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50节

证类本草-第50节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又方∶治缓疽。以一两杵散,不计时候,温水调 
下 
二钱匕。外台秘要∶主甲疽疮,肿烂生脚指甲边,赤肉出,时瘥时发者。以黄 二两, 茹 
三 
两,苦酒浸一宿,以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三合,绞去滓,以封疮上,日三、两度,其肉即 
消。肘后方∶治酒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 
。 
黄二两,木兰一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梅师方∶补肺排脓。以黄 六两,锉碎 
, 
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服。初虞世治陷甲生入肉,常有血,疼痛。黄 、当归等分为末 
,贴疮上。若有恶肉,更研少硫黄末同贴。孙用和∶治肠风泻血。黄 、黄连等分,右为末 
, 
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席延赏∶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舌咽干,又不 
可 
服凉药。好黄 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如茶点、羹、粥中亦可服。别说云∶谨 
按 
黄本出绵上为良,故名绵黄 。今《图经》所绘宪水者即绵上,地相邻尔。若以谓柔韧 
如绵,即谓之绵黄 ,然黄 本皆柔韧,若伪者,但以干脆为别尔。 
衍义曰∶防风、黄 ,世多相须而用。唐许嗣(嗣本羊晋切,犯庙讳,今改为嗣)宗为 
新蔡王 
外兵参军,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告术穷。嗣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 、 
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重薄之,是夕语。 

卷第七
肉苁蓉
属性:r肉苁蓉pd105。bmpr 
味甘、酸、咸,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 
益精 
气,多子,妇人症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久服轻身。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五月 
五日采,阴干。 
陶隐居云∶代郡雁门属并州,多马处便有,言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以作羊肉 
羹, 
补虚乏极佳,亦可生啖。芮芮河南间至多。今第一出陇西,形扁广,柔润,多花而味甘。次 
出北国者,形短而少花。巴东建平间亦有,而不如也。唐本注云∶此注论草苁蓉,陶未见肉 
者。今人所用亦草苁蓉,刮去花用代肉尔。《本经》有肉苁蓉,功力殊胜。比来医人,时有 
用者。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出肃州禄福县沙中,三月、四月掘根,切取中央好者三 
四寸,绳穿阴干。八月始好,皮如松子鳞甲,根长尺余。其草苁蓉,四月中旬采,长五、六 
寸至一尺以来,茎圆紫色,采取压令扁,日干。原州、秦州、灵州皆有之。吴氏云∶肉苁蓉 
,一名肉松蓉。神农、黄帝∶咸。雷公∶酸。季氏∶小温。生河西山阴地,长三、四寸,丛 
生。或代郡,二月至八月采。药性论云∶肉苁蓉,臣。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 
壮阳,日御过倍大补益。主赤白下,补精败,面黑,劳伤。用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切细 
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日华子云∶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 
, 
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据本草云∶即是野马精余 
沥结成。采访人方知 落树下并土堑上,此即非马交之处,陶说误耳。又有花苁蓉,即是春 
抽苗者,力较微耳。 
图经曰∶肉苁蓉,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今陕西州郡多有之,然不及西羌界中来者, 
肉浓 
而 
力紧。旧说是野马遗沥落地所生。今西人云大木间及土堑垣中多生此,非游牝之所而乃有, 
则知自有种类耳。或凝其初生于马沥,后乃滋殖。如茜根生于人血之类是也。皮如松子,有 
鳞 
甲。苗下有一细扁根,长尺余,三月采根,采时掘取中央好者,以绳穿,阴干。至八月乃堪 
用。《本经》云∶五月五日采。五月恐已老不堪,故多三月采之。西人多用作食品啖之,刮 
去 
鳞甲,以酒净洗,去黑汁,薄切,合山芋、羊肉作羹,极美好益人,食之胜服补药。又有一 
种草苁蓉,极相类,但根短,茎圆,紫色。比来人多取,刮去花,压令扁,以代肉者,功力 
殊劣耳。又下品有列当条云∶生山南岩石上,如藕根,初生掘取,阴干,亦名草苁蓉。性温 
,补男子。疑即是此物。今人鲜用,故少有辨之者,因附见于此。 
陈藏器序云∶强筋健髓,苁蓉、鳝鱼为末,黄精酒丸服之,力可十倍。此说出《干宁记》。 
雷 
公云∶凡使,先须用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刷去沙土浮甲尽,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 
如 
竹丝草样。是此偏隔人心前气不散,令人上气不出。凡使用,先须酒浸,并刷草了,却蒸, 
从午至酉,出,又用酥炙得所。 
衍义曰∶肉苁蓉,《图经》以谓皮如松子,有鳞。子字当为壳。于义为允。又曰∶以酒 
净洗 
,去黑汁作羹。黑汁既去,气味皆尽。然嫩者方可作羹,老者苦。入药,少则不效。 

