端邪说的,给他出坏主意、馊主意的那些人就都去了。所以这 
个〃寒〃就是泛指异端邪说、馊主意、不良主意的这些人。所以这 
个〃寒〃字决不是说别人拿着冰块去冻皇上。所以在汉代,在古代这 
个〃寒〃字泛指〃邪气〃。因此〃伤寒〃它自然就可以代表人体感受一切邪气 
所造成的疾病的这样一个广义的概念。 
狭义的概念是人体感受风寒邪气,人体感受寒邪就可以叫做狭义的伤 
寒。为什么加个风呢?因为风为百病之长,如果只有寒邪没有风邪带领 
的话,寒邪不能单独伤人。(因为风邪是善行而硕变的,只有风邪带领 
寒邪才能够伤人。)所以我们在讲伤寒的狭义概念的时候,要将风、寒 
邪气并称。人体感受风寒邪气,而且还要加一个〃感而即发〃,感邪以后 
马上发病,这是为了除外伏气温病。冬伤于寒,邪气潜伏体内,没有发 
病,春必病温,这是《黄帝内经》的话。你说是不是感受了寒邪了, 
是!可是到春天才发病,它就不叫狭义的伤寒了,它属于广义的伤寒范 
畴。所以我们在给狭义伤寒下定义的时候,是〃指人体感受风寒邪气,感 
而即发的病证〃。 
这个概念或者说是这个含义是我们要学《伤寒论》的时候必须知道的, 
我们的题库里是以名词解释的方式,或者是以选择题的方式,经常出 
现〃伤寒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的题。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大家琢磨 
琢磨这个伤寒是什么概念?是广义的概念。《难经》里说到〃伤寒有五, 
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在这段话里头,它既有广 
义的含义又有狭义的含义。〃伤寒有五〃的〃伤寒〃是广义的。其中〃有中 
风,有伤寒〃的这个〃伤寒〃是狭义的。所以古代关于伤寒的广义和狭义的 
概念经常在书里用得到。 
另外,在《千金要方》引《小品方》里的一句话说:〃伤寒,雅士之词, 
云天行、瘟疫,乃田舍间号耳〃。这些病,知识分子、医学家把它叫 
做〃伤寒〃,可是田舍间,那些种地的百姓们把它叫做天行病、瘟疫病。 
《肘后方》里说:〃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凡是那些 
达官贵人,那些知识分子,医学家说文雅的话,把这些病叫做〃伤寒〃, 
而民间的百姓把它叫做〃时行〃。 
〃天行〃也罢,〃瘟疫〃也罢,〃时行〃也罢,这都是指的外感病,都是指的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一类疾病。而知识分子们,医学家们都把它叫做 
伤寒,由此可见,伤寒的广义概念和伤寒的狭义概念,在古代的医学著 
作中广泛存在的。 
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后,要把西医的术语翻译成中文,翻译的时候自然 
就要寻找汉语中固有的一些词汇来翻译西医的术语。由伤寒杆菌、副伤 
寒杆菌引起的那种肠伤寒和副伤寒,在翻译的过程中怎么办呢?找来找 
去,这些伤寒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肠伤寒和副伤寒,就从中医的术语 
里选了一个词,就选了〃伤寒〃。应当说,西医所说的那个〃伤寒〃是专指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劣性传染病,它和中医所说的有广义 
含义和狭义含义的〃伤寒〃含义是不一样的。当然中医用治疗伤寒病的这 
种辨证论治的方法去治疗西医所说的那个伤寒病,那个伤寒病在一定的 
阶段用中医中药的手段去治疗,还是有一定的疗效的。所以说这两个概 
念是不一样的。 
《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除了外感病之外的其他的一切疾病。〃论〃是什 
么意思?我在这里引用了刘勰《文心雕龙》的一句话:〃论也者,弥伦群 
言,而研一理者也。〃〃弥〃就是广泛的意思,〃论〃是收集的意思,〃群〃就 
是众,广泛的收集众多的医家的观点,去研究、去探讨一个问题。因此 
《伤寒论》应当是众多医家治疗伤寒病经验的一个综述、总结。 
《伤寒论》是公元2世纪前中国医药学成就的总结。为什么说它是总结 
啊?因为它的体裁,《伤寒论》,《伤寒杂病论》,〃论〃的体裁就是一 
种综述,收集了众多医家探讨治疗外感病和治疗杂病的这种经验的一个 
集合。 
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谈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具体谈谈《伤寒论》的内容 
