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杜月笙野史 >

第55节

杜月笙野史-第55节

小说: 杜月笙野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先青急忙分辩说:“我跟吴绍澍面对面,说得清清楚楚的嘛,吴绍澍确实答应全投老夫子的票。”
    杜月笙莞尔一笑,意思是叫他莫着急,他也漫声答了一句:“到时候看吧。”
    上海市参议会议长人选,经过各方面的协调,决定推举潘公展。潘公展是国民政府定鼎南京以后第一任上海社会局
长———当时还叫做“农工商局”。杜月笙被推举为上海申报董事长,潘公展即以申报社长的职务负申报实际责任。至
于副议长一席,则仍由杜月笙推荐前任临参会议长徐寄庼。
    1946年12月,一个满天飞絮的大雪天,北风怒号,气候严寒,上海市参议会借正始中学大礼堂,举行成立大
会,由于民社、青年两党获选议员王16人暂拒出席,当日实到市参议员180人。当杜月笙身穿狐裘,步履轻缓的走
进会场,市长吴国桢趋前迎接,人群中爆出嗡嗡议论和阵阵掌声。
    先举行当选市议员宣誓就职典礼,杜月笙座位的正后方,便是万墨林。宣誓过后由吴国桢报告筹备成立市参议会经
过,紧接着便是进行戏剧化的正、副议长选举。
    开票了,在场各人都以为唱票员会把“杜月笙”的名字一路唱到底,不曾料到,一开头便是接连的“空白!空白!”
之声,使得人人相顾惊愕,杜系人物更是焦躁万分。大家心里有数,这一定又是吴绍澍存心捣蛋,要给杜月笙颜色看空
白,表示无声的抗议,党团运用到这种程度,惟使亲痛仇快,让庄严议坛变成了笑料制造场。
    幸好,接下来便又有“杜月笙”三字不绝如耳,计票结果是,发票180张,其中约有40余张空白票。
    吴国桢宣布杜月笙当选上海市第10任参议会议长———杜月笙在掌声中起立发言,他没有看事先预备的讲稿,他
已失去放谈高论的兴趣。他讲得很简单,只是反复在说明他健康情形欠佳,行政经验不够充分,因此他要求大会准他辞
职,同时另选贤能。
    老早安排好了的一出有声有色连台好戏,便因为吴绍澍阴谋使人投下大批空白票,败人之兴,大家都显得无精打采,
惟有草草收场,事事都在快马加鞭的进行。杜月笙致词,马上又叫他的表弟参议员朱文德立起来,代他取出预先拟就的
辞职呈文,送给吴国桢,请吴国桢当众宣读,而180位市参议员,也鉴于“杜先生态度谦冲自抑,辞意坚决恳协”,
全场无人反对,顺利通过接受。
    于是,再发一次票,再投,再选,潘公展、徐寄庼以上海市正、副议长当选。
    王先青上了吴绍澍的大当,虽然杜月笙和恒社弟兄深知吴绍澍的品行,并无一人一言相责,可是他自己却气愤填膺,
怒火冲天,王先青大骂吴绍澍反复无常,出卖师友,做出这种损人而不利己的勾当。从此王先青与吴绍澍绝交,而吴绍
澍则也由于多行不义,人人疏远他,最终默默无闻了。
    当选中国第一任“全国棉纺织业公会”理事长,算是杜月笙一年不鸣,一鸣惊人的优异表现,有此一幕,上海工商
界人晓得杜月笙有意复出,于是劝进拥戴者流络绎于途,杜月笙乃以“绍兴师爷”骆清华为智囊,恒社一千子弟为中坚,
展开了他凌厉无比的发展攻势,对于上海官府以外的一应公私机构,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在短短的一两年间,使他所
拥有的煌煌头衔,多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杜月笙分门别类,一生最盛时期的显赫职衔有:一、公职“行宪国民大会”代表(曾当选主席团)
    上海市参议员(当选第一任议长,旋即辞让)
    上海市商会常务监察(徐寄庼任会长,骆清华,王先青任常务理事。)
    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自抗战前担任以迄当时)
    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上海南区救火联合会理事长上海市工业会筹备主任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会长浦东同乡会常务理