卷第七
防风
属性:r防风pd106。bmpr 
味甘、辛,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 
疼痹,烦满,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久服轻身。叶,主中风 
热汗出。一名铜芸,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风,一名 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川泽及 
邯郸、琅邪、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得泽泻、 本疗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 
、禹余粮疗妇人子脏风,杀附子毒,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陶隐居云∶郡县无名沙苑。今第一出彭城、兰陵,即近琅邪者。郁州互市亦得之。次出 
襄阳 
、义阳县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唯实而脂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俗用疗风最要, 
道方时用。唐本注云∶今出齐州、龙山最善,淄州、兖州、青州者亦佳。叶似牡蒿、附子苗 
等。《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 
风更优也。沙苑在同州南,亦出防风,轻虚不如东道者,陶云无沙苑,误矣。襄阳、义阳、 
上蔡,元无防风,陶乃妄注尔。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牡蒿,白花,八月、九月 
采根。药性论云∶防风,臣。花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经脉虚羸,主骨节间疼痛 
。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青州防风子,可乱荜茇。日华子云∶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 
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 
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图经曰∶防风,生沙苑川泽及邯郸、上蔡,今京东、淮、浙州郡皆有之。根土黄色,与 
蜀葵 
根相类,茎、叶俱青绿色,茎深而叶淡,似青蒿而短小。初时嫩紫,作菜茹,极爽口。五月 
开细白花,中心攒聚作大房,似莳萝花。实似胡荽而大。二月、十月采根,曝干。关中生者 
,三月、六月采,然轻虚不及齐州者良。又有石防风,出河中府,根如蒿根而黄,叶青花白 
,五月开花,六月采根,曝干。亦疗头风眩痛。又宋、亳间及江东出一种防风,其苗初春便 
生,嫩时红紫色,彼人以作菜茹,味甚佳,然云动风气。《本经》云∶叶主中风热汗出,与 
此相反,恐别是一种耳。 
经验后方∶治破伤风。防风、天南星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子小便五升,煎至 
四升 
服,愈即止。又方∶治崩中。防风去芦头,炙赤色,为末。每服二钱,以面糊酒调下,更以 
面糊酒投之,此药累经有效。 
衍义文具黄 条下。 