和贡献。内容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谈,一个从它10卷22篇各篇都大体是什 
么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谈。另外,从理、法、方、药的角度来谈。 
首先我们看10卷2篇的内容。这22篇,第一篇简单地写是辨脉篇,第二
篇,平脉篇。辨脉,主要是辨别病脉,平脉,〃平〃,正常的意思,平脉 
有一大部分内容是讲平人的、正常人的脉象。当然,〃平〃也有辨的意 
思,在平脉篇里头也有一部分内容是讲病脉的。这两篇内容属于仲景脉 
学的精华。 
仲景脉学在中医脉学的发展史上介于《黄帝内经》和王叔和的《脉经》 
以至李濒湖的《脉学》之间的过渡阶段。中国脉学的发展,《黄帝内 
经》是奠基,张仲景是进一步发展,而到王叔和的《脉经》,特别是到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使脉诊走向完善。 
我们今天讲《诊断学》的时候,用的主要是王叔和的《脉经》和李时珍 
的《濒湖脉学》的内容。而从《黄帝内经》到李濒湖的《脉学》之间的 
过渡就是张仲景的辨脉篇和平脉篇。因此许多它的脉象主病和我们今天 
所学的有不一样的地方。 
在《伤寒论》里头,迟脉,我们今天都说是主阳虚,气血运行迟滞才导 
致了迟脉。可是在《伤寒论》中,脉迟,既可以主阳虚,而常常主〃阴血 
不足〃,阴血不足,气血运行迟滞,因此出现了迟脉。我们以后讲迟脉的 
时候,〃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之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明明 
讲的是迟脉是主营血虚。 
再说这个浮脉,我们今天学的时候都是主邪在表,邪在表,正气抗邪于 
表,气血浮盛于外,所以脉轻取即得。但是主表的这种浮脉是〃轻取即 
得,重按少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所以我们学脉学的时 
候都是这样来讲。但是在《伤寒论》中,浮脉可以主表,也可以主热。 
像白虎汤适应证,〃伤寒,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那个浮脉就主热。像〃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 
胸汤主之〃,那个浮脉也主热。像〃心下痞,按之软,其脉关上浮者,大 
黄黄连泻心汤主之〃,那个浮脉还主热。为什么浮可以主热?主热的浮脉 
是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实际上主热的浮脉是指〃里热盛,鼓动气血,气盛 
血涌,血管扩张〃,既然血管扩张的话,脉轻取即得,仲景就把这种脉象 
叫做〃浮脉〃。但是主热的这种浮脉,轻取即得,重按滑数有力,这是和 
轻取即得,重按少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的这种主表的浮 
脉是不同的。所以,当我们学习仲景的脉学的时候,我们明显的可以看
到仲景的脉学和后世的脉学,和当今所学的脉学是不一样的。如果大家 
想研究一下,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由《黄帝内经》到《脉经》到李濒 
湖的《脉学》之间过渡阶段的脉象主病的话,你可以看《伤寒论》的 
《辨脉篇》和《平脉篇》。 
第三篇是《伤寒例》。《伤寒例》这篇内容可以看成是张仲景对外感热 
病的认识的总论。它引用了大量已经遗失的《阴阳大论》的内容,也引 
用了《黄帝内经》的一些内容。它讲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正常气 
候的变化,自然界异常气候的变化,讲了外感病的成因和分类,讲了外 
感病的治疗原则、护理原则、预防原则,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仲景 
对外感热病的一个总的论述。我想讲温病的老师肯定也提到了《伤寒 
例》对温病学的贡献,所以关于伏气温病的问题在《伤寒例》中都可以 
见到。 
第四篇是《痉湿暍》。痉病是角弓反张、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