事二、教育正始中学创办人中华职业教育社董事复旦大学校董上海法学院校董三、文化申报董事长(由潘公展任社长)
    商报董事长(由骆清华任社长)
    新闻报常务董事中央日报常务董事世界书局代董事长大东书局主席董事东方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设有经济通讯社、
图书馆、东方书店、印刷所等单位。)
    中华书局董事四、金融上海市银行公会理事中国银行董事交通银行董事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中汇银行董事
长浦东银行董事长国信银行董事长亚东银行董事长五、交通全国轮船业公会理事长上海市轮船公会理事长招商局理事民
生实业公司董事上海市轮渡公司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大通轮船公司董事长裕中轮船公司董事长复兴轮船公司董事
长六、纺织全国棉纺织业公会理事长荣丰纱厂董事长(总经理是章荣初)
    大丰纱厂董事长恒大纱厂董事长抄市纱厂董事长中国纺织公司董事长华丰织布厂董事长利秦纺织公司董事长西北毛
纺织厂董事长七、面粉全国面粉业公会理事长第四区面粉业公会理事长华丰面粉厂董事长八、造纸华丰造纸厂董事长畏
丰造纸厂董事长云丰造纸厂董事九、渔业上海鱼市场理事长(总经理唐承宗)
    中华水产公司副主任委员洽茂冷气公司董事长十、证券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十一、贸易中华贸易公司董事长(在
上海复业)
    通济贸易公司董事长(在上海复业)
    扬子贸易公司董事长嘉陵贸易公司董事长十二、公用事业
    华商电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十三、国货工业大中华橡胶厂董事长新华玻璃厂董事长永兴化学工业社董事长亚浦耳
电气厂常务董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香港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十四、茶业中国茶业公司董事长十五、水果上海水果业公
会理事长(因为杜月笙是水果行学徒出身,上海水果业者引以为荣,一致拥戴他当公会理事长,杜月笙刚缅怀当年,欣
然接受)。
    以上列举杜月笙的职衔共70个,其中计董事长34,理事长10,常务董事3,董事9,会长2,副会长1,校
董2,常务理事1,理事2,代表,参议员,常务监察,筹备主任,创办人,副主任委员各1。全部职衔都印在名片上,
即使字体缩小7号,也得比普遍名片加大4倍才印得下。

5。60大庆时得到迟来的艳福
    1947年8月30日,就是杜月笙花甲之庆了。在此以前,他喘疾时发时好,住在18层楼里,轻易不出大门,
而且国共内战正酣,国境之内处处狼烟,又有两广和四川、苏北等地发生严重水灾。杜月笙不想在他家中大肆铺张,遭
人非议,因此对于建议做寿者一概摇头拒绝,逼不过的时候,他更会气喘咻咻地说:“算了吧,现在我还有什么心情做
寿呢?”
    但是朋友、徒子、徒孙们都说这次花甲大庆非做不可,因为杜月笙50大寿时恰值“八。一三”沪战爆发,当时有
不少要为他祝寿,杜月笙曾说过:“国难当头,哪里来做寿的兴致?要做,等打胜了东洋人,再来做60岁!”
    所以有人说:“你杜先生言话一句,这做60岁寿的事体,当然也不能例外!”
    各方好友加上杜月笙的徒子、徒孙们组成的了恒社组织门生,不由分说地组织了一个“庆祝杜公60岁寿诞筹备委
员会”,推出了筹备委员23人。早就展开了准备。
    8月29日,杜月笙60寿辰的头一天晚上,在顾嘉棠的家里,由杜月笙的各方好友联合设宴为他暖寿,人数经过
严格甄选,精选了又精,但还是有两百多位。多年老友如黄金荣、杨虎、王晓籁、章士钊、钱新之、徐寄庼、范绍增,
刘航琛等,党、政、军界友好如洪兰友、郑介民、潘公展、萧同兹、程沧波、陈方等络绎来临,场面显得热烈而又轻松,
遗憾的是这一晚寿星杜月笙因为喘病又发,无法到场。于是,暖寿筵会由洪兰友发表了一篇祝辞,然后是上海市长参议
长潘公展,代表杜月笙致词答谢,与宴佳宾一般举觞,遥祝卧病18层楼上的杜月笙早日恢复健康。