卷第七
蒲黄
属性:r蒲黄pd107。bmpr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 
年神仙。生河东池泽,四月采。 
陶隐居云∶此即蒲厘(力之切)花上黄粉也,伺其有,便拂取之,甚疗血,《仙经》亦 
用此。 
臣 
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蒲黄,君。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 
利 
水道。日华子云∶蒲黄,治扑血闷,排脓,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 
人下血坠胎,血晕,血症,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 
,止泄精,血痢。此即是蒲上黄花。入药要破血消肿即生使,要补血止血即炒用。蒲黄筛下 
后有赤滓,名为萼。炒用,甚涩肠,止泻血及血痢。 
图经曰∶蒲黄,生河东池泽,香蒲,蒲黄苗也。生南海池泽,今处处有之,而泰州者为 
良。 
春 
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周礼》以为菹,谓其始生。取其中心入地,大如匕 
柄,白色,生啖之,甘脆。以苦酒浸,如食笋,大美,亦可以为 ,今人罕复有食者。至夏 
抽 
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捧杵,故俚俗谓蒲捶,亦谓之蒲厘。花黄,即花中蕊屑也。 
细若金粉,当其欲开时,有便取之。市廛间亦采。以蜜搜作果食货卖,甚益小儿。医家又取 
其粉,下筛后有赤滓,谓之蒲萼。入药以涩肠已泄,殊胜。 
雷公云∶凡使,勿用松黄并黄蒿。其二件全似,只是味 及吐人。凡欲使蒲黄,须隔三 
重纸 
焙 
令色黄,蒸半日,却焙令干,用之妙。千金方∶治重舌,舌上生疮,涎出。以蒲黄敷之,不 
过 
三度瘥。又方∶治丈夫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之,三、四良。肘后方∶治肠痔,每大便常血水 
。服 
蒲黄方寸匕,日三服良。葛氏方∶忍小便久致胞转。以蒲黄裹腰肾,令头致地,三度通。又 
方∶ 
若血内漏者。蒲黄二两,水服方寸匕,立止。梅师方∶治产后血不下。蒲黄三两,水三升, 
煎 
取一升,顿服。孙真人食忌∶主卒吐血,以水服蒲黄一升。简要济众∶治吐血,唾血。蒲黄 
一两 
,捣为散。每服三钱,温酒或冷水调,妙。又方∶治小儿吐血不止。蒲黄细研,每服半钱, 
用 
生地黄汁调下,量儿大小,加减进之。塞上方治鼠奶痔。蒲黄末,空心温酒下方寸匕,日三 
服。又方∶治坠伤朴损,瘀血在内,烦闷。蒲黄末,空心热酒调下,三钱匕服。子母秘录治 
日 
月未足而欲产者。蒲黄如枣许大,以井花水服。又方∶治脱肛肠出。蒲黄和猪脂敷上,日三 
、 
五度。杨氏产乳∶疗母劳热胎动下血,手足烦躁。蒲黄根绞汁,服一、二升。产宝∶治产后 
下血 
,虚羸迨死。蒲黄二两,水二升,煎取八合,顿服。又方∶治产后妒乳并痈肿。蒲黄草熟杵 
, 
敷肿上,日二度易之。并煎叶汁饮之亦佳,食之亦得,并瘥。催生蒲黄、地龙、陈橘皮等分 
。地龙洗去土,于新瓦上焙令微黄,各为末,三处贴之。如经日不产,各抄一钱匕,新汲水 
调服,立产。此常亲用之,甚妙。 
衍义曰∶蒲黄,处处有,即蒲槌中黄粉也。今京师谓槌为蒲棒。初得黄,细罗,取萼别 
贮, 
以 
备他用。将蒲黄水调为膏,擘为块,人多食之,以解心脏虚热。小儿尤嗜。涉月则燥,色味 
皆淡,须蜜水和。然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极虚人。 

卷第七
香蒲
属性:r香蒲pd108。bmpr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 
老。一名睢(七余切),一名醮。生南海池泽。 
陶隐居云∶方药不复用,俗人无采,彼土人亦不复识者。江南贡菁茅,一名香茅,以供 
宗庙 
缩酒。或云是薰草,又云是燕麦,此蒲亦相类尔。唐本注云∶此即甘蒲,作荐者,春初生, 
用白为菹,亦堪蒸食。山南名此蒲为香蒲,谓菖蒲为臭蒲。陶隐居所引菁茅,乃三脊茅也。 
其燕麦、薰草、香茅,野俗皆识,都不为类此,并非例也。蒲黄,即此香蒲花是也。 
图经曰文具蒲黄条下。 

卷第七
续断
属性:r继断pd109。bmpr 
味苦、辛,微温,无毒。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 
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 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久服益气力。一名龙 
豆,一名属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干。(地黄 
为之使,恶雷丸。) 
陶隐居云∶按《桐君药录》云∶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 
八月 
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时人又有 
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 (音朔濯)。皮,主疗金疮,有此接骨名,疑或者。而广州又 
有 
一藤名续断,一名诺藤,断其茎,器承其汁饮之,疗虚损绝伤;用沐头,又长发。折枝插地 
即生,恐此又相类。李云是虎蓟,与此大乖,而虎蓟亦自疗血尔。唐本注云∶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