    8月30日,杜月笙花甲之期,泰兴路丽都花园舞厅为之歇业一天,宽广无比的正厅布置成了花园锦簇的寿堂,红
烛高烧,香烟缭绕;五彩缤纷、芬香扑鼻的各式花篮由礼堂外面沿着两旁墙角,一直摆到照壁,简直数不清那该有几千
百个。国民政府蒋主席,早就题赠的一幅匾额,用精美镜框高高的悬在正中,贺词文云:“嘉乐延年”。
    左右两厢,则为中央各院部会首长题赠的寿联寿幛,两侧墙上,各地各界的祝颂寿屏更是挂得密密层层,琳琅满目。
当日收到的礼品共800余件,全部摆在一长串茶几上公开陈列,其中有金盾、银鼎、玉石、器玩。在各项礼物中有三
件特别珍贵,令人赞赏不置的,一是邮务工会利用各种邮票剪贴而成的百寿图,妙手天成,活脱纸上,一是美一绣业公
司以百余种毛线绣制的一幅杜月笙巨像,据说是该公司继杜鲁门、麦克阿瑟绣像后的第三幅作品,第三件是一幅人物国
画,画中的八仙吕洞宾居然是杜月笙,送礼的诚可谓善颂善祷了。
    杜月笙因喘疾不能到场答礼,他命长子杜维藩率领弟妹和弟妇妹夫,分立礼台左右,代杜月笙答谢来贺的嘉宾,除
此以外他又请杨虎、钱新之、徐寄庼,徐丞采担任总招待。
    早上8点钟,第一批来贺寿的是上海警备司令、兼警察局局长宣铁吾夫妇,紧接是来自上海市市长吴国桢,在上海
稍有名望地位的无不登门道贺,从南京赶来的中央要人选有吴铁城、吴鼎昌、王宠惠、宋子文、莫德惠、张道藩、董显
光等,远在外地的孙科、白崇禧也派来了代表。这一日之内到贺嘉宾5600余人,汽车司机赏钱开发了1500多个
人的。
    杜公馆借丽都花园做寿,开的是流水席,一桌坐满10位客人,随即上菜,菜肴全是素的而且只有四盘,素鸡、素
鱼、素鸭、素火腿,此外则每客奉以素面一盆。
    抗战胜利以后,杜月笙除了在顾嘉棠家住过了一段短时期外,为了便于养病,一直都在姚玉兰这边。因为18层楼
比较紧凑,不像华格皋路老宅那边规模宏大,人口众多,房子小,四面八方都可以照顾得到,对于杜月笙这种“大家庭
之主”的病人比较适宜。杜月笙是生病的人,他怕烦、怕吵、怕人来客住,川流不息,同时更怕跑上跑下,劳动病躯。
更何况在1947年杜月笙的8儿3女,已经有维藩、维垣、维屏、维新和维宁都结了婚,五对小夫妇,都在华格皋路
住。
    暖寿盛宴,寿堂祝贺,杜月笙一概不能亲自出席,这使得他觉得内心愧惭,不胜惆怅。这一次花甲称庆,老一辈的
弟兄或者老成凋谢,或者龙钟老迈,大都不能代他主持盛会,照料一切;在寿堂那边答礼的是他子女,负责办事的则为
小一辈的子侄、徒孙,杜月笙一向最重场面,好操心,这时尽管人在病榻之上喘息吁吁,却一直在为寿堂方面牵心挂肚
肠,惟恐怠慢了客人,礼数欠周;于是,寿堂和18层楼两边的电话,始终在响个不停。
    自己过个花甲,居然有五六千位贵客亲临道贺,杜月笙已感到心满意足了。此时此刻,他回想当年一道冒险犯难、
出生入死的那班老兄弟,更是感慨万千,黄老板黄金荣垂垂老矣,曹河泾黄家花园一孵便是抗战8年,胜利之后,他完
全不问世事,一心养老。杜月笙胜利还乡时他还到西站去迎接,杜月笙喊了一声金荣哥,对这位老把兄简直是千言万语
一时无从说起,老弟兄分道扬镳,离别太久,便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啸林哥张大帅的那一幢凶宅,早由他儿子张法
尧卖给了沈联芳,这人杜月笙也熟,但是,他根本就没有踏进张家一步的勇气。
    令杜月笙引为欣慰的,是孟小冬惠然南来。
    孟小冬与姚玉兰情同姐妹,十分亲热,两人不分彼此,尤其形迹不离。孟小冬到上海,姚玉兰立刻便将她迎到18
层楼,杜月笙和孟小冬也已有整整10年不曾见面,对于她的苦心学艺,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爱重之余,尤有不胜钦
敬之感。
    孟小冬1938年12月拜余叔岩为师,1943年余叔岩病逝,她曾在暗无天日的沦陷区北平渡过8年寂寞黯淡
的光阴。以一介弱质,飘零天涯,当她受到杜月笙的敬重,姚玉兰的亲爱,温情和煦,使她心生感激。早年余叔岩病笃
的时侯,孟小冬曾亲侍汤药,衣不解带达一月有余。因此如果说“看护”病人,孟小冬的细心体贴,早就有经验,又比
姚玉兰更高一层。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